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

  一、曾公亮著述

  曾公亮有文集,但没有流传下来。其诗文则散见于史书中,目前存诗四首、残句一;文二十一篇,其中奏议九、序文三、交游书简七、谥册文二。

  (一)诗

  1.吊曹觐(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卷二二六、页2641.)

  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

  柱下杲卿曾断骨,绔中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原题下注:《青琐高议》:曹觐,皇祐年为康州刺史。会侬智高压境,守节不降贼,竟为乱兵所杀,至死大骂不息。后赠公之诗者甚众,惟鲁公参政之诗杰出,诗曰云云。

  按:陈新等著《全宋诗订补》(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页67)作者认为,此诗在集中收录了三次。

  2.送程给事中知越州(宋黄康弼《续会稽辍英集》卷一,收入《全宋诗》卷二二六、册4,页2641.)

  山阴地胜冠江吴,今得贤侯自禁途。

  侍从暂虚青琐闼,藩宣新剖玉麟符。

  移时前席辞旒扆,不日重城歌绔襦。

  想到蓬莱游未遍,已应归步在云衢。

  3.宿甘露僧舍(《全宋诗》卷二二六、册4,页2641.)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4.挽老苏先生

  立言高往古,抱道鬰当时。

  铅椠方终业,风灯忽遘悲。

  名垂文苑传,行纪太丘碑。

  后嗣皆鸾鷟,吾知庆有诒。

  《宋诗拾遗》收有此诗,但无“后嗣皆鸾鷟,吾知庆有诒”一句,《全宋诗》编纂者沿袭《宋诗拾遗》的舛误,并未查对,甚属遗憾。

  5.残句

  饭思白石红桃米,菜忆黄龙紫芥心。(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〇《福建路·泉州》,页3756—3757.)

  (二)文章

  曾公亮留存文章不多,且多属制文奏议,现分列如下,括号中注明写作时间,部分题目是《全宋文》编者所拟。

  《仁宗谥册》(嘉祐八年九月二十日,1063年9月),《英宗谥册》(治平四年七月十六日,1067年7月),《乞正辍朝之礼奏》(庆历四年十月,1044年10月),《上仁宗答诏条划时务》(庆历八年三月,1048),《看详诸道编管配军人罪犯事奏》(皇祐三年十月十三日,1051),《乞从贾黯言谅闇间罢赐执政生日奏》(治平元年正月,1064),《枢密使兼侍中班序奏》(治平二年十月,1065),《乞许从罢黜奏》(熙宁元年正月,1068),《乞罢南郊礼毕赏赐奏》(熙宁元年八月,1068),《上神宗乞不宣取瑞木》(熙宁二年,1069.),《答诏言边事奏》(熙宁八年四月,1075.《长编》卷二六二“宋神宗熙宁八年四月丙寅(5日)”条,页6376,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2-84.),《与曾子宣书》(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4.),《别曾布柬》(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六〇。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4.),《与张安道尚书帖》(宋魏齐贤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九、页588.四库虽有该书,但不全。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4.),《与神智大师帖》(共三帖)(《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六,页631.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5.),《与盐铁判官启》(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一〇。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6.),《武经总要后集序》(《武经总要后集》卷首。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6-87.),《恭题御赐诗后》(《清源文献》卷八,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7.),《五言四韵诗记》(至和元年九月己酉,1054.《民国郑县志》卷一六。收入《全宋文》卷五四八、册26、页87-88.)。

  在《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九中,又辑录一文,题为《与范文正》,作者为“曾丞相公亮”,则为曾公亮文则无疑。内文如下:

  拜远风仪,三换岁律。而久不上记,盖无因上前,惟乃心驰仰之勤耳。

  中春气和,伏惟镇抚多间。尊侯禔福,数年均佚,应道气增茂。上方注意,以待康济,尤愿为时自爱,不宣。(《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九、页585)

  该书卷七九有《与张安道尚书帖》,此《与范文正》一文与前文仅有两处不同。其中“拜远风仪”、“镇抚多间”在《与张安道尚书帖》中分别为“拜违风仪”、“镇抚多闲”,其余文字均同。曾公亮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曾参与“庆历新政”,与范仲淹同朝为官,有过交往,所以有此类问候文字应该没有问题。而曾公亮与张方平关系很近,多有交往。单从这两帖的语气和行文来看,似乎是雷同文字。但考虑都是曾公亮给别人常规性问候文字,多属礼仪性的、也无实质内容,所以采用相同的格式、相同的文字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全宋文》只收《与张安道尚书帖》,而不收《与范文正》一文,且没有任何说明,从处理方式上来说,则有些简单化。

