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基督教礼仪

  一、简况

  基督教是指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相传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为圣灵降孕童贞女马利亚生养成人。耶稣掌握许多神术,能使瞎子复明、跛子行走、死人复活,因得罪当权者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传在其死后第三天即复活,复活后第40天升天。耶稣的受难是因十二门徒中犹大的出卖造成的,受难之日为星期五。最后的晚餐连耶稣在内有13人,所以有些西方人将13日与星期五视为凶日。

  在基督教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因而形成三个大的教派:罗马公教、正教(又称东正教)、新教。约在公元7世纪前后,基督教传入中国。在我国,新教往往被独称为基督教,又叫耶稣教,罗马公教则被称为天主教,东正教人数不多,集中在东北和新疆一带。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圣经在中国称《旧约全书》,新约圣经称《新约全书》。

  由于基督教派系的原因,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存在着理解上的不同。如天主教坚持《圣经》要由罗马教廷解释,而新教则主张《圣经》是它唯一的权威。但各派亦有信奉的一般准则,大体是:创世说,即宇宙是由一个神(或上帝、或天主)创造的,因而神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原罪与救赎说,即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旨意,偷吃了伊甸园中“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罪过,称为原罪。所以,人们必须忍受一切苦难,靠救世主耶稣为人去赎罪。

  天堂地狱说,即现世是罪恶的渊薮,只有信神,自甘屈辱,服从神的安排,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否则,要受到末日的审判,被打入地狱。

  从形式上讲,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也不一样。比如: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有39卷,而天主教则有46卷;基督教称至上的神为上帝,或就叫神,而天主教则称之为天主或就叫主;基督教的十字架上没有耶稣受难的形象,而天主教有;基督教不供奉圣母,而天主教则供奉圣母;基督教经常的崇拜活动为礼拜,形式灵活多样,而天主教的主要崇拜活动为弥撒,程式是完全固定的;基督教礼拜的主要内容为讲经,而天主教则每天都做弥撒,除正台弥撒外,平时一般不讲经;基督教称教堂为礼拜堂,且教堂内大多不设置圣所、圣台,仅有十字架、烛台、花瓶等简单布置,而天主教称教堂为天主堂,堂内设置圣所、祭台,点长明灯,普通教徒不得入内;基督教徒祷告时不一定要下跪,忏悔时不须向神职人员告解,画十字时无须蘸圣水,而天主教堂内则必备跪凳、告解亭、圣水缸等设备,供教徒使用;基督教神职人员的圣衣,形式不一,比较简单,而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圣衣,则从形式到色彩,都有严格规定,总体说来比较华美。

  基督教的标记为十字架。因为耶稣被钉于十字架而死,以示信仰耶稣的主张和学说。在中国,基督教(新教)对其信奉的对象译称为“上帝”,天主教译称为“天主”。

  二、主要礼仪

  由于各派在信仰、教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各派的礼仪及教徒的习俗也不尽相同。下面以新教和天主教为例分别说明。

  (一)基督教(新教)基本礼俗

  1.神职和称谓

  基督教设有主教、牧师、长老、执事、传道员等神职人员,其中主教是实行主教制的教派中职位最高的神职人员,有权主持各种宗教活动;牧师是大多数教派都设有的职位,是主持宗教仪式、管理教务的主要神职人员;长老是教会的负责人和领袖;执事一般不主持宗教活动,只是协助教会牧师、长老管理教会事务;传道员在教会中协助牧师、长老,其具体工作是传道,向信徒和慕道友们讲述、解释《圣经》教义和信条。

  基督教内部教徒众多,往往不以年龄、性别、辈分相称,而自称是上帝的罪人,教徒之间互称兄弟姊妹或“同道”,但是非基督教徒却不能以“同道”来称呼。对教会的神职人员,可以他们所担任的教内职位,再加上其姓氏相称;对传道员,分别男女称先生、弟兄或小姐即可。

  2.告

  宗教各派都有祷告要求,这在基督教的信仰生活中,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仪式,它表示教徒与上帝讲话。其内容为祈求、感谢、悔罪、恳求上帝赐福等。祷告没有固定的形式,单个信徒内心默诵可,大家聚在一起朗诵也可。祷告有早祷、晚祷,或遇特定事祷告;需要有牧师作为领祷人主持的祈祷,祈祷完毕,参与者应同声表示诚心所愿,齐呼“阿门”(Amon,意为真诚,表示希望一切祈祷唯愿如此、允获所求)。

