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从小身体瘦弱,也不合群,经常独自玩耍。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捉小虫,捡小石头赏玩。他最高兴的时刻就是听外婆讲故事,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上学后,他也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看天空中的云彩,望望地上跑的昆虫,老师说他将来有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
诺贝尔的父亲是个发明家。有一次,诺贝尔看见父亲在研制炸药,就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问:“爸爸,炸药伤人,是可怕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制造它呢?”
父亲回答说:“它可以用来开矿、筑路,许多地方需要它啊!”
诺贝尔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那好,我长大了也要做炸药。”
诺贝尔八岁那年,他父亲发明了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盛情邀请他前往俄国工作。一年后,就在诺贝尔过生日那天,母亲带着他们一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与先期到达那里的父亲会合。
来到俄国后,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进不了当地的学校,父亲就请来一位家庭教师,辅导诺贝尔和他的两个哥哥学习文化。他读书很用功,很快就学会了俄语,接着又学会了英语、德语。他的学习兴趣很广泛,不仅阅读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还喜欢文学,时不时还作出几首诗来。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活。
没过多久,他就在工厂里发现了很好玩的东西,那就是装入水雷的火药。他偷偷地将火药粉放入纸袋中,悄悄地带回家中,模仿父亲的发明,尝试着做地雷玩。
他用纸把火药粉包成圆团,装进一个小空罐中,封紧盖子,再用韧性较强的纸搓成长条,做成导火线。他点燃了导火线,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罐子炸裂了,盖子飞了起来。这件事情很快就被父亲知道了,他严厉禁止诺贝尔再玩火药,诺贝尔再也偷不到火药了。诺贝尔心里想:“火药不是人制造出来的吗?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他找来化学课本一看,原来制造火药的方法很简单,把硝石、木炭和硫黄混合到一起就行了。
诺贝尔把火药做出来了,开始玩起了烟火,又被父亲发觉而遭到禁止,但诺贝尔从中发现了火药包扎的松紧与爆炸强度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转眼间诺贝尔长到17岁了,父亲没有让他像两个哥哥那样进工厂上班,而是让他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四年,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这才回到圣彼得堡家中。
这时候,俄国和英法联军开战,诺贝尔家工厂生产的水雷供不应求。沙皇政府想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派出两位化学专家找到诺贝尔的父亲,想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炸弹。那两位专家留下一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瓶子,给他们做试验用。诺贝尔一见便知,那里边装的是硝化甘油,是1847年意大利科学家沙布利诺发明的,他因为因试管中的硝化甘油突然爆炸而受伤,从此便停止了实验,所以它的威力无法确定,有无实用价值也没有把握。诺贝尔当时不会想到,就是这凭硝化甘油给他带来了辉煌无比的人生。
诺贝尔和父亲立即开始研究硝化甘油。它呈液化状态,稍微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可怕的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
过去人们是用点燃导火索的办法来引起黑色火药爆炸的,但是这种办法不能使硝化甘油发生爆炸,这就需要发明新的引发装置。他们的研究还没有丝毫头绪的时候,俄国战败了,诺贝尔家的工厂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1859年,诺贝尔的父母搬回瑞典,诺贝尔和两个哥哥仍留在圣彼得堡。
父母走后,诺贝尔并有放弃对硝化甘油的研究。经过多次实验,诺贝尔找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把硝化甘油装进小玻璃管中,再放进一个铁罐里,四周塞满黑色火药,再用导火线点火。这种能使火药完全爆炸的小玻璃管,便是诺贝尔发明的“雷管”。1862年初夏的一个清晨,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一条小河边。由阿尔弗莱德点燃导火线,将装满火药的铁罐丢入水中。猛然间,传来了一声刺耳的金属爆裂声,水面上腾起巨大的水浪,显然它的威力要远远大于一般火药。
这次实验的成功坚定了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决心。他和父亲打算成立一个硝化甘油公司。为了筹措资金,诺贝尔前往法国,四处游说,但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他。拿破仑三世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认为硝化甘油在军事上将有广泛用途,诺贝尔因此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拿到这笔钱后,诺贝尔和父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建起了一个小型工厂,这就是诺贝尔火药工业公司的前身。
1863年秋天,工厂正式开工了。诺贝尔的弟弟艾米尔也是个炸药迷,每天都泡在工厂里,给父亲和哥哥当帮手。不料想天有不测风云,9月3日这天,工厂突然发生爆炸,成了一片火海。当诺贝尔和父亲赶到出事现场时,工厂已成了一片废墟。
他们从残留的灰烬中找到了五具遗骸,其中一具便是诺贝尔最疼爱的小弟艾米尔。
不幸发生后,父亲悲伤过度,因脑溢血而病倒了,母亲终日以泪洗面。悲痛万分的诺贝尔却没有倒下,他立下一个宏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人们能够安全地使用硝化甘油!”
