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大权归一谋为不轨

  从无赖少年至厂卫头目,魏忠贤“发达”的速度和程度本已令人咋舌,但他自己并不以此为足。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权力欲一经膨胀,就再难以控制。东林党经几番屠杀之后虽已溃不成党,但他魏忠贤的目的并不止于此,如果不是为了扩充势力,铲除异己又有什么必要呢?如果不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扩充势力又有什么必要呢?魏忠贤自有其“鸿鹄之志”,他付出所有努力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朝。

  按理魏忠贤再怎么着也不过是一个奴婢,他头上有天,天是皇帝。但是魏忠贤玩弄阴谋,早已架空了皇帝。

  熹宗刚刚登基的时候,魏忠贤就有意每日带着他嬉戏玩耍。魏忠贤自幼善骑善射,他左手执弓、右手持箭都能百发百中,看小皇上对此佩服不已,便鼓励他勤学苦练以期赶超这一“先进水平”;魏忠贤又熟谙民间十五六岁孩子的种种游戏杂耍,他将这些东西一一“引进”宫中,让玩心极重的小皇上玩的不亦乐乎、懒听朝政。魏忠贤的这些努力无一白费——熹宗耽于玩乐,竟有连续数年不见朝臣的记录!

  熹宗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即从小就特别喜欢做木工活儿。他不仅斧、凿、锯、锛样样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造出的物件精美绝伦,还会用木头搭建房屋模型,并在上面刷油漆。魏忠贤非常注意“培养”皇上的兴趣,他派心腹太监跟在皇上身边同皇上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使皇上常年乐此不彼。造化弄人,假如朱由校生在寻常百姓之家,想必这门手艺会使他成为闻名遐迩的能工巧匠,没准儿还能象鲁班一样名流千古;但贵为一国之君,这能耐却使他成了如同虚设的傀儡——每逢他聚精会神地削墨引绳时,魏忠贤的爪牙便飞报主子,而魏忠贤专拣这种时候拿了大臣们的疏奏跑到皇上面前装模做样地请示汇报。次数多了,熹宗便感到十分地不耐烦,终于有一天他对魏忠贤说:“今后这样的事情不必再来烦我,你自己看着办就是了。”他没有意识到或者也不想意识到,三看两看之间魏忠贤就“看”去了朝政大权。

  重柄在握之后,魏忠贤加紧巩固、扩充自己的势力。在对付东林党的前前后后,他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爪牙安置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机要部门,一时小人充斥朝野、奸党横行国中。这些家伙多无真才实学,徒以阿谀奉承、助纣为虐起家。如顾秉谦本人“庸尘无耻”,只会“曲奉忠贤”,他偌大一把年纪,竟然想拜魏忠贤做爸爸,后来因恐怕魏忠贤不喜欢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当儿子,就改让自己的儿子拜魏忠贤做了爷爷(其实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因此甚得魏忠贤欢心而官至内阁首相;又如魏广微因与魏忠贤同乡同姓,先以“宗弟”相认,后觉这样太冒犯了主子,就又改称“侄儿”,结果官至内阁大学士;至若冯铨、黄立极和杨景辰都是因为上疏、写诗赞美魏忠贤而任职内阁,其中冯铨竟以长相姣媚甚得主子欢心!——内阁重臣都无耻如此、争做儿孙,更不要说其他官员了。当时认贼作父成了一种流行,本来已断子绝孙的魏忠贤忽然间“儿孙”满国,数不胜数,有人曾作《百子演义图》一书描写这种盛况。这些“子孙”之中,尤以“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最为著名。

  “五虎”的首领是崔呈秀。崔呈秀原为天启初年的御史,他卑鄙狡猾、品行不佳。东林党得势时,他曾想加入,无奈东林党人们看不上他的人品,拒不接纳。后来他贪污事发,被高攀龙、赵南星弹劾,罪当削职戍边。大窘之下,他想到了东林党的死对头魏忠贤,便携带礼物夜拜魏忠贤,叩头涕泣,哭诉自己是受东林党人排挤陷害,乞做忠贤义子。魏忠贤闻言大喜,立刻免其罪,并加其官为工部侍郎。崔呈秀知恩图报,不仅公开宣布自己愿为义父受“千讥万骂”,还充当了打击东林党的急先锋。所有义子之中他最为得宠,因而又得任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出入赫,势倾朝野”。