  3.拜

  礼拜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教活动,通常每星期日一次,在教堂进行。依据《圣经》记载,大多数宗派,都在耶稣基督星期天复活日进行礼拜,所以又称为主礼拜日。礼拜由牧师主礼,内容包括唱赞美诗、读经、祈祷、讲道、祝颂等。除星期天的常规礼拜外,遇有一些特殊情况时,也可安排专门的礼拜,比如婚礼、葬礼、感恩等,所不同的是,比常规礼拜的规模要小一些。

  4.洗礼

  成为基督教徒,必须领受的第一件圣事,即为洗礼。经过洗礼之后,才可以成为基督教的正式教徒。据说,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以赦免入教者的原罪等,并据此在今后有领受其他圣事的权利,接受上帝的恩宠。洗礼之前,必须经过基本教义的培训和考试(考信德),合格后,方可接受洗礼。

  洗礼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注水洗礼,即主礼者(如牧师)用贝壳或浅碟往受洗者额上倾注少许水,让水从额上往下流,同时,口诵经文;另一种是浸礼,又称大水洗礼,即主礼者手扶受洗者,让他全身慢慢浸入水池中片刻,同时,口诵经文;还有一种是点水礼,类似注水礼,即由主礼者口诵经文,用手蘸圣水,点在受洗者的额上或头上。

  5.圣餐

  圣餐是基督教的主要仪式之一,起源于《圣经》中耶稣和众门徒共进最后晚餐的故事。据传,当时耶稣拿起饼和酒祝圣时,对大家说“这是我的身体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然后,分给众人领食,并要求后世信徒也要经常以这种方式来记住他。由此沿传下来,成了基督教的主要仪式。其具体做法在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中各有差别,但都得经过主礼人对面饼和葡萄酒进行祝祷,然后让正式信徒领食(非正式信徒,一般不领圣餐)。主要差别在于:一是提法上有异。新教称圣餐为“神交圣礼”,天主教称之为“圣诗圣事”或“弥撒”,东正教称之为“圣体血”。二是做法上有异。天主教坚持用无酵饼,东正教主张用有酵饼,而新教则认为有酵无酵的饼都可用。三是领受人员有区别。天主教坚持信徒和神职人员要有区别,认为非神职人员不能领受祝圣后的葡萄酒,而新教和东正教则主张教徒参加圣餐仪式后,都能同时领受面饼和葡萄酒。

  (二)天主教(公教)基本礼俗

  1.神职及称谓

  天主教(罗马公教在中国的名称)中心设在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国际宗教团体。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首领,因为他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所以在信仰和伦理上都是“永无谬误的”。

  凡有天主教徒的国家,均被教廷划分为若干个教省、教区,由教廷任命的神职人员管理。神职及称谓主要有:枢机主教(又称红衣主教)、首席主教、祝圣总主教、总主教、主教、司铎(又称神甫、神父)和修士、修女等。枢机主教由教皇任命,可当选为新教皇,一般都担任着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首席主教在天主教势力较大的国家里任天主教会的首领;祝圣总主教有监督各级神职人员行使职权和批准主教会议决定的权力;总主教是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主教是负责一个教区的高级僧侣;司铎通常在基层教堂,直接管理教徒,进行传教活动;修士、修女则是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在通常情况下,平信徒(指通常的信徒,是与教会的神职人员相对而言的)遇见神父时应主动点头问候,说声“神父好”,神父也应礼貌地回答“教友好”。在神父与神父相遇时,以称呼对方“神父”、“司铎兄”、“神兄”来表示互致敬意,对于相互了解的也可直呼其名或洗礼圣名。平信徒与神父在遇到主教时,应主动招手致意或点头致敬,或者趋前握手甚至亲手。

  2.祈祷

  天主教的祈祷和基督教的祷告基本上相同,都是和耶稣(天主)交流,或呼求,或感谢,或赞美等,但礼仪要求比基督教祷告拘谨些。天主教徒祈祷时,基本的仪态为两手合十,两脚相并,端正跪地,将双臂置于跪座上面,心清意净,口念经文。在教堂举行祈祷时,则更讲究仪态,信徒们要心专神注,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跪有跪法,必须仪态端庄。祈祷的仪式,可分为行圣号经、行屈膝礼、跪拜和拜圣体几个部分。

  3.弥撒

  基督教称此为圣餐,天主教则称之为弥撒。他们认为举行此仪式,是以不流血的方式,追忆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圣父的祭献。

