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英法对德宣战

  1939年3月31日,英国曾许诺保证波兰的安全,又于同年8月25日与波兰签订了《互助协定》。根据英国的保证和英波《互助协定》,在波兰遭到德国进攻时,英国政府有义务立即给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

  早在洛迦诺公约中,法国就曾许诺保证波兰领土的完整。1939年4月13日,法国政府又紧随英国对波兰问题发表原则声明,表示保证波兰的独立。同年5月19日,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与波兰陆军部长卡斯普里茨基又签订了关于在波兰遭受德国进攻的情况下,法国实行军事行动的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一旦波兰遭到德军进攻,法国空军应立即行动,保证派出60架飞机轰炸德国目标;陆军在宣布动员3天后开始行动,毫不迟延地对德军发起有限攻击;从总动员第15天起,法军投入主力部队对德军发动攻势。法国的这位将军还说,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突破齐格菲防线。

  然而,英法两国多年来一直口是心非,对波兰也不想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只是想让波兰在这场它们与纳粹德国的对抗中充当其马前卒,挡一挡德国侵略军的锋锐,使自己起码暂时不受太大的损失。

  德国大举入侵波兰7个小时后,英法统治者不想如何解救波兰,而是仍然打算同德国作交易。法国外长乔治·博内这时打电话给法国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庞赛,要他转告齐亚诺,法国政府欢迎墨索里尼在前一天向英法政府提出的如下建议:邀请希特勒于9月5日来举行一次会谈,以便“审查已经成为当前纷争根源的凡尔赛和约的一些条款”。英国也同意会谈,只是坚持德国军队必须立即撤出波兰。

  9月1日晚上9时,英国政府才将一份正式照会递交给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要求德国政府停止对波兰的一切侵略行动,并立即从波兰领土上撤出其军队,否则,英王陛下政府将毫不犹豫地履行自己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同日晚上10时,法国也向德国递交了一份措词完全相同的照会。

  此后,为了寻求与德国谈判,两国外长和英国驻德大使又连连表示,此照会并非最后通牒,而只是一种警告。它们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逃脱自己对正在受到纳粹德国野蛮侵略的波兰所承担的义务。

  在政府面临垮台的巨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于9月3日上午9时才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如果德国政府在上午11时以前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两国即从该时起处于战争状态。

  在英国连拖带拉的情况下,到9月3日中午,法国政府才十分不情愿地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的期限是这天下午5时。

  德国拒绝接受英法的最后通牒,于是已成骑虎之势的英法两国分别于9月3日上午11时和下午5时向德国宣战。同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同德国宣战。

  英法对德宣战使战争突破了亚欧两大洲的界限。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出现了东西两个战场,并且战争进一步蔓延之势已不可遏止。

  虽然英法两国已同德国宣战,但它们并不想真的与德国刀枪相向。

  当时,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作战飞机1760架和1407架。但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未对波兰盟友履行空中支援的义务。法国甚至从一开始就坚决要求英国空军不要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生怕引起德国的报复,使法国未设防的工业企业遭到轰炸。殊不知在德波战争期间,德国人最担心的就是英法两国的空军会对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进行轰炸。

  为了在东线集中优势兵力,尽快结束对波战争,德国在西线只配置了32个师,但就其训练和技术装备而言,只有11个基干步兵师称得上是够格的。而且当时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所大肆吹嘘的齐格菲防线,实际上尚未完全竣工,既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也不能弥补德军兵力的不足。而当时法国已经动员了110个师。因此,就德法边界上的兵力和兵器而言,法国对德国占有很大优势。法国本可以利用战争初期的这种有利态势,采取断然措施,在西线对德国实施大胆突击,即使不能根本扭转战局,起码可对德军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从而大大减轻德国对波兰的压力,阻止德国速战速决目的的实现。

  尽管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在9月3日就通知波兰,他将于9月4日在陆上开始战斗行动,但口惠而实不至,直至9月7日,法军一直拥兵自重,不肯向德军发一枪一炮。只是到9月8日,法军才发动所谓萨尔攻势。法军从萨盖明出发,略有推进。9日,同齐格菲防线前沿掩体有了接触,但法军并没有对该防线发动进攻。10月16日,德军首次出击,法军又撤回原出发地。萨尔攻势是法国人的一种象征性姿态,目的不在于打击德国,支援波兰,而只是想以此稍稍平息波兰人的怒气,并对国内外舆论做出一个他们认为可以说得过去的交待。

  英国直到10月11日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这时,波兰战局早已结束。

  在英法消极避战的同时,德国也不愿过早同英法交战。在侵波战争期间,它力求稳住西线,以避免两线作战。侵占波兰后,它又企图以“和平”烟幕掩护新的战争准备。因此,希特勒继1939年9月19日在但泽宣称他没有同英法打仗的意图后,又于10月6日在德国国会向英法提出“和平”建议。

  由于在英法对德宣战后,双方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无意正面交锋,从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9日,西线出现了宣而不战和不战不和的不正常局面。于是,英法对德国的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奇怪的战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