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人有很多,但真正算得上出类拔萃的却没有几个,可见,勤劳这种美德还需要自我创造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才能达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目的。
成人的标志不是简单的十八岁生日,而是在社会上的立足。成功的标志不是为上级办成了多少事情,而是赢得了多少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每一个勤奋为志的人都不会任自己光阴虚度,都会在立足之后想要有伸展拳脚的空间,在伸展之后有奔跑的激情,有驰骋的豪迈。所以这就要求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要求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是胡雪岩立足商界,不断地打开市场,最终成为一流大商贾的内在动力。胡雪岩要的就是自己做主,所以他一上手就要开办自己的钱庄。
胡雪岩认为一个人能够凭实力打开人生新的局面,就是有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但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有些人之所以处处失败,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因此,胡雪岩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自立门户。这种自主意识,是一个人敢于冒险开拓的超人魄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可能取得大成就的商人必不可少的素质。
其实,红顶商人胡雪岩起初只是信和钱庄的一个学徒,因为父死家贫幼年即入钱庄,从最简单最底层的活计做起,仗着脑袋灵光又勤快,熬到满师,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计,专理跑街收账,日子过得也算自在。然而,青年胡雪岩对于钱财看得开、看得准,逻辑异于常人,胸襟开阔又胆识过人,最终成就了一代富商。
当时不过二十来岁的胡雪岩实在是有些胆大妄为,竟然自作主张,挪用钱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不仅自己在信和的饭碗丢掉了,且因此一举,还使自己在同行中“坏”了名声,再没有钱庄敢雇用他,终至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思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他。
重逢王有龄,因资助王有龄留下的恶名自然消除,这时的胡雪岩起码有两个在一般人看来相当不错的选择: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帮王有龄的忙,而且,此时的王有龄确实需要帮手,也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帮自己。依王有龄的想法,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肯定会有腾达的时候。胡雪岩的另一个选择是回他做过伙计的信和钱庄,以他此时的条件,回信和必将被重用。
而这时候的胡雪岩有自己不一样的打算,他两条路都没有走。一则混迹官场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二则帮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还是要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况且信和的发展空间有限,自己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完全主事,他的理想就是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并且能因此有所成就,所以他没有回去信和,也没有去做官。
是什么东西让他这么有气魄地要在商场上自立门户,开疆拓土、驰骋一方呢?就是强烈的自主意识,一种不想让自己的辛勤劳动付多收少的自强精神。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还是胡雪岩能够不断开拓自己事业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这一辈子都根本没有想过自立门户,那么这个人只能永远原地踏步,或者说,跟着别人做一点小生意。勤劳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算得上出类拔萃的却没有几个,可见,勤劳这种美德还需要自我创造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才能达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目的。
做人做事,信用第一
有信用的人做事才会有板有眼,因为有兑现的承诺做推动力,所以自觉就勤快了起来。
俗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讲得无非是做人贵在坚持到底的道理。对于生意人来说,一时一事讲信用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地讲信用,特别是在自己处于困境的情况下,就更是考验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关口。这也是成大事的人所必须经过的考验。
有信用的人做事才会有板有眼,因为有兑现的承诺当推动力,所以自觉就勤快了起来。胡雪岩在这一点上可说是做到了始终如一,无论自己的境况如何,都不放弃对信用的坚持。比如在已经开始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胡雪岩还大包大揽,答应为左宗棠办两件事情:一件是为他筹饷,一件是为他买枪。
