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国际联盟决议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的空前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抵抗和依赖国际联盟解决问题的误国政策。1931年9月2日,中国代表施肇基根据国联盟约第11条将事变诉诸国联,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阻止危及各国和平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恢复原状,并决定应向中华民国支付的赔款总额及性质”。

  9月22日,国联理事会仓促举行会议。而此时,日军已经侵占了沈阳、长春、吉林、辽源等26座大小城市。国联理事会在听取中日两国代表的发言后,按照英国代表塞西尔的主张,授权西班牙代表、国联理事会主席勒乐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紧急通告”,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一切冲突,撤退军队,荒谬地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同等看待。

  为了应付国联的决议,9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将侵略行径说成是“自卫”,并宣称日本在中国东北“无任何领土野心”,日本政府有诚意采取“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方针”,将军队撤退至满铁范围内。声明把冲突的责任推给中国,以争取列强的同情。

  日本此举果然奏效,它使国联相信,是中国人“大大夸大了所发生的事情”,只要假以时间,日本会找到体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日本大受鼓舞,认为国联没有实力干涉日本的行动。随后便趁势侵占了洮南、洮安和敦化等地,并准备继续向北满推进。

  9月28日,中国代表再次作出努力,建议国联派一个中立代表团去中国了解事实真象,但遭日本代表断然拒绝。9月30日,国联行政院又通过决议,决议内容空洞无物,它徒然地呼呼中日两国尽力避免形势的恶化,并未重申撤兵要求,派调查团一事也由于日本的反对而作罢,理事会随之休会。

  国联的态度大大助长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气焰。1931年10月8日,日本轰炸锦州,国联才感到局势的严重。10月9日,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指示外交大臣雷丁:“我们在理事会必须在认真制定政策方面能起领导作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致电国联,表示愿与国联进行合作,并决定以国联邀请的方式参加国联下次会议。10月13日,应中国代表要求,国联理事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国代表白里安充当主席。在会上施肇基控诉日本在9月30日理事会后,不但没有退兵,反而暴行愈演愈烈。日本代表芳泽廉吉竭力为日本侵略辩护,竟称,东三省为日本生存所系,故不能从该地撤军。白里安表示,中日双方均负维持远东和平责任,应各自约束。10月16日,美国代表基尔伯以正式观察员资格参加会议。

  10月24日,国联理事会做出第3次决议,要求日本在11月16日以前将军队退到南满铁路区域之内;要求中国切实保护在华日侨;撤军完成后,中日两国开始交涉。这是自事变以来国联对日本提出的最强硬的要求。尽管如此,但决议仍然没有谴责日本侵略者,而且由于日本的反对,大会主席白里安宣布:依照盟约的规定“未获全体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国联仍未改变对日本姑息迁就的立场。

  日本坚决拒绝了国联的撤军要求。1931年10月26日,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二次政府声明》,继续反诬中国“收回国权运动渐趋极端”,企图破坏日本国民“生存权益”,声称日本如果撤军,只会使事态更加恶化。日本不仅拒绝撤军,而且于11月初大举进犯黑龙江,使国联的决议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国联理事会在巴黎举行会议。3天后,日军攻占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日军没有像西方各国所希望的那样进攻苏联,而是掉头南下进攻锦州。为了欺骗国联,转移其要日本撤军的注意力,11月17日,日本主动提出要求国联派调查团到满洲调查的建议。国联如获至宝,将注意力完全转到派调查团的问题上,在短短20几天的会期中,理事会竟召开21次秘密会议讨论调查团问题。日本则乘机提出要国联承认其在东三省的所谓“剿匪权”。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通过决议定派遣国联调查团远东考察,同时也让日本最后以保留发言的形式实际获得了“剿匪权”,给日本以后的军事提供了“合法”的外衣。12月15日,日陆军参谋部在给关东军的电报中要求:“进攻锦州,事前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其实施手段应与剿匪的名义相符。”1932年1月,日军正是以所谓“剿匪为名,增派兵力,攻占锦州和辽西”。

  国联理事会就日本武装入侵中国东北问题争论了3个月,既不谴责日本,也不制止日本扩大侵略。日本正是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完成了对中国东北的占领。随着军事行动的结束,国联活动的中心也转向国联调查团。

  根据12月10日的国联决议,调查团由5人组成,其任务是“到当地调查并向理事会报告任何影响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威胁或扰乱中日两国间的和平的一切情况”。中日两国可各派一人参加调查团,并对其活动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1932年1月21日,国联调查团正式成立。团长为英国前驻印度代理总督李顿爵士,团员为美前任菲律宾总督麦考益少将,法国殖民地防御咨询委员会主席、前驻印支法军司令克劳德中将,德国前任东非总督希尼以及意大利外交官马柯迪伯爵。中国派前外长顾维钧、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作为顾问参加调查团。

  这个几乎全由殖民主义分子组成的调查团成立后,行动迟缓,2月3日从欧洲出发,直到4月21日才到达沈阳。此时,日本已在调查团到来之前成立了伪满洲国,造成既成事实以迫使李顿调查团承认现状。李顿调查团在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6月5日回到北平。9月4日,调查团完成了报告书。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又称《李顿报告书》),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中国南京与日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

  报告书承认,“九·一八”事变是日方的预谋,但不敢谴责日本的侵略,没有认定日本军事行动的侵略性,却诬蔑中国的革命运动,为日本的侵略行为遮目;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揭露了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权,但又“承认满洲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极大重要性”,说什么“日本在满洲的权利和利益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日本侵略制造合法依据。

  在解决方法上,报告书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前状况的要求,也反对承认日本维持“满洲国”,主张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限制日本独霸中国东北,以国际共管维护英美等国在东北的权益。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