  “五彪”的两个头目是田尔耕和许显纯。许显纯的劣迹已作交待;田尔耕则是依靠巴结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及与魏广微结为亲家而掌锦衣卫并兼任太子太师。魏忠贤数兴大狱时,他广布侦察兵、到处抓人,并用严刑使入狱之人无缘求生,被称为“大儿子田尔耕”。

  “十狗”中的杰出人物首推周应秋和曹钦程。周应秋在魏忠贤初得势时官任左都御史,他得知“堂兄”魏良卿喜食猪蹄,就独辟蹊径,让自己善于烹任的家人隔三岔五地烧几只猪蹄请“堂兄”品尝。“堂兄”吃的高兴,便在魏忠贤面前大赞周应秋,周应秋得任吏部尚书。任吏部尚书之后,他一面“称官索价,每日勒足万金”,被称为“周日万”;一面瞪圆了眼睛,寻找东林漏网分子。杨涟等人被打死的消息传来,时正值半夜,他竟兴奋的觉也不睡了,叫醒留宿家中的客人,高呼:“老天爷开眼了,杨涟和左光斗终于死了!”其为干爹操心至若此!周应秋是南方人,一日与干爹闲谈,干爹问他:“你们南方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喝粥呢?真让我想不通。”他误听粥为“竹”,以为干爹不想让南方人喜欢竹子,当即让人传话给自己的儿子赶快砍掉自家院子里所有的竹子。其同干爹一条心若此!后来魏忠贤事败,他又抱着干爹的腿大声哭叫,伤心欲绝,说:“您老人家若有了三长两短,叫儿子我可怎么过呀!”其对干爹忠心若此!曹钦程本是吴江知县,因有贪污问题被周起元弹劾而贬了职。当时汪文言与朝中重臣关系密切,曹钦程便拜至他的门下。不料没过多久汪文言就成了魏忠贤的阶下囚。曹钦程见势不好,立刻倒戈,投向魏党,他通过冯铨介绍当上了魏忠贤的义子,同时当上了太仆少卿。曹钦程在同门弟兄中最为无耻,他每天都堆了一脸媚笑跟在老父亲P股后面转悠,不仅兄弟们觉得他太不要脸,连当爹的都开始讨厌他,说他实在“败群”,并撤了他的职勒令他滚远一点。尽管如此,周钦程临走还对干爹依依不舍,他跪在干爹脚下哭着说:“爹不喜欢我,我也没有办法,只好离职远去,但是君臣之义虽绝,父子之情孩儿却永世难忘!”弄的魏忠贤不知所以。魏忠贤事败后他被关进牢房,家人怒其不争,连饭都不给他送,他却甚感无所谓,每日从其他囚犯的口中夺食,竟常常酒足饭饱,红光满面!不知魏忠贤若阳世有知,会不会为自己曾有过这样的儿子而不好意思!

  “十孩儿”的代表人物是李鲁生。此人极善辨风向,且爱好“跳槽”,他从起跳开始,先跳到魏广微麾下,又跳到冯铨麾下,又跳到崔呈秀麾下,最后跳成了魏忠贤的干儿。短短的时间内他一连换了四个主人,因此得到了一个绰号叫“四姓奴”。对他来说奴不奴的没什么关系,只要能升官,多做几回奴婢又有什么不好呢?后来他果然被擢升为给事中,手握重权。当时魏忠贤常出中旨,李鲁生就上疏奉迎说:“执中者帝、用中者王,旨不从中出而谁出?”此言一出,举朝大骇,他自己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脸皮厚过城墙根儿。

  其时媚结魏忠贤的人又何止“五虎”、“五彪”、“十孩儿”和“魏家阁老”,未能称义子干儿却也极尽巴结之能事的家伙大有人在。如王绍徽造《东林点将录》陷害东林党人有功官至吏部尚书,为称主子之心,他事无巨细都顺着魏忠贤的意思办,就好像对丈夫百依百顺的民妇,被讥称为“王媳妇”;川湖总督张义续身处京外,无缘直接谄谀魏忠贤,自叹福薄之余,他忽然发现家中有一个姓魏的奴婢,于是大喜,马上加其位于结发妻子之上,出入乘八台大轿,称“魏太太”,他自己则假装是魏忠贤的女婿……无耻小人,不胜枚举。