  (三)著述

  曾公亮著述(包括编纂)保存下来的,惟《武经总要》,其他著述包括个人文集均失传。

  1.《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卷二〇九,页5406)

  2.《武经总要》四十卷。

  3.参与《太常新礼》四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六,页183-184),曾公亮参与编写。一起参与编写的还有,孙祖德、李宥、张方平、吕公绰、王洙、孙瑜、余靖、刁约等人,提举官为贾昌朝。此外还参与编撰《庆历祀仪》(六十二卷),《庆历编敕》,提举修《唐书》、《英宗实录》。(《行状》)

  4.有文集三十卷,但很可惜没保存下来。(《行状》)

  二、《宋史》曾公亮传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坐父买田境中,谪监湖州酒。久之,为国子监直讲,改诸王府侍讲。岁满当用,故事,试馆职独献所为文,授集贤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擢天章阁待制,赐金紫。先是,待制不改服,仁宗面锡之曰:“朕自讲席赐卿,所以尊宠儒臣也。”遂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三班吏丛猥,非赇谢不行,贵游子弟多倚势请谒。公亮掇前后章程,视以从事,吏不能举手。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廀耳。索之,果然。复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未几,擢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初,东州人多用此抵法,自是无死者。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知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神宗即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熙宁二年,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以老避位。

  三年九月,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先是庆卒叛,既伏诛,而余党越佚。自陕以西,皆警备。阅义勇,益边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然。公亮一镇以静,次第奏罢之,专务裁抑冗费。长安豪喜造飞语,声言营卒怨减削,谋以上元夜结外兵为乱。邦人大恐,或劝毋出游。公亮不为动,张灯纵观,与宾佐竟夕乃归。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保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宣靖”,配享英宗庙庭。及葬,御篆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帝尝以方张安世。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已,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公亮曰:“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子孝宽,从子孝广、孝蕴。

  三、曾肇撰《曾太师公亮行状》

  维曾氏,系出于禹,为姒姓。其后有封于鄫者,历夏、商、周,传国不绝。春秋时见灭于莒,太子巫奔鲁,去邑为曾氏。巫孙蒧,实事孔子。至参又以孝闻,曰元申西继,见经传。其后久晦不显。唐广明中,有自光州固始县避乱徙家闽越,遂为泉州晋江县人者,公之七世祖也。又三世而生瓒,是为公高祖。自高祖而下三世皆仕闽越。高祖为泉州录事参军。曾祖秦公为司农少卿、泉州节度掌书记。皇祖魏公为泉州德化县令,皆奕世载德、畜而不发。至魏公始归朝,为殿中丞致仕。

  皇考楚公,遂以文学政事显名朝廷,至公而曾氏遂大显矣。楚公举进士太宗朝,与陈文忠公试于廷,文皆杰出,并授光禄寺丞、直史馆,而楚公次文忠公为第二。俄特迁殿中丞、知宣州,赐绯衣银鱼,近世进士起家之盛未有如此者也。终尚书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公既贵,赠楚公而上三世皆至公师,封大国。又封曾祖妣秦国太夫人萧氏,祖妣辛氏、辛氏韩国、魏国太夫人,妣吴氏、黄氏秦国、楚国太夫人。

  公少力学问,能文章。乾兴初,仁宗即位,时楚公守池州,以公持表入贺,授试大理评事,不赴调。举进士第五人中第,授太常寺奉礼郎、知杭州临安县。未行,改知越州会稽县。公初试吏,即能听决狱讼,吏莫能欺。县有鉴湖溉民田,湖溢则反为田病。公为即曹娥江堤疏为此门,泄湖水入江。田以不病,民至今赖之。坐亲戚置田部中,公寔不知。左迁监湖州酒务。归,迁光禄寺丞,监在京曲院。岁课大溢,特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明道改元,覃恩迁秘书丞。丁楚公忧,服除监在京都商税院。迁太常博士。近臣荐公学行,授国子监直讲。是时元昊叛西边。朝廷议出兵讨之,公自以任博士,得以古谊迪上,且敌人反复桀骜,宜以德怀柔,不率,然后加兵着《征怀书》一篇奏之。其后元昊请臣中国,卒不出兵。徙诸王府侍讲、兼睦亲宅北宅讲书、潞王宫教授。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故事,王府侍讲岁满进记室、直史馆、赐三品服,公以积累而迁,非其好也。献所为文,召试学士院,授集贤校理。发解别头进士,得人为多,后有至公卿者。

