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0章 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偃师市的领导高瞻远瞩,委托偃师古都学会编撰本市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自古以来,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非常注意从历史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促使国家富强。汉、唐素称盛世,其所以堪称盛世,是与其创建者重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密切相关的。刘邦即位以后,听了陆贾总结的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经验,认为非常重要,立即就使陆贾为他编撰秦亡汉兴的历史。被刘邦大加称赞的《新语》,就是这种政治需要的产物。贞观年间修撰的《晋书》,虽系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具体所为,但又题“御撰”者,就是因为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四篇纪、传写了史论。唐太宗为《晋书》写史论的目的,就因西晋是个统一而短暂的王朝,颇值得总结其很快兴亡的经验和教训,作为借鉴。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我们共产党人重视历史,特别是重视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到今天,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都是我们党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作为借鉴、促使国家繁荣富强的结果。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的时候,是否还需要学习历史、编撰历史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进而更为有效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非常悠久。今天的中国由古代的中国发展而来,人们的今天和昨天与前天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决定今后的行动。这种以古为鉴的思想,早已产生。《诗经》有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思就是夏桀的亡国是殷纣王的一面镜子。但明确把历史当作镜子的是唐太宗,他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古”就是历史。既然把历史当作镜子就可以懂得政治上的兴衰。无疑,这是说认识历史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非常注意阅读史书。他说:“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更说明他学习历史是为了现实的需要。“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唐太宗重视历史的作用密切相关。

  《孔子家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这种重视民的作用的名言,常为后来的政治家所引用。唐太宗、魏徵君臣常用这话来规诫自己,故而形成贞观盛世。长期以来,凡实行轻徭薄赋,也就是减轻人民负担的时候,国家就会富强,社会就会安定。现在,我们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人民满意不满意来衡量我们的干部作风,正是继承发扬古代重视人民作用的优良传统。历史事实证明,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面对这个规律,谁要自作聪明,迷信自己的能力或权威,随心所欲,必然成为历史车轮下的可怜虫。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历史前进的要求,必然加快祖国日益兴旺发达的进程。总之,历史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现实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学习历史是为了现实的需要,现实的需要又迫使我们必须学习历史。不懂得历史的人是容易迷失方向的。

  二、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学习历史,可以使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甲骨文算起,中国的文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中,不管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中国人的贡献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早在战国时,劳动人民就知道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北宋时又发展成指南针。指南针在航海事业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又发展成为罗盘针。罗盘针的应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在世界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丝绸之路,其所以能在世界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古代中国丝绸大量西运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也是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考察队,有19个国家的40多位学者参加。这是国际上有关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的一个方面。国际友人重视中国人民的历史贡献,正说明中国人发明的丝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最早,中国人把文字刻在龟甲或牛的肩胛骨上,后又写在竹简上,极不方便。在丝织品上写字虽然较好,但丝织品昂贵,也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欧洲人把字写在羊皮上,也很笨重。汉代有了纸以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代中国的造纸术传人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纸的发明与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其他各国,特别是东方诸国有很大影响。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先生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说:“日本人把唐代的中国视为东方文化大本营”,“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因为“日本古代人民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因中国文化的输入而丰富起来”。由于日本的先进人士“热切希望前往当时堪称东方文化渊源的中国,直接吸收优秀的文化”,于是,在日本就有遣隋使和遣唐使的不断派遣。日本文字就是在唐朝留学的吉备真备和空海根据汉字创造的。

  唐末出现的火药,在战争中发挥了愈来愈大的作用。唐初出现雕版印刷术,到宋代又发展成为活字印刷。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大大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前进。

  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使许多外国人都向往中国,古代如此,今天依然如此。现在很多外国人来中国观光旅游,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第一站首选古都西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古代文明吸引着他们。别人尊重我们的国家,我们更应当热爱自己的国家。

  近代的中国,远远落后了,成为一个被侵略被压迫的国家。我们是否还应当热爱自己的国家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近代中国的贫困与落后,是反动统治者腐败无能、愚昧无知、刚愎自用所造成的。他们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地剥削和压迫,致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但是,广大人民既反对外来的侵略,又反抗内部的黑暗统治,经过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亡国灭族的危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由胜利走向胜利,使国家获得新生,使世界各国不能不对中国刮目相待。这段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不仅刻苦耐劳,富有创造精神,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有很多落后国家沦为殖民地,中国免遭此难,正是这种原因。前人抛头颅,洒热血,保卫了的国家,后人不是更应当热爱她吗?

