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希特勒检阅国防军德国纳粹上台5年后的1937年,德国的实力和军备都已经取得了在欧洲大陆的领先地位。纳粹头子希特勒认为,德国的未来不能靠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方法,也不能用在世界工商业中增加份额的办法来保证,而是要依靠地域的扩张,来争取“生存空间”。因此,解决的方法就是扩张德意志帝国的疆界。

  1937年11月5日下午,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会议的结论是,扩张的第一步就是要立即调整纳粹德国,使其扩张到中欧。因为德国能够从那里取得粮食供应、原料和人力,作为进一步向东、向波兰和乌克兰富饶的土地进行军事侵略的准备。因此,必须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弄到手,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前提。

  1938年3月,德国以不发一枪的所谓“和平”方式吞并奥地利,并将其划为德国的一个省。对奥地利的吞并使德国的领上扩大了17%,人口增加了10%,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4%~5%,播种面积提高30%。德国也由此控制了中欧的战略要地,并且在公路、航运、铁路各方面达到了对整个西南欧的交通进行军事上、经济上的控制,形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包围。

  在希特勒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时,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此除了故做姿态的虚弱抗议之外无所作为,到了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撤回了驻奥地利使馆而代之以驻维也纳领事馆。

  西方诸国的反应鼓励了希特勒的野心,他把扩张的下一个目标直指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希特勒选定的突破点是苏台德地区日耳曼少数民族问题。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1400多万人口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有950多万。此外,国内还有500多万少数民族,其中又以日耳曼民族为主,当时,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大约350多万,集中居住在捷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

  苏台德地区位于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边境,是一个浅山区,居住着近300万讲德语的日耳曼人。生活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地区的日耳曼人除了在历史上曾经做过罗马帝国的臣民之外,从来没有处于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之下。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重新划分,该地区划归捷克。虽然历史上没有接受过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但日耳曼民族属性的认同感仍然受到了冲击。毕竟与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奥匈帝国不同,在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成了少数民族!但是,即使这样,在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的头15年,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还是很少制造麻烦的。他们也确实得到了比中东欧其他少数民族较好的待遇。但是,自从希特勒上台以后,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和纳粹思想的渗透,使得原有的不满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和该党的领导人汉莱因把纳粹德国作为所有日耳曼人的保护者,而抛弃了对所在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认同。同时,在柏林面前,则又把自己打扮成捷克境内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卫士,并继而提出了苏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要求。这一点正好和希特勒的扩张政策合拍,为希特勒吞并捷克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