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毕加索:最高龄的年轻画家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位美术学校的教师,他从小就跟父亲学画,进步得很快。毕加索很有艺术天赋,五岁时的剪纸作品就惟妙惟肖,令人拍手称绝,被当地人称为“小天才”。

  离毕加索家不远的地方就是杨尔赛德广场,广场上有成群的鸽子,毕加索和他父亲都喜欢来到这里画鸽子。有一次,父亲画了一幅鸽子,还未画完就觉得不满意,便随手放在一边。毕加索见了,就在画上润色加工了一番。父亲见了,觉得要比自己原先画的逼真生动多了,深为儿子神速的进步感到骄傲和高兴,就把自己的全套画具赠送给了毕加索。

  小毕加索虽然画画得心应手,学习成绩却非常糟糕。上了两年学,还没有学会简单的算术。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脑海里时不常地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一到下课时,同学们就跑到呆呆发怔的毕加索面前,拿他开心:“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

  毕加索后来回忆道:“一加一等于几,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切莫认为我未作努力,我当时也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

  老师认为小毕加索智力低下,无法施教,经常跑到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左邻右舍们也一反常态,不再夸奖他的绘画天赋,而是冷嘲热讽道:“瞧他那呆头呆脑的样儿,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他的父亲不也是一个画家吗?不是和我们一样穷吗?”

  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讥嘲与蔑视,毕加索的父亲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儿子有绘画天赋,从来没有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而责骂过他。作为坏学生,小毕加索在学校被关禁闭成了家常便饭,上学对于他成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父亲就每天坚持送孩子上学,一到教室便把画笔和画纸放在他的课桌上,还向他承诺一放学就来接他回家。

  有了父亲的庇护和支持,小毕加索不再害怕上学,关禁闭没有人打扰,正好可以自由自在地画画。

  1895年,14岁的毕加索跟随父母移居到巴塞罗那,住进了一座灰褐色的砖石建筑中,这里曾是巴塞罗那一位贵族的公馆。父亲先是把他送进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后来又把他送进马德里的皇家圣斐南多美术学院。毕加索在这样的学校里如鱼得水,让人刮目相看。他创作的《科学与仁爱》这幅画获得了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又在马拉加的一次美术比赛中获得了金质奖章。

  毕加索18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铜版画。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斗牛士。他没想到,真正的图像在印刷时必然是左右易位的。画印出来后,他看到画上的斗牛士用左手持着长矛,不禁大吃一惊。于是,他将这幅铜版画命名为《左撇子》。

  毕加索在巴塞罗那生活的日子里,这里的艺术界正掀起一场“现代主义”运动。在新的艺术思潮的刺激下,本来就反感传统绘画的毕加索,内心中充满了躁动。他认为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毕业了,用不着再去上课了,于是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去城里各处写生上。

  在巴塞罗那有一个四只猫咖啡厅,毕加索年轻时经常在这里消磨时光。他一边喝咖啡,一边把身边的朋友画成十分夸张古怪的漫画肖像,张贴在店墙上。闲暇时,他还为这家咖啡厅设计广告和菜单。1900年初,19岁的毕加索在这里举行了他的首次个人美术作品展。

  1900年10月,渴望获得更多艺术自由的毕加索不再满足于巴塞罗那狭小的天地,于是搭乘火车,前往充斥着印象主义和各种新的美术思潮与流派的巴黎。

  初到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和一些流浪艺术家住在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中,但他的创作热情却日益高涨,不停地进行着艺术探索。巴黎不愧为美术人才荟萃之地,他结识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从此迷上了黑人雕刻,并把其中的艺术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不久,他又和乔治·布拉克等立意创造新型艺术的画家们成了好朋友。

  立体派是布拉克首创的,他成名也比毕加索早,但他不像毕加索那样会推销自己,所以毕加索反倒后来居上。据说毕加索曾花大价钱买下布拉克最差的作品,挂在自己的画室中最显眼的地方,又把自己最好的作品贱卖给布拉克。美国画商误以为布拉克的画出自毕加索之手,对他推崇备至。这种混淆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因为他俩的画风非常接近。有一次,毕加索拿起布拉克的画,说:“我们俩的画很相像,有时候我都分辨不清。”

  在毕加索与一帮穷画家厮混的时候,还得到了定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斯坦因的帮助,她常常慷慨解囊,收藏他们那些富有争议的作品。

  毕加索曾为斯坦因画过一幅肖像,斯坦因给他做了80次模特儿,肖像画还没画成。最后在没有模特儿的情况下,毕加索凭记忆把它完成了。朋友们看到这幅画后都大吃一惊,因为他画的人物根本不像斯坦因。毕加索却说:“这有什么关系呢?最后她总会看起来跟这幅画一模一样的。”斯坦因很感激地收下了这幅画。30年后,斯坦因说,在她的画像中,只有毕加索给她画的那张,才把她的真正神貌画出来了。

  在一般观众的眼里,毕加索的画与传统绘画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像”。难道说这么一位大画家真的画不像吗?当然不是,他追求的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所以他在画人物时,常常为了捕捉人物的本质而省略甚至改变一些细节。有一次,毕加索家里进了小偷。小偷逃走的时候,被毕加索的女管家看见了。她随手抓起铅笔和纸,把小偷的形象画了下来。正巧这时毕加索在阳台上休息,他也顺手把小偷的模样画了下来。警察根据毕加索的画去抓小偷,竟有不少人被带到警察局;而按照女管家的画像,小偷很快就被抓到了。

