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主战派宁死不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包括饱受侵略蹂躏国家在内的世界人民终于可以过上平安的生活了。时至今日,当人们回头观望60年前那场战争的时候,突然发现,轴心国中的德国和日本,同样是发动战争的元凶,同样是可耻的战败,同样是无条件的投降,但后来的结果却存在着那么大的差异——一个是诚心诚意地谢罪,而另一个却在变着法地企图美化侵略。当人们在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日本在它投降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的令人震惊的卑鄙龌龊的交易。

  美国军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在1943年下半年终于赢得了战争的主动。尤其是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这次海战是日美双方在太平洋上的海上决战,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空母舰大战。

  在海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全部歼灭了岛上的约7万多日本守军,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严重瓦解。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日本大本营规定的“绝对确保的国防圈”面临崩溃,美国军队已经基本控制了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日本海军在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后,美军在此领域就有了更大的行动上的主动权。

  美“密苏里”号战列舰。日本投降仪式就是在此舰上举行的。在欧洲战场上,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法国解放;苏联收复了乌克兰,红军已经解放了波罗的海三国,进攻德国已经是指日可待,德国失败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此时的日本已经日暮途穷,苟延残喘。在中国起飞的美军轰炸机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猛烈轰炸,战火直燃日本本土。1945年7月26日,由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四国签署的《波茨坦公告》向世界发布,宣言强烈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和日本本土遭到的轰炸,极大地震动了日本,加剧了日本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波茨坦公告》的发布,日本国内主降派与主战派的争吵由此开始,愈演愈烈。

  日本的主降派有:新任首相铃木贯太郎,海相米内光政和外相东乡茂德。主降派认为,投降虽然在日本国体上留下了污点,但是从美英两国的舆论看,至今并没有提及改变国体问题。仅就投降而言,尚无须为国体忧虑。

  主战派有:陆相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他们认为,日本还没有战败,还有决战本土的机会,决战本土会让美国人受到沉重的打击,说不定还会扭转战局。

  对于如何回应《波茨坦公告》,日本内阁召开会议。会上外相东乡率先发言,他说:“鉴于《波茨坦公告》是和谈的唯一基础,所以我认为在政府能够采取这种或那种坚定立场之前,不应该把这个公告公诸于人民。”

  立即有人反对:“既然公告已经在全世界广播,相信日本人民也不会听不到,因此,日本人民理应从自己的政府那里正式获悉这个消息。”

  陆相阿南说道:“倘若把有关《波茨坦公告》的消息公诸于众,政府就必须同时表明他反对公告条款的理由和希望日本国民采取的态度。”

  最后,会议通过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政府既不对这一公告完全置之不理,又不在界定自己的立场之前把它公布出来。因此,内阁决定发表一个措辞含糊的消息,政府不表态,报纸也不渲染,可删节,但不可评论。

  然而,由于日本强硬派占据着上风,后来在《朝日新闻》刊登的消息,不仅原文刊登了《波茨坦公告》,而且还在评论中将公告说成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玩艺儿”。

  这种结果与内阁会议的决定大相径庭。更令东乡感到意外的是,铃木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竟然直言道:“《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开罗声明》的旧调重弹,政府认为,这个公告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玩艺儿。我们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政府决心继续进行这场战争,直至胜利。”

  日本的态度激怒了美国人,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遭到第一颗原子弹的轰炸,8月9日,日本长崎遭到第二颗原子弹的轰炸。两颗原子弹炸蒙了日本人,而就在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同时,前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使得日本一些还存在幻想的动摇派彻底放弃了继续战争的想法。

  内阁会议上,首相铃木与往常会议相反,这一次,他第一个发言,他说:“鉴于广岛事件和苏联出兵满洲,日本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我认为,我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外,别无其他选择。”

  他用目光在会场里扫了一圈,表示要听听在座诸位的意见。

  会场里鸦雀无声。

  海相米内打破了这种沉寂,他说:“大家缄口不语,那就一事无成。我们是否同意敌人的最后通牒,是无条件投降还是提出条件?我们应该在此时此地来讨论一下。”

  于是,其他与会者纷纷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最后,与会者除一致认为日本的君主制必须保留外,对其他观点的分歧非常尖锐,各不相让。