  既然外人都得了厚禄高官,更何况家人呢?魏忠贤得势之后,他的全家都从中渔利:其侄儿魏良卿封宁国公、加太师,赏良田美宅、赐免死铁券;侄儿魏良栋封为东安侯;侄孙魏鹏翼封安平伯;族叔魏志德封都督佥事;族兄魏钊封锦衣千户;族孙魏希孔、魏希孟、魏希尧、魏希舜、魏鹏程及姻戚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等都被封为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官——魏良栋和魏鹏翼受封之时,才不过是两三岁的无知小儿!既然魏忠贤与客氏有了白头之约,那两家就合为一家,客氏的兄弟儿子等人都身居要职。此时的魏家(含客家)何异于皇亲国戚、历代王公!

  群小盈国、鸡犬升天,这是魏忠贤擅权滥封的结果,也是他威焰薰天的一种表现。但是他还有一事放心不下,那就是自己尚未把握兵权。他深知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虽然收管厂卫也算是收管了部分兵权,但十几万大小特务比起明王朝的整个军队不过是九牛一毛。当时国家的军队除集中在首都北京、旧都南京之外遍布各地;同时由于清兵开始南下,重兵云集北方要塞。魏忠贤认为内地军队不足为患,因为各地都有自己的死党,但边地重兵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他对手无寸铁的东林异己要打则打、要杀则杀,可对握有兵权的边塞将领却惧怕三分——这些人一旦拥兵造反,他魏忠贤的下场必然不会好看。为除隐患,他先杀害了辽东经略熊廷弼,又企图拉拢山海关督军孙承宗。

  孙承宗原为内阁大学士,曾做过熹宗的老师,深受熹宗敬爱。后逢边境吃紧,他因通晓边事以原职督管山海关、蓟、辽、天津等地军务,到任之后整饰边防,屡建功勋。魏忠贤本想将孙承宗收归自己麾下,派特务前去又是犒军又是行贿,但孙承宗铮铮铁骨,始终不为所动,甚至懒得回答魏忠贤只言片语。六君子遇害的消息传至边关后,孙承宗还想弹劾魏忠贤,他怕所上之疏会落奸人之手,就决定进京面圣。特务们探知消息后一站站传报京师,结果乱中出错,以讹传讹,待传至魏广微耳中的已是危言耸听,吓得魏广微不知所措。他一路狂奔,跑去向主子报告;“孙承宗带兵数万前来清君侧了!听说还有人做他的内应!他们若是得了手公公可就要粉身碎骨了呵!”魏忠贤大惊失色,忙去向熹宗求救。当时熹宗已经就寝,魏忠贤就绕着御床跑来跑去,痛哭失声。熹宗心软,就亲令内阁拟旨,指责自己的老师说:“未接圣旨就擅自离开守地的行为不合祖制。如执意违反祖制,必将受到惩治。”然后连夜派三道飞骑前去制止孙承宗。孙承宗已抵达通州,得知皇上亲口下令不许自己进京,无奈而返。魏忠贤又派遣特务去侦察动静,发现孙承宗并不象魏广微所报拥兵数万而是只带了两名侍从,这才松下一口气。虽是一场虚惊,但魏忠贤就此下定了夺其兵权的决心。在他的唆使之下,崔呈秀等孝子贤孙轮番上阵,竭力捏造事实,诬陷孙承宗。孙承宗见圣上不明,倍感寒心,只得自请解职了。他一离职,魏忠贤的亲信太监刘应坤、陶文、纪用等立刻奉“旨”前去镇守山海关。

  天启六年末,魏忠贤将军中要职悉予死党,终于握定了兵马大权。至此“天下大权,一归忠贤”了。

  大权一归的魏忠贤做任何事情,都更加有恃无恐了。回想自己从一个街边乞丐变成了“最高统帅”,他忍不住飘飘然,更忍不住矫诏奖励起自己来。他先封自己为最高一级的国公——上公,又称自己为元臣——元者,第一也;还给自己造了一枚重达300两的黄金大印,上书“钦赐顾命元臣忠贤印”。

