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回 摇韩太尉大仪设伏金兀术月夜遁逃

  且说高宗苟安于富饶秀丽的江南,对金国的进攻采取妥协退让的策略,以为可以安享太平。忽闻金兵联合伪齐刘豫的军队,又分兵南下,向淮南进犯。南侵兵力达七十余万,骑兵自泗州攻滁州,步兵自楚州攻承州,大有鲸吞江南的气象。高宗一时慌了手脚,如热锅上的蚂蚁,适值赵鼎入朝辞行,拟赴川陕。高宗道:“金齐连寇,国势渐危,卿岂可离朕远去?当遂相卿。”赵鼎叩首而退。越日,即拜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赵鼎决意主战,乃劝高宗特颁手诏,促韩世忠进屯扬州。高宗依奏。

  是时世忠降曹成,斩刘忠,受爵太尉,功高望重,正在镇江加紧练兵。既接高宗手渝,便感泣道:“主忧如此,臣子何可贪生?”遂自镇江出师,进屯扬州,遣大将解元领两万人马,防守承州,抵挡敌人的步兵。自领骑兵屯驻大仪,迎击敌人的骑兵。到了大仪,世忠令士兵伐木为栅,自断归路,道:“我等誓与金齐决一死战。”

  正当世忠筹划战守之际,谁知,高宗又急忙派出使者魏良臣到金国去求和。这一日,魏良臣路经大仪。世忠闻知良臣是主和派,便故意下令让军士撤去炊灶,对魏良臣道:“我已奉诏移屯平江。”良臣点头道:“太尉乃忠臣也。”言罢,匆匆离去。

  世忠送良臣出境后,奋然上马,下令道:“视我手中鞭,鞭指何处,即向何处!不得迟误,违令者斩!”将士应令,随世忠进发。世忠率领诸将察看了一番形势,随地设伏,少约百人,多约千人,自大仪以北,设伏二十多处,又扎下五座大寨,令各处伏兵,闻营中鼓声,一同出去。筹划既定,直等敌兵到来。

  且说金国大将聂孛儿正拟遣派侦骑,探悉宋军动向,巧值魏良臣驰至,前来求和。聂孛儿问魏良臣道:“宋军有何部署?”魏良臣自述所见,道:“宋廷已命各将退兵。”聂孛儿闻言大喜,一面稳住良臣,一面命达不野率领铁骑兵,直奔扬州,前往袭击宋军。当达不野率兵来到江口距大仪五里的时候,韩世忠早已瞧见,忙令营中擂鼓。只听鼓声一响,伏兵四起,奋力突入金兵阵中。金兵情知中计,慌忙逃命。那达不野虽然骁悍,怎奈一人不能四顾,东塞西决,南防北溃,霎时间四面八方,统夹入宋军旗帜,几乎目眩神迷,无从指挥。蓦见有一队健卒,横入阵中,人持一斧,斧柄甚长,上砍人胸,下劈马足,眼看着金兵大乱,人马迭仆。达不野到了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思想还是觅路逃生要紧。偏偏身不由主,退了数步,竟陷入泥坑里去了,怎禁得宋军四至,围裹得与铁桶一般,所有骑士统被擒去。达不野又气又恼,只好束手待毙,坐受捆缚。

  世忠擒住达不野,叫人绑了。复又挥刀驰骋,砍杀甚众。这一仗全歼敌人,无一漏网。

  回到帅帐,世忠命偏将成闵,率骑兵三千,往援解元。成闵领令而去。

  且说解元,到了承州,也是设伏待敌。见金兵来攻,且决河阻住金兵。眼看金兵涉水攻城,将至北门,解元即命放起号炮,呼召伏兵,那四下里的伏兵一齐杀出,金兵望而怯退。既而又至,再战再却,却而又进,一日里轮番进攻了十三次。此时,解元和军士们已觉疲乏,但总相持不下。正在艰难之时,遥听东北角上,鼓声大震,一彪军马远远杀到,解元疑是金军,未免心惊,忽见金兵阵脚已动,似有慌乱之状。解元登高一望,见是“韩”字大旗,便大叫道:“韩元帅到了!”军士们闻韩元帅三字,仿佛是天兵天将前来相助,顿时精神倍增,尽皆奋勇向前。那些金兵眼看取胜,怎奈腹背受敌,一时支撑不住,一哄儿逃走了。解元追将过去,正遇着前来的援兵,仔细一瞧,乃是统领成闵,便问道:“韩元帅到没?”成闵道:“元帅已亲追金兵去了,派我前来援应。”解元见说,已知成闵一军是冒着韩字旗号,恐吓金人的。遂与成闵合成一军,追杀金兵。一路俘获甚众,直追到三十里外,方才收军。

  成闵自往世忠处报捷,适值世忠在淮阳杀退金兵,惟城未下。看官道这淮阳城是归何国?原来是属刘豫管辖。刘豫聚兵淮阳,为南侵计,世忠欲先发制人,竟引兵渡过淮河,直薄淮阳城下。其时世忠见成闵进谒,方知承州并捷。当即下令猛攻淮阳城。忽有探子来报,金兀术来会刘豫。世忠忙让梁夫人督兵攻城,自将一军来战兀术。兀术见了世忠,心有胆怯,那旁边先锋聂孛儿不知厉害,恃勇前来,大叫道:“谁来会俺?”世忠正欲出马,身后早有一将道:“元帅,杀鸡焉用宰牛刀,这一阵让与我吧。”一马冲出阵去。世忠看时,乃是部将呼延通。两人也不搭话,在马上战了起来,战至数十合,未分胜负。两人杀得性起,各将兵械弃去,跳下马来徒手步战。世忠见那聂孛儿被呼延通扼住咽喉,便乘胜掩击,金人大败而去。

