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干预朝政

  长春宫中“闹”鬼了。

  慈禧平日喜欢听神鬼故事。一个深夜,她忽然见嘉顺皇后和慈安太后向她扑来,大叫着“还我命来!”慈禧吓得一个激灵,也大叫起来:“来人呀!”

  李莲英急惶惶跑进来,点亮蜡烛。“太后,您怎么啦?”忙替她抚胸压惊。慈禧惊魂难安,“她们……两个来找我算帐……”李莲英一时摸不清头脑,“是谁?哪两个?”稍一思索,他便明白过来了。

  此后,慈禧半步也离不开李莲英,夜间也不许息灯。这样,还是睡不踏实,把个李莲英折腾得晕头转向。于是,他便编造一通“神仙献花”故事来取悦主子:“奴才昨夜梦见您坐在莲花座上,许多神仙来给您献花致礼,其中还有孙悟空哪。”慈禧笑着说:“你在瞎编。”李莲英一本正经地说:“是真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都不怕,说明您是大恩大德,他来给您献花,您可是老佛爷呢!”

  “莲英,你刚才说什么?”

  李莲英跪下一边叩头一边说:“奴才祝老佛爷洪福齐天!”这可让慈禧心中乐了。

  第二天,王公大臣一起观戏。李莲英扮成小丑在台上翻滚,冷不丁抛出一条长幅,上写“祝老佛爷万寿无疆”!慈禧激动得眼泪也下来了,“真难为你想得这么周到。”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们也忙着叩头:“祝老佛爷万寿无疆!”

  “都起来吧!传我口谕,以后宫中就这样称呼我吧!”此后不几天,慈禧在李莲英建议下,搬到西六宫之中最大的储秀宫里。

  清朝祖制,皇帝才可称“老佛爷”,如康熙、乾隆、道光。因而慈禧自称老佛爷引起恭亲王的不满,他要求慈禧遵从祖制,撤销这个自称,并对李莲英有所指斥。

  李莲英狐假虎威,脖梗子硬了起来。“老佛爷,历朝先皇在世皆称老佛爷。如今皇上年幼,朝政大事全靠主子您,称老佛爷有何不可!恭王也太目中无人了,依奴才看该给他点颜色瞧瞧。”

  恭亲王协助慈禧成功地发动了辛酉政变,她当政之初,诸事多赖这位小叔子。但当她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后,这个小叔子便有些碍手碍脚了。不过,眼下时机还不到,她不置可否地说了声:“切不着急。”

  光绪八年(1882),慈禧重用其貌不扬而志高心雄的阎敬铭(字丹初)整饬户部,牵出了早已结案的云南报销案一事。此事涉及现任军机大臣,原户部尚书王文韶和宗亲景廉。而王文韶又是恭王一系的军机大臣沈桂芬的门生,随后,就有御史邓承修、张佩纶等人上奏弹劾军机,王文韶引咎辞职,补上了两朝帝师翁同和与潘祖荫。这样,军机领班恭亲王自是脸上无光。

  光绪九年至十年(1883—1884),法国侵略越南,刘永福率黑旗军大败法军,击毙法军司令李维业,一时间朝野上下主战声调颇高。但主持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恭王对战事并不乐观,不愿轻易言战。被暂时胜利冲昏头脑的慈禧,不满恭亲王“维持和局”的主张,直接派醇亲王参与筹划战事,这一举措比责备更有力。而李莲英则指使拜把兄弟刚毅密使御史吴峋上折称“枢臣皆疾老疲累”,参劾恭王,要求撤换全班军机。

  正当慈禧决定对法一战之际,法军由孤拔率领,攻占了越南首府顺化及大片越南领土,使滇、桂边防骤然出现危机。有个宗室左庶子盛昱上奏请求将“军机大臣交部严加议处……责令戴罪立功。”折子经李莲英转呈慈禧后,却留中不发。李莲英进言道:“老佛爷,这可是个绝妙机会。何不借此让醇王取代恭王。有七爷在,还愁不能左右军机吗?”