  主子都开始表扬自己了,奴才们焉有不闻风而动之理。

  宫里朝中的奴才们马上行动起来。他们惮精竭虑、苦思冥想,终于给主子创造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称号——“九千岁”,每日“九千岁、九千岁”地叫着,叫得主子心里十分舒坦。更有个别尤不知廉耻为何物的货色唯恐“九千岁”还是不能表达自己对主子的无比崇敬,绞尽脑汁之后,开始高呼主子为“九千九百岁爷爷”!这九千九百岁距离万岁,可就只有几步之遥了。

  外地的奴才们当然也不甘示弱。浙江巡抚潘汝贞首先上疏,说:

  “东厂厂臣魏忠贤不仅勤于国事、爱护百姓,还革除弊政、造福人民。浙江的百姓们一想起他来莫不载歌载舞、颂扬他的恩德。因此请求圣上顺应民心,同意我们为他建立生祠以便随时可以向他表示感谢。”

  魏忠贤闻疏大喜,马上下“旨”:

  “既然魏忠贤如此劳苦功高,那就赶快给他建立生祠吧。为了使他的功名播之万古,所建生祠就赐名‘永恩’吧。”

  此端一开,天下小人纷纷效仿。两年之间,大小官员们竟在南京、大同、苏州、延绥、顺天、天津、淮安、武昌、济宁等地为魏忠贤修建了四五十座生祠,其中有的官员一人一口气就建七座;有的官员明明已与同僚合建,却又独自另建以表忠心。所有的生祠都极其富丽堂皇,不仅耗资甚巨——各祠均花费数万乃至数十万,还广占民田——河南为建一祠即毁民房一万七千余间。祠内设施亦是精益求精,所供生像多为金制或沉香木制,有的腹中五脏都以金银珠玉做成。这些生像无不头戴冕旒、手中执笏,一如帝王。且栩栩如生——正因为太像活人,所以令无缘面见魏忠贤真人的小奴才们敬爱无比:有一个小官儿为某祠中生像精心制作了一顶帽子,制好后才发现木像的头太大了根本塞不进帽子里面去。见小官万分沮丧的样子,祠内一工匠于心不忍,就手起刀落,想把头削小一些以免小官的努力白费。谁知小官儿见状竟扑上前去紧抱着木像的头放声痛哭,责骂匠人弄痛了主子。奴颜何厚,令旁观者为之汗颜!

  各类走狗为建祠所写的各类文字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如山东巡抚李精白申请建祠的上疏中即称:“厂臣仁威弹压乎山川,泽渗漉乎中外。尧天之巍荡,帝德难名;时雨之沾濡,元勋丕著”,并将其中“巍”字写成,说那“山”字岂能压在“魏”字之上!生祠建成后他又写了一幅对联说魏忠贤“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乃文乃武,同日月以长明”,令人乍看之下,都以为是在歌颂皇帝。

  事实上魏忠贤不仅仅受到了皇帝般的歌颂,也受到了皇帝般的顶礼膜拜——所有入祠之人,都须对着生像三叩五拜;不跪拜者竟要论罪处斩。

  在各地大建生祠的同时,一些真正的“臭老九”也蠢蠢欲动。国子监生员陆万龄竟然异想天开,上疏请以忠贤配祭孔子;另一个张姓生员恐怕是烧坏了脑子,更建议把魏忠贤的生像搬入孔庙,让他坐在孔子身边!孔圣人乃是千古素王、万世师表,历代皇帝进孔庙都要对他老人家的像鞠躬行礼。将一个文盲同孔子并列,是何等的荒唐可笑!这种荒谬想法的产生,说明在走狗们的心目中,魏忠贤的等级已高出皇帝了。

  奴大欺主。魏忠贤也早已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不仅在朝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皇帝的眼皮低下也是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本来明代宫制,太监见了皇上都称“万岁爷”,自称“奴婢”。魏忠贤得势后却直呼皇上为“陛下”、自称为“臣”,根本就不承认自己的宫奴身份。他过生日的时候,众爪牙入宫拜寿,“九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之声响彻宫廷、震极御座,熹宗也不敢有什么表示。

  有一天阳光明媚,魏忠贤忽生雅兴,就携同客氏登上皇宫西苑湖中原本是皇上专用的龙舟,在里面卿卿我我,饮酒作乐。正玩的高兴呢,偏偏熹宗也跑来这里想要泛舟湖上。但是魏忠贤拒不让船,还告诉熹宗:“陛下另找一条小船来玩玩吧。小船比大船好玩儿多了!”熹宗无奈,只好让两个小太监找来一条小船过过瘾。不料想刚划至湖心,忽然起了大风,龙舟安然无恙,小船却被掀翻。经小太监奋力抢救,熹宗才得以脱险,两个小太监却都没入湖中。事发之后魏忠贤和客氏竟不以为然。