  俄兼天章阁侍讲、史馆检讨。迁尚书兵部员外郎、修起居注。当试知制诰,宰相贾文元公,公友婿也,以亲嫌为言,除天章阁待制。迁尚书刑部郎中。文元公罢,遂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丁楚国太夫人忧。服除,召入翰林为学士。迁中书舍人。公自校理以至为学士,皆兼待诏。是时仁宗励精稽古,博延儒学之士讲论六艺,有不任职往往罢去,独公以道德劝讲,历十余年。事有可以趣时为之者,多傅经启迪,繇是眷奖加厚。

  一日,召执政侍从之臣策访政事,时公侍楚国太夫人疾,谒告家居,亟以手诏就问。公条六事以献。其略以谓完堡栅、畜兵马,使主兵者久于其任则敌骑不敢窥边,取之得其要,任之尽其材,则将帅不患无人;损冗兵、汰冗官、节财用、省徭役,不专在农则耕者劝。又陈古者取六郡良家子为宿卫及府兵,番上十六卫之制,以明今宿卫之失。言狂者似直,爱憎似忠,以明听言、知人之难,而人君得其言,则当审覆而后行,以消谗谀之风,盖皆取当世之所先急而便于施行者以为说云。

  既以经术开导人主,至于朝廷典章故实、律令文法,无不练习,而临事明敏果敢。历判尚书刑部、兵部,吏部流内铨,知审刑院、太常礼院。判太常寺兼知礼仪事,勾当三班院。异时领省事者,多以贵达,且数迁徙,类不省事,吏得并缘为奸。公周览诏条,考校簿书,分别是非可否,不为苟简。故所至举职,皆有能名。其在刑部,果于直人之枉。选人以殴父妾得罪,其实为妾所殴,拒之,因误伤妾,非殴也,诉于刑部,公欲直之,同列之长者不从,乃独请对,卒与之。直三班,吏员冗杂。吏非赇贿不行。又第贵戚权要子弟,恃势请谒。公至,尽取前后条目,为之区处,按以从事,吏束手无能为而人亦不敢干以私,后至者莫能易也。其治他司亦然。欧阳文忠公不妄许人,至三班,尝以不敢易公旧事为言,其为世所服如此。与《详定编敕》,修《武经总要》,多所裁定。又尝专奉诏修《游艺集》。书成,赐一子官,辞不受。

  数以疾请外,改端明殿学士、知郑州。郑居数路要冲,冠盖旁午,州将疲于应接,少能及民事。公独询访闾里,为之除害兴利。转运使岁多无名率敛,而辅郡尤甚。公至,一切不报,有不得已者,使民以常赋代之。民以不扰,至今思之。公为政,惠和而尤能钩考情伪,禁戢奸盗。郡故多寇攘,公至悉窜他境,路不拾遗,民外户不闭,至号公为曾开门。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文求盗。公谕以境内无盗,必从者自为也,索之果然,使客惭服,以为神明。未几,复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开封府其政如为郑时,而人亦习闻。公所为不劳而治,强宗大姓,莫敢犯法,畿内之盗遁逃远去,京师肃然。居三月,擢为给事中、参知政事。提举修《唐书》。时嘉佑三年六月也。明年,加礼部侍郎。又明年,除检校太傅,充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

  六年闰八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公既执政,益感激奋励。其为枢密使,修纪纲,除弊事,数裁损冗兵,又更制图籍,以周知四方兵数登耗、三路屯戍众寡、地理远近。及在相位,与韩忠献公戮力一心,更唱迭和。其所更革废举尤多,以谓政事以仁民为先,故其志尤急于去民所疾苦,而补助其穷乏。罢弛茶禁,归之于民。籍户绝田,收其租为广惠仓以廪食。穷独其它施设,多此类也。当是时,天下无事,仁宗委政大臣,乘拱仰成,而海内充实,朝廷谧清,群工百司,奉法循理,刑罚宽平,黜陟有序,田里无召发之役,四方不见兵革之事者,宰相辅佐之力也。尝与韩忠献公力赞仁宗蚤建皇子,以为天下万世之本。前此固有言者,未之开纳,至是感悟,储贰乃定。

  八年三月,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英宗哀疚感疾,太皇太后权宜听政,公调护镇附,夙夜不懈,加户部尚书。治平二年,英宗不豫,即床下奉手诏,立今上为皇太子。明年正月,今上即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俄拜尚书右仆射,提举修《英宗实录》。熙宁二年十月,富郑公辞疾去位,又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初封英国公,后改兖国公,又改鲁国公。