左宗棠回到朝廷入军机,以大学士掌管兵部,受醇亲王之托整顿旗营,特地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预计招募六千人马,至少再需要四千支火枪。同时,招幕来的新兵粮饷虽说有户部划拨,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笔开拨费是不能少的,粗略一算就是二十五万银子。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代理转运局的事务。所以这个时候,左宗棠自然想到了胡雪岩。
不过,胡雪岩虽然答应下这两件事情,但实际做起来却难以像答应的时候那样轻松,关键问题还是一个“钱”字。现在的二十五万两再加上之前拨给左宗棠赈灾用的二十万两现银一共是四十五万两。同时,转运局现存的洋枪只有两千五百支,所缺的一千五百支还要现买。按当时价格,每支纹银十八两,粗粗算来一千五百支需银三万多两,几笔加起来,已近五十万两之多。若在平时,这五十万两银子并不会成什么大问题,但当时因为市面经济萧条,胡雪岩的生丝生意银根也很吃紧,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实在难有活钱可以调动。而且洋行第一期的贷款已经到期,但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而定计搞掉胡雪岩,所以授意上海道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样一来原来准备用来归还洋行贷款的钱就没有了,胡雪岩正是着急的时候。
境况如此不好,本来胡雪岩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陈述这些难处,求得他的谅解,即使推脱不了这两件事,至少也可以获准暂缓办理。但他却不愿意这样做。胡雪岩知道左宗棠虽然入了军机处,但事实上已经老迈年高,在朝廷理事的时日不会太多,自己为他办事的机会也不多了。况且自己一直言出必行,绝少食言,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能让人觉得左宗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为他办事了。
胡雪岩认为,做生意不能只从生意的角度看问题,还要从做人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觉得,生意是人做的,人不正不诚生意必定不能长远,即使成功也会是转瞬即逝的一刹那而已。所以,他特别注意坚持自己的信用。
当初,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时候,古应春劝胡雪岩说:“现在三家缫丝全都缺货,你何妨放几千包茧子出去;新式机器,做丝快得很,一做出耗,不愁外洋没有买主,那一来不就活络了?”上海阜康钱庄的档手宓本常也说,“今申‘洋庄’不大动,是外国人都在等,等机器的丝。凭良心说,机器做的笆,比脚踏手摇土法子做的丝,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我也晓得。”胡雪岩用低沉的声音说,“不过,做人总要讲宗旨,要讲信用,说一句算一句,我答应过的,不准新式缫丝厂来抢饭碗。现在我手里再紧一紧,这三家机器缫丝厂一倒,外国人没有想头了,自然会买我的丝,那时候价钱就由我开了。”说到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胡雪岩都不肯失去信用。
一个生意人的信用,既要看他在某一桩具体生意运作过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一贯的信誉状况。生意人的信誉形象是由他一贯守信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信誉形象难而破坏信誉形象易,一次的信用危机,足以使一辈子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形象彻底坍塌。因此,信誉的建立需要坚持和耐心,信誉的维护更是应该小心翼翼,容不得丝毫差错。
一个过河拆桥的人,绝没有丝毫信义可讲,人们也绝不会相信这样的人会靠得住。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有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更要有一颗坚守的内心,没有这些,再好的条件也会因为没有原则和坚持而化为泡影。
处事分轻重,行事不优柔
如果不能两全,那就索性放弃其中之一,至少做成一件,总比在犹豫中两件事都耽误要划算得多。
人生在世,要达成的目标,要面对的困难,要完成的任务纷繁复杂,举不胜举。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事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懂得分类规划,轻重缓急各有章法。许多成功者都明白这个道理,胡雪岩也是其中之一。
胡雪岩曾经说“驼子跌跟头,两头落空”,是指做事没有轻重缓急,几件事平均用力,反倒一件事也不能做好。可见他对行事的前后顺序,局势的轻重掌握了然于胸。
胡雪岩在湖州做生丝生意和代理湖州府库的托靠是一个故交,两人的交情相当深。正好故交的独生儿子暴病而亡,而女儿不但不能为父母分忧还思谋着家产,终日在娘家折腾不依不饶的,朋友心里难受极了,可以说是万念俱灰,整日在家里像幽魂一样,不与人说话也不打理自己,连公家的差事也不想再做下去了。无论是就生意而言,还是就个人感情及胡雪岩的为人性情而言,胡雪岩都要管一管,劝一劝。他不能看着老朋友这样消沉,但对于胡雪岩来说,要管这事,确实又有困难,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没时间。胡雪岩知道,要把这桩闲事理清楚,至少得个四五天左右。可自己在上海、杭州方面事情也不能耽搁,生丝的生意正在洽谈之中,买好的军火正待启运,许多具体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面,钱庄生意刚刚开张不久,发行官票,代理藩库,虽然起点不错,自己选择的钱庄档方刘庆生人也不错,但毕竟事业刚刚起步,刘庆生也太年轻,有些事情无论如何还得自己照应。
