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珍珠港惨剧

  由于没有准备,珍珠港受到袭击时,舰只正密集停泊在港内,基地飞机也是密集停放。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瓦胡岛。早上七点半,初升的朝阳刺破雾气,照在珍珠港锚地那两排巍峨的战列舰,以及三三两两的巡洋舰、成排的驱逐舰和各式辅助舰船上。战舰上和岸上都没有多少人在活动,只有几条交通艇或吐着白烟的小拖船,偶尔会划过镜面般的绿色海水,好一派静谧祥和的周日景象。

  但忽然之间,从海上飞来了大批涂着橘红色膏药的机群,向港口中的战舰投下了鱼雷和炸弹,宁静的港口瞬间成了充满水柱和硝烟、烈焰与死亡的炼狱,到处都是东倒西歪、扭曲破裂的舰体,以及在海面厚厚的浮油中竭力挣扎的水兵。

  与此同时,珍珠港周边的各海军及陆军机场也遭到了日机的轰炸,一批批排列整齐、型号各异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日机的投弹和扫射下化为火海。美国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完全懵了,只有广播和无线电在一遍遍地拼命发送同一个惨痛的消息:“珍珠港遭空袭——并非演习!”

  珍珠港位于瓦湖岛南部科劳山脉和怀特奈山脉之间的最低处,因盛产有珍珠的牡蛎而得名。它是美国在太平洋上重要的海军基地。

  珍珠港是一个天然的良港,整个海湾形同伸向内陆的鸡爪,只有通过330米宽的狭窄水道与太平洋相通。港区内水域面积大约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港湾内的怀皮奥半岛、珍珠城中岛和福特岛将珍珠港分为4个小港湾,可同时停泊各种舰艇500多艘。

  美国于1900年开始在珍珠港基地进行建设,陆续建成了设备齐全的大型造船厂、船坞、码头、油库等设施。1919年和1922年相继建立了潜水艇基地和航空基地。1933年起,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美国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使该港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上重要的海军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1940年后,美国太平洋舰队便常驻珍珠港,成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的威慑力量。它极大地牵制和威胁着日本在太平洋上企图称霸的梦想。珍珠港也就成为日本军队南进的一个阻碍,日军也把珍珠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拔掉这个钉子,1941年,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拟订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得到批准后于12月7日实施了突袭。

  这次袭击给美国在港内的舰只以毁灭性的打击。日军仅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1艘和特种潜艇5艘的微小代价,击毁、击伤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港内的全部8艘战列舰和10余艘其他舰只。击毁美军飞机265架。美军伤亡惨重,总计2403人陈亡,1778人受伤。美国太平洋舰队无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力下降了80%~90%,超过了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受损失的总和。

  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占据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权,为进攻菲律宾和马来亚等四方殖民地国家,占有那里的资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那么,面对强大的美国,日本是如何萌动了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念头的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