  在位久,熟于朝廷政事,尤矜慎决狱。异时四方以狱来上者,委成有司,二府总领纲纪而已。公得奏谳,必躬自省览,原情议法。密州银发民田中,盗往强取之,大理当以强盗应死,执政皆欲从之,公独以为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民家物有间,固争不决,遂下有司议,如公言。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先是,东州地产金银,坐强取者多抵死,繇公一言,自是无死者,盖公推析律意,不差毫厘,而主于平恕,类皆如此。

  谓夷狄骄于姑息,屈于理折,契丹纵边人渔界河,边吏不能禁拘。又数通盐舟,益患之。或谓与之校且生事,公曰:不可因循。不禁,后将为患。独可委之强臣,且言赵滋守雄州,其人强勇有谋可任。因谕以风指。滋果能明约束、设方略,绝其盐舟,而渔者亦皆远去。谍告敌欲遣泛使,滋又沮之曰:泛使非誓约,虽至不敢上闻,卒不至。契丹贺正使在馆,故事,赐宴紫宸殿,时英宗不豫,命宰相就馆宴之,使者以非故事,不就席。公责以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不豫,必待亲临,非体国也,使人处之安乎?遂拜赐。

  夏人犯大顺城,朝廷忧之,公以为彼方荐饥,姑绝其岁赐,遣使诘问,必窘急谢罪。或曰:得赐尚尔,况绝之乎?公曰:彼虽戎狄,固能择利而处也。卒遣使,皆如公言。羌酋嵬名山举族来归,且言可率他族内附。种谔乘其势取绥州,又欲因其谋招致他族。或谓夷狄怀诈未可信,且欲弃绥州。上以问公,公言:举族而来,决非诈。绥州,我故地也,既得之,何可不守?然遂欲招置他族,则我素无备,非仓卒可为,未宜摇动其众后,遣习边事者计之,不能易公说。

  公更践二府,以至为相,十有五年。近世处高位者,莫如公久。其事君接人、语默动静、一皆有法,而尤小心恭慎,不立朋党,推远权势,未尝纳请,谒市私恩。对家人子弟不语及公事,每为密奏,辄削其藁。其忠言正论,与夫推贤扬善,谋大事、定大策,凡语于上前者,退而不伐,亦不言于人。故人亦莫能尽知也。

  仁宗末年,大臣一咈公议,往往免去。公终其世,内外无间言,再被顾托。历事三朝,至今上时,受遗辅臣,独公久于其位,上亦笃于信任,不为流言所惑。尝有朝士上书,言两浙浚漕河废置埭闸非便,特以旁郡有公田园,赖以为利。上虽不入其言,公固请辨之,遣使者按验,其言果谬,公亦自言其人尝私谒不遂,今其书具在,并以奏焉。遂黜言者。公复固请宽言者罪,上繇是益贤公,眷待有加。盖公遇事不为姑息,数裁抑侥幸,不以毫发假借,小人不便,思有以中伤而莫能得其隙,故欲以是累公云。公自处显,每思止足。尝因亢旱引咎,累章祈罢免。上以手诏谕公曰:虽十百,上犹不听也。年七十即上书还政,不从。自是数以为言。又三年,而后许之,犹未得谢。进司空,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侍中,为集禧观使,五日一朝,时三年九月也。

  公春秋虽高,筋力尚壮。时方出师西讨,欲得元老大臣镇关中,以为重。强起公为永兴军路安抚使,判永兴。庆州卒,盗弄武库,兵且有外应,虽已伏诛,而余党散逸,自陕以西皆警,教阅义勇,置官提举,以备非常,强陲益兵,转运使又请移内地赋税以实边,人情骚然,不安其居。公至,曰:叛者诛矣,胡为张皇如是?一以镇静待之。罢提举教阅义勇官,委之州郡,训练三将以备边,分屯于河中府。及邠、泾州不烦馈运,遂又奏罢移税。由是州郡晏然,乃益缮治城壁戍器增修政事之阙者。雍郊山林阻深,奸人依以为盗,取富人物如已有,一不厌其欲,则并其家害之,为患久矣。公至,购以厚赏,分兵搜捕,不数月殆尽。部多豪右,喜为飞语,以动摇在位且邀姑息。有声言营卒谋结外寇,以上元夜起兵为乱。至闻京师,州人大恐,兵官阴为备,请公毋出游,公不为动,是夜特率宾佐,置酒遨观,夜艾而归,人情遂安,飞语亦息。陕西既无事,乞还,许之,复为集禧观使,固纳节请老,许其归,仍进太傅。

