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1章 有关泉男生降唐的问题

  ——读《泉男生墓志铭》和《泉献诚墓志铭》

  泉男生,高丽人,唐高宗时与其子泉献诚降唐,因助唐军对高丽作战有功,被高宗授使持节辽东大都督,上柱国,玄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泉献诚也被高宗和武则天所重用,实际上他们父子都成了唐的重要官员,死后都葬在洛阳芒(邙)山。

  泉男生、泉献诚父子,在唐和高丽的关系中有重要作用,有关文献都有记载。近读其父子的《墓志铭》,发现有关文献有不少缺漏或失误之处。笔者撰写此文,就是要把泉氏父子的《墓志铭》和有关文献结合起来,更全面地说明他们父子在唐和高丽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

  泉男生降唐

  泉男生是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之子。贞观十六年(639),泉盖苏文杀高丽王建武,又杀其政敌百余人,另立建武弟大阳子高藏为高丽王,自立为莫离支。所谓莫离支,“犹中国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职也。”实际上就是宰相。既然高丽王为其所立,自己又有宰相的实权,不言而喻,他就是实际的执政者了。

  乾封元年(666),泉盖苏文死,其子泉男生代为莫离支。初为莫离支,泉男生很想有所建树。于是,他“出巡诸城,使其弟男建、男产知留后事”。有人乘此机会离间其兄弟关系,一面对二弟道:“男生恶二弟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为计。”一面又对男生说:“二弟恐兄还夺其权,欲拒兄不纳。”泉男生暗中派人回平壤了解情况,“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惧,不敢归;男建自为莫离支,发兵讨之。”面对这种形势,泉男生采取何种对策呢?两《唐书·高丽传》和《资治通鉴》的有关部分,都载他派其子泉献诚“诣阙求救”。其实,事实发展的过程相当曲折。

  《泉献诚墓志铭》载,面对泉男建、泉男产的反对,泉男生急需有所对策时,“时祸起仓卒,议者犹豫。或劝以出斗,谋无的从。”泉献诚“屈指料敌,必将不可。乃劝襄公(泉男生)投国内故都城,安辑酋庶”。他对其父道:“今发使朝汉,具陈诚款。国家闻大人之来,必欣然启纳。因请兵马,合而讨之。此万全决胜之计也。”泉男生认为“献诚之言甚可择”,于是,立即派遣首领冉有等入唐表达其心意。唐高宗对泉男生派人入唐非常满意,遂“手*慰喻,便以襄公(泉男生)为东道主人,兼授大总管”。看来,泉献诚对泉男生降唐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有人对此事评价道:“公(泉献诚)图去就之计,审是非之策,不+晷刻,便料安危。故能西引汉兵,东扫辽。襄公(泉男生)之保家传国,实公之力也。”

  这里首先应弄清一个问题。有关文献记载,泉男生为了向唐表达其意,派遣其子泉献诚“诣阙求救”。《泉献诚墓志铭》则载为“遣首领冉有等入朝”。二者有无正误的区别呢?《泉男生墓志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泉男生墓志铭》载,泉男生派人到唐求援共有三次。第一次,“仍遣大兄(首领)弗德等,奉表入朝,陈其事迹。属有离叛,德遂稽留。”看来,这一次未达目的。第二次,“更遣大兄冉有重申诚效。”这一次求援成功。第三次,“乾封元年,公又遣子献诚入朝,帝有嘉焉。”《泉献诚墓志铭》也说明,泉献诚在冉有入唐求援成功后,“寻授(受)襄公命,诣京师谢恩。”显而易见,冉有入唐在先,其使命是求援;泉献诚入唐在后,其任务是谢恩。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泉男生与唐联络成功,唐高宗遂以李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又以庞同善、契-何力为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同时,泉男生、泉献诚又充当向导,共同向高丽进发。总章元年(668)九月,最后围攻平壤。高丽王高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投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结果战败自杀未遂,被唐军俘虏。

