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挑拨帝后

  光绪亲政之后,每日要到颐和园去向慈禧请安,而且常接到来自颐和园的懿旨,如某官某缺叫某某人去。日子一久,光绪也就为亲政后仍受牵制而不快。召对这类官员时,他又发现是良莠不齐,其中内务府所属的司员尤多,心中不免疑惑:这些人肯定走了门路,在宫内自然是经李莲英之手,可宫外呢?李莲英并不常回家,走门路的人不可能进宫去找李莲英。宫外必然另有其人,这人也不是立山,立山不擅此道。会是谁呢?

  皇帝终于发现端倪,是西直门外白云观住持高峒元。这位曾为“皮硝李”相面指点迷津的“指路人”,与得势后的李莲英义结金兰,高居长,李称之“大哥”。慈禧归政后,颇感寂落,李莲英请来高峒元讲神仙故事。高峒元善言能辩又善窥人意,吹乎得慈禧如在云端一般受用欢喜,遂封高为“总道教司”。于是,李、高联手,内外勾结,卖官鬻爵,肆无忌惮。那些投机钻营之徒,闻得风声,高峒元的道观里成了论定缺位肥瘠与价码的交易场。

  有一靠内务府发财的木厂掌柜叫玉铭,也想过一把官瘾,便通过内务府的官员走了高峒元的路子,欲补四川盐茶道的缺。玉铭满以为“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送给高峒元12万两银子,高自留3万,其余存在李莲英的帐上。可是没想到在照例召见外放官员时,光绪帝被目不识丁的玉铭惊呆了,更被李莲英、高峒元通过太后而卖官的做法激怒了,下旨军机处撤销原议。

  这一下子既违背了慈禧太后的懿旨,也使李莲英极为难堪。高峒元对李莲英说:“兄弟,咱们的饭碗长不了啦,要不了两三年,就都是人家的天下了。”

  “你是说景仁宫?她成不了气候,内里有我呢。”李莲英所说的“景仁宫”,是指光绪宠爱的珍妃。光绪选后时,颇中意江西巡抚德馨的长女,慈禧却强令光绪选自己娘家的侄女;为保侄女日后地位,又替光绪选了侍郎长叙的一对女儿封为瑾妃、珍妃。聪明伶俐、天真活泼的珍妃,给心灵孤寂的光绪带来欢乐的气息。大婚之后,光绪常留宿于珍妃居住的景仁宫,非常宠爱她。

  李莲英玩着玉铭送的鼻烟壶,心想这“水大漫不过桥”,珍妃岂能盖过老佛爷不成!但一天天的迹象却令人忧心。皇上不甘当傀儡,想摆脱控制,这从皇上不喜爱皇后看得再明显不过了。想着这些李莲英心里直寒颤。

  梳头时,慈禧总要问外面的消息。李莲英便挑拨说:“外面都在传说玉铭那档事,说这是珍妃劝皇上要自己拿主意,要让大家明白万岁爷当皇上,大权自己掌着。”

  慈禧听得额暴青筋,有抽搐毛病的眼角越发抽得厉害。“贱人,走着瞧好吧!记着提醒我,明儿皇上来请安时,我要告诉他,那两姐妹该晋封了,让他飞高飞个样子给我瞧瞧。”

  李莲英也有自己的算盘要打。他必须考虑老佛爷身后自己的处境,前些日子老佛爷病了一场,身体明显是不如以前了。万一老佛爷撤手而去,自己岂不是象离娘的孤儿。这种惶惶然不安之感似乎越来越强。老佛爷去了后只有万岁爷最有权,可万岁爷显然不喜欢自己。再说自己40岁出头的人去侍侯20多岁的皇上,也难以使他满意啊!

  李莲英有个妹妹,年方16岁,为人机灵,口齿伶俐,因了哥哥的缘故,常在宫中走动,尤其是在颐和园,常陪太后玩,太后也很喜欢她。李莲英计上心来。

  慈禧因侄女位居皇后,却得不到光绪垂爱,常自心烦不乐,欲加干涉,一想到当年儿子之死,也感不妥。眼见侄女哭泪涟涟,却也无可奈何。李莲英相机进言:“老佛爷,如果能立一位值得信任而且皇上也喜欢的女子作妃子,不就可以两全其美,合您的心意了吗?”慈禧听了一阵喜悦。可去哪儿找这样一位女子呢?