  公之归也,上欲赐公第,公辞,以旧庐粗庇风雨,于寒族为称,不敢当。上不夺其志,然使者存问,日月不绝,谓高年宜肉食,数赐羔。

  公遇同天节,则必入朝上寿,慰抚良厚。上祠南郊,亦奉诏陪祠,卒事无废礼。其后得末疾,不能朝,上再祠南郊,以公不能从,特诏赐赉,依陪祠故事,固辞不得,盖上之优老念旧,于公尤笃,故恩礼之厚如此。公虽不能朝,上犹遣中使诏问北陲备御之策,公历述近世及祖宗已试之略有验于今者,凡千余言以对。

  公既家居,日与宾客、族人置酒奕棋为乐,或使诸孙诵读文章,间乘篮舆,惟兴所适。每岁首,执政大臣连骑过公,饮酒赋诗,以为故事。

  既退,四年,次子枢密为枢密直学士、起居舍人,签书枢密院事。时公寿考康宁,食其养禄。论者谓父子世为公辅,天下固以为荣,然世或有之。至如公罢政事才六年,亲见其子嗣登政府,而其子入则侍帷幄、赞国论,退而承颜侍膳,雍容膝下,一时之盛,虽古未有也。初,其子迎公居西府,久之,公曰:吾老矣,一旦被病不起,不宜污官寺。遂葺旧庐以归,未几而公属疾矣。

  元丰元年闰正月戊戌,薨于正寝。

  公为人力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及处大事,毅然不惑。至其成功,欿然如未尝有为也。居家谨严,无惰容。虽在高位,常屈已下士,宾客至者,人人尽其说,然亦不曲从也。其处富贵,以清约自持。自布衣以至公相,凡所奉养,亡甚异也。其家人子弟,帅公之教,不为骄侈。子弟修廉,隅力学问如寒士,不知其为势家贵族也。性尤恺悌,待故旧不以富贵易意,任子恩多推与旁宗、外族。及致仕而归,诸孙多未官者。平生善读书,至老不倦。

  博识强记,晚年精明不衰,对宾客谈论,诵旧学,引朝廷故事,亹亹不绝,听者忘疲。

  晚探佛书,造性命之理。寝疾,家人数劝勉进药饵,公却之曰:物盛则衰,固其常也,非药饵所能。终辞色不乱。有文集三十卷。

  公累阶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号推诚保德、崇仁守正、协恭赞治、忠亮翊戴功臣,食邑一万三千五百户,食实封四千九百户。

  娶陈氏,武信军节度使康肃公尧咨之女,先公卒,封郑国夫人,以子贵,封鲁国。

  子三人:长孝宗,尚书虞部员外郎;次孝宽,次孝纯,殿中丞。

  女一人,适光禄寺丞周汰。孙七人:谞,诜,说,诚,咏,讷,谊。讷,为秘书省校书郎,余皆太常寺太祝。谞先公一日卒。

  公之去西府居也,诏许其次子往来就养。而其子三请解机务,不许。方继有请,而公薨矣。

  自公寝疾,上遣中使挟太医诊视,又命辅臣至第存问。讣闻,特辍视朝三日,车驾临哭尽哀。三月丙子,又为素服哭于苑中。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赙恤加等。敕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韩缜摄鸿胪卿,同入内内侍省、都知利州观察使张茂则典护丧事,以五月庚寅葬于开封府新郑县东里乡北赵村之原,以鲁国夫人祔。维公以儒术吏事见推一时,履和蹈义,笃行不怠,故能奋于小官,不繇党援,周旋侍从,致位宰相,佐佑三世,有劳有能,定策受遗,功施社稷,知止克终,老而弥劭,为一代之宗臣,可谓盛哉,是宜铭书太常,配食清庙,诔行易名,传之史官,以信后世。称主上褒显勋旧,乖于无穷之意。

  谨具公历官行事状,上尚书省,以移太常以告。

  太史谨状。

  四、曾公亮轶事

  此部分内容,均是与曾公亮相关的事迹,但苦于无法确定年代,所以就作为附录部分,附之于此。同时也可以作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曾公亮的史料。整理该部分内容时,我拟订了相关事迹的标题,庶几有所裨益。

  张方平举荐曾公亮以代己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三〇《除知制诰举官自代状》:右。臣蒙恩除前件职,准敕节文举官自代者。臣窃见尚书屯田员外郎、集贤校理充天章阁侍讲曾公亮,艺文该洽,业履清纯,绰为儒馆之英,早预经筵之选。臣猥繇注笔,叨践纶闱,较之若人,实为误进,愿回恩典,庶协佥言。

