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张居正变法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时期,担任内阁首辅(宰相)十年之久。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在内政方面,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进行严格考察,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对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加以提拔重用,积极准备推行新法。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一切改革都是以“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为方针。

  张居正最突出的成绩是在经济方面。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

  “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在明朝初年,赋税制度十分繁杂。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既简化了征收手续,也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这种办法的实行,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很大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一千三百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大大解决了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足问题。

  在军事上张居正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派戚继光守蓟门,李志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三千余座。他还与鞑靼俺答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明朝和鞑靼没有重大战事长达二三十年。

  经过上述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国防能力加强。当然,张居正倡导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而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因而,他的变法不可能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能作一些修修补补的改良。尽管如此,张居正的改革还是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对新法强烈反对。

  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反对派开始了对张居正的反攻。他们劝说神宗下令撤消了张居正死时特加的官爵和封号,进而查抄家产。张居正的长子被逼自杀,其他家属也惨遭迫害。张居正的十年改革成果付为流水,明王朝也日益衰落。

  但张居正的改革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