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怀来县涿鹿人民公社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劈开黄羊山,把桑乾河水引上80公尺高的山岗,浇灌黄羊山南麓五万亩土地。涿鹿人民给这个工程取名叫“劈山大渠”。
涿鹿在河北的居庸关外,自古以来是个雨量不足的地区。黄羊山麓更是“春工施尽,秋收不见”,最好的年景亩产也不过百斤。翻开元、明、清等朝代的涿鹿地方志,都会看到很多“夏大旱,人相食”一类的记载。国民党反动统治更是不顾人民死活。在黑暗的旧社会里,人民只能吞声忍受自然灾害的折磨!劈山大渠施工指挥部检察主任郭全举老人就是一位活的见证。他在解放前就曾翻山越岭,到桑乾河上游,看地形,画渠谱,到各村劝人联合修渠,向官府递呈子请求修渠。但是,官府不理,地主阻难,这位热心的农民白白地奔波了许多年,美好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
全国解放了,劳动人民作了国家的主人。一九五七年秋,党发动人民大兴水利,涿鹿人民便决定修建劈山大渠。副县长亲自领导测量定线。郭全举老汉满心欢喜地参加了工作。测量队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在百里荒岗上往返十次,找到一条最合适的线路。一九五八年三月,浩浩荡荡的水利大军开进了黄羊山,和顽强的大自然展开了搏斗。
工程是十分艰巨的,它从西头把桑乾河截住,在黄羊山腰劈开一条大渠,让河水跨过29道深沟,穿过24座山峰,直至黄羊山南麓,全长92里。一路上要炸开无数嶙峋坚硬的岩石,全部工程要挖填土石方179万公方。
开工初期,劈山工具非常缺乏。但是涿鹿人民公社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以万里长征的精神,坚守上甘岭的毅力,奋战到底!”他们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了不懂技术、缺少物资等一系列困难,提前一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这是全渠的主要工程,包括长106公尺、高22公尺的武家沟大渡槽。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涿鹿人民公社就增加了三万二千亩灌溉面积。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再增加一万八千亩灌溉面积。干渠线上将修建十五座发电站,沿渠三十三个村可安装上电灯。涿鹿人民公社的收获还不止此。通过这个工程,公社培养和锻炼了许多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英雄人物。像二十三岁的马家湾妇联主任杨光荣率领140名民工,大战胜家寨,二十天任务十五天完成。只读过两年书的民工苗掌,大胆负责,刻苦钻研,终于掌握了爆破、看水平仪、看图纸的全部技术。
涿鹿人民解放前作梦也想不到能用自己的双手治服桑乾河,为子孙万代造福。他们自豪地说:“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再大的困难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