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中国最大墓葬身世大白

  20世纪70年代的一年,陕西春旱严重,骊山脚下许多村民被迫打井抗旱。井底,有人忽然挖到一个奇怪的陶土人头。秦兵马俑就这样意外地被发现了。在此之前,人们对这位始皇帝和秦朝的了解,大多仅限于史料记载。兵马俑的发现,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去勾勒这个王朝大致的轮廓。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帝国从何而来,他们先祖的遗存又在哪里?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考古界。

陕西省考古所一支考古队来到宝鸡市凤翔县,这只考古队的足迹几乎踏遍这个关中著名山脉的角角落落。他们苦苦找寻的,就是那个强大的王朝——秦帝国,其先祖的足迹。但是,几个月的艰苦工作,考古队一无所获。与此同时,在灵山东南30公里之外,一个叫南指挥村的地方,一位靳姓村民却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南指挥村坐落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5公里,离村子不远有一块奇怪的荒地,春夏时节,不管雨水多寡,那里庄稼都长不好。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没人想去深究。几年后的一天,附近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铁铲挥处,黄土里带出一些奇怪的土块,它们的颜色和形状与周围黄土明显不同,有黄有红,还夹杂着一些碎石,并且非常坚硬。几天以后,村民在闲谈中提及这件事,很偶然地被陕西省考古所考古专家记了下来,职业的敏感让考古专家意识到,这里面必有蹊跷。一支考古队很快赶来,进行实地勘察。那些奇怪的土块是经过人工夯砸的,初步勘察结果,让考古队员震惊不已。他们来自一个巨大的地下工程,这个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占地面积被考古队标出,竟然足足有两个国际标准型篮球场那样大。不久之后,考古勘察又发现工程东西方向有向外延伸的迹象。整个工程呈怪异的“中”字形结构。几个月之后,工程地面以下的大致形制被考古队摸清:它的主体部分分做三层,在十余米处有一圈二层台面。而工程深度,竟然相当于8层楼高。如此形制,基本可以确认这是一座古墓。墓葬之大,实属罕见,拥有如此巨大墓葬的主人,其身份也必定极为显赫。

于是,考古队开始正式挖掘,田亚歧是当时的考古队副队长。他寄希望于大墓可能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那样研究起来会极为方便。但是此时,从南指挥传来一个消息,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洞口,那些洞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几天时间,就清理出240多个。仔细查看之后,田亚歧明白,大墓已经被盗,洞口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最让考古队员忧虑的,就是大墓是否都已完全被盗。盗墓的破坏,使许多史实,都无法索解。当时的盗墓人,进入墓室以后,肆无忌惮,进行了无限的扩张与搜寻,贵重的青铜器,是盗墓贼首选的对象,田亚歧最初寻找相关铭文的计划,面对如此严重的盗扰。可行性显然大打折扣。关于巨墓墓主以及年代之谜,考古队只能寄希望进一步发掘,或许可能发现新的线索。但是,接下来的发现,使这座神秘古墓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在大墓第二层台基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头骨,他的嘴大张,死前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什么。又过了一会儿,距离头骨不远,人们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考古队员连夜工作,随后共清理出人骨遗骸20具。这20具神秘尸骸都无棺无椁,位置杂乱无章。尸骸的发现,带来一系列疑问:这个豪华墓葬里,为何埋葬的竟然是这样一些人?这些尸骨,为什么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而这一切对破解墓主及古墓的年代之谜,又能提供什么线索?这些疑问,事关古代一种恐怖的丧葬制度——人殉。此前,在河南殷墟商代王陵里,就曾发现过大量殉人。我们知道,在奴隶制社会,包括国家的一切用物和人在内的一切都是奴隶主的,当时的人有一种观念,他们的主人死了,那么他们也应该和奴隶主一起到阴间去继续侍奉奴隶主。神秘巨墓中发现的这20个殉人,是作为人牲的殉人,他们生前可能是战俘或者奴隶,大墓封埋时被砍杀用以祭祀,凌乱尸骨折射了当时残酷的场景。这种残酷的殉葬制度,自殷商时期开始,以至秦以后都有存在。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人牲,而人牲主要出现的时代,是在先秦。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后,残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渐被陶俑所替代。由此可以断定,古墓应该是一座先秦墓葬。但是,它究竟属于先秦的哪个年代,人们依然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发掘工作进行的异常迅速。在这20具骸骨下面的土层里,考古人员很快又发现了一具棺木。打开棺盖,里面赫然又是一具人骨遗骸。这样的木棺,之后又发掘出160多具!显然,他们也是殉人。田亚歧介绍说,除过二层台发现的那批杀生作为牺牲的战俘或者刑徒以外,这160多具人殉他们都是自愿的殉人。那么这个大墓里殉人的总数已达186具。如此恐怖而奢华的排场,进一步证明,墓主必定极有来头。不仅如此,进一步清理棺木时,考古队员又有惊人发现,这些躺在棺木里的自愿的殉人,他们的下肢,全部诡异地蜷曲着!考古专家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刚死之时,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这种独特的葬式,将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向了秦人。但是,西藏阿里高原的古象雄文明,和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岭南早期文化,以及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这些古老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墓葬里,都曾发现过屈肢葬。所以还不能据此断定这座巨墓就是一座秦墓。