  《张方平集》卷三〇《迁礼部侍郎知滑州举官自代状》:右臣蒙恩除尚书礼部侍郎,准敕节文举官自代者。窃见翰林学士、尚书刑部郎中曾公亮,端良清慎,守道有文,爰自立朝,缙绅推重,使登省闼,实焕仪曹,乞回茂恩,庶允公论。

  〇曾宣靖《类见帖》(楷书八行)

  宋岳珂撰《宝真斋法书赞》卷一〇:公亮启:暌违未几,倾咏良深。讯介兹来,书函垂贶,远迂勤礼,弥切感悰。方卜首涂,祗修类见,即谐披觏,预积欣愉。秋气未平,公余善爱。谨复手书为谢,不宣。公亮拜启盐仓判官左右。

  右三朝相国维师鲁国曾宣靖公。公亮字明仲。《类见帖》真迹一卷,亚勋之篆,侑食之典。熙宁之诏,维见可观。相业所存,固毋庸以词赘也。庆元丁巳四月,予侍亲在闽,得于泉之好事家,盖公桑梓云。

  赞曰:公在嘉祐,辅政受遗,如毕公高勋烈,堂堂奉同而隮也。公在治平,清净画一,如曹相国德心,休休比规之随也。公在熙宁,功成身退,如裴中令,寿隽番考,乐以全其归也。帖字宛然,既庄而复奇也。周密无间,笔法繇此推也。予得而藏,尚可以想麒麟之英姿也。

  〇曾公亮得龙脊。

  《能改斋漫录》卷一二“曾公亮得龙脊王荆公得龙睛”条:陆农师云:相家说龙。人臣得其一体,当至公相,如曾鲁公公亮得龙之脊,王荆公安石得龙之睛。

  〇高科得人。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九《高科得人》:国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吕文穆公蒙正,张文定公齐贤之徒是也。及嘉祐以前,亦指日在清显。东坡《送章子平序》以谓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盖为士者,知其身必达,故自爱重,而不肯为非。天下公望,亦以鼎贵期之,故相与爱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名始不为通判,第一人才得评事签判,代还升通判,又任满,始除馆职。王安石为政,又杀其法。恩数既削,得人亦衰矣。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其盛如此。治平以后,第一人作侍从,盖可数矣。

  〇待制知制诰。

  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二《待制知制诰》:庆历七年,曾鲁公公亮自修起居注除天章阁待制,时陈恭公独为相,其弟妇王氏,冀公孙女,曾出也。当月旦,出拜,恭公迎语之曰:“六新妇,曾三做从官,想甚喜?”应声对曰:“三舅荷伯伯提挈,极欢喜。只是外婆不乐。”恭公问故,曰:“外婆见三舅来谢,责之曰:‘汝第五人及第,当过词掖,想是全废学,故朝廷如此处汝。’”恭公默然自失,后竟改知制诰,盖恭公不由科第,不谙典故,致受讥于女子。而此女对答之时,元未尝往外家也,其警慧如此。国家故事,修注官次补必知制诰,惟赵康靖公以欧阳公位在下而欲先迁,司马公以力辞,三字皆除待制,其杂压先后可见云。

  宋陈鹄撰《耆旧续闻》卷三:陈恭公执中当国,时曾鲁公由修起居注除待制、群牧使。恭公弟妇,王冀公孙女,曾出也。岁旦拜恭公,恭公迎谓:“六新妇,曾三除从官,喜否?”王固未尝归外家,辄答曰:“三舅甚荷相公收录,但太夫人不乐,责三舅曰:‘汝五人及第,必是全废学。丞相姻家备知之,故除待制也’”。恭公默然,未几,改知制诰,盖恭公不由科举,失于夷考也。女子之警敏,有如此者。

  〇曾公亮重修古车。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三《记里鼓》:《西京记》云:记里鼓者,车上有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则下层击鼓;行十里,则上层击钟,其机法皆妙绝焉。隋开皇九年平陈,得此车法,得而用焉。今公亮重修此车。古制或记里鼓也,今皇朝苏弼重修焉。

  〇曾公亮放生。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四七:曾鲁公放生,以蚬蛤之类,以为人所不放,而活物之命多也。一日,梦被甲者数百人前诉。既寤,而问其家,乃有惠蛤蜊数罨者,即遣人放之,夜复梦披甲者来谢。(参见《东斋记事》卷五)

