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斯摩棱斯克进攻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指苏联卫国战争中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军队于1943年8月7日至10月2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不让其兵力调到苏军实施主要突击的西南方向,并解放斯摩棱斯克。

  苏军在奥廖尔地域顺利进攻的结果,至8月前,形成了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和罗斯拉夫利方向实施突击的有利局面。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上将)左翼军队和西方面军(司令员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对在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地域防守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鲁格元帅)采取了包围态势,并从北面对在基洛夫、罗斯拉夫利一线以南行动的法西斯德军整个战略集团造成威胁。

  根据战役企图,规定以2个方面军实施一系列同时突击,以便在宽大正面上牵制敌人兵力,予以分割,并粉碎杜霍夫希纳、亚尔采沃、多罗戈布日、叶利尼亚、斯帕斯杰缅斯克等地域法西斯德军集团。西方面军以其中央军队实施主要突击,方面军在粉碎当面敌军后,应向罗斯拉夫利进攻,向西南方向对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当面行动的敌军集团一翼实施突击。西方面军右翼军队与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协同,在完成当前任务后,应向斯摩棱斯克总方向发展进攻。如布良斯克方面军进攻顺利,则将西方面军主力转向斯摩棱斯克。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认为扼守斯摩棱斯克以东的阵地有很大意义,在这一方向配置40多个师,并建立了坚固防御。此处防御是“东方壁垒”的中央部分,包括5~6道防御地带,纵深为100~130公里。在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当面防守的敌军集团(坦克第3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一部)有人员8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近8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500辆、作战飞机近700架。

  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被苏军击毁的德军坦克进攻开始前,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编成内共有人员12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2.0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辆、飞机1100架。战役准备期间,进行了大规模变更部署。全体人员受到了在森林沼泽地行动的训练,掌握了突破敌人预有准备的防御的经验。在长期防御后转入进攻,对军队在精神政治方面的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工作特别重视培养激发的进攻锐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奔向了最困难的地段。

  第一阶段,8月7~20日,西方面军进行了斯帕斯杰缅斯克战役(1943),在战役过程中粉碎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地域的敌军集团,向纵深推进30~40公里,尔后被阻止在中间防御地区。加里宁方面军从13日起向杜霍夫希纳方向展开进攻,仅略微楔入敌人防御。在此情况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暂时停止了进攻,以变更兵力部署和准备新的突击。鉴于布良斯克方面军推进顺利,决定将西方面军基本兵力集中于斯摩棱斯克方向。

  第二阶段,8月21日至9月6日,西方面军准备和实施了叶利亚—多罗戈布日战役(1943),在战役过程中,于8月30日攻占了叶利尼亚,以右翼强渡第聂伯河后,于9月1日解放了多罗戈布日。6日日终前,方面军推进35~40公里。

  第三阶段,9月7日至10月2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变更部署后,于9月14~15日再度发起进攻,分别进行了杜霍夫希纳—杰米多夫战役(1943)和斯摩棱斯克一罗斯拉夫利战役(1943)。25日解放了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在进攻过程中,苏军推进135~145公里,10月2日前,进抵韦利日以西、鲁德尼亚、德里宾及沿普罗尼亚河一线,在此转入防御。

  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结果,苏军在宽约400公里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公里,肃清了加里宁州一部地区和斯摩棱斯克州全境的法西斯德国占领者,为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敌人被向西击退到更远之处。在进攻过程中,敌人7个师被粉碎,14个师遭重创。为了抗击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进攻,敌人被迫从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调来13个师,从其他方向调来3个师,从而使苏军胜利结束了库尔斯克反攻。在斯摩棱斯克州、加里宁州和白俄罗斯东部各区行动的游击队给了军队以巨大支援。由于气象条件不利,航空兵的行动受到限制。

  苏军在战役中表现了高度战斗素质和集体英雄主义。104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加里宁方面军34个、西方面军70个)被分别授予“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杜霍夫希纳”、“亚尔采沃”、“杰米多夫”、“罗斯拉夫利”等荣誉称号。许多兵团和部队荣获勋章,数万名军人得到战斗奖励。

  §§第六章 波罗的海战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