  “老佛爷,该吃药了。”随着清脆如铃的声音,一位汉装少女走进乐寿堂,她身材窈窕,脸盘圆晰,一双眼睛似乎能发出言语。慈禧眼前顿时一亮,对了,就是她!这姑娘乖巧机警,她兄长在这里,她去做个耳目,再合适不过了。慈禧对李莲英会意一笑,乐得李莲英心里就象开了花:只要自家妹子能到皇上身边,老佛爷身后的日子就不愁会有什么麻烦;而且,还会更加……

  慈禧主意定下之后,传谕召见光绪。起初,光绪对这个汉家女子颇有好感,及至知道她是李莲英之妹,内心的反感、厌恶、恐惧,令他对此坚决反对。“儿谢过亲爸爸垂念。但我朝祖制‘满不点元,汉不纳妃’,儿岂能有违祖宗家法。况且正值国家多事,每天有看不完的奏章,儿哪敢沉溺儿女之情。请求亲爸爸收回成命!”

  慈禧气得咬牙切齿,“你也竟然抬出祖宗家法来压我!好吧,既然如此,以后不许你再提纳妃之事。”李莲英更是七窍生烟,心中恶恨恨地骂皇上“不识抬举”。自从这事之后,他利用传话之便,在帝、后之间拨是生非,更加深了这母子间的不和。没多久,慈禧传下懿旨,把瑾、珍妃两姐妹以干预政事降为贵人,在颐和园监禁了三个月。直到慈禧60岁庆典,两姐妹才被加恩晋封为妃。

  光绪二十年(1894)10月,慈禧60岁大寿。自开年之后,就传谕以礼亲王世铎为总办,大做准备。谁也明白实际的总办是李莲英。然而,就在此时爆发了中日战争。慈禧大为恼怒,40岁生日时,唯一的儿子同治帝驾崩;50岁生日又逢中法在中越边界开战。修了颐和园,满以为60岁生日可以热闹隆重地庆贺一下,不想又遇上战事!接到李鸿章打来的电报,慈禧坚决地回答:“电告李鸿章,设法对日妥协,保存实力。”然后对李莲英说:“各种准备照常进行,庆典不得有误!”

  李莲英为讨主子欢心而别出心裁,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沿途设了60多处景点,到了万寿山,又请了3000喇嘛,咏寿生真经。看到一路搭造的经坛、龙棚、戏台、灯珊等,再看那酷似自己的观音塑像,极肖李莲英的童子拜观音,慈禧更是喜悦难禁,立传口谕:“储秀宫三品花翎总管李莲英,赏加二品顶戴。”

  清朝律令明确规定: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慈禧一再打破祖制,遂使李莲英成为清王朝太监中空前绝后的一位二品顶戴者。可见慈禧的意愿就是律令!而李莲英正是投其所好,虽累及万人亦在所不惜。

  遗憾的是,万寿庆典并不如愿。因为传来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坏消息,大煞了庆寿的风景气氛。那些死难将士无法知道,失败并不是由于日本人多么厉害,而是临国难仍大逞私欲的慈禧和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本应装备北洋水师的巨额资金,被挪用来满足慈禧的虚荣心。万寿庆典的奢侈靡费与前线将士的生命热血,写就了中国近代史上这耻辱而沉重的一页。爱国有识之士愤而讽刺道:“一人庆有,万寿疆无!”

  中日甲午战后,为了振兴衰世,年轻的光绪帝任用康有为等一批维新志士,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以图富国强兵,同时夺回朝政大权。但“维新”只维持了103天,就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所扼杀,光绪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他心爱的珍妃也被打入冷宫。慈禧刚“临朝训政”,李莲英便对高峒元说:“我早说过,那帮孩儿军闹够了,老佛爷自会收拾他们。怎么样,只要老佛爷在,永远是咱们的天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