  天主教规定,主教和神父在弥撒时即可领取圣体(无酵饼)与圣杯(葡萄酒),而教徒们则只能领取圣体,不能领取圣杯。

  4.圣洗与坚振

  圣洗,亦即洗礼。天主教的圣洗大体分为六步,即考问礼、圣道礼、忏悔礼、注水(浸水)礼、敷油礼及最后的礼成式。

  坚振礼,意指坚固信仰,振奋信心,勇于为基督作见证的仪式,又称坚信礼。一般在圣洗后不久进行。坚振礼的仪式,一般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覆手礼,第二阶段是敷油礼。

  5.婚配、告解与终傅

  天主教认为,信徒的婚姻是件圣事,一般须在教堂内,由神父主礼,按教会规定的仪式进行才可结为正式夫妻。这种仪式,一般在弥撒中间举行,也可在弥撒外单独进行。婚配仪式的主要过程为:由神父分别询问男方、女方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得到双方肯定的回答后,主礼人即诵念规定的经文,宣告“天主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接着为双方祝福,新郎、新娘互换戒指、接吻并发誓。整个过程气氛凝重而热烈,教堂敲钟,亲友撒花,加念经文或欢唱圣歌。基督教虽也有此礼,但不视其为圣事。

  告解,是指真心悔罪、坚决改过之意。天主教信徒有违反良心、教规及纪律的行为时,按天主教要求,应该向神父讲清告明,深刻反省,进行忏悔,以求得到天主的赦免,使自己得以解脱。神父有责任对告解内容保守秘密。

  终傅,是天主教信徒在临终时,由神父代行为临终人的额上和手上敷搽圣油的一种圣事。认为借此可赋恩于斯,赦免罪过,以减轻临终的神形困苦,赐其内心平定,安心离开这个世界。

  (三)入教堂礼仪

  基督教礼拜时,非信教群众进入教堂,一般不受阻止。但非教徒入内参观,应保持衣着整洁、谈吐文明,不可在教堂内外嬉笑打闹,更不能对基督教徒的宗教活动评点讥讽;要注意祷告或祈祷时场内的气氛,不要与基督教徒讨论上帝或天主的可信与否,更不能以此为玩笑伤害基督教徒的感情;对讲道,听不听,由各人自便,但不能在教堂里喧哗,更不要以自己的认识(如无神论思想),在教堂内与人辩论;如果觉得实在不合自己的意愿,可悄静、礼貌地退场。

  三、主要节日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主显节等。

  (一)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是基督教重要节日之一。因《圣经》没有明确记载耶稣生日,所以教会规定:从公元354年开始,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节(一般从12月24日的下午到1月6日)。这一天正是罗马帝国太阳神的诞生日,意为耶稣的诞生,就是太阳的再生。依据耶稣是诞生在夜里的说法,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从12月24日午后就开始了。圣诞夜是个狂欢夜、欣喜夜,有唱圣诞颂歌、扮圣诞老人等许多活动。据说,圣诞老人名叫圣尼古拉,他是一位白胡须、穿红袍、戴大皮帽的胖老人,每逢圣诞夜,他就驾驶着鹿橇自北方来,从烟囱进入各家各户,把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糖果等礼物悄悄地装进挂在炉前的长筒袜内,最受儿童的欢迎。

  圣诞夜各家要聚餐一次,点亮圣诞树,聆听教堂洪亮的钟声,餐桌上布满丰盛食品,其中火鸡是圣诞大宴上必不可少的,所以又叫圣诞鸡。此外,还有羊羔肉、葡萄干、果饼、布丁等,可谓家家欢喜、户户开怀,欢乐之情,绝不亚于中国的春节。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节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已成为大多数国家全民欢庆的民间节日。圣诞节期间,世界各地庆祝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二)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的又一重要节日,是为纪念耶稣复活而进行的庆祝活动。据传,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于第三天复活。公元325年基督教尼西亚会议规定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东正教则因历法不同,约推迟两个星期)。

  复活节在基督教国家中,是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为了庆祝节日,许多国家都放假若干天,家中亲人得以团聚,好友之间互致祝贺,长辈们会买些鸡蛋形、小兔形的巧克力糖等礼品,装在小篮子里送给孩子们。传说鸡蛋象征生命,兔子也常被看作是新生命的象征,以此寓意耶稣的复活。

  复活节期间,教会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纪念仪式,教徒们相遇时,都互道“主复活了”。复活节晚宴也是丰盛的,传统主菜为羊肉和熏火腿。基督教徒把羔羊看作是耶稣献身的象征,把猪看成是幸运的象征。现在每逢复活节,有些西方国家都举行庆祝游行活动,人们互相赠送象征生命和繁荣昌盛的复活节彩蛋,气氛欢快热烈。另外,教会吸收新教徒的洗礼仪式,也常安排在这一天举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