  “不过,就怕七爷身份有所不便。”

  “这有何难!七爷在幕后指挥即可,而老佛爷只要抓牢七爷就行了。”

  “小李子,怎么让七爷明白此中意思,就看你的了。”

  李莲英唤来徒弟李三顺:“快去找孙大人来。”这“孙大人”乃是工部左侍郎孙毓汶,为人奸滑,工于心计,为恭王所不齿。他对醇王是刻意奉迎,对李莲英极力巴结行贿。慈禧寝宫有座精美的西洋自鸣钟,就是孙毓汶送给李莲英,又由李莲英孝敬给他主子的。

  孙毓汶急急入宫,与李莲英见过礼后,塞给一张银票。“自家兄弟,何必这么客气。”李莲英收起银票,诡秘言道:“孙大人,时机来了,老佛爷想改组军机处,总得找可靠的人。你去找七王爷合计合计,明早让七爷递牌子。这事办好了,少不了你的好处。”孙毓汶连连点头,“多谢李总管栽培,我这就去办。”

  醇亲王自儿子入承大统,至高尊荣也为他带来至深警惕,十年来,他似乎与政事隔绝。如今静极思动,也深知自己不能象恭王那样以亲贵领军机。而孙毓汶却另有说辞:“朝廷少不得王爷,成宪亦未见得不可变更。只要找些肯听话的,一样能大展王爷的抱负。”醇王自然明白慈禧看中自己的原委所在。

  经过密谋,次日,撤销全班军机和新的枢臣名单的上谕同时发出,以礼亲王世铎为领班军机;孙毓汶以工部侍郎在军机行走。同时,另有一道谕旨给军机处:“遇紧要事,与醇亲王奕商办。”

  礼亲王世铎,为人怯懦而毫无主见,亲贵王爷中最无架子的是他。一次李莲英给他按礼跪安,他竟还之以跪,一时传为京中笑料。上谕发出后,有人开玩笑说,此乃当初那一跪得来的回报。

  中法战争之后,光绪十一年(1885),醇王建议设海军。清廷遂设立海军衙门,以醇王为总理大臣,节制沿海水师,由李鸿章专司其责。

  光绪十三年(1887)的一天傍晚,慈禧躺在摇椅上,对为她捶腿的李莲英幽幽的说:“小李子,皇上年满16岁了,该成亲了。”依照清制,成亲意味着皇帝亲政。李莲英明白主子的心意。“老佛爷,按老规矩该给皇上成亲了。不过,到18岁册立皇后也不算晚呀!”

  “对,到18岁。再过两年也不晚。不过,皇上16岁了,我再垂帘听政,似乎说不过去。”

  “奴才知道。但16岁的孩子还不大懂事。”李莲英凑近主子耳边嘀咕一阵,慈禧便高兴地拍了他的腮帮子。

  隔日上朝后,慈禧下谕道:“明年归政。”醇王及大臣们相继上疏,光绪帝亦再三恳请太后继续训政。一番文章作过之后,慈禧便应许了。

  慈禧仍然心事重重,两年训政总要结束的,这以后的日子怎么打发……她想得直叹气。李莲英见主子愁眉不展,便传来李三顺学狗叫狗跳,想博主子欢颜一笑。结果使慈禧更心烦,斥令都滚蛋。李莲英叩头如捣蒜,连称“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过了一会,慈禧见李莲英坐在宫外流泪,满脸委屈之相,不由心生怜爱。“小李子,起来,咱们去御花园溜弯去。唉!这宫内也太闷人了。”

  来到御花园,李莲英叫道:“老佛爷,快看,多漂亮的牡丹花!”慈禧过去一看,“真是白带你来这么多趟,连牡丹和海棠都分不清。”“我的眼怎能和老佛爷比呢。”李莲英的话,使得一旁的李三顺若有所悟,明白了师傅为何在老佛爷面前久宠不衰的原因所在。

  回到储秀宫,已是掌灯时分。李莲英伺候主子漱洗上床,试探地说道:“老佛爷,您日理万机不辞辛苦,皇上也该体谅才是。南方长毛闹事那些年,多亏老佛爷您镇得住,否则半壁江山不保了。如今您又教导成一位皇上,照历朝祖宗的规矩,皇上该修座园子,奉养老佛爷才是。”

  “我何尝不想,可是钱呢?如今朝廷正在难处,又是赔款,又是办海军,我怎能提修园子的事呢?”

