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平步青云

  浪迹天桥时,无聊的李莲英去过八大胡同,见识过各种式样的女子发型,其时只觉新奇好玩,偶尔也琢磨过几种发型,但终究未明其美妙所在。

  “沈师傅,让我去试一下吧!”李莲英话一出口,沈兰玉就斥责道:“你不想要命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师傅,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您给我10天假,我保证学成回来给您解难。”

  沈兰玉望着小老乡,半会儿才说:“难得你为我着想。伴君如伴虎,你要好自为之。能不能过关全在你的造化了。”沈兰玉买通敬事房为李莲英放行,他出宫后也没出什么风波。不到半个月,李莲英便回到官中,准备干这份至关重要的差事。

  第二天一早,李莲英跟在沈兰玉身后,前往长春宫。这是他第一次直接面见主子,心情激动不已。

  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及两翼的文华、武英殿,是皇帝听政的“前朝”。往北的乾清门是“内廷”正门,内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御花园和分列两侧的东西六宫,是皇帝及其后妃的生活起居之区。乾清宫是皇帝召见外使和近臣之处,皇后居于坤宁宫,交泰殿存放玉玺。这三宫两侧还有端凝殿存放皇帝的冠袍履带,懋勤殿存放图书翰墨,南书房为翰林承值处,上书房为皇子读书处。两侧各有四门,东为日精、龙兴、景和、基化;西为月华、凤彩、隆福、端则,分别通向东西六宫。六宫各有宫墙和宫门,自成一体。慈安东太后住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西太后住西六宫的长春宫。

  沈、李二人进长春宫门,就有香气扑鼻而来。西太后正坐在精致的梳妆台前,一脸倦容,听见沈兰玉和李莲英请安之声,转脸看了一眼伏跪在地的李莲英,说道:“抬起头来让我瞧瞧!”西太后向来以貌用人,眼前这位年轻的小太监五官周正,两眼有光,英俊清爽,心里先就有了几分喜爱。

  “你会梳几样发式?”

  “回主子的话,奴才能梳三十来种。”

  “那好。从今儿起,一月之内,每天不许重样。沈兰玉,你跪安吧!”

  李莲英小心翼翼地施展本领,用了约莫半个时辰,脑门上也渗出了汗珠。西太后对镜端详,只见头顶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心中满意了。如此,一月下来,连西太后也吃惊不小,不但每天样式不重,而且梳得漂亮别致,大方得体。这小李子还真是在行!他自然便成了为西太后梳头的唯一人选。

  这一手梳头绝活,使李莲英得宠了。久而久之,服侍西太后起居也非他莫属了。李莲英因此升为梳头房领事兼敬事房首领,赏六品顶戴。他牢记着安得海的前车之鉴,对上谦恭有礼,对下和颜悦色。西太后对他宠爱日厚,丧失安得海后的空缺总算有人填补上了。

  1872年,同治帝载淳17岁,在为他选立皇后一事上,两宫太后发生争执。慈安太后和同治看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家19岁的女儿、美丽端庄且贤淑聪慧的阿鲁特氏。慈禧看中了员外郎凤秀的女儿、轻佻漂亮年仅14岁的富察氏。一人拗不过两人,眼看着同治帝将象征皇后身份的如意交给了阿鲁特氏,慈禧非常恼怒。

  第二年,同治帝亲政,慈禧不仅经常干预朝政,竟还干涉儿子的夫妻生活。见着儿子与皇后的感情亲密,她心里老大不舒服。一天她让李莲英传来皇后,板起声腔教训道:“皇后要母仪天下,你整日里媚着皇上,使皇上不问政事,功课没有长进,如何做得了一国之母!你得给我老实着点,守守妇道吧!”年轻的皇后,迫于婆母的雌威,不敢开口争辩。

  岂料一年之后,同治帝患病驾崩。野史中讲同治帝出宫寻花问柳,得了脏病。正史记载是患了天花而死。究系何因,众说纷纭。但由选皇后惹起的风波和婆媳不和却是事实,同治帝婚后的生活过得并不那么愉快。由此还引出同治死后的一串是非纠纷。

  这一年,慈禧是40岁。中年丧子,可谓伤心痛事。但她更关心权力。还在同治驾崩的前几天,根据太医院御医的医案报告,知道同治已大限将至,恭亲王与军机大臣们密议立嗣一事,拟在近支亲王中择一“溥”字辈的人选。而慈禧既不愿失去权力,又不愿阿鲁特氏以皇太后身份干预朝政,自己甘居太皇太后。

  这时,善于察言观色的李莲英敲起了边鼓:“主子,您这样伤神不利身体,奴才心里也好难受。咱大清少不了您哪!皇上若是撒手西去还得您来出面当政啊!”

  慈禧心生好感,看着忠实的奴才说:“这宫内只有你体谅我,替我着想。可要再度垂帘,谈何容易!小六子(恭王)他们必然反对;东边(慈安)又没个主见,我一个人势力单薄呀。”

  三天之后,李莲英慌急失色,一脸泪水进来报告:“皇上去了……”慈禧一阵晕眩,差点跌倒,李莲英急忙扶住。思虑片刻后,慈禧让李莲英搀着,撇开东太后来到养心殿,召集王公大臣,断然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溥’字辈中无当立者!今醇亲王奕之子载可以继立,速派人迎进宫来!”