  〇曾公亮为翰林学士时未识赵抃。

  宋赵善璙《自警编》卷四:曾公亮为翰林学士,未识赵抃,而以台官荐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京师号抃“铁面御史”。其言常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为小人虽小过,当力排而绝之,后乃无患;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故言事虽切而人不厌。

  〇曾肇撰公亮行状而进官。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六:曾肇为集贤校理兼国子监直讲,修将作监敕。会其兄论市易事被责,执政怒未已,遂罢肇主判,滞于馆下,最为闲冷。又多希旨窥伺之者,众皆危之,曾处之恬然无闷。余尝赠之诗,有“直躬忘坎窞,祥履任巑岏”,盖谓是也。既而曾鲁公公亮薨,肇撰次其行状。上览而善之,即日有旨除史院编修官,复得主判局务。

  〇三世执政。

  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八二:宋三世执政者二家:韩魏公琦与子仪公,曾孙似夫。又曾鲁公公亮,与子孝宽,孙钦道,俱三世执政。

  按:此处记录有误。公亮子孝宽,孝宽子曾诚,曾诚子曾怀(字钦道)。此处直言曾怀为公亮孙,误。应该改为曾孙。

  〇翁婿俱贤。

  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一四:陈康肃(尧咨)之婿为贾文元(昌朝)、曾宣靖(公亮),此类甚多,不可悉数,而其后名位风节,往往相似,前代所不及也。

  〇曾公亮相貌。

  宋谢维新等《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五六:传神之难在目,顾虎头云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其次在颧颊。吾尝于灯下顾自见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吾也。目与观颊,似余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夫传神与相一道,欲得其人之天法,当于众中阴察之。今乃使人具衣冠,坐注视一物,彼方敛容自持,岂复见其天乎?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优孟学孙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者复生,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画者悟此理,则人人可以为顾陆。吾尝见僧惟真画曾鲁公,初不甚似。一日往见公,归而喜,甚曰:“吾得之矣。”乃于眉后加三纹,隐约可见,作附首仰视,眉扬而頞蹙者,遂大似。

  〇三省用字避公亮父讳。

  《梁溪漫志》卷一:旧制,三省文字下部勘当,本谓之勘会。嘉祐末,曾鲁公当国,省吏避其父名,改为勘当,至今沿袭。

  按:公亮父曾会,宋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第二人。

  〇立朝以曾鲁公为法。

  《类说》卷二二:或问王景彝,立朝当以何人为法?曰:曾明仲。然谨约为近,而严过之,福寿弗逮也。

  〇曾公亮简牍一则。

  《类说》卷二二:曾鲁公年垂八十,笔力尚壮。曾子宣谪守番阳,手简云:扶摇方远六月,不息消长以道,七日自当来复。

  〇曾公亮教子有方,幼子很有家法。

  《言行龟鉴》卷四:宋曾鲁公幼子光禄卿孝纯,休官三十年,治家严整有法,子弟非冠带不见,昼日不得居房,以长幼次序各居厅事书院,才入厅门,虽暂归,必见尊长,亦须冠带出。男子虽见姊妹,亦须有时,不得接笑语弟妇,与伯终身不同坐、不立谈。男女燕合异席,男子在家行步,必令小童导喝。妇女无从婢不独行。光禄主家不畜私财,不置别产,止享用众分合得一分之物,至今子孙犹贫。

  〇曾公亮惜官物如已物。

  《说郛》卷一九下引晁迥《晁氏客语》:凡财用于国则奢,于家则俭,人之病也。识者谓韩魏公用家资如国用,谓不吝也;曾鲁公惜官物如已物,谓诚俭也。

  〇曾公亮举荐王安石相关。

  《涑水记闻》卷一六:初韩公知扬州,介甫以新进士佥书判官事。韩公虽重其文学,而不以吏事许之。介甫数以古义争公事,其言迂阔,韩公多不从。介甫秩满去,会有上韩公书者,多用古字。韩公笑而谓僚属曰:“惜乎王廷平不在此,此人颇识难字。”介甫闻之,以韩公为轻已,由是怨之。及介甫知制诰,言事复多为韩公所沮。会遭母丧,服除,时韩公犹当国,介甫遂留金陵不朝参。曾鲁公知介甫怨忌韩公,乃力荐于上,强起之,其意欲以排韩公耳(苏兖云)。

  〇曾公亮谥号出台故事。

  《渑水燕谈录》卷二:元丰中,尚书省百官谥曾鲁公,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

  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曰“宣靖”。

  〇曾公亮识度精审。

  《东轩笔录》卷六:曾鲁公识度精审,达练治体。当其在中书,方天下奏报纷纭,虽日月旷久,未尝有废忘之者。其为文章,尤长于四六,虽造次柬牍,亦属对精切。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事被黜,曾公有柬别之,略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为福。曾赴饶州道过金陵,为荆公诵之,亦叹爱不已。

