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湖北省参观了二十天,惊喜地看到了那边一切都在飞跃前进,这使我更加惭愧地感到自己的思想远远落在时代后面,只从我买雨鞋的一件小事,就可以有趣地说明这一点。
在北京住惯了的人,出门不大会想起带雨鞋的,尤其在春秋两季。这次南下参观,虽然许多人都叮嘱我要带雨具,我总想我们旅行参观的条件很好,走路不多,而且城市里道路好走,多带一双鞋子,就多一些累赘,因此我只带了一件晴雨两用的外衣,坦然地出发了。
到了汉口,就遇上“杏花春雨江南”的天气,镑镑的雨中,我们在长江大桥上,来回走了一趟,因为桥上是洋灰地面,连鞋面也不曾湿着。我们只心旷神怡地在赞叹欣赏这座飞架南北的雄伟高大的虹桥,俯看滔滔东流的一江春水,我心里感激地在念道:“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飞越天堑的愿望,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终于实现了!”
在以后的几天参观里,就开始有点紧张。一来是因为我们参观的都是以飞跃的高速度兴建起来的重工业的工厂,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钢铁公司,关山工业区,和武汉锅炉厂等。这些工厂都是厂房高大,机器轰鸣,外行人走了进去,只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在广大的、未完成的建筑工地上,参观工厂的生产过程。因为建筑还没有完工,各种管子还没有埋好,道路也不能铺好,在大雨之中,我们只顾兴奋地抬头,双脚就都踏在烂泥里了。
因为我们还要到湖北省西北部去参观一个水利工程,于是我们中间未带雨鞋的人,都纷纷出去买雨鞋,可是市上已经买不到了。我们的主人从公司库里给我们拿了几十双一九六○年出厂的产品来。我挑了双最小的试了一试,仍是嫌大。在出发的头天晚上,我就同一位朋友自己上街去看。我们走进百货公司,甚至于儿童用品公司和旧货店,都买不到雨鞋或胶鞋,而在微雨中,我低头注意来往的行人,人人脚上都穿着雨鞋,那就是说,熟悉武汉气候的,应当穿而且能够穿雨鞋的武汉人,都已经穿上了。
我一边走,一边笑对我的朋友说:“我有一个写诗的题目了,就是‘见人穿雨鞋有感’。”她也笑说:“你还不着急,还有心肠做诗?”但是她也知道我的“有感”不是妒羡那些穿雨鞋的人,而是惭愧地感到自己预见性不足,没有想到江南的春雨,没有想到高速度施工,提高生产的广大工地,以及广大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
最后我听了朋友的话,回去把最小的一双拿来,试着套穿在鞋子外面,发现它是又合脚又暖和。雨鞋的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为我高兴,但是最使人兴奋的,还是因为买雨鞋而联想到的全国日新月异的实况!
此后在几个人民公社,建设工地和沿途各地的商店里,还看到成堆排列的大小雨鞋,我是不需要再买了,而我仍是欢喜地“有感”,我感谢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的关怀,在最需要雨鞋的地方,雨鞋仍是不缺的!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晚报》1960年3月26日,后收入散文集《拾穗小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