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波兰被占的隐情

  英国人在看当天的报纸,标题是“波兰遭到入侵,一些城市被炸。”德国策划的“希姆莱作战计划”的后果是导致波兰的灭亡。在纳粹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时,就是利用了捷克内部苏台德地区民族矛盾和英法两国因害怕战争,而一味采取绥靖政策的结果。那么,这次德国对波兰肆意的占领是否仍然有一些让其尤所顾虑的内因呢?1939年的最初几个月是英国政府感到心情相当愉快的一段时间,这是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所没有的。他们认为,由于本国的加速再武装,美国的重整军备计划和德国的经济困难已经使危险日益减轻。当时的英国政府甚至准备如开一次新的裁军会议,认为世界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而这时,德国纳粹党人正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培养独立运动,促使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分裂。3月12日,斯洛伐克人在其领袖狄索神父到柏林谒见希特勒后,就正式宣布独立。之后,德国军队以保护国的身份进驻该国,并占领了这个国家。

  占领了捷先斯洛伐克,德国继续东进的目标就是波兰。波兰是历史上占领德国失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最初希特勒并不想对波兰采取行动,因为波兰也像匈牙利一样曾经帮助希特勒威胁捷克的后方,所以也就促使捷克不得不向希特勒屈服,而波兰也乘机获得了一片捷克的领土。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步骤,才使得希特勒改变了他的意愿。

  德国占领捷克后,英国曾经作出过反应,但是很快就采取了妥协的态度。英国政府曾经自动保证捷克可以不受侵略的威胁,但德国占领捷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却告诉下院说,他认为斯洛伐克的独立已经使这个保证失效,所以他觉得英国不再受此种义务的约束。英国没有理由“改变”自己的政策。但是,在几天内,张伯伦却作了一个完全的转变,这个转变让世界吃惊和愕然。英国政府突然决定阻止希特勒的任何进一步行动,并在3月29日主动向波兰表示愿意支援它来对抗“任何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以及任何波兰政府认为有抵抗必要的行动”。

  张伯伦内阁作出如此冲动的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人们无法考证,也许是迫于当时群情激愤的压力和张伯伦自己内心的怒火,因为他觉得受到了希特勒的愚弄和自己在众人面前像个小丑而感到羞耻。但这种不顾后果的草率决策不但没有制止住纳粹德国侵略的意识,反而促使它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根据战后人们得到的一些资料显示,当时由于英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步骤来取得苏联的支持,也没有事先征得波兰的同意,就突然地宣布要保护波兰的安全。波兰的贝克上校曾经说过,他是在两次弹去香烟灰的时间内就决定接受英国的保护的,他解释说,在他一个月前会晤希特勒时,对希特勒说必须归还但泽失地时的语气和态度实在难以承受,所以当英国的建议传达到他这里时,他认为这是还击希特勒耳光的好机会。

  其实,在当时能够给予波兰直接支持,并可以避免战争的唯一机会是苏联对波兰的态度。如果苏联能够给予波兰直接的支持,那么,希特勒就不敢贸然出兵。但是,尽管情况是这样的紧迫,英国政府所采取的步骤还是拖拖拉拉,毫不认真。张伯伦对苏联具有强烈的厌恶心理,哈里法克斯也具有强烈的宗教性反感,他们两人对苏联的实力估计得太低,而对波兰当时的实力义估计得过高。

  这时,希特勒已经感到英国人开始反对德国向东扩张,他害怕如果再耽误时间就有被阻止的危险,所以希特勒加快了其争取生存空间的行动。希特勒感觉到,英国人是头脑冷静、具有理智的,他们不会为了波兰而轻易投入战争的。同时,苏联是应该争取的对象。所以,希特勒决定暂时忍受对于共产主义的一切仇恨和恐惧,倾其全力来讨好苏联,使其保持中立。

  希特勒这一着果然奏效。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给予苏联的冷遇,特别是当希特勒进军捷克之后,苏联再次提出建立联防同盟建议又受到冷遇之后,斯大林对西方自然心存怨恨。这一次英国政府和波兰政府单独达成安全保护后,不能不加深苏联对两人的疑虑和猜忌。有关人士当时分析说,一直倾向与西方合作以抵抗纳粹德国的苏联外长李维诺夫被解职,而接替他的人是宁愿和独裁者打交道的莫洛托夫,这已经向世人发出了警告。西方却没有作出相应的积极挽回的措施。

  8月23日,德国外长李宾特洛甫飞往莫斯科,接着德苏两国就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这个条约的签订,必然增强希特勒发动战争的野心,也就很必然地有了“希姆莱作战计划”的出台以及对波兰的占领。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其《第二次大战回忆录》中对于英国的投入战争有很精辟的评述。他在叙述了英国如何容许德国再武装和如何容许德国吞并奥国和捷克,以及如何同时又拒绝苏联的联合行动建议之后,写道:

  “当所有的一切援助和利益都已经丧失殆尽之后,英国才开始牵着法国一同要保护波兰的完整。如果说在1938年为捷克而战,那还是很合理的,当时德国陆军能用在西线上的精兵可能只有6个师,而法国兵力则有67个师,但是当时大家认为这种做法是鲁莽的,不合理的,缺乏近代化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五六年来,我们所采取的都是绥靖政策,现在却于一夜之间作了一个突然的和完全的转变,决心在远比过去恶劣的条件下,接受一次显然即将爆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这种做法显然是难以如愿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