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遇害

  在一家舒适典雅的酒店里,常常聚集着许多外国的外交使节和达官显贵。捷克斯洛伐克驻德国首都柏林的公使马斯特内也经常光顾这里。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正经的外交官,背地里却是一名特工人员。这一年多来,希特勒一直在秘密进行着分化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恶勾当,尤其在苏德台地区,柯瑞德·海宁所领导的苏台德德国党与纳粹党内外勾结,遥相呼应,一唱一和,威胁捷克政府,要求实行自治。

  此时,捷克政府急欲了解苏德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果苏联站在德国一方,那就意味着捷克斯洛伐克在与德国的冲突中将得不到苏联的支持。于是,捷克政府命令马斯特内:“不惜一切代价,摸清德苏动向!”

  今天,他忧心忡忡,独自一人喝着闷酒,一脸愁相。

  “别发愁,可爱的先生,把一切烦恼都忘掉吧!”一个叫贝丽尔的小姐来到他的身边,装做很关心的样子。她也是这里的常客。

  “你在想什么?马斯特内。”贝丽尔又一次娇嗔地问道。“也许我们是最后一次了。”女人温存地看看马斯特内。“出什么事了?”马斯特内面对女人的温存,不解地问。

  “我真担心……”她低语道,“大家都指望苏德和好,真不要发生什么意外……”贝丽尔神色诡秘,欲言又止。

  “我们似乎要单独呆一会儿。”马斯特内急于揭开这个女人神秘的面纱。

  “你终于同意了。”贝丽尔缓缓起身举起酒杯,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

  “德国人正在同苏联红军中一个反斯大林集团进行接触,柏林希望苏联政府出现内讧。”贝丽尔以暧昧的方式暗示着马斯特内。

  这件事令马斯特内震惊不小,但他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惊慌。

  “亲爱的,这是绝密情报,但愿您守口如瓶!”贝丽尔煞有介事地说着,又将双臂搭在马斯特内有些僵硬的脖子上。马斯特内也许无法想像,这个让他丢魂的女人,其实也是在奉命行事。贝丽尔虽然只有24岁,但她早已是盖世太保的一名成员,同时又是德国外交部的秘书。海德里希已指使她:在无意识之中将图哈切夫斯基的绝密情报透露给马斯特内。

  第二天,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便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急匆匆地召见苏联驻布拉格大使亚历山德罗夫斯基,心急火燎地通报了马斯特内报告的内容……

  3天后,法国政府在巴黎举行外交官招待会。席间,法国总理达拉第又向苏联大使波特金通知了法国得到的情报:

  “大使先生,法国很担心,莫斯科有改变政治方针的可能。根据可靠情报,纳粹武装力量正与苏联某些红军将领之间达成推翻斯大林的协议!”

  “这是谎言,总理先生,不要轻信上当!”波特金不露声色。可是,他的心里却掠过一阵惊悸。

  10分钟后,波特金返回大使馆,用加急电报向莫斯科作了汇报。

  原来,这些都是海德里希为了增加情报的可信度,故意施放的一个又一个烟幕。

  丑恶的计划在顺利地实施,莫斯科在一步一步地走向陷阱。

  贝伦茨化名来到布拉格,通过德籍移民柏米与捷克总统贝奈斯联系,提出出卖图哈切夫斯基谋反“专卷”时,贝奈斯信以为真,立即电告斯大林。

  很快,贝奈斯的联络员与海德里希的代表直接接触。莫斯科的全权代表叶若夫也飞抵柏林。

  希特勒为了使阴谋更加逼真,向苏联方面索价300万卢布。然而,苏联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一笔数目巨大的卢布,而是更耸人听闻的惨重代价。

  1937年5月20日,图哈切夫斯基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任命为伏尔加军区司令员。这个极不正常的贬谪,不仅引起了外界的众说纷纭和种种猜测,图哈切夫斯基本人也预感到了不祥之兆。人们无法想像,这个在五一节上还一身戎装陪在斯大林身边的红军元帅,怎么这么快就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数日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偕同妻子尼娜·叶夫根尼耶夫娜来到莫斯科喀山火车站向战友们告别。

  “元帅,请多保重!”“一切都会过去的。”前来送行的战友、部下真诚地握住他的手,仿佛给这位尊敬的人注入战胜一切的力量。

  “谢谢。”图哈切夫斯基竭力保持镇静,然而他的精神被摧垮了,昔日如炬的目光黯然失色。举手投足之间,一副因衰老而心力交瘁的病态。

  苏芬战争第一阶段,芬军在索瓦塔拉和苏奥穆萨尔米附近地域击退苏军的进攻。图哈切夫斯基挽着妻子的臂膀,步履蹒跚地登上了月台。6月4日,伏尔加沿岸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图哈切夫斯基端坐在主席台上,他眉头紧蹙,脸色苍白而疲倦。此时,他正在作《关于军事训练的任务和当前的工作》的报告,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报告。随着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图哈切夫斯基缓缓起身,向着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会议刚一结束,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立即被逮捕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公开揭露红军中的“反革命军事法西斯组织”,号召彻底粉碎军人中的“反革命阴谋”。

  1937年6月门日,《真理报》发表了图哈切夫斯基等8名军事将领被捕、并交付军事委员会审判的消息。

  一切都进行得突然而迅速。次日,图哈切夫斯基和基辅军区司令员亚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乌鲍列维奇、伏尔加军区副司令员帕里曼科夫、红军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红军干部部长费里德曼,以及埃捷曼、普特纳两位军长,全都因犯“间谍和叛国罪”被处决。

  图哈切夫斯基的战友、副国防人民委员戈马尔尼科,则在内务部人员前去逮捕时开枪自杀。

  由希特勒导演的这幕惨剧致使苏联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从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间,苏军5名元帅失去了3位,16名军区司令员中的14人,67名军团长中的60人,199名师长中的136人全都被—一处决。计有3.5万名红军各级优秀指挥员被镇压。至此,苏联红军元气大伤!希特勒为进攻苏联打下了一定的削弱对方指挥力量的基础。

  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的信任,不仅使他失去了一批优秀和忠诚红军指挥员,还为此后希特勒进攻苏联提供了有利条件。果然,时隔不久,希特勒就撕毁了《苏德和平协议》,一度攻陷了苏联的大部分国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