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英法军事同盟的形成

  在欧陆争霸问题上,英国一贯坚持帕麦斯顿的原则:“我们没有永久的同盟者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不变的永久利益,我们的行动就应该以这些利益为转移”。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奠定了法国在欧陆的霸权地位。这时的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并建立了协约国体制,成了英国最危险的竞争者。扶德抑法,在法德之间确立一种既相互冲突又彼此牵制的关系,藉以维护自己在欧洲的仲裁国地位,是英国在大战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目标。英法在欧洲争夺霸权构成了整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但是,随着法西斯德国巧妙利用英法争霸这一深刻矛盾争取英国的支持而达到毁约扩军,增强经济、军事实力,并与日本和意大利建立侵略同盟之后,英法同德意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而英法之间的矛盾则退居次要地位。为既得利益和自身安全,英法的立场逐渐趋于一致。

  1936年3月7日,德国违反洛迦诺公约,派兵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3月19日,英法两国在伦敦举行参谋部人员会议,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建立联系,以便对那种遭到无端的侵略而要采取战争措施的技术条件做好准备”。

  1937年,英法两国军事人员进行互访,双方军事合作有所加强。12月,法国空军部长前往伦敦与英国空军部长进行会谈,决定派一个技术代表团去英国研究空军建设问题。1938年1月底,法国技术代表团到英国进行了为期1个多星期的访问。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从而使德国处于可以从三面包围捷克斯洛伐克的有利地位,而使捷克的所谓“马其诺防线”失去作用。甘末林在事前指出,一旦德国人完成了他们莱茵河的防线,他们将成为中欧的主人,因为我们那时将无法再进行有效的干涉。面对这种情况,英法加快了军事合作的步伐。4月4日,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建议:立即同英国进行军事谈判,以求达成建立联合参谋部的协议。此外,还考虑扩大两国军事合作范围,将现在空军方面的合作也扩展到陆军和海军方面去。

  1938年4月24日,英法两国就建立军事同盟在巴黎举行会谈。双方对政治合作的范围、军事手段、指挥和军事行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双方认为,必须建立一个由两国政治官员和军事首脑组成的战争领导组织,该组织担负的任务是:协调两国的外交政策;制定相互配合的补给、运输和生产计划;确定发起行动的共同指令。在法国面临德国和意大利进攻的情况下,英国必须承担援助法国的义务。双方还认为,应建立一个战争联合指挥机关,统一进行作战指挥,发布军事命令。

  4月28日、29日,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同达拉第和博内进行了会谈,两国政府首脑商定了双方进行军事谈判的原则。

  5月23日,英国作战与情报机构负责人接见法国驻英武官。后者被告知说,4月末两国政府首脑的会谈使重新开始中断的1936年的会谈不再存在任何困难。英方提议派一名英国军官去参观法国的登陆港口,以便实施1936年协议中的英国向法国派遣远征军的条款,并答应就战争物资交换情报。

  此时,为使英法两国可以集中力量来应付中欧的事变。英国政府正在谋求同意大利在地中海问题上取得和解。1938年4月16日,英意两国签订了一个协定。该协定实质上是英国让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自由行动,想以此来打动意大利,使其在中欧问题上表示出善意。而此时的法国则认为,意大利怀有侵略企图,它已成为法国的冤家对头。这种意见分歧当然也会反映到两国的军事谈判中来。但好在双方都一致认为其主要威胁来自德国,这种分歧并未影响两国加强军事合作。

  在1938年9月捷克危机的日子里,法国政府曾询问英国政府,法国能得到何种军事援助。英国答复说,在战争开始6个月里,可派出2个非机械化师和150架飞机。9月27日,张伯伦同法国代表会晤时说:“我们现在知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决意抵抗。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它将履行其条约义务。我们曾多次公开申明,我们不能对法国遭受德国影响或征服视而不见。如果法国处境危机,我们将出兵援助。英国政府将说到做到,决不会自食其言。”

  1938年11月下半月,张伯伦会见了达拉第。两国政府首脑就各自的备战情况交换了意见。达拉第说,法国政府正在发展军火生产,1938年法国拥有飞机2600架,准备今后每月生产400架。张伯伦则说,到1939年夏末,英国将每月生产700~800架。

  1938年12月,里宾特洛甫和沙赫特访问巴黎,此行的表面目的是签订《德法宣言》,但更深层的动机却是离间英法关系。但从访问的结果来看,后一目的并未达到。会谈中,法国外长博内一再强调英法团结的根本重要性和不可动摇性。明确指出,从长远来说,德法关系的真正改善,如果不同时存在与此相平行的英德关系的改善的话,那是不可思议的。慕尼黑已使法国在东欧的主要盟国捷克斯洛伐克遭到肢解,法国经多年苦心经营在东欧同波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建立起来的同盟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法国不能再失去英国。

  慕尼黑会议后,英法等西方国家曾满以为德国的矛头可能会指向乌克兰,但在新年到来的时候,在西方国家的首都却传来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消息。

  1939年1月30日,英国驻巴黎武官报告说,根据法国总参谋部的材料,希特勒即将进攻西方,而不是东方。同月,英国政府向美国总统罗斯福通报说,英国政府掌握了德国有可能在东方战役开始之前,向西方国家发动进攻的情报。

  面对德国日益严重的威胁,张伯伦于1939年2月6日发表了英法团结声明。声明说:“利益上的一致,把法国和我国联系在一起,因此,任何危及法国切身利益的威胁,不管它来自何方,都不可避免地会迫使我国向法国提供援助。”2月10日,法国政府表示,如果英国由于德国入侵荷兰而卷入战争,它将支持英国,如果因德国入侵瑞士而发生战争,英国政府则应给予法国对应的支持保证。与此同时,英法政府决定,它们的参谋本部之间的对话必须“比过去范围更广,性质更加亲密”。

  1939年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此举不但使德国的军事、经济实力都有了很大增长,而且侵略行动的又一次轻易得手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促使他更快地采取下一个行动。在争霸斗争中,英法所面对的形势更加险恶。这时,英法统治集团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味妥协退让是满足不了希特勒的野心的,而且时至今日,英法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为商议对策、协调行动,法国总统勒布伦和外长博内于3月21日出访英国。在两国外长的会谈中,哈利法克斯深有感触地说:“只要纳粹分子还在执政,欧洲和平的希望就是渺茫的”。双方就对德作战时相互支援的措施和在对德作战中“波兰的突出意义”交换了意见。3月22日,勒布伦、张伯伦参加了会谈。双方相互通报了飞机生产情况。同日,英法互换照会。照会规定,当一方遭到侵略时,另一方有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照会还规定对比利时和荷兰的安全提供保证。英法军事同盟遂告形成。

  世界上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同盟体系。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