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商业

  昌江区境内的商业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过程中,发展国营商业,推进集体所有制的升级。即把供销合作社改为国营商店,接着又把公私合营商店、小商、小贩合并到国营商业网点,形成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所有制结构。1961年,供销合作社恢复,划出私营商业,开放集市贸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取缔个体商贩,服务网点减少,集体商业继续升级,由小集体升大集体,大集体的管理也采取国营商业的体制和办法,使商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个体商业。国营、集体、个体所有制的企业在建设大市场、大流通中平等竞争,形成多种经济成份的多种经营形式和办法,多种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新格局,从城区到农村呈现经济繁荣、商品丰富、市场活跃的新气象。

  昌江区的商业以供销合作商业为主,兼有集体和个体商业。至2000年,全区有集体、个体商业998户,从业人员2826人。

  供销合作商业

  1986年之前,昌江区的竟成供销社、吕蒙供销社、鱼占鱼山供销社、荷塘供销社归市供销社管理和领导。

  1987年,昌江区供销合作社成立。原属市供销社管理的竟成、吕蒙、贴鱼山、荷塘4家供销合作社划属昌江区供销合作社领导和管理。1990年,市供销合作社批准昌江区供销合作社由单一的管理服务型转为有生产、经营权,1991年成立区社下属的农业生产资料公司。1992年增设丽阳供销合作社和工贸公司。1993年成立再生资源公司。昌江区供销合作商业形成综合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生活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收购、饮食服务业6大行业结构。

  1990年全区供销合作商业全部人员294人。2000年实有全部人员348人,其中全民编制156人,大集体编128人,离退休人员64人。

  昌江区供销合作社在推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大潮中建立,根据“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建设精神进行内部改革,实行“三制”(社务委员会主任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经济活动审计制),抓“四个服务体系”(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农副产品分购联销服务体系、工业品联购分销服务体系、供销办工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实行“几定几奖几赔”、“以销计酬、记分记奖”、“基本工资加浮动工资”、“利润包干、超额分成”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推动供销合作商业的发展,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策应能力。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昌江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成立于1991年,隶属昌江区供销合作社。2000年有管理干部3人,职工30人。均属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6-45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2.7%

  昌江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主要为全区农业生产服务,经营化肥、农药、农药器械、农用薄膜及中小农具。按国家规定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的亏损视情以政策性补贴。区农资公司改进经营管理,对大宗农资的采购与销售尽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减少亏损。化肥销售量逐年增加,农药销售逐年减少,农用塑料薄膜也随之在减。1991年,化肥销售量4675吨,2000年增至8679吨,主要复合肥销售量增加很多,2000年比1991年增加1796.7%,1991年,农药销售量36吨,2000年仅售7吨。1991年商品购进总值32万元,2000年259万元。1991年销售总值4万元,2000年265万元。

  昌江区农业生产资料中心社2000年商品购进购进总值299万元,商品销售总值410万兀。

  再生资源公司

  1993年成立昌江区再生资源公司,主要收购销售废旧物资。2000年,公司整体情况较好,购销总值直线上升。1991年,废品收购总量7.5吨,2000年达到1641.3吨;1993年,商品购进总值14万元,2000年增加到199万元;1993年,商品销售总值14万元,2000年达到222万元。

  基层供销合作社

  昌江区供销合作社下辖的竟成、鱼占鱼山、古城、荷塘4个供销合作社均于50年代初建立,丽阳供销合作社于1992年建立。2000年,5社共有职工233人,其中全民编制123人,大集体编制110人。

  计划经济年代,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农村、农业、农民商品供应作出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后,继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营商业迅猛发展,基层供销社积极策应,参与竞争,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扩大购销业务,服务群众生产、群众生活。仍为市场繁荣的积极一员。除古城供销合作社从19%年始没有购销业务外,竟成、贴鱼山、丽阳、荷塘4个供销合作社至200()年仍保持经营活动。

  民营商业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昌江区的商业体制发生深刻变化,计划经济年代的供销商业,国营商业的一统天下,独家经营的格局被完全打破,民营商业的发展成为商品批发零售市场的主要额头,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全区商业呈现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日用百货1985年以前,由供销合作商业垄断经营。货源紧缺,供不应求。自行车、缝纫机、搪瓷、好一点的布匹,甚至连火柴、肥皂、白糖都是凭计划供应,或批条子出售。商业体制改革以后,供销社先是职工承包,超额分成,继而租赁、出卖。特别是大批的私营个体商店的迅速发展,星罗棋布,经营品种齐全,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到处可以买到。

  中共十四大以后,农村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竟成、吕蒙、老丽阳镇商业街市逐步形成。尤其是M鱼山商业街市不仅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具有一定的现代气息,成为当地群众购物、交易的中心。

