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篇初学写作者的作品,《“小小”供销站》这篇短篇小说是难能可贵的。
这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小村供销站的售货员佩珠,被村里的青年人亲热地叫做“带珠的人”的。她了解党的农村商业政策,牢牢地记住公社财贸书记的话:“一切要为群众的方便”,于是她拒绝了大队支书对她的照顾,什么“工作上不方便呀!路远呀!不好走呀……”坚决要在后山村头上那间孤独的、被大榕树笼罩着的小屋设立她的小小的供销站,因为那里是个“各村进山、下田的社员一定要经过它;大榕树是人们工后休息的地点”。她坚持说:“小屋好!去个人帮我打扫,明日开始营业。”故事就从这里展开了。
这个短篇,对于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都很鲜明生动。女售货员佩珠是个热爱群众、热爱劳动、热爱自己工作的姑娘,她勤劳、爽朗、爱说话,这样就又衬托出一个不爱说话而心里有数的生产队长、埋头苦干的卜由明,他就是大队书记派来帮她打扫小屋的小伙子。他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小小”供销站》载1962年6月23日《大公报》第三版,作者崔以忠。――作者
在小说里关于他的打扫、刷灰以及屋里摆设安排的描写,都看得出他是一个在工作上细心周到的人。他的话虽然不多,但是他对于供销站的关心、对于佩珠的帮助甚至于喜爱,都从另一帮以刘树生为首的青年人的行动和说话里显露出来了。
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很干净利落的。
这个短篇的整个气氛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一片快乐光明的景象:困难是有的,工作是忙的,里面也有矛盾,比如说,春天来了,春耕忙了,农具蓑衣等等都是供销站赶着供应的;而由于供销站地点的适中,农民送山货方便了,一冬天收的山货连供销站的小屋的床下都塞满了;山区的雨季要来了,为着避免潮气的袭击,山货必须赶紧送到镇供销社去。
这时,佩珠孤掌难鸣,怕送了山货,又耽误了营业。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时候,卜由明来教她:“把事情和大家商量商量”,结果是二十个青年农民利用清明放假的这一天,帮助她一口气把所有的山货通通送到镇供销社去。这一段的描写很有气势,描绘出精力充沛、热爱劳动的青年和少女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我觉得,如果在“只见佩珠摆着两条辫子,走在最前头”这两句的后面,再加上一两句描写这二十个挑着担子的青年的雁阵般的长长的队伍、健步如飞地走的话,也许结尾会更有力一些。
第五段描写的是一些细节,从群众在田间的对话中衬托出佩珠的好心和能干,少数人有误解,多数人心里明白,从青年的玩笑里顺便也带出卜由明和佩珠之间的感情。这也是写得好的,不过文字上也可以再简洁一些。
在我们这个新社会里,到处都是新的气象,尤其是在农村,有新建设、新措施,也有新困难、新矛盾。这一些都是作者笔下的好材料。初学写作的人,在参加人民火热的斗争中,能抓住这些动人的场面细细地观察、研究、分析,多多地写,对自己是个锻炼和提高,对于人民也是有益的。我对于初学写作的作者们,抱着很大的希望。
1962年6月13日于北京。
(本篇最初发表于《大公报》196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