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节 明代承恩寺遗址现出七枚神秘印章

  三山街某工地发现了明代承恩寺大殿遗址后,南京市考古工作者在三山街某工地对刚刚发现的500年前的明代承恩寺古井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根据古代寺庙的传统布局推测,考古专家在遗址以西50米处进行地下勘探,果然发现了一口直径达2米的巨大古井。考古人员像剥笋一样,将3米深的古井从泥中“剥”了出来。

古井由数十层井砖砌得浑圆,外表严丝合缝。这些井砖都是特制的楔形砖,除了一头大一头小外,长度、厚度都和明城砖一模一样。在明代这种砖的级别相当高,只有像承恩寺这样明代宗敕建的皇家寺院才能用这样的砖头造井。

在明代,这口井是承恩寺的主要水源。随着挖掘的深入,清末到20世纪70年代近百年的遗物自下而上一层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口古井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把百年来的南京市井生活向今人娓娓道来。几百年前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一个居民打水时不慎将吊桶落在井里,他试图打捞,结果铜钩也落入水中;一个人打水时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瓶药丸落在井中,这瓶药是上世纪20年代南京最红的药店——张泰和堂出品的;一个孩子遗失了自己的童子军证章;一个卖酒的人把纳酒税后的凭证铜牌掉在了井中……但这口井并没完全记录500年历史。在井底发现一个乾隆款的青花大碗后,古井的“讲述”戛然而止。

据史书记载,承恩寺毁于清代的一场大火,当时这口井也废弃了,过了一段时间,老百姓在这里建房生活,古井被重新疏浚,此前的历史就在清代的这次淘井中被彻底“淘”净了。这口古井是什么时候彻底废弃的呢?

为了揭开古井的秘密,考古人员先拆去半边井砖,整个井里塞满了淤泥。一层层铲去这些淤泥。考古人员发现,最上面的淤泥层很杂乱,里面充斥着大量煤渣、树枝、坏煤油炉,以及写着许多“文革”口号的破瓷碗。这证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故意将大量遗物抛入井中,将其湮塞。就在井底木板显出一角时,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7枚寿山石印章,印文中尚且残留朱红点点。印文显示这都是同一位画家的印章,这个画家到底是谁?他的印章怎么会一股脑儿掉到井中?这背后还有怎样的曲折故事?没有人知道答案。

古井的沧桑,印章后面的故事隐藏着一段历史。这一切有待于考古学家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