面对这一难题,胡雪岩的处理方法似乎也很简单,经过短暂的踌躇之后,很快决定留下来,先帮忙料理好朋友的家事。如此决定,理由有三:第一,朋友的事比上海、杭州方面的事情更大,因为连着朋友的情分,关系到湖州的生意。至少上海、杭州方面的生意都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运作上也有了大致的眉目。
第二,眼前的事情很需要一个协调的人,而这里的人也只有自己比较合适。没有自己的运作,事情恐怕很难圆满解决,而上海已有古应春一班人打点,他们都有相当的能力,只要不出意外,一般说来也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差池。
第三,自己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为朋友做点事,多花一点时间将这里的事情解决好。耽搁的话问题可能更多。而此时自己反正不在上海、杭州,那里的事情也管不了。由此,胡雪岩也就毫不费力地避免了两头都办不好的情况。
胡雪岩确实特别注意不做两头落空的事。即使在面临彻底破产的最后关头,这一点也是他处理事情的一条重要原则。比如官府将要查封他家产的时候,朋友建议他藏匿一些家产做日后东山再起的资本,但胡雪岩坚决不同意。之所以如此,当然有他的性情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不做两头落空的事的原则。
在胡雪岩看来,采取这种手段为自己留下资本,就如赌场赖账,赌本是留住了,名声却臭了。经商之人名声比命都重要,坏了名声即使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也没有东山再起的人气了,在行业里也会处处受人挟制,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千万不可做。与其如此还不如留下一段好名声。
总之,胡雪岩处事的考虑,关键在于两句话:处事分轻重,行事不优柔。首先,当处于两难甚至多难的境遇的时候,更要分清轻重缓急。在做取舍的时候,较轻的事情缓一缓,重要的事情先办但绝不拖泥带水。其次,要行事果断,不能优柔寡断。特别是左右为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更不能犹豫不决,人生有所舍必有所得,这是一大定律。
其实,想一想,我们也明白。反正两件事都重要,那么,你不管做哪件事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既然不能两全,那就索性放弃,全力做好一件事,至少做成一件总比在犹豫中两件事都耽误,或者两件事都做不好要划算得多。耽误的时间,犹豫的时间也许就是机遇错过、成功擦肩而过的时候。所以做事有轻重,办事分缓急才是聪明人应该有的态度。
多走动多联手,做活生意
自己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懂得合作,强强联手才能如虎添翼,打开事业的新局面。
古语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快乐是可以分享的,资源也是一样,只要你想,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意做“活”。
想把生意做“活”,首先就要有联合的意识。就好比万条小溪汇流成海才可能掀起惊天巨浪一样,自己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懂得合作,强强联手才能如虎添翼,打开事业的新局面。胡雪岩深知这一点,所以才能把生意做得如鱼得水。胡雪岩经商不求点滴之利,而是着力把各种关系理顺,多方找投资渠道,所以生意才兴旺。
在钱庄筹划之初,他加紧筹备速度,钱庄虽然尚未正式挂牌但面临开张,需要打点的事情还真是不少。胡雪岩心中尚有一桩心事未落实。他要把面子做足,台面撑大,让杭州人看看阜康的场面和派头。钱庄的面子就是银钱,本钱越大信誉越高,胡雪岩打算用“堆花”的办法让众人大吃一惊。所谓“堆花”,钱庄新张,同行前来致贺,各家抬来银子存入钱庄,以壮气势。但因为都是同行来捧场,所以“堆花”纯属礼仪行为,一般不可能拿大批银钱为别人壮威,就是意思一下图个喜气。
胡雪岩打算借“堆花”大出一番风头,如何让同行肯抬上大批银钱为开业“堆花”助兴,几乎成了一件性命攸关的事。胡雪岩与王有龄商议此事,没想到王有龄哈哈一笑,道:“此区区小事,还用犯难吗?”他从官札中捡出一张来,对胡雪岩道:“户部刚刚行文下来,朝廷饷银吃紧,新近发行一种官票,要各地钱庄派销银钱,保证官票能够上市流通、兑换现银。”
清朝增发官方银票,和后来的政府多印钞票同一码事。增发的银票必须要有银子做后盾,要各地钱庄承担了派销银票的任务。朝廷对钱庄颐指气使,巧取豪夺,钱庄也只能忍气吞声,打落牙齿和血吞,还要召集各家钱庄,根据实力大小,分配派销份额。
“浙江新派四十万两官票,”王有龄说,“钱庄固然不愿意也没有办法,我们不妨在同业会上做个好人,声称全由阜康包了,不要大家承担,众人岂不感激涕零,提出‘堆花’还能拒绝吗?”胡雪岩有些担心:“四十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我们能承担么?”
“老弟原来不知,”王有龄笑他迂腐,“我们并不真的承担,只是装模作样罢了,待压过一段时间,另发一通官札,再平摊到大家头上,不露半点儿痕迹。”
“官札那么好发,说写就写?”
“举手之劳,要不,衙门里那么多刀笔吏,不清闲得发慌么。”
胡雪岩恍然,原来如此。这件事使他更加认定,若做大生意,非有技巧不可。不光要和同行业的人走动,更要注意官府朝廷的动向。因为这才是动一处牵全局的关键所在。就这样中秋节前,阜康钱庄开张大吉,自抚台以下,浙江各衙门官员纷纷莅临致贺。钱庄门前,车马如龙。商贾同行都前来捧场,市民百姓围观的更是里三层外三层。阜康钱庄柜台上,白花花的官制锭银,堆得像小山。杭州市民,多少人生下来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于是街头巷尾流行一句民谣:“金山银海,抵不上阜康的柜台。”
胡雪岩八面联络走动的处世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使他不仅化解了商业活动中的一个个困难,还在各种关系中找到了自己巧妙投资的路子。政策、关系、路子都是有效投资的基础,搞活生意的前提,对于有点基础还想更上一层楼的经营者而言,这三点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章 做事先做人——亦方亦圆,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