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共青团

  组织

  1922年10月,竟成里村青年方维华、马步英在南昌投身赵醒侬、方志敏领导的新文化运动。1926年1月,吕蒙乡龙塘山青年姚甘霖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同年3月,共青团景德镇特别支部成立。11月,竟成镇小学教员方维华、张憋德、徐金丹、倪端加人共青团。1928年6月,共青团景德镇特区委机关设在竟成小学,同年7月,迁龙塘山。1929年,龙塘山、石岭建立团支部。1930年11月,国民党军第55师进犯景德镇,区境共青团组织遭到破坏,共青团市委机关转移弋横苏区。1931年11月,共青团景德镇特区委恢复。19犯年5月17日,竟成三宝蓬建立青年组织。1933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党团组织遭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区境各基层单位均成立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1957年,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各基层单位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或支部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组织工作基本停止。1969年6月,市“红卫兵代表大会”后,团组织被“红代会”取代。1970年,中共中央发出整团建团通知。1973年1月共青团昌江区委成立,根据团市委的部署,抓基层团组织的健全与整顿。1983年,波阳县鱿鱼山(含丽阳)、荷塘划归昌江区。1983一1989年,区域几经变更。1990年,区域范围基本稳定,辖3个乡、2个垦殖场和1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全区有基层团委10个,团总支8个,团支部77个,团员2538人,专职团干90人。

  共青团昌江区代表大会共召开6次,经查大会资料仅存1次。即共青团昌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共青团昌江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98年10月20日在区政府西二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02人,列席代表4人。会议主要议程,中共昌江区委书记范希贤,副书记刘松寿到会讲话;汪农代表共青团昌江区第五届委员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区青年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上创造新的业绩”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汪农所作工作报告的决议并向全区共青团员、青少年发出“倡议书”。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共青团昌江区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人。经共青团昌江区第六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共青团昌江区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7人,汪农当选为书记,汪立琴当选为副书记。

  活动

  昌江区境的青年,早在1926年3月在共青团景德镇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参加“五一”、“五四”、“五九”、“五姗”等纪念活动。当年竟成小学以高年级学生为主成立学生联合会,宣传革命思想、支持北伐军,为中共组织搞情报,配合工会组织对敌斗争。1934年,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参加罢课、示威游行,张贴抗日标语等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青团组织广大青年参加土地改革,宣传土改政策,开展反霸斗争,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合作化运动中带头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区境各地共青团组织大力贯彻团中央《关于在七年内扫除全国农村青年文盲的决定》,举办夜校,开展扫盲工作。农村扫盲形式多样,贴鱼山地区出现办早班、牧童班、送字上门,包教包学,甚至田头学,村头路旁到处可见生字牌,特别是城区青年、中老年人,人人学文化的扫盲热。至1958年,全区组织万余名文盲参加扫盲学习,60%的青年达到识字100()余,15%达到高小文化。

  1958年,区境各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至1962年,全区共组织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300多个,参加学习的团员青年500()余人。1963年,区境各地青少年开展学雷锋活动。1973年,继续开展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精神,农业战线青年开展学大寨,工业战线青年学大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共青团区委在青少年中抓“两个文明”建设,把“学雷锋、树新风”与“五讲四美”、“三热爱”作为加强青少年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青年参加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青少年活动。1981年,各乡镇团委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学科学、用科学、勤劳致富”活动。1982年,开展“责任田里夺高产,多种经营当能手,劳动致富上冒尖”的生产竞赛,组织新长征突击队,培育新长征突击手。当年恢复建立青少年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室及青年之家69个,团省委授予荷塘乡杨湾村“青年之家”的“红旗青年之家”。1984年,全区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智慧”活动。全区中小学选送1000余件作品送区教育局“五小”发明创造展览会。"1985年,组织青年开展绿化美化环境活动以来,每年3月的植树节期间,成为团组织青年植树造林的传统活动。1990年,中共江西省委授予荷塘乡“全省青少年优秀绿化工程赛”红旗乡。

  1995-1998年,昌江区团委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的,结合重大纪念日,通过文艺汇演,征文、演讲、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革命传统教育共800余场次,受教育面达80%;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活动,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9支,吸收志愿者100()余人,活跃在全区城乡修理自行车、家用电器300余台,义务植树万余株,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19%一1998年的特大洪灾后,清运垃圾50余车,清扫路面千余米;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以共植一棵希望树,互通一封感谢信,共读一本好书为内容的“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开展青年岗位能手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区有700名农村青年掌握了1一2门实用技术,60余名农村青年成为“星火带头人”;“农村奔小康攻坚年”活动中组织青年“服务万村行动”,全区农村共结对子村20对,友谊村34对,结对率达100%;区团委与区农行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储蓄活动,收到爱心储蓄21万元,在站鱼山镇上徐小学,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建起“希望书库”各一套;共青团组织对后进、失足青少年开展同代人走向明天帮教活动,竟成镇团委每年“五四”都要到三监狱看望服刑的青少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