考古队员发现,这座古墓中已出土的所有棺木,均有规则地东西向摆放。田亚歧介绍说,墓葬的方向也是判定墓葬的族属以及时代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在整个关中地区,以及甘肃,发现了几千座秦墓,但是基本上都是东西向的。就在此时,陕西省考古所另外一只考古队的工作,获得重大突破。雍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列国都城里面规模最大的一座城,这个城的范围一共是11平方公里,城内有寝宫陵园,那么这个寝宫陵园在南指挥一带的布局,经过多少年的考古工作,面貌已经很清楚了。这个神秘的大墓,就处于雍城遗址范围之内,而且和这个神秘巨墓同样“中”字形的大墓,又陆续出土了18座,由此可以确定,眼前的大墓,是秦墓无疑。

在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时代,秦人的祖先还是一个部落,游牧于广袤无垠的西北塞外边陲。他们后来来到今天的咸阳一带,经过残酷征战,最终霸中原、灭六国、统一中华。从秦庄公算起,其间,经30多代统治者,历时600余年。史书中大致地勾勒了一个秦人东进的路线,但具体走过今天的什么地方,一直缺乏考古实证。雍城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惊喜,毕竟,这里曾留下了秦人250年的岁月。现在,这个巨大墓葬,给了考古专家更多的希望。

确定古墓为秦墓之后,考古队最想知道的就是古墓主人的身份了。然而,这个谜底10年后才被揭开。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顶才露出土面。构成主棺的东、西壁及棺底、盖的所有南北向柏木,两端均有榫头伸出,在主棺南北两侧,凑成长方形的如同柜子一般的形制。这个不同寻常的木棺造型,让考古专家想起史料上的记载,按照周礼,南北向各有椽头伸出的棺葬方式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这让考古队员大惑不解,按照周礼,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骤然出现的疑问推翻了先前所有的假设。一切疑问,也许只能等开棺之后看到墓主才会最后明白。但是,由于盗扰,当考古人员打开棺盖后,在其主棺内,只发现了一段股骨,除此之外,棺内空空如也。

考古队员继续挖掘,在大墓底部,他们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石头的残片。在主棺棺顶上发现的石头残片,拼凑出一双长约一尺的石鞋底,石鞋底东西向放置,底下是鲜红的朱砂!这双石鞋的来历和用意是什么?考古队员老赵说,这个鞋在这里摆着,它的意思就是这只鞋,可以用来保护他的权力。对墓主身份的确定,石制鞋底并不能提供更多线索。但是接下来的发现就有着突破性的意义。考古队员清理出的另外一些石头残片,发现他们是石磬,一种古代乐器,而且,在石磬边缘,竟然有铭文。早先试图在青铜器上寻找的铭文,意外地出现在了石磬上。铭文后来被小心拓印下来。专家破解的结果,认定铭文记载了一次宫廷宴乐活动,大墓的主人,是活动的召集者。铭文里“共桓是嗣”几个字,说明了他的身份。“共桓是嗣”就是说共公和桓公的继承人,那么按照这个推测的话,它的继承人就是景公。景公是秦第14代统治者,始皇嬴政的第18代先祖,自公元前577年起,在位40年。那时的秦国,已在雍城雄踞百年,国力也日渐强大,从景公死后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终于,这个躺在黄肠题凑内的巨大棺木里的墓主人身世被人们破解。景公墓后来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

至此,这个中国迄今发掘的最大古墓,终于确定是秦第14代统治者景公。

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确定了墓主人身份的同时,也重新审视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