  〇强至代曾公亮作辞加恩表。

  强至《祠部集》卷一四《代曾鲁公辞加恩表》:合宫已事,罄宇均禧。首眷近司,并推蕃数,罔功被奖,匪服怀惭。在义未安,获辞乃止。中谢。伏念臣蚤缘家学,继窃朝荣,策足冗涂,致身华贯。始校文于书殿,寻劝讲于经帷。进司西掖之言,起视北门之草,以至摄治大众,参闻万几,往冠斗宫,曷坐筹于胜算,旋祭台路第,随讲于成规,迄是逾年,居然备位。伏遇国家,风示民孝,灵承天仪,尊推先君,昭配上帝,并升圭币之洁,益凛庙祧之严,裸将于宫乐,彻乃俎熙,成禋礼霈,发德音,庆浃人,祗宠先丞。弼既疏美号,并衍真封,而况克济上仪,实非一力。有主计之臣,以助乎经费,有陪祀之众,以供乎骏奔。礼率按于旧常,事动咨于睿训,夫惟彼相,于此何功?翻兼冒于王明,惧弗容于物议,尚医确让,可弭烦言。伏望尊号皇帝陛下,全度天涵,大明日照,洞微衷之,必至追成,命于已行,特寝误恩,俾谐愚分。

  〇赵抃谢曾公亮诗。

  赵抃《清献集》卷一《谢曾鲁公惠维摩居士真》:问答众口徒纷纷,争入菩萨不二门。金毛狮子不敢吼,不嘿不见维摩尊。维摩之尊无异相,潞州传出毗耶像。相公付与知非子,挂向壁间看榜样。

  〇曾鲁公世家盛事集后序。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六:闻故史臣曰:宋昭陵时,韩魏公与曾鲁公同为相,欧阳公参知政事。韩公于法令典故则问曾公,文学人材则问欧阳公。百官奉法循理,而朝廷治。噫!何其盛也。然则不治者,其由于不奉法循理也欤。古之人,所谓岂弟君子者,盖以为有盛德备福之人,则可以为治世者也。至顺三年十月,曾公之裔孙、香山令淳来京师,以其先世门人林彬所述《曾氏衣冠盛事》一卷来相见,曰:“东都之事备矣,而南渡后若乾道宰相、庆元伦魁以下盖略焉。将叙而录之。”乡先生传季谟甫谓淳曰:“雍虞氏之在史官者,宜请叙之,是以来告。”集惟先忠肃公实与相国同事阜陵,有同朝之好,不敢忘也,故谨书其事如右。莆田陈众仲庆历从官,故家今为国学官,尝为余言,至元时有御史按事过泉州,问曾氏家庙所在而敬拜焉。初内附族人惊不知所为,御史乃徐言,族人我鲁公诸孙之留居郑州者也。出谱牒,叙昭穆,与族人昆弟父兄相对,怆然泣下。随至白石村拜墓,欢会一月乃去,惜不记御史名。予从弟□至治中宰管城,知有曾氏坟墓在其境,亦不知御史何人。淳行求之,以见诸谱可也。呜呼!前朝世家子孙,至于今沦落尽矣。淳言曾氏犹数十房,淳虽远仕南海上,然去乡不远,倦倦以先世遗事泯殁为惧,而辑录之。忠厚之泽于此,盖可见矣。后之人尚鉴兹哉。

  〇曾公亮家族辉煌事迹。

  元卢琦《圭峰集》卷下《题曾君世家盛事集》:吾泉自宋以来,由进士出身至宰相者,自曾鲁公始。公定策功臣,三朝元老。若苏颂、蔡确、梁克家、留正之相业,视公则有间矣。父子两府,唯鲁公及子孝宽,蔡确及子懋而已。状元及第,唯公之从孙从龙,及梁克家而已。一门进士十余人,惟曾氏及杨、吕、石、苏四姓而已。至如一门二相,兄弟三人同时侍从,祖孙四代,书殿馆阁,则曾氏独专其美,而他族不与焉。然则泉郡衣冠之盛,莫曾若也。琦生长是邦,每阅郡乘,及闻诸故老,未尝不羡慕曾氏之盛。今年,彦明君始出示此卷,因知其事尤详。诗曰:君子有谷贻厥。孙子又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彦明君其勉之。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