  铃木、米内、东乡主张在保留君主政体的基础上,接受盟国的最后通牒。阿南、梅津美治郎、丰田希望必须加上另外的条件,这些条件是:盟军向日本派驻的占领军要是最小规模的;日本战犯由日本方面而不是双方来审判;由日本方面遣散日本军队。显然,主战派是无法接受战败和投降的想法的。

  东乡反驳道:“日本目前的情况朝不保夕,即使日本想提出若干条件,同盟国也不会同意,他们是可能断然拒绝的。”

  梅津争辩道:“日本尚未输掉这场战争,倘若美国人进犯日本本土,我们的军队仍然可以有力地阻止他们,他们的伤亡一定是非常惨重的。”

  东乡回击道:“即使敌人的首次进攻被击退,但是,日本的防卫能力也会更加衰弱,敌人的下一次进攻日本绝对是挡不住的。如果那样,不如现在就接受这个公告,只要能留住日本皇室。”

  米内接着说:“是的,我们可以为日本赢得第一场战斗,但无法赢得第二战场。我们大势已去了,所以,我们应该抛开脸面,尽快投降。我们应该保存我们的国家。”

  阿南不服气地说:“我们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硬说我们肯定能够取得胜利。但是说我们已经失败,未免为时尚早。毫无疑问,假如敌人进攻日本,我们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惨重的损失。或许这就能扭转战局,反败为胜,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时,农业、运输和工商等几个大臣都表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从日本的经济上说明了日本之所以不能再战的理由——由于轰炸造成的损失和农作物的减产,都已经不再有实力支持日本坚持打下去了。

  内务大臣和另外的几个大臣叫嚷着坚决反对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应该继续战争。

  内阁会议一时解决不了分歧,无奈之下,铃木只好决定把这个情况向日本天皇裕仁作了汇报,请求他来裁定。

  这天夜里,裕仁召集内阁大臣首相铃木贯太郎、海相米内光政、外相东乡茂德、陆相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另外还有平沼男爵到皇宫开会。

  会上,铃木首先向裕仁汇报了白天内阁成员会议争论的主要分歧。他说:“现在的形势是,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分成了两派,无法取得一致。”

  东乡第二个发言,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后,说:“日本应该接受《波茨坦公告》,只要盟国能够接受在保留日本的问题上作出保证。”

  阿南则气势汹汹地站起来,表示反对:“日本应该打下去,对日本来说,最后的较量尚未开始,胜负未定。如果接受投降,他们必须接受4项条件:保持日本君主政体的完整,保证日本有权遣散自己的军队,自己审判战犯和限制占领军的规模。”

  梅津听了阿南的话,不住地点头,他道:“我赞同日本应该继续打下去,日本仍然比较强大,现在接受无条件投降只能使日本战死的英雄们蒙受耻辱。投降,必须要坚持这四个条件。”

  丰田也同意继续战斗下去。

  随后,首相铃木说:“显而易见,我们现在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还是请陛下钦定。”

  一直缄口不语的天皇裕仁这时开口发言,他说:“继续战争只能造成日本人民的毁灭……显然,日本已经无力进行战争,能否继续保卫自己的国土也令人值得怀疑了。”裕仁的语调变得很是低沉,“毋庸讳言,眼见朕之忠心耿耿的军队被解除武装,实在难以忍受……但是,现在需要忍所不能忍,耐所不能耐。所以,我打算全盘接受他们的条件。”

  裕仁讲完话后,最高委员会的委员们满面泪痕,鞠躬致敬。陆相阿南打破沉寂气氛,他跪下爬向裕仁,高声嘶叫:“请陛下不要投降!”裕仁转身,慢慢地走出房门。

  委员们遵照裕仁的指示,向瑞典和瑞士发出了一封电报,转给中、美、英、苏四国,内容是:日本政府准备接受1945年7月24日由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波茨坦发表的,后由前苏联政府参加签署的联合声明提出的所有条款,如果日本皇室及国家主权不受任何损害的话,日本即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就是这个天皇,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也是这个天皇,于1945年通过广播宣布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通知盟国的正式照会该怎样发出去呢?如果用电报发,军方新闻检查官知道是投降的内容,就有可能扣留,那就会延误大事。最后决定把照会的英文本通过新闻通讯社国际新闻主编,用摩尔斯电码发给美国和欧洲几个主要国家。

  8月10日上午7:33时,美国收到了这个电码。杜鲁门召集国务卿贝尔纳斯、陆军部长史汀生等人开会。他问,这是不是可以认为日本已经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如果是,那么要不要保留皇制?