  总章元年十二月,李“献俘含元殿(大明宫正殿),高宗”诏以高藏政不由己,授司平太常伯;男产先降,授司宰少卿;男建配流黔州;男生以向导有功,授右卫大将军,封汴国公,特进如故。“这一部分内容,有关文献都记载相同。但关于泉男建拒不投降,至死不屈,又自杀未遂,高宗只给以”配流黔州“的处分,似乎不太正常。近读《泉男生墓志铭》,始知手足之情影响朝廷。泉男生与李”等“凯入京都,策勋饮至,献捷之日,男建将诛,公(泉男生)内切天伦,请重阍而蔡蔡叔。上感皇,就轻典而流共工。友悌之极,朝野斯尚。”这就是说,泉男建“将诛”而被改为“配流黔州”,是泉男生不忘兄弟之情而从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战争结束后,不仅泉男生被授以唐的官爵,泉献诚也有所殊荣。他“诣京师谢恩”时,“天子待之以殊礼,拜右卫将军,赐紫袍金带,并御马二匹。”开耀二年(682),“袭封卞国公,食邑三千户。”后又屡任重要官职。总而言之,泉男生由高丽的莫离支最后成为“唐任特进、兼使辽东大都督、左卫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仍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益二州大都督,谥曰襄”。泉献诚不仅助唐对高丽作战,而且还参与平定李氏反对武则天的战争。不言而喻,他们父子都由高丽的官员转而成为唐的官员了。

  关于泉男生之死,有关文献记载简略而且有误。《旧唐书·高丽传》:“男生以仪凤初卒于长安”,这是绝对错误的。

  唐军帮助泉男生、泉献诚取得胜利后,唐高宗“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司平太常伯就是工部尚书。这时,他不是高丽王了。唐对高丽的地盘分为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这是总章元年(668)的安排。

  仪凤二年(677),唐高宗又命高藏回到辽东,“以工部尚书高藏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高丽余众;高丽先在诸州者,皆遣与藏俱归。”同时,“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新城即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高藏到了辽东,与/0勾结,阴谋反唐。结果被高宗召回,配流邛州(今四川邛崃),死后又运回长安树碑安葬。

  高藏被唐军俘虏,只是唐在军事上的胜利。长期为高丽王的高藏,必然还有相当的社会基础,他勾结/0,阴谋反唐,必然得到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否则,高藏为什么在阴谋反唐失败后,唐又“分徙其人,散向河南、陇右诸州,其贫弱者留在安东城傍”。分徙到河南、陇右诸州者,必然是有力量有可能反唐者,也就是高藏反唐的社会基础,否则,为什么仅将“其贫弱者留在安东城傍”呢!况且,还有一部分人散入/0与突厥。这一切说明,高藏到了辽东,想利用一些人的反唐情绪,勾结/0,确曾想发动反唐战争,但他没有得逞。

  因为“高丽新平,余寇尚多”,也因为“以高丽余众反叛,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又移至新城,高藏才被封为朝鲜王,又回到辽东。唐派高藏回到辽东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利用他曾是高丽国王的身份,去缓和高丽人的反唐情绪,稳定其社会秩序。不料,事与愿违,高藏不仅没有为唐所用,反而要利用高丽人反唐。这就迫使唐朝廷不得不另找合适的代理人,这人既易为高丽人所接受,又能为唐所控制。这样合适的人选有谁充任,有关文献都没有记载。

  《泉男生墓志铭》:“仪凤二年,奉敕存抚辽东,改置州县。求瘼恤隐,襁负如归;划野疏疆,奠川知正。”这段记载正补充了文献的不足。从时间上说,高藏和泉男生去辽东都是在仪凤二年(677),但高藏去辽东是在仪凤二年的二月,泉男生去辽东必然在其后,否则,他去的任务是安抚百姓,整顿行政区划,收拢人心,还有什么意义呢!他只能是针对唐派高藏去辽东的失败而到辽东的。正因为这样,以后他才一直住在辽东。

