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深入浅出的《唐明皇》

  田廷柱同志是一位勤奋的史学家,近几年来,他为中华书局整理过《明皇杂录》,参加了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撰写。更值得称道的是继于1990年出版了《隋唐士族》以后,又在1992年出版了《唐明皇》。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历史人物传,颇有其鲜明的特点。

  唐太宗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的真理。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无不从历史上去寻找借鉴,以利其治国安民,巩固自己的地位。唐玄宗在接连不断的宫廷政变中走上政治舞台,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稳定了政局;重用贤人,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形成了长期被人喜闻乐道的“开元之治”。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奋发有为、业绩卓著的皇帝,经不起投其所好者的赞颂,抗拒不了骄奢淫逸之风的浸蚀,更看不到一片升平气象的背后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于是,他踌躇满志,自我陶醉,逐步走向拒谏饰非、穷奢极欲、纵情声色、贪求边功的没落道路了。

  对于唐玄宗先明后暗、由治到乱的转化,田廷柱同志用功甚深。他不只是罗列一些现象,说明玄宗前后不一,而是用大量的事实揭示了这一嬗变的内在原因。《唐明皇》的第六章《日渐骄惰的开天之际》,深刻地写出了这方面的内容。从政治思想到生活作风,从用人到信仰等各方面,都有理有据地说明了这种变化的必然过程。例如,关于玄宗生活作风的转化,该书这样写道:“唐玄宗即位之初,曾力煞奢侈淫靡之风,焚毁珠玉锦绣,禁断女乐。但他毕竟不是一个槁木死灰型的人,而是一个多情多欲又多才多艺,充满了生活情趣的风流天子。因此,在天下大治、海内晏然之时,他贪图安逸享受、追求声色极欲之心如同野马一样,再也难以控制了。”这里既说明了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玄宗生活作风前后不同的关系,同时也写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个性在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在大量事实面前,使人们看到了开天之际活灵活现的李隆基。

  关于玄宗信仰的转化,该书也写得极其细致。玄宗初登皇位的时候,“他的发奋求治,是以积极有为的儒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的。与此同时,以无为而治、清静为本的老子之术,也有它的独到之处。西汉之初崇尚黄老之术……致使出现了天下晏然、国富民强的社会局面,对于急于求治的玄宗来说不能不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因而促使了他原先爱好的道家思想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他的崇道思想”。在这方面,他超过了自己的先辈高祖、太宗、中宗等人的崇道。不过随着他本人各方面的转化,崇道思想的内容也前后不一了。开元末年以后,他的崇道不再是为了孜孜地治国,而是“醉心于神仙及求长生不老之术,甚至把它作为救命灵符,以求‘国祚延昌’,而把军国大事抛在脑后,无心过问”。这样一来,他的崇道就走向了反面。在这个问题上,田廷柱同志确有独到见解。这是对唐玄宗研究的一大进步。

  由于玄宗的转变,他不了解各种社会问题的真相,故而当安禄山反状昭然若揭时,他未采取任何积极防范措施,终于使安史之乱改变了唐朝太平盛世的局面。田廷柱同志突出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不使人感到《唐明皇》一书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很值得重视的现实意义。

  该书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创见,颇有新意。关于玄宗发动宫廷政变,摧毁太平公主的势力,迫使其父交出政权的问题。史家多认为这是玄宗与太平公主的权力之争。田廷柱同志通过各种资料分析,认为太平公主之所以肆无忌惮地朋比党附,重用亲信,排除异己,关键是太上皇(睿宗)仍掌握着大权,给她在背后撑腰。所以,这次政变不仅是针对太平之党,而且也是针对太上皇的。玄宗一箭双雕,才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这里也涉及到对睿宗的评价问题。睿宗三让皇位,看来是庸庸碌碌,逆来顺受,毫无做皇帝的欲望。但经过田廷柱同志的充分论证,他让位玄宗是迫不得已的:他命太子监国到自己禅位,他始终不愿意交出全部权力。他退居太上皇的地位,还要定期上朝,兼理军国大事,特别是支持太平公主与玄宗分庭抗礼,使玄宗难以发挥作用。由此可见,田廷柱同志对睿宗的评价也是很有见地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很快攻陷洛阳,直逼潼关。关于唐军失守潼关的问题,田廷柱同志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玄宗应负主要责任的原因。这比有些史著指责监军边令诚或者哥舒翰更为深刻,因为醉生梦死的玄宗,不了解战局的实况,偏听偏信,用人失当,才是造成潼关失败的真正原因。把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唐玄宗的转化联系起来,更能促使人们考虑历史经验的实际意义。另外,关于安禄山决定叛唐的时间,该书也把各种意见作了对比分析,重新作了结论。

  撰写《唐明皇》,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容易是因为《通鉴》与两《唐书》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仅靠这些资料也可写出玄宗的一生。为什么又说困难呢?因为《通鉴》与两《唐书》谁都可以看到,更加玄宗的有关知识妇孺皆知,要想在现有水平上写出高质量的著作当然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田廷柱同志广泛搜集资料,除了运用纪传、编年等基本史料以外,还参考了大量的野史、笔记和近人的研究成果。所以,他写出来的唐玄宗既是封建皇帝,也是生动活泼、很有个性的普通人物。一般说,历史人物的少年时代较为难写,因其资料较少。由于田廷柱同志重视博览众史,在写玄宗的少年时代时注意了《明皇杂录》、《唐语林》等各种文献,故而把玄宗的少年时代写得有声有色。当他还是三五岁的顽童的时候,其祖母武则天曾召诸皇孙于殿上,观其嬉戏,在武则天拿出外国贡献的美玉金宝时,其他人都竞相争取,他却端坐不动。当他十六七岁的时候,狐假虎威的武攸暨在朝堂指手划脚时,他不顾武是其祖母的堂侄,又是其姑父,而怒斥武攸暨无礼。这些有血有肉的情节,说明玄宗的少年时代有与一般人相同的初生之犊不畏虎精神,同时也有惟我独尊的皇孙性格。读了这些内容,不能不使人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写史决不能按照某一公式生搬硬套。

  该书内容的安排也甚合理,全书十章,青少年时代二章,在位时期六章,晚年二章,详略得当,既突出了重点,又避免了轻重失调。

  总的看来,田廷柱同志从杂乱无章的大量史料中理出了唐玄宗的事迹。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最值得称道的是写得深入浅出,把很有深度的史著写得流畅易懂,大大扩展了读史人的范围,使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有益的知识。能够提高社会效益的史著是难能可贵的。

  《唐明皇》一书也不是十全十美,没有缺点。认真阅读,也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第八章《震惊中外的安史之乱》中有一小标题是《兵阻豫南》。在其内容中固然涉及到叶县、南阳等豫南一些地区的战事,但占重要篇幅的主要内容,还是张巡守雍丘等豫东的战况。从内容看,标题不够确切。不过,类似这些问题并不会影响该书的质量。《唐明皇》一书是近几年来出版的历史人物传记中高水平的著作。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