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英法联军致败的原因

  纳粹德国在闪击波兰后,其战略意图已十分明显,英法两国也心知肚明,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德军对西欧的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并取胜最终导致两国联军40万人兵困敦刻尔克的呢?

  其实,从1939年9月德国攻击并占领波兰起,到次年春季希特勒在西线发动攻势之时上的这一段时间,英国、法国都已经向德国宣战,但两国都处于宣而不战的状态。这期间实际上是联军最好的准备阶段,但是,却被白白浪费了。

  一般人对于此种外表沉寂的状态所作的解释是各不相同的。有人认为英法两国对于战争的意图并不是那样的认真,尽管他们已经为波兰而宣战,但却仍然等候和平谈判的机会;另一种流行的解释是英法两国自有他们的神机妙算。美国报纸上有许多的报道说联军最高统帅部故意采取一种微妙的守势战略计划,并已为德国人准备好了一个陷阱。

  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毫无根据的。在秋冬两季,同盟国政府和最高统帅部花了好多时间去考虑德国或德国两翼的攻势计划,而不是集中全部力量以求对希特勒的未来攻势作任何有效的防御准备。有关资料显示,当年这些同盟国的领袖们正在构想用各种不同的计划进攻德国——取道挪威、瑞典、芬兰以进攻德国的侧后方;通过比利时以进攻鲁尔地区;假道希腊和巴尔干以打击遥远的德国东面侧翼;进攻前苏联在高加索的大油田,以切断该国对德国的石油补给来源。这样一大堆天外奇想,足可以证明同盟国的领袖们是如何地富有幻想力。他们简直就是生活在一个梦想的世界里,直到希特勒的炮火打到他们的头上,他们才如梦方醒。

  由于高层领导对战争到来的时间准备不足,导致法国整个国家对敌工作的不力。

  当波兰战役将要结束时,希特勒就已经开始考虑在西线发动攻势的问题了。他在给德国陆军司令的命令中说明了他的想法,他解释了为什么在西线发动进攻是德国唯一可能实现战略意图的理由。希特勒认为,与英法两国长期的战争将会耗尽德国的资源,并使其暴露在苏联的背面打击之下。他害怕苏联不能持中立,而失去德国最为有利的时间。他的畏惧的心理促使他要提早发动攻势,以强迫法国求和。他在法国的分析中,认为即使法国人厌战,但英国的战斗力量的发展就会给法国带来一个新的战斗要素,在心理和物质两方面都有巨大的价值,它足可以增强法国的防御。同时,希特勒也认为,一旦轻松战胜波兰所产生的兴奋作用消失之后,德国人的战斗意志也将令他忧虑。因此他的结论是:只要条件勉强可能,则应该对西方国家发动秋季攻势。

  事实证明希特勒是多虑的。实际上,因为意外而拖延了7个月才爆发战争的期间,法国人的士气变得比德国人还低落。同盟国的宣传毫无效力,只是在那里高喊打倒德国,而从没有企图分化一般德国人和纳粹头子之间的关系。更坏的是在德国有几个集团都想推翻希特勒并与西方国家谋和,同时他们希望同盟国方面所构想的和平条件能事先获得保证,但是英国政府对于这些秘密探试很少给予鼓励。

  1940年1月10日,德军总参谋部一名携带德军准备攻击西方国家秘密计划的军官因座机迷航而在比利时迫降,该计划落入英法手中。在意外获得德国准备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文件后,同盟国的军事顾问却把它看做是德国的故意安排,是用来欺骗同盟国的。令人想不通的是,即使这时德国使用欺骗伎俩,那么大敌当前,联军的统帅部也要对自己原来的计划加以修改,因为德国统帅部必定会对其攻击重点作出某种改变。但是联军统帅部对于自己的计划既不作任何的修改,也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最后,德国改变了进攻计划,突然出现在法国一直认为的天然屏障、德国的机械化部队难以逾越的阿登地区,给了英法联军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导致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