  既然在仪凤二年泉男生去到辽东,当然他不可能在仪凤初卒于长安。仪凤的年号只用了三年半,仪凤初,无疑只能是仪凤元年。如果泉男生于仪凤元年死于长安,怎么会在仪凤二年又去辽东呢!由此可见,泉男生死的时间和地点都值得惑疑。

  泉男生究竟死于何时何地呢?《泉男生墓志铭》载:“以仪凤四年正月廿九日,遘疾薨于安东府之官舍,春秋有六。”这里非常具体地说明他死的时间和地点。同时,还接着载:“以调露元年十二月廿六日壬申,窆于洛阳邙山之原,礼也。”把他葬于“洛阳邙山之原,礼也”。对泉男生来说,当然是一种荣誉。洛阳是东都,邙山之原是许多唐的官员安葬之处,唐把泉男生的灵柩从辽东运到这里,自然意味着这是一种隆重的安葬。如果他死在长安,长安是首都,把其灵柩从长安运到洛阳,就不一定是隆重的安葬了。

  泉男生于仪凤四年正月廿九日死,当年六月,高宗将仪凤的年号改为调露,他于调露元年十二月廿六日安葬。这就是说,他从死到安葬是在同一年内的年初到年底。毋庸置疑,他的《墓志铭》是在这期间撰写刻制的。当时的人对当时的事是不会弄错的,特别是泉男生死的时间和地点。《泉男生墓志铭》于洛阳出土,更证明其记载是正确的。再者,泉献诚也于“仪凤四年,丁父忧,哀毁过礼。中使借问,道路相属”。这一切说明,《泉男生墓志铭》有力地纠正了有关文献对泉男生死的时间和地点的误载。

  泉献诚与武则天

  唐高宗在位期间,武则天即逐步走上政治舞台。高宗死后,她随心所欲,废立中宗、睿宗。最后改唐为周,自己当了皇帝。面对这样的政治动荡,朝廷官员也采取了不同的对策。有人顺水推舟,随波逐流;有人坚持传统观念,反对以周代唐。泉献诚是前者的一员。

  垂拱四年(688),武则天要做皇帝的野心暴露无遗,在传统观念支配下,李氏宗室当然不会熟视无睹。于是,李氏诸王如绛州刺史韩王元嘉(高祖子)、青州刺史霍王元轨(高祖子)、邢州刺史鲁王灵夔(高祖子)、豫州刺史越王贞(太宗子),还有霍王元轨子江都王绪、越王贞子琅邪王冲等,密谋起兵,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在琅邪王冲首先发难后,武则天即命左金吾将军丘神统兵前往镇压。由于缺乏周密的计划,诸王未能互相配合,琅邪王冲起兵七日而败。越王贞闻知其子起兵后,也于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这时,武则天曾命泉献诚率部前往镇压。

  泉献诚对豫州越王贞作战,虽不见有关文献有所记载,但《泉献诚墓志铭》却有这样的内容。垂拱“四年九月,奉*充陇水道大总管,讨豫州反叛,赐1一百段、御马一匹。寻属贼平,遂止”。垂拱四年(688)九月,正是越王贞于豫州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时候。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统兵十万,进军豫州。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过大,越王贞很快兵败自杀。因此,泉献诚虽然受命前往,但未成行战争就结束了。这时,正是武则天和李氏宗室也就是武则天和传统势力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泉献诚站在了武则天一边。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因为泉献诚支持了武则天,所以,武则天对泉献诚也颇为赏识。天授元年,“以右卫大将军泉献诚为左卫大将军,太后出金宝,命选南北牙善射者五人赌之,献诚第一,以让右玉钤卫大将军薛咄摩,咄摩复让献诚。献诚乃奏言:‘陛下令选善射者,今多非汉官,窃恐四夷轻汉,请停此射。’太后善而从之。”武则天选五个善射者进行比赛,泉献诚成绩最佳,荣获第一。但他不敢接受,让与薛咄摩,薛咄摩是薛延陀人,也不轻易受此殊荣,复又让给泉献诚。泉献诚虽然射功超人,令人瞩目,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是高丽降唐的将军,如果优胜的善射者多非汉人,必然影响汉人习射的情绪。所以,他不愿锋芒毕露,遭人嫉妒。薛咄摩的处境和他类同,大概也是这种想法。所以,也婉言谢绝这一荣誉。泉献诚建议停止这一活动正是这种原因。武则天接受他的建议,正说明他的看法符合实际。这一问题,既说明泉献诚忠于武则天,也说明泉献诚要和汉官们和谐相处,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实际上是泉献诚在激烈的政治动荡中保全自己的手段。