  服装家电1980年之前,昌江农村没有专营服装家电商店,供销合作商业只经营布匹、针织汗衫及背自、小件五金、搪瓷等。80年代中期,浙江、安徽等地一些商人进人鱿鱼山、丽阳、吕蒙专营各式服装,波阳有1户个体商在贴鱼山经营家电,2000年,鱿鱼山镇专营服装店就20家,专营家电商店5家,开摩托车行的2家,皮鞋专营店2家,大小超级市场4家。

  肉食品肉类食品主要是猪肉、牛肉及禽蛋。计划经济时代,群众吃肉批条子,发计划供应票证。

  生猪饲养、收购、销售、调拔放开后,经营猪肉、牛肉、禽蛋的很快活跃起来。原食品行业的屠工有不少改行,肉类经营的绝大部分的是农村屠工走向市场整日应市。区境各农贸市场经常出现供大于求。

  建材装横改革开放前、钢筋、水泥、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类商品的供应,指标控制在计划委员会,按计划分配,物资局、木材公司负责调运供应。80年代末,这类物资放开后,经营网点自由开设,材料品种增多,群众可以自由来购。

  车辆配件80年代,昌江区境内没有车辆配件零售行业,汽车或拖拉机需要配件,一般都要到市汽车修配厂或农机公司购买。90年代初,市场经济基本形成,社会车辆数量、种类逐渐增多,对配件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更高。于是原搞小修小补的人,率先开设车辆配件店,生意红火,店越开越大。至2000年,206国道沿线私营车辆配件,农机配件店铺达10余家,而且配件种类齐全,一般都超过千余种,国产、进口的大小车辆、摩托车、农用车、专用车所需的高精度配件都有出售。这些车辆配件店,大都开设在修理厂(店)附件,形成较有特色的市场。

  饮食服务80年代以前,除城区外,农村只有供销合作社附设的饮食店。80年代中期,农村集镇出现个体小吃部。随着集镇建设商业街市的形成,购物、交易活跃,私营饮食店、酒家酒楼发展甚多。至2000年,鱼占鱼山镇近20家,经营品种五花八门,各色各样,有清汤、米粉、面条、包子、油条、水饺、茶蛋、炒菜,生意旺盛,与城区繁荣相差无几。

  粮油市场

  计划收购粮食收购1953年,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市、县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组走村串户宣传粮食统购统销的重要意义,教育农民把余粮卖给国家。1954年始,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以户为单位核定产量,合理计留、划分余、足、缺粮户,张榜公布,编造册籍,组织送粮。1956年,国家实行粮食征购“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为保证国家建设和增加粮食储备,鼓励农民多卖购粮,国家实行超额奖励政策。一是按统购价比例加价;二是物资奖励,每统购100()市斤贸易粮奖售棉布17市尺。1967年改由14市尺为7市尺,100斤贸易粮奖售化肥50市斤。1971年,国家把“一定三年”改为“一定五年”,对超购的粮食仍实行加价奖励的办法。1978年,区境不少社队除种粮缺粮,口粮达不到征购起点的外粮食只购不销,不再向国家要返销粮。1979年在调高统购价的基础上,超购部分又加价奖励。1982年,国家对粮食实行购、销、调包干,三年不变。同年,区境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出现一批售粮大户。1983年,农民向国家交售粮食热情更高,开始出现“卖粮难”。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从4月1日始,取消粮食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定购品种、区境内主要是稻谷,小麦。定购以外的品种,实行自由购销,定购品种的收购价实行“倒三七”计价,即30%为统购价,70%为超购价。从7月1日起,国家调整农村粮食价格,实行购销同价。粮食部门于春耕前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1986年,定购任务减少,扩大议价收购比重,实行粮肥挂钩,每百斤定购稻谷供应平价尿素1.5公斤。1987年,合同定购任务继续减少,实行“三挂钩”,每交售定购稻谷100斤、供应平价化肥5公斤,平价柴油1公斤,予付定金按全年定购粮款的20%发放。1988年,粮挂化肥调高,每百斤稻谷供化肥10公斤。1990年,改粮食合同定购为国家粮食定购。定购量、三挂钩和管理体制不变。1993年,根据省政府9号文件精神,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和粮食经营,实行粮食合同收购。春耕前,由基层粮食管理所同种粮户签订合同,合同收购以外的粮食一律实行随行就市、价格与农民共同协商。当地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当地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保持合同收购数量,收购价随行就市,继续实行“三挂钩”。将国家用于扶持粮食生产的化肥,柴油按平价供应实物,改为以货币方式在收购价格之外将平价差价以加价形式付给农民。