  次日,兀术、刘猊复引兵来战,世忠向张俊求救,待久不至。世忠竟勒马阵前,遣人驰语道:“金兵听着,穿银盔银甲,骑火龙驹,兀立阵前者,便是韩元帅,汝等何人善战,便即过来,一决雌雄!”言犹未了,果有两敌将骑马冲来,世忠不待近身,奋戈直出,左右一挥,大喝一声,如半空中掉下个霹雳,众人看时,两敌将已死了一双。世忠麾兵冲杀,金兵尽皆丧胆,潮水般退去了。

  打退金齐联军后,世忠遂将详情表奏朝廷。高宗闻奏大喜,群臣相率称贺。高宗道:“世忠忠勇,朕知他必能成功!”参政沈与求奏道:“自建炎以来,我朝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如今世忠接连打败金兵,功勋卓著,要算是中兴第一功臣了。”高宗点首道:“朕当格外优奖,卿可为朕拟赏。”与求奉命,将应赐帛马及世忠部将解元、成闵、呼延通等,俱一一加秩。高宗自然照行。赵鼎便劝高宗亲征,以鼓士气。高宗此时也自觉胆壮起来,依奏下诏亲征。指日督兵临江。命刘锡、杨沂中率禁兵护驾,赵鼎随行。并下诏暴刘豫罪,整厉六师,且欲渡江决战。赵鼎又一时胆怯,害怕胜负难料,不堪一挫,乃谏阻高宗道:“敌众远来,利在速战,骤与争锋,恐有闪失。且逆贼刘豫尚且遣子,陛下何必亲自临阵,如今中途调度,已经足以声明天讨了。”高宗依奏,便再不向前了。忽闻庐州发警,高宗便亲书一札,急令岳飞率军往援。

  岳飞接到圣旨,命牛皋为先锋,率兵五千先行,遂亲率大军赶赴庐州。

  且说牛皋来到庐州城下,见伪齐兵马已经围住城北,金兵也大批地涌来,便一马当先,遥呼金将道:“敌将听着!我乃岳元帅部下先锋牛皋是也!能战即来,可与我斗三百回合。”金兀术闻声远看,果见“岳”字大旗飞扬城南,便对部众道:“岳家军不可犯,我等不如退回罢!”说罢,便令退兵。伪齐兵将见金人退去,也不战自溃。牛皋待岳飞到来,便去禀报。岳飞对牛皋道:“快快追去!我若不追,敌必复来。”牛皋奉令,追击三十余里。金齐联军还以为岳飞亲自追到,慌忙溃退,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且说兀术退回泗州竹墩镇,喘息未定,忽有探子来报:“韩世忠已围住竹墩镇,派麾下王愈来下战书。”兀术稍稍镇静,便令:“传进来!”王愈挺身而入,持世忠文书出示,兀术看毕,不觉变色,半晌才答道:“汝国尝遣使议和,如今魏良臣方自北归南,曾由我朝与约,拟在建州以南,封汝国为藩属,免得争战不休,汝国尚以为未足,却要和我开战,将来兵败国亡,恐尺寸之地,也非汝有了。”王愈正色答道:“我国并不是不愿与贵国议和,只因贵国逼我太甚,夺我两河三镇,掳我二帝,尚欲逞兵江淮,册立叛逆,试问你们这样做如何和得?自古以来,国家存亡,半由天命,半由人为,何况人定亦能胜天,今日且与贵国决战,请看谁胜谁负?”兀术见王愈理直气壮,无言以对,只好硬着头皮说道:“要战就战,难道我朝怕汝不成?”言罢,遣还王愈。

  王愈回到帅帐,禀报世忠。世忠正拟调兵遣将,来日决战。忽有探子来报:“金兵已经逃跑了。”过了一会,又有探子来报:“伪齐兵马也逃跑了。”世忠闻报,提兵追击,途中只收得辎重若干,全都是伪齐兵所弃,那人马早已去远,不见踪影,只好收兵回营。看官道,金齐二军,何故速退?原来,是时为绍兴四年暮冬,天降雨雪,粮道不通,军中杀马代粮,各有怨言,兀术见部众已无斗志,宋军又防御甚严,料难取胜,不得不赶紧退回。金兵一退,刘麟、刘猊哪里还敢停留?连辎重都来不及带走,便急急地逃走了。

  世忠表奏高宗,高宗大喜,对赵鼎道:“各路将士,果然效命,所以能退强敌,皆由卿一人为也。”赵鼎连忙叩头谢恩,道:“事出圣断,臣何力可言?只怕强寇今日遁归,他日未必不来,须博采群言,为善后之计。”高宗闻奏,大喜。那魏良臣持来的金约条款,无人理睬,成了一纸空文。诏令韩世忠屯镇江,刘光世屯太平,张俊屯建康,岳飞屯襄阳,招兵买马,协力防御。丞相以下会议攻战备御之策,罢“讲和”,代以“攻守”。谁知,这一罢不要紧,却罢出一段故事来了。正是:

  摇摇将相同逢济世才,圣驾一出敌人回。

  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