要继续实验就得有实验场所,可是当地警察机关严禁诺贝尔家的工厂复业,而且做出严格规定,凡是距离斯德哥尔摩市区5000米的地方,都不准进行这项危险的实验,以免悲剧再次发生。诺贝尔只得到郊区去碰碰运气,可是人家一听说他要搞炸药实验,全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诺贝尔万分无奈,只好用高价租了一条船,把设备搬到上边,到一个大湖上做试验。时间不长,别的船主知道他们这条船是干什么的,都不许诺贝尔的“水上工厂”靠近,诺贝尔只好不停地改变停泊位置。经过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失败了几百次,诺贝尔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制成了固体炸药,最终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问题。新炸药试制成功以后,但没有人敢购买,诺贝尔又亲自去各处做表演,用事实证明新炸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们的疑虑。
1867年7月14日,在英国北部一处矿石贮存场的平地上,挤满了企业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观众,他们躲在一道拦水坝的后边,惊恐不安地向前方望去。只见诺贝尔的几个助手用废枕木点燃一堆篝火,诺贝尔拿起10多磅重的炸药,居然放到熊熊燃烧的烈火上。围观的人们一个个心惊胆战,有的人吓得闭上了眼睛,可是诺贝尔安然无事。接着,诺贝尔把一个10磅多重的炸药箱丢到二三十米深的断崖下边,许多人吓得卧倒在地,可还是没有听到爆炸声。诺贝尔又将炸药埋入一个废洞里,用引爆剂引爆,顿时碎石乱飞,新炸药却没有被引爆。
新炸药终于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先是德国的矿业界人士前来大批订购硝化甘油炸药。有了新型的烈性炸药,采矿的效率成倍提高,而且从未发生过意外,矿主们全都眉开眼笑。1872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圣哥达铁路隧道开工,由于使用了新炸药,这条长达14.5千米的隧道提前好几年被打通,节约开凿费用500多万美元。一度被视为可怕的危险物品,现在成了赐福人类的大功臣,诺贝尔由此名扬天下,英国、法国都为他签发了发明专利,瑞典政府也收回了当初的禁令,向他采购新炸药。诺贝尔高兴地说:“我总算能够为祖国尽一点心力了!”
诺贝尔靠经营硝化甘油炸药发了大财,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富豪,可是他的生活仍然像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还经常对慈善事业一掷千金。他的慷慨之名很快就传遍了各地,要求他接济的穷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帮助。他曾在寄给哥哥的信中这样写道:“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两万克朗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朗。长此下去,恐怕世上最富有的人也招架不住了!”尽管他这样说了,但他从来没有终止过自己的善行,一直坚持到去世。
科学家逸闻
不同的志向
诺贝尔一家在圣彼得堡安顿下来后,有一天,父亲对三个儿子说;“今后你们弟兄三个要彼此勉励,努力学习,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接着,父亲问大儿子罗伯特:“你长大后打算做什么?”
罗伯特说:“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技师!”
父亲又问二儿子路德依希:“你呢?”
路德依希说:“我们家向来很穷,所以我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很多很多的钱。”
诺贝尔不等父亲问他,就抢着说:“爸爸,我将来要当发明家!”
科学家逸闻
造福还是造祸
在诺贝尔没有发明出新炸药之前,硝化甘油曾制造出一起起灾难。1865年12月,一名商人带着10磅硝化甘油住进纽约一家旅馆,突然发生爆炸,造成屋毁人亡,连地基也炸出一米多深的大坑。1866年4月,一艘巴拿马“欧罗巴”号轮船运载硝化甘油因爆炸而沉入海底,船上人员无一幸免。听到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硝化甘油最早的发明人沙布利诺震惊地说:“我怎么会造出这种残害生灵的罪恶物品来呢?我真后悔呀!”
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使用新的硝化甘油炸药,炸死炸伤了大量法国士兵,法国无法抵挡,只得向普鲁士投降。听到这个消息,诺贝尔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他深深地责备自己说:“硝化甘油炸药竟然给人类带来痛苦,带来不幸!我有罪呀……”他的朋友劝慰他说:“您千万不要这么想,炸药本身无罪,是战争带给了人类痛苦。炸药用来开矿、铺路、搞建筑,不是为人类造福吗?”听了朋友的话,诺贝尔的心情才稍稍好受了一些,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总是挥止之不去。
科学小常识
诺贝尔奖由来及其他
诺贝尔逝世的前一年,留下了一份着名的遗嘱。在这份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进行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中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了《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第二年诺贝尔逝世五周年纪念日这一天(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都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诺贝尔其他五个奖项同时颁发。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全世界为保护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这项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的“联合国——地球是一体”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地球是一体”协会在联合国的赞助下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其中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三万多美元,到了2005年,每项贝尔奖奖金的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诺贝尔金质奖章重约半镑,内含黄金23克,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至1800人之间,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上所用的鲜花都是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的,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第十章 荷兰科学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