  “说到这一层,奴才就更不平了。朝廷处处想省,打了胜仗,还要老佛爷拿出自己钱赏他们。就说马尾那里吧,办了个船政局,造了十几条船,半天功夫就叫洋人轰了个精光,几百万银子扔进了大海。奴才真正心疼。钱扔在水里,还听个响声。几百万银子造兵船,影儿还没见,就都没了。也不知那是些什么船,值不值那些个钱。有得他们胡花,还不如老佛爷您来花。”李莲英边说边看主子的脸色,这是他早想好的话,果然正对主子的心思。

  “难为你这么明白,可同治十二年(1873)的事你也知道。一想起来,我就伤心。”

  李莲英知道这是指那年重修圆明园引起的风波。当时,恭王和东太后极力反对,事情泡了汤。“就依老佛爷您的功绩,即便今天恭王仍在军机,也不便说什么的。况且如今是老佛爷您一人拿主意,事情一定能办得顺顺溜溜的。”

  “对,趁这会我一个人拿主意,我一定为自己好好拿个主意,可是钱呢?”

  “找七爷和李中堂他们要呀。李中堂上折说办海军,一条铁甲船就是一两百万银子。不过也不见得真要那么多。只要七爷和李中堂手紧一点,无论如何也可以省得出一座园子来。”

  这句话使慈禧恍然大悟。是啊,可以用偷梁换柱的办法,一面办海军,一面修园子,一切工料费用,都开在海军经费中。等生米煮成熟饭,还有谁敢拆园子不成。这夜,慈禧睡得香甜,美梦接连不断……

  次日上朝,发下两道上谕:一是大建海军以张国威;二是修缮三海以奉慈养。

  有个叫立山的蒙古人,籍属内务府,与李莲英关系非同一般,因而连续四年外放苏州“织造”之职。这是个肥缺,向例是一年一任。但这立山颇为能干,在织造的绸缎花样上下功夫,不断翻新,专门送往宫中供慈禧和皇上之用,颇得慈禧嘉奖。他每次进京,总少不了以高级绸缎和银票孝敬李莲英。吃利之下,李莲英客气地与立山兄弟相称,有时还留他在宫中一起吃饭。立山外放四年,发了不少财,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便产生回京打算。有李莲英关照,慈禧将立山调入京师,派任内务府堂郎中,这是握内务府实权的职位,勤勉一些,几年就可升为二品的内务府大臣。立山是内务府的红人,修缮三海一事由他一手经办,醇王名为主持而已。明眼人一看便知办海军是虚,修三海也别有文章。但慈禧真意是在大修清漪园上,这连醇王也蒙在鼓里。

  在三海工程进行中,李莲英和立山就已踏勘好了清漪园的工程,图纸、材料等一切都在暗地里准备妥当。在三海的修缮即将竣工时,清漪园也动工了。

  三海工程由户部、内务府和海军衙门拨款。因此,清漪园的资金只能暗地筹措。起初,由立山挪用内务府的款子,又借修三海之便,为清漪园买了许多木料,但这远远不够。于是,慈禧和李莲英打上了李鸿章的主意。

  光绪十三年(1887)夏,西太后单独召见醇王,告知清漪园修缮一事。醇王已有所闻,心中虽不愿意,但却不敢象恭王那样公然顶撞这位心狠手辣、喜欢奢华的太后嫂子。

  见醇王欲言又止,慈禧不给他思虑机会,说道:“户部已拨巨资给了北洋,可海军到底建成什么样子,我想让莲英跟你一道去李鸿章那里看看。别是把银子白白扔了才好。你就通知李鸿章准备准备。”

  醇王一听让李莲英随行,忙说:“莲英乃三品顶戴,随臣视察,怕太招摇。”“那就让他戴六品顶子去好了。”慈禧这么一说,醇王也就明白了此行的目的,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消息一出,朝野大哗。太监出京检阅水师,岂不是唐朝宦官监军之祸重现吗?但自从慈安暴毙,恭王开却以来,慈禧在朝中唯我独尊局面形成已久。言路上曾喧嚣一时的张佩纶等一班清流,亦因中法战争中马尾之败而灰头灰脸。只有贝子(宗室封爵的第四级)奕谟向醇王据理力争,醇王只好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说李莲英随行检阅是他自己的奏请。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