  泉献诚尽管对武则天忠心耿耿,谨慎小心,避免陷入政治旋涡之中,但他还是被借助政治风浪横行霸道的人迫害致死了。

  关于泉献诚之死,文献记载非常简略。所记是:“时酷吏来俊臣尝求货于献诚,献诚拒而不答,遂为俊臣所构,诬其谋反,缢杀之。”较详细记载此事的是《泉献诚墓志铭》:天授二年二月,“奉敕充检校天枢子来使,兼于玄武北门押运大仪铜等事。未毕,会逆贼来俊臣秉弄刑狱,恃摇威势,乃密于公处求金帛宝物。公恶以贿交,杜而不许。因诬陷他罪,卒以非命,春秋二。”两相比较,后者说明,因为泉献诚于玄武门押运大仪铜等事,手中掌握相当的物质财富。因此,来俊臣乘机对他进行索贿。同时,又说明泉献诚恶以行贿相交,故而拒绝来俊臣的要求。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足以说明,武则天所重用的酷吏来俊臣等人,不仅无情地迫害武则天的政敌,而且又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放松任何机会对别人敲诈勒索金帛宝物。难怪他最后被武则天处死后,“国人无少长皆恶之,竞剐其肉,斯须尽矣。”这就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泉献诚拒不逆来顺受,恶与酷吏相交,难免会遭灭顶之灾了。

  由于来俊臣肆无忌惮地陷害他人,甚至连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武则天女),还有中宗、睿宗等,他都想强加罪名,无情陷害。这样一来,他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因为武则天决不会不相信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于是来俊臣走到了末日。

  来俊臣等酷吏被处死后,为负冤得罪者翻案之风渐起。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道:“自垂拱以来,罪无轻重,一皆昭洗,死者追复官爵,生者听还乡里。如此,则天下知昔之枉滥,非陛下之意,皆狱吏之辜,幽明欢欣,感通和气。”武则天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接受这个建议,但也没有否认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默认韦嗣立的建议是必要的,但又不愿立即实行。因为来俊臣是她重用的爪牙。

  事实证明,武则天是接受了韦嗣立的建议的。久视元年(700)八月,也就是韦嗣立建议为负冤得罪者翻案的次年,她就为泉献诚平反了。她下制曰:“故左卫大将军、右羽林卫上下、上柱国、卞国公献诚,望高藩服,宠被周行。情款深至,器怀温厚。擢居亲近,委以禁兵。诬构奄兴,冤刑莫究。岁月遄迈,状迹申明。言念过往,良深悼惜。褒崇靡及,宜在追荣。窀穸未周,当须改卜。式加缛礼,以慰营魂。可赠右羽林卫大将军,赐物一百段,葬日量□缦幕手力。”同时,“粤以大足元年岁次辛丑二月甲辰朔十七日庚申,葬于芒(邙)山之旧茔,礼也。”在这里,武则天承认泉献诚是负冤得罪者,所以赠右羽林卫大将军,赐物一百段。同时,以礼改葬邙山之旧茔,也就是与泉男生同葬一地了。

  总而言之,武则天重用了泉献诚,又误信酷吏,杀害了泉献诚。在来俊臣的阴谋暴行彻底暴露后,武则天又为泉献诚平反,并赠右羽林卫大将军,赐物一百段。虽然这是雨后送伞,无济于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算是无以复加的幸运了。

  第6359页。

  (原载2005年《碑林集刊》〔十一〕)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