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献媚邀宠

  慈禧的贪权粗暴,引起朝野一片怨声。光绪登基不久,内阁侍读学士广安上奏,请求召开王公大臣及六部九卿会议,公开“颁立铁卷”,以立法形式将日后为同治帝立嗣一事固定下来,防止生变。慈禧大骂广安“冒昧”,予以降职处分。

  皇后阿鲁特氏绝食而亡,宫中咸为悲痛。御史潘敦俨借此上奏,请更定谥号,奏文称“皇后崩在穆宗(同治)升遐百日之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陨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慈禧以所言无据,斥为谬妄,以“夺职”论处。

  光绪五年(1879)3月,安葬同治夫妇于惠陵时,吏部主事吴可读又旧话重提,以尸谏坚持为同治立嗣的主张。吴可读年轻时风流倜傥,人称“吴大嫖”,但却为人刚直,曾因建言而获罪于同治,险被杀头,他并不因此而改忠君思想,反而对慈禧的贪权残暴大为不满,遂为绝嗣的同治抗争呼请。大葬礼毕后,吴可读在蓟州东面30里处的“三义庙”服毒自尽。临死前,他托人将遗奏代呈慈禧,申明“将来大统仍归承大行皇帝嗣子,如此,而我大行皇帝未有子而有子,即我两宫皇后未有孙而有孙。”一时间,朝野上下无不震憾,慈禧非常难堪。

  “小李子,你看我该怎么处理这事?”

  “主子总会稳妥处理好的。”

  “我给他来个株连九族,看今后谁还敢提这事。”

  李莲英吓了一跳,“主子,奴才斗胆说句话,这万万不可。俗话讲杀言官乃亡国之征象,今吴可读以死谏言,忠心可鉴。若罪其九族,只怕对主子不利。听说吴可读死的那天,三月天竟下了雪,这是上天有感。如今皇上已继位五年了,大臣们断不会因此而重立嗣子以承大统。主子不如以抚慰为策,也显我皇太后的圣明仁慈。”

  慈禧受了提醒,特下懿旨:“吴可读以死谏言,孤忠可悯。着交部照五品官议恤。”吴可读原为六品官,于是葬礼十分隆重,朝野赞颂皇太后圣明。至此,西太后才真正渡过了同治驾崩后发生的权力危机。她对李莲英好感倍生,特从各地贡来的珍品中挑选出几样,赏其出谋献策之功。

  紧绷的权欲之弦放松了一些,慈禧的“被头风”却又犯了,每天早上头痛欲裂,烦躁不安,动辄处罚宫女太监。李莲英的说笑逗乐也没了效果,提心吊胆地恐有个差池。入宫前逛过八大胡同的小李子很快悟出个中奥秘所在:主子太寂寞了。

  东太后过来看望,问“看过御医了吗?”西太后未及答话,李莲英抢前一步跪下回奏:“奴才回主子话,御医已传过了,可都说不清是何病症,开了些药吃,没见轻反而更厉害了。昨儿折腾了一宿也未曾睡着。”

  “唉!真是养了一群废物。平日里头头是道,这会该显本领了,却这般无用。”东太后直肠浅见,柔软慈怀也有些急了。

  李莲英进一步说道:“奴才斗胆,倒是有个主意,不知妥否?”

  “不妨说来听听!”

  “奴才听说西城有两位私家郎中,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可否让奴才去请进宫中,为主子诊治,或许可以见效。”

  “连御医都诊断不清,私家郎中又岂能看得好转?”东太后有些迟疑。

  “回主子话,不请怎么能知道呢!横竖看好了赏他们几个银子,看不好打发走人也就是了。”

  “既然如此,你就去办吧!不过,一定要请那医术高超的才行。”

  “奴才遵命。待奴才请他们进宫,先请主子过目。不过,奴才想,最好瞒过御医,免得他们脸上挂不住。”

  “还是你想得周到,难怪你主子这么宠着你。”心地老实的东太后,被李莲英装进了设计好的“套子”里。

  几天之后,李莲英请来两位英俊健壮的郎中进了长春宫。经过数日“诊治”,西太后的病果然好了。李莲英“荐医”有功,慈禧赏给他一串朝珠以示感谢。有野史写道,这一时期进出慈禧闱帐的,是满洲人,慈禧当姑娘时的相好,时任步军统领的荣禄。荣禄巴结交好李莲英,而且终慈禧一生,始终眷顾不衰,官至直隶总督,把握晚清军权。再从选荣禄爱女之子溥仪继位来看,这事总是有些暧昧难明。但无论是“郎中”,还是荣禄,三个月之后,大约在光绪六年至七年之间,慈禧大病了一场却是真的。

  这次病情来得急猛,东太后见到慈禧时,只见其脸色苍白,消瘦憔悴,七月流火天气却穿着厚厚的夹衣。太医李德立、庄守和对病情大感困惑:脉象所示显系“血崩”而致气血两亏;但说是西太后小产失血而致经血淋漓,岂非天下奇闻!两人纵使有胆也不敢说破病症病因,这就使得用药大受限制。

  清朝凡太后、皇上、皇后妃子、皇子们有病,宣太医诊治,都要将医案及处方交内务府,以备大臣王公查阅。因此,慈禧的病治了半年不见起色。李莲英便向恭王建议,要求各省督抚荐举名医。直隶总督李鸿章推荐了薛福辰和汪守正。

  这二人诊过西太后之脉,因为刚进宫中,不敢造次而言,便请李莲英借别处说话。出了长春宫,薛福辰试探问道:“太后可是已病半年?”见李莲英点了头,继续说:“脉象是气血两亏,未得及时调治,因此日感困乏无力。”李莲英不置可否。二人相望会意,心中便有了定数。待阅过医案,薛、汪二人方明白御医的良苦所在。但他俩比御医高明之处就在于脉案与药方有出入,且用药大胆。“血崩”与“骨蒸”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医案诊断上是“骨蒸”,而用药却是治“血崩”。

  服药几日后,慈禧自感药力奇有效果。半个月后,竟能偶而上朝了。于是,薛福辰和汪守正大受奖拔,分别任为顺天府尹和天津知府,以为太后治病之便。

  慈禧养病,自是离不了李莲英伺侯。慈禧病沉的时候,李莲英衣不解带守护在侧,端水喂饭,接解便溺,跪在床上为其梳头,捶背按摩。喂药时,必先亲口尝尝凉热,把慈禧服侍护理得舒舒服服。病势减轻后,李莲英也是左右不离,讲些个神聊鬼怪故事,哼几段京戏给主子解闷消遣。

  西太后一天也离不开李莲英了。她把守寡妇人的柔情倾注到她的小李子身上,这种畸形情感依托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时日。一对奇特的男女在深宫中结成奇特的相互关系,两颗贪婪的心,四只贪得的手,驾驭操纵着晚清的政局。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