s 阅读页

第四节 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突然崩溃,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来势凶猛,由美国开始,迅速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蔓延,造成了灾难性的社会政治后果。

  经济危机引起工厂停工、商店倒闭、银行破产、失业激增,整个工农商业陷于瘫痪。国家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1929~1932年降至66,其中美国降至52,德国降至46.5.德国和美国受危机的打击最为严重。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农业危机。农产品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德国几乎下降一半,美国下降一半有余。为了确保大地主和交易所大亨谋取暴利,资本家和大地主曾有计划地大量销毁农产品、食品和原料。例如,美国焚毁小麦和玉米,巴西焚毁大量咖啡,丹麦大肆屠宰乳猪。

  在财政金融方面,银行信贷系统崩溃。1929~1932年,美国有5万家银行倒闭,1933年达到11703家。继美国之后,英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1931年5月,维也纳一家主要银行——信贷银行破产,随即引发了德国一家大银行达姆施塔特国家银行破产,德国全部银行交易所被迫关闭。

  经济危机导致银行倒闭,经济萧条。图为英国百万矿工举行大罢工。

  在国际贸易方面,整个世界国际贸易额下降2/3.其中美国下降50.8%,德国下降47.6%,英国下降21.9%,法国下降34.1%,瑞典下降32.1%。

  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倒退了25年。其中,美国倒退了27年,德国倒退了36年。

  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生活水平明显下降。1929~1933年,德国下降35%,英国下降23%,美国下降42%。失业成了广为流行的瘟疫,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数达3000多万。其中德国失业人数高达800万,美国高达1300多万,法国100万。德国和美国的失业现象最为严重,即使就业,大约也有一半人打短工。

  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工人罢工此起彼伏,中小资产阶级掀起阵阵抗议声浪,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次经济大危机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它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较大的德国和日本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直线下降。1929~1932年,工业生产总值下降约40%,生产资料生产减少53%,消费品生产下降25.3%,出口总额减少69.1%,进口总额减少70%,国库黄金储备锐减4/5.

  与此同时,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29年9月为130万人,1932年秋天增加到600万人。在此期间,城市中小商业者、企业主和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动荡不定。许多工厂倒闭,中小企业大量破产。

  根据德国官方统计,1928~1931年工厂倒闭总数由10595家上升到19254家,几乎增长1倍。德国的官吏、职员和知识分子的收入及退休金也大大减少。政府规定自1932年1月底起,减少工资10~15%。1932年5月,工业部门只能容纳原有职员的61.7%,绝大多数在职官吏工资也削减20.3%。德国政府还不断削减社会保险费和补助金期限。

  在经济危机中,德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大大恶化。1932~1933年间,农业收入降至1913年以来最低数额。农业危机首先表现为农产品销售困难。1928~1932年,农产品出售利润由102亿马克下降到74亿马克,农业债务激增。在农业危机的冲击下,小农户都受到影响,就连有田25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也均负债。在债务重压之下,农民被迫出卖地产,其贫困化程度相当严重。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中小资产阶级在苦闷、彷徨中寻找出路,提出“我们需要一种新时代的信仰”,“我们要改造社会、强烈地渴望一种进行改良、改善自己政治、经济处境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城市手工业者、小商人、小企业主强烈地希望,在大垄断资本面前得到国家的保护,限制大工厂、大企业的势力,以求生存,进而改善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中小农希望政府推行保护关税政策,降低地租,调整农产品价格,禁止拍卖地产,保持乡村风格。官吏、职员和大学生希望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总之,自1930年起,中小资产阶级强烈地要求改变现状,希望建立一个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新的强权国家。

  日本经济危机的爆发较晚,直到1930年春天,日本才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1929~1931年间,重要出口商品生丝、棉制品价格暴跌,数量锐减,出口数额减少44.6%,1932年减少62.5%。以日本对华输出(不包括对中国东北的输出)为例,1930年比战后最高年份1926年减少约40%。

  日本对外贸易剧减,给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日本经济打击极大。国内物价、股票行情下跌,刮起阵阵解雇工人和企业倒闭之风,失业人数曾突破300万人。在业工人的工资也普遍减少。农产品价格暴跌。其中,1930~1931年,40%的农户赖以为生的蚕茧价格暴跌50%左右。1930年特大丰收年,米价跌到略高于生产费用的一半。

  1929~1931年,日本农户负债总额由45亿日元增至60亿日元左右,相当农产品总值的2~3倍。沉重的债务,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此外,大批失业工人流向农村,加重了农村难以承受的压力。据1931年对中上农户调查,50%以上农户入不敷出,其他农户贫困境况可想而知。

  日本是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广泛存在的国家,在职业人口中,1930年中小资产阶级所占比例为34.3%,1935年为33.8%。经济危机使中小资产阶级的处境恶化。在一般城市居民中,掀起要求降低房租、电费和煤气费的运动,中小商人纷纷反对大百货商店的排挤。中小资产阶级成员,既对现状不满,特别是对财阀怀有强烈的愤恨,要求“革新”和“改造”社会,又具有保守和反动倾向,易于接受民族侵略扩张和专制思想的宣传。日本虽然在20年代经历了政党政治的鼎盛时期,但是此时政党政治不能解决日本的内外危机。同时,各政党经常从本党利益出发,争权夺位,互相攻击,为政党政治自掘坟墓。同时,选举中的收买、舞弊现象愈演愈烈,重大贪污案接连不断。政党政治在民众中威信扫地。

  不难看出,经济危机大大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从而为法酉斯主义在日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中小资产者受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对其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惶恐不安,对于社会现状十分不满,强烈要求改造社会,幻想出现维护本阶层利益的强权人物和权威国家,形成了对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的猛烈冲击。

  法西斯运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但是,在具有议会民主制传统的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尽管法西斯组织活动频繁,但统治阶级通过调整现存的议会民主制,阻止了法西斯运动的发展。而在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较大和议会民主制传统薄弱的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却发展成为强大的法西斯运动,为法西斯党派的合法上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