  清朝没有兄终弟及先例。恭王等人心中反对立载,可西太后当众宣布懿旨,也只有遵命照办。慈禧要的就是先发制人,造成既成事实。

  奕是道光帝第七子,其福晋就是慈禧的亲妹妹。论父系,载是西太后的侄子,同治的堂弟。论母系,载是西太后亲外甥,同治的表弟。立载继统,亲上加亲,西太后可以亲姨母身份控制他。其时载年仅4岁,西太后可以母后身份垂帘揽权,从而杜绝了她的眼中钉阿鲁特氏以母后身份过问政事的可能性。

  为了掩人耳目,慈禧以两宫太后名义发布谕旨。其一称“同治病逝无嗣,不得已以醇亲王之子载继文帝显皇帝(咸丰)为子,承继大统,俟新皇生育皇子,择其贤者赞承大行皇帝并新皇帝为嗣。”其二称“今皇帝绍承大统,尚在冲龄,时事艰难,不得已垂帘听政。”

  4岁的载被扶上帝位,定明年改元光绪。慈禧二度垂帘,终于又抓住了大权,心情舒畅了。但她并不因此放过同治的皇后,而是百般刁难,发泄怨怒之气。

  一日,已封为嘉顺皇后的阿鲁特氏来长春宫请安,慈禧命其长跪并破口斥骂:“你这狐媚精,媚死了我儿子,还想当皇太后,做梦!”处于痛苦难堪境地的阿鲁特氏,一反逆来顺受的习惯,奋声抗争道:“我没想当什么皇太后!只是身为皇后,不能不为大行皇帝考虑,我有责任促使朝廷和母后为大行皇帝立嗣!我死不足惜,可无颜见先帝于九泉。”

  原来,同治自知大限难逃,曾向恩师、军机大臣李鸿藻口授遗诏,要求为自己立嗣以继大统。当时皇后在场。同治驾崩后,李鸿藻遵旨将遗诏交给慈禧,但她却留中不发。故而嘉顺皇后才有此言。慈禧气急败坏大叫:“小贱人,还敢顶嘴!莲英,给我掌嘴!”

  不胜委屈和愤怒的皇后,转向走过来的李莲英,凛然说道:“我也是从乾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岂是你这奴才随便打的。”李莲英立时缩了手脚。

  慈禧生性好胜要强,唯有这出身偏房(贵人)使她至今受制于正宫慈安,因而也最怕人提及这一心病。嘉顺皇后为免受奴才羞辱而说的这句话,使慈禧恼恨得跳将起来,伸出戴着长而坚硬护指套的手,在儿媳面上狠抠了一把。嘉顺皇后立时血流满面昏晕过去,慈禧犹不解气,“我打的就是你这乾清门里抬进来的!”又走过去狠踢了几脚。

  小太监架走了嘉顺皇后。李莲英忙过去献殷勤:“主子,您消消气,身子骨要紧。”

  “整天就会说这几句话。滚下去,让我清静一会。”慈禧仍是余怒不消。

  李莲英受了主子训斥,把恨却记在了嘉顺皇后身上。他要给主子做出点实际行动来。

  失去丈夫又备受侮辱的阿鲁特氏,在冷漠深宫中度日如年,了无兴趣。小宫女为主子找来一只猫解闷,孤寂之中的皇后多少有了一些乐趣和寄托。但这种令人怜惜的光景也过不安稳。她住的体顺堂,被李莲英派心腹李三顺日夜监视着。这李三顺是个溜须钻营的坏胚子,一日看见皇后抱着小猫,由宫女陪侍来到御花园散步,便忙回转身报告师傅。

  等到慈禧从养心殿退朝,李莲英一边为主子按摩捏拿,一边添油加醋进谗言:“太后,您这把年岁整日为国事操心,其中辛苦别人哪里晓得,倒不如人家一天养猫闲逛开心。我就替主子不平。”

  “你是说谁呀!”

  “还有谁有这闲心?先帝去了,她一点也不悲伤,还敢顶撞太后。”

  慈禧一下坐起身,“这小贱人,见了她我这气就不顺。莲英,通知御膳房,明日起停了她的膳食,看她还悠闲养猫不!”

  “主子,知道了。”李莲英心里欢快极了。

  次日,皇后久等不见传膳,差太监一打问,才知是奉了西太后旨意,不禁黯然泪下。慈安东太后得知情委后,亲自来到长春宫,遂使慈禧自觉有些太过露骨,但她仍不依不饶:“我们姐妹整天操心政事,可您看她,竟然养猫。把膳食减一半。”

  慈安言语木讷,心中虽不愿意,但口齿上敌不过慈禧,只好默认了。但她不时让心腹太监送点心食物给皇后。不久,李莲英指使李三顺弄死了皇后的小猫,并背着慈安断了皇后的膳食。

  崇绮夫妇知道了女儿在宫中的遭遇,心疼不已,便买通太监往宫中送饭。可没过几天,被李莲英发觉,派人去将守门太监痛打一顿,这饭也就送不成了。崇绮无奈之下,只好求见西太后,慈禧冷笑道:“她是我的儿媳,我怎能不关心?但她孝烈志节,立誓殉君,我看就不如让她去吧!”

  求请无望,女儿看来是保全不成了,但必须保住自己和全家,不能玉石俱碎。崇绮回家后,在夫人蒸的馒头中放进一张字条:“圣明无过皇后”!光绪元年(1875)2月,饱受慈禧摧凌的嘉顺皇后,在亡君同治帝梓宫房绝粒5日,含恨而死,年仅22岁。

  慈禧去了一块心病。李莲英则高兴为主子立了大功。不久,慈禧传谕:李莲英晋升为内廷副总管,赏四品顶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