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握手礼仪

  握手是人们见面时相互致意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它不仅是一种见面的礼节,而且是祝贺或感谢的一种表示,同时还是和平的象征。

  一、握手方式及含义

  平等式。握手时伸出右手,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并轻轻摇动,一般以2~3秒为宜;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这是意义较单纯的、礼节性的表示友好合作的标准握手方式。

  控制式。握手时掌心向下,显得傲慢,以示自己高人一等,或暗示想取得主动地位。

  乞讨式。握手时掌心向上,此握手方式表示谦卑与过分的恭敬,往往是处于受支配地位的表现。

  手套式。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右手,并且上下摇动,时间稍长,往往表示热情的欢迎、感谢、感激,或有求于人、肯定契约的意义。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用这种方式,更表示谦恭备至。但初次见面一般不可用此方式。

  死鱼式。握手时漫不经心,过于软弱无力,时间很短,不仅给人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同时也给人留下一种毫无生命力、任人摆布的印象。

  虎钳式。握手时用力过猛、时间过长、幅度过大,给人以粗鲁的感觉。

  抓指尖式。握手时,轻轻触一下对方的指尖,往往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有些女士自视清高,常采用这种方式,其中也隐含着保持一定距离的意思。

  总之,不同的握手方式,其含义是不同的,给人的礼遇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本着友好、亲善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握手方式,即标准的握手方式,给对方一种平等待人、亲切随和的感觉。

  二、握手礼规

  注意握手的次序。各种场合的握手应该按照上级在先、长辈在先、主人在先、女士在先的顺序进行。握手时让上级、长辈、女士先伸出手,是对他们的尊重,即把是否握手的主动权给他们,以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作为下级、晚辈、客人、男士,应该先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与之相握,尤其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贸然伸手。如果女士不愿意与先问候自己的人握手,可欠身或点头致意,不要视而不见,或者扭身而去。

  与他人握手时,手应该是洁净的,否则会给对方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觉。

  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用左手与人相握是不合适的。在特殊情况下用左手与人相握应当说明理由。

  男士戴帽子和手套同他人握手是不礼貌的,握手前一定要摘下帽子和手套。若女士身着礼服、礼帽戴手套时,与他人握手可以不摘下手套。军人与他人握手时也不必摘下军帽,应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

  要注意握手的时间与力度。握手的时间通常掌握在2~3秒为宜,握手的力度要适当,不宜用力过猛或毫无力度。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要短些,用力要轻些。长久地、用力过猛地握着女士的手不放,是十分失礼的行为。

  握手时,目光要注视对方并面带微笑。不宜交叉握手。握手时,应站起来表示礼貌。在正常情况下,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