  1907年,26岁的毕加索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立体派创作的代表作《亚威农少女》。在这幅画中,他完全打乱了传统绘画的全部技巧,画面上的五个裸体少女身躯是粉红色的,没有什么装饰。左面三人身体呈菱形,眼睛是橄榄形的,似乎戴着面具,其中一个人的一只手不可思议地反转到身体的侧右方向,另有一个人的一只眼睛几乎占据全脸,右边的两个面目狰狞恐怖,仿佛从地狱里闯出来。

  这幅画一问世,便像一枚炸弹投向巴黎画坛,有人说毕加索发疯了,有人对他这种全新的表现方法感到大为震惊。尽管质疑声一直不断,但是毕加索从来不肯屈从于舆论的力量,始终保持着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无畏地进行着他所醉心的艺术探索。人们称他是艺术的前卫,他却深有感触地说:“前卫受到的从后边来的攻击要比从前边来的多得多。”

  很多人体味不到他的这种甘苦。有一次,一群崇拜新花样的艺术青年去拜访毕加索,请教他按照立体主义的原则,画人的脚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以权威的口气回答说:“自然里根本就没有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被德军纳粹的军队野蛮地占领了,毕加索从此闭门不出,拒绝参加任何有德国人在场的社交活动,一个人呆在家里边默默地创作。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生活必需品极为匮乏。德国驻法国大使亲自登门给他送来一些燃料,毕加索却坚决地拒绝了这一“施舍”。

  德国大使望着冷冰冰的屋子,疑惑地问道:“你难道不害怕挨冻吗?”

  毕加索的回答是:“西班牙人是永远不会感到冷的!”

  1937年4月26日,德国飞机轰炸了西班牙一个不设防的小镇格尔尼卡,将整个城镇变成一片废墟,夺去了1600多名无辜居民的生命,而全镇居民只有7000多人。毕加索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不已,他颤抖地拿起画笔,创作了巨幅壁画《格尔尼卡》。

  当时,德国纳粹的军官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毕加索对这些不速之客非常冷淡。这一天,他却一反常态,亲自站在艺术馆的出口处,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纳粹军官和士兵分发《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一个盖世太保的头目指着这幅画厉声地质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答道,“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晚年不仅完全摆脱了当初的贫困,而且成了一个大大的富翁。他的画被收藏家们竞相高价收买,其价格之高,往往令常人却步,就连作者本人也买不起了。有一天,几位好友来到毕加索家里作客,他们发现墙上挂着的全是别人的作品,他自己的画一幅也没有。有人奇怪地问毕加索,“你不喜欢自己的画吗?”“不是,恰好相反,”毕加索回答说,“我非常喜欢,不过太贵了,我买不起。”

  功成名就的毕加索过上了隐士般的生活,他在法国南部拥有多处别墅,想住哪里就住哪里。有人说,毕加索老了,也有钱了,不能再画画了,毕加索的回答是:“让他们瞧着吧!”毕加索的实际行动比他的回答更有力。他88岁那年画了165幅画,平均两天一幅,90岁时还从事雕刻创作。

  毕加索死的时候已经是91岁的高龄了,但人们却称他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这是因为他一生中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在他逝世前九个月,还拿起颜料和画笔,动手画了一幅自画像。

  文化小常识

  立体主义

  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布拉克、毕加索等人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就在这一年,评论家沃塞尔借用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也称立体派)这个字眼。后来,立体主义成为对毕加索、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称谓。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立体主义画家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努力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立体主义发展到后期,画中的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形体变得支离破碎。

  文化小常识

  毕加索博物馆

  世界上有两座毕加索博物馆,一座坐落在巴黎马亥区的萨里宅邸,收藏了上千件毕加索的油画、雕塑、素描,这里是全世界拥有毕加索作品最多的地方。另一座毕加索博物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旧市区蒙特卡达大街15号,馆中藏有毕加索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这里曾是毕加索的寓所,在这里可以一睹他少年时期的作品。另外,毕加索曾在1946年居住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城市昂蒂布的格里马蒂城堡,这座临海的建筑如今也被改建为毕加索博物馆。

  艺术家逸闻

  冒牌货

  由于毕加索的名气太大,很多人伪造他的作品卖钱。

  毕加索遇见这种事情从不追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有一天,一个专门贩卖艺术品的商人买到了一幅签有毕加索名字的画,赶紧来找毕加索,想证实一下这幅画是不是毕加索的真迹。

  毕加索向那幅画瞥了一眼,说道:“冒牌货!”

  不久,这个商人又买了一幅毕加索的画来找毕加索,问他是真是假。毕加索答道:“冒牌货!”

  这一下,那个商人可急了,因为这幅画是毕加索不久前画的,当时他还在场。

  毕加索听了商人的解释,耸耸肩说:“我自己有时也画冒牌货。”

  艺术家逸闻

  和平鸽的由来

  毕加索在巴黎时的邻居米什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于是就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因为白布条常用来表示向敌人投降。谁知道,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国纳粹占领军的士兵发现了,他们怀疑米什老人的孙子在给反法西斯的盟军飞行员发信号,就残忍地将他扔到楼下摔死了,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了。

  惨剧发生后,米什老人找到毕加索,请求他画一只鸽子,以纪念他的孙子。毕加索答应了米什老人的请求,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11月,世界和平大会在华沙召开时,毕加索又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飞翔的鸽子。智利着名诗人聂鲁达把毕加索画的这只鸽子称为“和平鸽”,鸽子由此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第十二章 瑞典艺术朝圣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