  油脂收购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规定菜油、芝麻油、花生油、茶油为统购油脂;芝麻、油菜籽、花生为国家统购油料。1954年1月始,实行油脂、油料统购统销。1956年,国家实行油脂油料征购“一定三年”不变。1961年,国家对农村食油实行只购不销。同时为鼓励农民发展油料生产,对统购统销油脂、油料实行奖售棉布、化肥。1971年,国家对油脂征购“一定三年”改为“一定五年”,征购基数减少,超购加价奖励。1979年超购加价奖励由30%提为50%,1984年,市、区强调油脂收购是国家规定的指定性计划,必须确保任务完成。1985年,取消油脂统购,实行油脂合同定购,定购品种:油脂为菜油、麻油、茶油;油料为油菜籽、芝麻、油茶籽。定购以外的油脂、油料品种实行自由购销。1988年省政府决定,对食用油收购实行价外补贴。1990年,取消油脂合同定购,改为国家油脂定购。1992年4月起,油脂收购退出定购,油脂销售价放开,居民食用油和其他油脂供应全部改为议价,敞开供应。

  市场收购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粮食市场由国家控制经营,严禁私商自由贸易。1956年,农民可将统购后余存粮食投放市场进行品种交换、调剂余缺,但时间不长,市场关闭。1962年,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国家指示各地粮食集市贸易适当放开。1963年6月,国家又明确规定,把计划内和计划外经营的粮油,实行统一归口,由粮食部门统一安排,开展粮油仪价经营。“文化大革命”开始,议价经营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粮油集市贸易恢复正常,粮食部门积极收购市场粮,仪价经营业务量逐年增加。

  根油销售计划销售1、城镇居民供应1953年11月,城镇居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居民凭户口簿填发购粮表到指定供应点购粮。1954年4月,实行定人、定点、定时按户评议定额供应,收回原发购粮登记表,换发购粮证,凭购粮证购粮。1955年8月,国务院颁发《市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对城镇居民口粮,实行按人分等量供应。即分工人(特重体力劳动者、一般重体力劳动者);机关团体工作人员、职员、店员和其他脑力劳力者;大中学生、居民,其中分一般居民和10周岁以上儿童,6周岁不满10周岁儿童,3周岁以上不满6周岁儿童,不满3周岁儿童。核定定量人口和标准供应。1960一1962年,3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时期,对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实行主杂粮搭配,标准由每人28斤压缩到27斤。1975年,定量标准提高到29斤,同时实行工种补差粮。1991年,调整部分定量口粮标准,适当压缩评价销售,调整口粮标准为:特重体力劳动每人每月调高5斤;一般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月调高3斤;轻体力劳动者每月每人调高2斤;居民每人每月调高2斤;干部和脑力劳动者每人每月调高3斤,菜农口粮改为议价供应。1992年9月,放开平价粮销售价格,1993年粮食价格和经营全部放开。

  2、农村供应1955年,农村实行“三定”政策,对缺粮队或缺粮户供应口粮、种籽粮、饲料粮及经济作物区的农民口粮实行定销供应;对人多田少,缺粮、受灾缺粮、售过头粮的农户实行返销供应,对油茶区、垦山育林、老区和特困区的农户口粮实行补销供应。一般种粮缺粮户口粮标准为480斤以下,灾区缺粮户低于当地正常年份缺粮户的用粮标准为480斤,按国家计划种植经济作物的缺粮户、口粮与余粮户相同。1965年,粮食征购“一定三年”不变时,自足户口粮标准为380-420斤,缺粮户为380斤。1971年,实行“一定五年”政策时,缺粮队种粮缺粮户不足380斤的由国家适当返销。1979年,口粮标准低于起征点的一律不征购。蔬菜专业队口粮标准不低于邻近产粮队水平,在不增加销售指标的前提下,按提供商品菜多少,实行基本口粮加奖励的办法,保持菜农口粮相对稳定。1993年,省政府9号文件通知,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和粮食经营。

  3、行业用粮供应1953年,区境工业、饮食业、糕点业等用粮,由粮食部门统筹安排,实行计划供应。1955年,改由用粮单位分期申报用粮计划,经上级政府批准,由粮食部门核发供应证,实行凭证定点,定额供应。1980年,核定指标分平价和议价供应。1986年,工商行业用粮全部放开,取消平价供应。1992年9月1日,粮票全部停止使用。

  市场销售1953年11月,实行粮油统购统销,粮食市场由国营粮食部门独家经营。1992年9月1日起,放开平价粮食销售价格,对城镇居民、菜农及城乡人口的口粮,返销粮等均供议价粮(除军供外)。同时粮票在市场停止使用流通。1993年,粮食价格和经营全部放开后,粮食部门“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个体粮油店发展很快。1998年以后,粮油销售城乡市场均为私营个体粮油店。粮油供应的品种多,质量好,价格稳定。

  §§第九章 旅游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