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一到伦敦。英国外交部即送上成箱的鼻烟壶,作为见面礼。
郭嵩焘一见这么多形状各异的鼻烟壶,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连声说:“这比我收藏的还多,这见面礼太重了,贵国有什么事要郭某办的,尽管说吧。”
英国外交部就将调停新疆战役的建议说了。
“这是好事,不战而复,求之不得呢,我即给朝廷写信,言明此事。”
郭嵩焘向朝廷奏陈说:
英国蓄意保护喀什噶尔(指阿古柏匪帮),已于四年前定立条约,互相遣使驻扎,劝其意旨,尤惧俄罗斯侵有其地,为印度增一屏障,是以护持尤力。
接着,郭嵩焘还是提出了他对此事的看法:
新疆不善经营,阿古柏占有南疆,结纳英国,资其保护。似应乘英国调处之机,妥立章程,以为保境息兵计,其利有数大端:
一、今英国以“调处为义,奉中国以建置小国之权,此时,正宜划定疆界,杜其侵扰”。并乘此机会,责令阿古柏缴还一、二城池,以自输款,解和息兵,尤为有名。此一利也。
二、现在进兵新疆,穷兵糜费,以事无用之地,而未必能规复,何以捐以与之,在中国不失为宽大之名,在喀什噶尔(指阿古柏匪帮)弥怀建置生成之德。此二利也。
三、阿古柏占据新疆南路,兼及北疆若干城池要隘。其辖境各城,声势联络,实力颇强。现在北疆回部,占据中城,自立为号。因此,我与英国外相德尔比酌拟数条,南北两路无论是否为阿古柏管辖,凡是占据城市,自立名号的,皆责成阿古柏解散。庶几一举而兵戈可息,是捐西域数城之地,而南、北两路数千里皆可设法抚绥。此三利也。
四、阿古柏结纳四邻,与英俄两国通商已久,盘根错节,根柢已固,此时允准立国,亦可与俄罗斯明定章程,交相犄角,以为巩固边防之计。此四利也。
五、听说新疆南疆土地肥沃,人烟稠密,英国因在该地区具有通商之利,故而支持阿古柏政权,而南疆地区与内地河碛险运,声气相隔。现在如果停止西征,消弥兵端,那么,英国就能在那里依次兴办它所发明的机轮车、电力等等,不仅平民的生活有所依靠,不会轻易从乱了,而且数十年后,关外各城尽成都会,即可渐次推行其法于内地。些五利也。
六、现在办理新疆军务,主靠左宗棠一人,左宗棠已六十有五,接替乏人,此时与喀什噶尔和解,左宗棠得保令名,亦可规国家久远之计。
云云。
郭嵩焘的奏陈到了北京,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慈禧太后当即召集文武大臣,将郭嵩焘陈述交大臣议论。
同时,在大殿之上还宣读了山西巡抚鲍源深的奏折:南路之举尚可缓进徐图。理由是:屡征则饷源易穷,日久衅端别启。
还有库仑办事大臣志刚也向朝廷进言,担心如进兵南疆作战,会遭到英俄两国的干涉,闹起国际纠纷……
慈禧一再催问众大臣怎么办才好。
大臣们没有主张,只有李鸿章唆使户部右侍郎翁同龢,提出劝谏,机不可失,主张放弃南疆,他认为进军南疆是“空中原而营石田。”
李鸿章的态度更不用说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臣反对放弃南疆,称阿古柏愿降,却只请为属国,免除朝贡,只字不提,“归我故土,缚献逋寇”是何居心?
还有,西征大军已大阵压势,易如破竹,又花费甚厚,还借贷了洋款,何不乘势规复南疆,免得阿古柏用缓兵之计,日后又起异心。再者,中华泱泱大国,一再受帝国牵制,日后恐受大辱,难扬大清之国威。
两种意见,双方各持己见,争持不下。
慈禧被吵得头都大了,痛苦不堪地挥手让退朝了。
她却安静不下来,李莲英又送来英国驻华代办傅磊斯提出的三项要求:
一、阿古柏愿以中国为上国之主,命使臣入贡。
二、中国与喀什噶尔将界划清。
三、两边议和后,永远和好,彼此不相侵犯。
“简直是无理至极!”慈禧听后大怒。
李莲英吓得赶紧悄悄退下。
慈禧大脑里更乱了,一个人静坐了大半天,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怎么办?是退兵言和?还是进兵攻陷?
她最气恨的是英国的无理要求。不然,她会主张接纳阿古柏乞降的。何况,她对进军新疆一向不太支持。但眼下,该做何主张呢?进兵南疆,会与英国结下仇冤。退兵言和,英国欺人太甚,他坐收渔利了,不然,它为何如此呢?
慈禧拿不定主意。她很想征求一下谁的意见,哪怕就以这个人的意见为自己的主意,可她找谁去呢?
皇上,才六岁,刚刚还在裤子上拉屎了,吓得大哭不已。
东太后慈安,她声言身体有恙,好久都不临朝,况且她也不会有什么主张。
慈禧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一个人。只有这个人,此时才能有所见地。可他会晓之厉害,言明进,还是退么?
犹豫了一阵,慈禧还是决定听这个人的意见。她唤来李莲英,吩咐道:“快去传恭亲王进见。”
李莲英愣了一下神。
“李莲英,你没听到哀家的话吗?”
“喳。”李莲英这才醒悟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