  各国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先进的国家可以变为落后,落后的国家又可以变为先进。这种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现在的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完全可能的。具有这样的世界观、历史观,既可以坚定我们乘胜前进的信心,也可以促使我们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三、人类历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人们的各种知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所以,各种知识都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都是人类历史的内容。正因为这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现在的科学分类愈来愈细,但不管哪一门科学,都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和发展的,这就决定所有的科学都和历史有关。就建筑学说,历史文化名城多有仿古建筑。这些建筑物,外形似古,内部结构实际上却反映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这正是现代建筑学和历史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就天文学说,古代的历法以及有关日蚀月蚀的记载,和当代的天文科学也密切相关。就医学说,很多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治疗效果很好,也是在历史知识的作用下,继承和发展古代医学的结果。现代的化学与古代的炼丹术也有继承关系。

  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与历史的关系更为直接。现代的军事家都很重视古代军事理论的研究,甚至有些外国军事家也视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为至宝,正说明军事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学爱好者,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历史小说的内容。哲学工作者,只有熟悉哲学史,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新闻工作者,如果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可以撰写更为生动活泼的文章。

  总之,学习历史有助于人们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特别是有利于学习各种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因为现在历史科学的主要内容,是着重于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主要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历史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很多古代文献,与各种学科都有联系。例如,研究古代的文学、哲学、史学,都离不开《五经》;《史记》、《汉书》、《通鉴》,既可为古代文学的教材,也是史学名著;云梦简中的《秦律》、《唐律疏议》,既为法律学家所重视,也是重要的史籍;《孙子兵法》、《卫公李靖兵法》,是军事家、史学工作者共同需要研读的文献。这些都充分说明,历史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离开历史学的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会变成空中楼阁。正因为如此,学习历史必然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没有历史知识的人,文化生活也必然非常单调。因为大量的戏剧、小说、电影、电视等文化内容都与历史知识有关。

  四、偃师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偃师的历史,既可以更具体地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也可以明确偃师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更加热爱偃师,为偃师光明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偃师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地理条件非常优越,适合于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以,夏、商、周都曾在这里建都。后来,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又相继建都于此。由此看来,古代的偃师,不仅是生产发达地区,也曾是七个朝代的政治中心。任何时候,人们都是向往政治中心的,正像现在人们向往北京一样。唐玄宗时,人们都希望到京城长安做官,扬州采访使班景倩被调任中央大理寺少卿。班景倩从扬州到长安赴任,途经大梁(今河南开封),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访使倪若水在西郊为他饯行。宴会结束后,班景倩登舟西去,倪若水极其羡慕地说:“班公是行,何异登仙乎!”并且还表示,即使去做班景倩的随员,也甘心情愿。其实,论级别汴州刺史的品级还高于大理寺少卿。但大理寺少卿是京官,所以令人仰慕。以此类推,七代古都的偃师,也曾是令人向往之地。他人向往的地方,偃师人为什么不应该热爱她呢!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原来较落后的地区,当人们对其有所认识而且能够利用其自然条件时,很快又变为先进地区了。成书于战国中期的《禹贡》,把全国分为九州。其中雍州(今陕西中部一带)土质最好,属于上上等,扬州(今长江下游)土质最差,属于下下等。这种古老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前进逐步改变了。南北朝时,长江下游很快发展起来,唐代就是先进地区了。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西安、洛阳、偃师,从唐代以后就失去了建都的条件。建都的条件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且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首都,没有必要大家都去争取。但是,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却是多元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愈多,国家必然愈加富强。

  偃师的地理环境很好,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很适于发展工农业生产,加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直接有助于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对偃师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十分有利。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偃师的经济、文化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由县改市,说明偃师的经济、文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更好的前进,市领导采取各种措施,极力促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编撰《古都偃师史话》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一个偃师籍的史学工作者为此而感到欢欣鼓舞。为了执行领导的决策,为了与参加编撰的同行们加深乡情友谊,特写这篇短文,以表怀念故乡之意。

  (原载《古都偃师史话》,三秦出版社1999年出版)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