  魏忠贤还在宫内武装了近万名太监,亲自统帅。每逢操练时,他还让宫女们围站一旁给太监们助威,想必他也深明“男女同队、干活不累”的“道理”?后人曾写诗描述当时的情况:

  “春晴殿阁鼓声高,宣召中宫御内操,

  不似吴王军令萧,美人欢笑拥旌旄。”

  有时熹宗在场,魏忠贤也照样骑马挥长鞭,毫不知礼让。这支“部队”每日鸣金击鼓、燃放火器,闹的后宫不得安宁。甚至有一次试验火铳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差点儿把熹宗炸上了天!

  所有臣下的奏折也都握在魏忠贤的手中,他看不懂,王体乾等人就念给他听,然后按他的意思定夺。偶遇他外出不在,爪牙们也要快马加鞭将奏折送至他的面前请“旨”,熹宗根本就没有了批阅的资格。而他外出之时竟僭用皇上的仪仗,“辄坐文轩、羽幢青盖,四马若飞,铙鼓鸣镝之声,轰隐黄埃中。锦衣玉带靴裤握刀者,夹左右驰,厨传、优伶、百戏与隶相随属以万数。”所过之处,文武百官都跪趴道路两边,齐声高呼“九千岁”,魏忠贤却连看他们一眼都懒得看。客氏外出时,场面也颇为壮观,仪仗之盛,“远过圣驾”;“衣服鲜华,俨若神仙”,甚至路过乾清宫时都不肯下轿步行。当时民间有童谣唱道:“委鬼当朝立,茄花遍地红”,“委鬼”指魏忠贤,“茄花”指客氏,可见两人气焰之嚣张。

  明熹宗天性懦弱,对魏忠贤的种种犯上行为视而不见,但熹宗的皇后张氏却深感不安,她总是想方设法提醒皇上。一日她事先知道皇上要到自己这儿来,就故意将一本书打开放在桌子上。熹宗来后看见了就问她是什么书,她回答说是《赵高传》。赵高是秦二世时指鹿为马的太监,他对二世亡国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张皇后的用意十分明确,熹宗也有所感悟。但宫中到处都是魏忠贤的耳目,这件事马上就传到了他的耳中。他非常生气,决意报复张皇后。不久他知道张皇后怀孕了,就与客氏密谋,让客氏派出心腹宫女,借服侍皇后之际令胎儿流掉了。此后他怕张氏再吹枕边风,就蓄意废后。他先找来一个70多岁的老狗腿子刘志选弹劾皇后之父张国纪“怙恶不悛”,暗示皇后非亲生;接着又唆使一个死囚孙二妄称是皇后的亲爹,想借张氏来历不正好让自己的侄女取而代之。熹宗糊涂一世,但与皇后感情深笃,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坚决不听魏忠贤的摆布。魏忠贤见废后不成,遂起杀心,他派数名武士身怀利刃欲行刺皇后,又被守护在皇后身边的熹宗发现。王体乾见状赶忙劝魏忠贤说:皇上虽对朝政漠不关心,但同妻子兄弟的感情却十分深厚。欲速则不达,万一逼急了他,恐怕对我们不利呵!”魏忠贤这才作罢,并杀掉了杀手们灭口。

  熹宗的裕妃张氏也是性情直爽的刚烈女子,她一直不愿顺从魏忠贤的摆布,魏忠贤就趁皇上与皇后厮守时将她幽禁在冷宫。裕妃此时也有了身孕,魏忠贤一发现就停了她的饮食。裕妃饥渴难忍,在一个大雨天用尽力气爬至屋椽下仰头接饮顺椽瓦流下的雨水,终于中毒惨死。至此,魏忠贤害得熹宗绝了后。

  让熹宗绝后本来就是魏忠贤的阴谋。阴谋得逞之后,他又让客氏找来一大堆宫女,使她们与人野合而有娠,企图等生下了男孩后冒充龙种,将来名正言顺地袭承皇位,继熹宗之后成为自己手中的玩偶。谋逆之心,已经昭然揭世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