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对西周的遗址、墓葬作了全面的普查、钻探和发掘,发掘了大批的西周墓,出土了数以万计的西周各时期的文物。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辛勤工作,始终未能如愿的是西周王陵在何处?没有肯定的答案。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先后对周人活动的四个中心地进行了多次调查、钻探和发掘,这些地区的西周墓葬千座以上,但也没有发现西周王陵。同时省考古所为了寻找西周王陵,专门组织考古人员在户县、长安等地进行探测,也无结果。我在1976年至1982年在周原主持考古发掘时,也发掘了百余座西周墓葬,同样没有发现西周王陵。
但是话又要“一分为二”地说,尽管多年来考古工作苦心寻求周王陵所在,没有结果,但是这些都为进一步寻找周王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摸清了周人活动的场所,所以说,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会有如愿以偿的一天,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那么为什么西周王陵这样难寻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其原因有三:
1.据史书记载,西周以前的陵墓一般没有土冢,只是埋在地下,故造成目标不显著,不像后来立筑起高大的土冢,一目了然。而我国在长江、秦淮以北的中原地区真正兴起用土冢作标志约始于春秋,在此以前一般都较俭朴,多薄葬,少厚葬。《汉书·楚元王传》说:“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棺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陵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会稽,不改其列。(郑氏曰:不改树木百物之列也。即原生树木百物不动)。殷汤无葬处,(师古解释说,谓不见传 记也)、文(周文王)、武(周武王)、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锥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虑无穹之计也。”直到春秋,孔子母死后的封土仍很低,竟被暴雨冲塌,孔子的弟子得知后去修筑,并将此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哭着说:“吾闻之,古者不墓”。(同上)这给寻觅西周王陵增加了难度。
2.古代的开国帝王一般讲都能吸取腐败掸而导致亡国的经验教训,主张薄葬,《汉书·楚元王传》说:“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而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后也没有把文王之葬仪式,搞得隆重非凡,而是集中精力致力于东进伐纣了,亦可推测文王之葬也是薄葬,这是符合“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的规律的。因为厚葬,故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3.由于历史久远,对西周王陵的所在地众说不一,对古地名的考订也是如此,所以形成迷雾,如文王葬于毕,这个毕地说法,有的说在咸阳,有的说在长安,有的说在渭河以南,有的说在渭河北等等,现在周公庙发现西周大墓又有人说在今岐山县北的周公庙处等等。
4.还存在手段不足的问题,普遍应用现代科技于探测是近来几年的事,以往的探测手段都较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