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巴黎和会以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还没来得及根据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建立一个战后的新秩序,于是,美、日、英三国为此展开了激烈的造舰竞赛。鉴于此,经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举行了九国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列强对霸权的争夺,在打败德国以后,就世界范围而言,主要是英美之争;在远东及太平洋区域,则日美矛盾日益发展并趋于尖锐。1921年,自1902年签订的《英日同盟条约》,经1911年续约10年后,将再次届满。日本于5月派皇太子访英,希望延长盟约。美国认为,英日同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是对付俄国和德国,在战后将主要针对美国,有利于日本的扩张,因而极力阻挠英日续订盟约。美国参议员洛奇说:“英日同盟是在我们对远东的关系中和在太平洋上的一个最危险的因素……它正在鼓励日本穷兵黩武和准备在海上、陆上挑起新的冲突。”

  美亟欲改变它在巴黎和会以后的不利处境,首先是要夺取远东和太平洋区域的霸权,特别是对中国进行扩张,其主要障碍来自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华投资已接近英国,并几乎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超过英美而居第一位。《凡尔赛和约》确认日本获得德国侵略中国的全部权益及赤道以北太平洋殖民地,加强了日本在远东的地位。美日两国争相扩建海军。美国海军经费从1914年的1.36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4.33亿美元;海军吨位同期由91.7万吨增加到300万吨。1919年和1921年两次批准造船计划,建造主力舰13艘、巡洋舰6艘,要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日本海军经费由1917年的0.85亿美元增至1921年的2.45亿美元,占全部国防预算的1/3.它从1920年起,实施建造主力舰与巡洋舰各8艘为核心的“八八计划”。英法意等国也被卷入海军军备竞赛之中。

  因而,1921年7月10日,美国向英、日、中、法、意等国建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限制军备及太平洋和远东问题。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在远东或太平洋拥有属地,要求参加会议。华盛顿会议共有上述9国代表及英国4个自治领和印度代表与会。

  1921年12月13日签订的《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有效期10年。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任何国家威胁时,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1911年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续订的同盟条约应予终止。

  《四国条约》是以美国为主角的新集团取代英日同盟。尽管签约同日,四国发表共同声明指出不能认为缔约表示美国同意委任统治条款,但毕竟是无异于承认了战后瓜分太平洋区域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既成事实,承认日本所攫取的权益,使美英日之间的冲突得到短暂的延缓。

  1922年2月6日签订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依次为5:5:3:1.75:1.75,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五国航空母舰总吨位的比例依次为13.5:13.5:8.1:6.6:6.6万吨。

  这一条约使英国被迫承认英美两国海军实力相等的原则,意味着英国海军优势开始丧失。条约对日本作了一定限制,但美国放弃在菲律宾、关岛和阿留申群岛建筑海军基地的权利,英国放弃在香港以及在东太平洋岛屿建筑海军基地的权利,作为对日本的补偿,仍于日本有利。条约对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的其他舰种和陆空军军备均无限制,因而并不能真正缓和列强的海上竞争与军备竞赛。

  1922年2月6日签订的《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是华盛顿会议讨论远东及太平洋问题的主要文件。公约全文共9条,其中第一条系美方代表起草的四点决议草案,也是条约的核心。它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但并没有任何保证。美国代表解释时说,这只是适用于中国的18个省,而不包括南满、内蒙与西藏,仍然维护日本、英国对中国侵略扩张的特权。

  九国公约的实质在于肯定美国提出的所谓“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排挤各国在华势力,进行扩张和夺取霸权创造有利条件。

  《九国公约》完全漠视中国的愿望。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的有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中,尽管有些不恰当的提法和缺乏明确的具体要求,还是列举了废除过去中国给予各国在华的一切特权;撤消各国对华各种政治上、司法上、行政上的限制;现有的对华条约应有期限规定;凡涉及让予权的解释应有利于让与国,等等主张。在随后的讨论中,又明确提出将以前德国在中国的一切权利归还中国;日本放弃二十一条,取消外国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权,废止外国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撤销外国人的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在华军警,关税自主等等要求。

  对于中国代表的建议,帝国主义列强均以种种借口予以拒绝,仅就山东问题,由英美出面进行斡旋,促成中国与日本直接谈判,英美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1922年2月4日,中日代表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胶州湾交还中国,撤退日军,中国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全部开为商埠;胶济铁路路权归属中国,中国偿付日本3200万银元铁路产值,未偿清前车务长与会计长职务仍由日本人担任。日本在山东仍然保存相当大的经济、政治势力。这一条约修改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为签订《九国公约》铺平了道路。

  至此,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分赃。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直接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海军的力量对比,调整它们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区域特别是在中国的利害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可以说,在巴黎和会其间,英法攫取了战胜国的最大利益,并控制了国际联盟。那么,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占了上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力量对比,构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总体格局。

  总体来说,华盛顿会议暂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同时孕育着新的冲突。

  §§第二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