  史汀生向杜鲁门建议,日本的天皇是可以保留的,因为保留天皇对美国是有用处的。美国需要天皇的帮助,使分散在各地的日本军队尽快投降。而福雷斯特尔则反对保留,认为这是从无条件投降的倒退,下午2点,杜鲁门在白宫宣读了由国务卿草拟的复文:日本天皇与日本政府对国家的统治权应当隶属于盟军最高司令。日本政府的最终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建立。

  日本外相东乡在研究了这个回文后,认为日本应该接受这个复文。他相信,根据这个照会的条款,日本的君主政体将得以保留,如果拒绝这个照会,日本就完了。

  与此同时,陆军省少壮派军官在得知盟军的复文后,表示坚决反对。他们冲进阿南大将的房间,要求阿南拒绝这个复文。

  这些青年军官的发言人是阿南的内弟竹下中佐,他用冷冰冰、恶狠狠的口吻宣布:“拟议中的投降决不能付诸实施,否则,陆相必须剖腹。”阿南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这位内弟,双唇紧闭。他心里明白,他反对铃木、反对东乡可以,但他绝不能反对天皇,他必须得到天皇的恩准才能把“圣战”进行到底。

  于是,阿南决定拜访天皇的三弟三笠亲王,想说服他去改变皇兄的主意。但这位亲王让阿南非常失望,亲王直截了当、毫不客气地对阿南说,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军部的举动一直在忤逆天皇的旨意,现在依然如此。事态已经发展到了目前阶段,他还想打下去,是很不合适的。

  8月13日上午10点,裕仁在皇宫召开内阁阁员、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和他的几位高级政府官员参加的御前会议。在所有的人都坐好后,裕仁用低沉的口气缓缓地说道:

  “我已经仔细地听取了反对日本接受同盟国回文的理由。不过,我仍持己见——战争拖下去,徒劳无益。我也研究同盟国的回文中所提条款,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条件完全承认了我们自几天前发出的照会中所表明的立场,我认为这个回文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们继续打下去,日本就将成为一片焦土,虽然你们中有人认为我们不能完全信任同盟国,但我觉得,迅速、和平地终止战争总比看到日本被消灭要好……”

  “我知道,军队对我的这个决定势必感到格外沮丧。陆相和海相也许很难说服他们接受这样的决定,但我愿意到任何地方去解释我们的这种做法。我希望内阁立即起草终战诏书。”

  回到陆军省,阿南向全体军官传达了天皇的旨意。

  一名少壮军官当场发难:“难道阁下忘记了你本人的名言:只有断头之将,没有屈膝之将?”

  有人大哭:“与其投降,莫如一死!”

  阿南啪地一声把自己佩带的手枪摔在桌子上,吼道:“圣断已下,只有服从。谁要是不服从,就请先杀我!”

  投降在即,军部大乱。东部防卫司令田中静一大将赶到这里,劝散了乱兵。其中有两名军官开枪自杀。田中随后也走进自己的办公室,饮弹自尽。

  8月15日中午11:30时,日本广播协会的那座乳白色的大楼周围站满了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日本天皇裕仁投降的诏书录音送到了这里。

  接近正午,日本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一时刻,他们都在恭候着天皇的声音。此时此刻,东京的日常生活已经全部停顿下来,人们都聚集在收音机旁收听广播。12点整,收音机里传来日本国歌,稍后,收音机里传来裕仁低沉而缓慢的声音:

  “朕深鉴于世界之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之臣民: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圣旨被砚为“鹤鸣”,鹤是帝王的象征。据说,鹤在天空飘逝之后,鹤鸣之声仍不绝于耳。1945年8月的日本,在这片已经成为一片瓦砾的国土上,人们又听到了那衰弱的“鹤鸣”之声……

  尽管那些疯狂的帝国军官以死相拒,但大势所趋,日本迟早是要放下武器的,他们不过是逃避了人民的审判,其下场一样是受到历史的严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