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岩画——中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

  位于宁夏银川市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的专家透露,在距今1.3万年至1万年的宁夏中卫市大麦地岩画中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岩画文字。这一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

该研究中心李祥石研究员提出,大麦地岩画文字不仅比甲骨文早数千年,甚至比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产生于公元前3350年的南美索不达米亚复杂刻画、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的苏美尼亚楔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050年的埃及象形文字还要早几千年。

大麦地岩画文字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文字史和世界文字史都有积极意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成立岩画研究中心后,对岩画进行了仔细统计和研究,发现这些岩画共有2137组,共8453个个体图形。岩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包括日月星辰、天地神灵、手足蹄印以及狩猎、放牧、舞蹈、祭祀等活动场面。

在岩画近1/10的符号中,专家发现了似文似图的符号,其中有单个符号组成的复合型带有词语性质的图符。经过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大麦地岩画这种类似文字性质的符号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早期岩画的象形性,与汉字中的象形字体相似,并由此推断它是原始文字。

李祥石研究员和束锡红教授认为,关于岩画与刻画符号是不是文字或文字前身的书写形式的问题,20世纪时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世界性的岩画研究中,从未找到过如大麦地发现的这种复合式符号。大麦地岩画古文字的来源与中华民族的先民有关,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有关,甚至更早,可能是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

研究表明,大麦地岩画通过抽象成象形、会意、指事符号,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最终演变成为远古原始符号。比如有一幅岩画,被研究人员取名为《臣服》。其右侧是武力冲突中胜者接受降者的跪拜;左上侧是一把弓箭,表示武力、统治和占领;左下侧为降者在弓箭武力的震慑和压迫下跪拜求饶,表示请罪或臣服。这幅岩画的图案是一个完整意义的文字符号。

专家认为,图画符号与文字混合,表意更为丰富。比如有一幅名为《田园》的岩画,右上部为一只羊,左上部为一个人面,其中部为S形符号,下部为一横符号。这是一组图画与符号组合的符号文字,描述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文字的发展是先有图画,然后有图画与符号的配合,即由繁到略繁,最后达到实用、简约的目的。符号文字的特点就是除图画形象外,用符号表示会意和指事,功能更加具有实用性。在大麦地岩画中,图画、符号的互相补充、互相交织,符合文字的发展规律。

大麦地位于宁夏卫宁北山人迹罕至的地方,西面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东面与巍峨连绵的贺兰山相对,奔腾不息的黄河与之日夜相伴。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使得这里的岩画基本保持原始状态。

大麦地面积15平方公里,自东向西排列着南北走向的11条冲沟,千奇百怪的密集岩画群就凿刻在这些山梁、山沟的岩面上,如同一个天然画廊。岩画规模宏大,数量惊人,内容丰富。这里遗存的史前岩画登记在册的已有2137幅,展现个体形象8453个,平均每平方公里遗存图像达568个之多,超出了世界公认的判定岩画“主要分布区”限定标准的20倍。在岩画密集地段,几乎所有可以作画的石面都被充分利用,所有岩画都是依据石面大小而设计、刻画。石面较小的刻简单动物,石面宽阔的刻复杂画面;画面内容有狩猎畜牧、战争舞蹈、牛羊虎狼、日月星辰、天地神灵、手足蹄印、男根女阴、图案符号等。

大麦地岩画群体性场面很多,最大的一块石面长9米、宽1.2米,竟被刻上100多只动物和符号,几乎没有空白。像这样的巨幅岩画在大麦地有近百个,描绘的都是游牧、狩猎、舞蹈、战争、祭祀等场景,表现了先民多姿多彩的生活,被研究者称为“游牧长卷”。而岩画上那些似文似图的符号,也具有象形和表意的功能,颇有文字雏形。

中国专家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文字的起源,以前更多是从出土的陶器上寻找到的各种刻画符号,但都比较零星。后来发现了岩画,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石头大面积存在并且石头能够长期保存,像大麦地的岩画,漫山遍野都是,也是古人最容易接触到的天然的载体。

李祥石说:“我从事多年的岩画研究工作,从未见过像大麦地那样抽象的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符号存在。目前发现了1500个这样的符号,数量是很多的。大麦地附近的贺兰山距离黄河1公里,这里孕育着黄河文明。从目前考察的岩画内容看,既有游牧文化的东西,也有农业文明的东西,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人类智慧的火花,孕育一种文字符号的产生是可能的;从文字发展的规律看,没有文字之前是图画,然后有了图画与符号配合,接着是进一步简化抽象成符号表达意思。大麦地岩画中,我们似乎能看到这样的一个演化过程,如有图画和符号一起表达意思的,有图画抽象成的符号,有几个符号组合表达意思的。这些符号都有汉语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特点了,所以我觉得这些可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图画文字。”

对大麦地岩画,学术界采用地衣测年法,比较准确地测得岩画距今时间。大麦地岩画,早期在距今10865年~13241年间,中期在距今5947年~6253年,中晚期在距今2771年~5422年,而晚期,由于已出现西夏文字,估计距今在1000年左右。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字专家刘景云说:“大麦地的图画符号从文字本身的形态看是属于比甲骨文更原始的文字,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提出它可能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图画文字。在大麦地的图画符号中,我发现了不少这种圆头长尾的表示‘蛇’的符号存在,与甲骨文中的相似。”

对于大麦地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是否“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