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迫害百官

  刘瑾等“八虎”把北京老臣开发的消息传到南京以后,南京六部官员全都炸了锅,个个义愤填膺,他们公推了给事中戴铣、御史蒋钦等六位威望素著的老臣为代表,千里迢迢赶赴北京,上了一道措辞十分激烈的奏疏,历数刘瑾等人结党营私、篡权乱国的罪行,明明白白地表示:“元老不能去,宦竖不可任。”其实,他们太天真了,哪里知道刘瑾现时已是主持司礼监的太监,大臣的奏折、边关文书、官吏任免、圣谕下达,全都要经他的手。戴铣等人的奏折一上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他。只见刘瑾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当天下午,刘瑾就精心安排一场皇帝在御花草坪上的踢球游戏。年轻的皇帝越踢越上瘾,刘瑾便装出忽想起什么似的,跑到皇帝面前跪下说:“奴才该死,忘了一件大事。”说着又装着抖抖索索的样子从怀中摸出戴铣等人的奏表呈上:“回皇上,是南京戴铣等六人专程赴京奏事,请陛下御览。”

  正玩到兴头上的正德皇帝,自然听不进别人的话,更看不进去奏折。他拿着奏折没看两句就烦了:“这些老家伙,吃的是朕的俸禄,享着荣华富贵,却不好好当官、理事。动不动参这个,告那个,烦死朕了。”一边骂着,一边把气撒到刘瑾头上:“混帐,什么芝麻小事都来烦朕,朕不是说过一切奏章都由你代朕处理吗?你是白吃饭的?”“是,是,皇上圣谕奴才记下了,不过今天这件事牵连到奴才,奴才不敢自做主张……”这是刘瑾的高明之处。“什么牵连不牵连的,你们几个都是朕的心腹,参告你们就是对朕不敬。就照这个意思替朕拟旨吧!滚开!朕还要踢球呢!”

  第二天早朝,刘瑾宣读了皇帝的圣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查戴铣、蒋钦等人,目无纲纪,擅离职守,又藐视朕躬,肆意诽谤内臣。着即革去官职,廷杖三十,交付锦衣卫,拘押候审。钦此。

  圣旨一下,群臣大惊,金銮殿上一阵骚动。谁都知道这“廷杖”不是闹着玩的。用现话说,“廷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独家发明。就是把不听皇命,抗旨进谏的大臣拖出午门,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打棍子的称谓。殊不知,这“廷杖”里面还有学问。被责打之人,凡是与太监有往来或有特殊关系的,监刑之人就说一声“用心打”,行刑之人就会手下留情。旁观者只见大棍上下飞舞,挨打之人叫苦连天,却不知道棒头是打在地上的,这叫做“出头棒子”。如果被责罚之人没面子,无后台,与太监又无瓜葛,监刑者就喊一声:“着实打!”这也是暗语,棍棍打在皮肉上,不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横飞是不肯罢休的。

  随着刘瑾传旨一声令下,谷大用监刑,戴铣等六人可惨了。他们被锦衣卫十二个彪形大汉押持到午门外,爬在砖地上,只听谷大用一喊:“小心侍候,着实打!”红漆黑头的大棒霎时上下挥舞起来。三十廷杖打完,可怜那六位千里进谏的老臣个个血肉模糊,全都昏死过去。

  刘瑾这般凌辱大臣,横施酷刑的场面,使文武百官胆战心惊,又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联名写成言辞恳切的保奏书,签名画押者达50余人。

  此时的刘瑾左右朝政,日甚一日。50多名朝官上保奏书三日后,内廷传来消息,戴铣、蒋钦因不堪宦官羞辱,又不肯低头认“罪”,被杖毙狱中。联名上书的官员全部受到株连。

  西厂提督太监谷大用按刘瑾的旨意传来圣旨:

  朕以幼冲嗣位,惟赖众臣辅弼,岂意下列人等互相勾结,彼此穿凿,颠倒是非,窃弄威福,实为贻误国家社稷之奸佞狂徒。凡敕书有名者,着吏部查明劣迹,或施严惩,或令致仕。切切此谕。

  圣旨的下方便是50余名朝官的赫赫大名。

  紧接着谷大用一声吼:“圣上有旨,凡榜上有名者,齐集午门外,跪听圣谕!”

  午门是紫禁城正门,它的外边,有一个被三座城楼合抱的广场。凡是朝廷重大的庆典,打了胜仗后的“献俘国门”仪式都在这举行。现在的午门广场又成了阉宦弄权、惩戒百官的现场。这不能不说是旷古少见的奇闻。

  50多名六部官员冠带飘零,被锦衣卫持刀弄棒催赶到午门外广场,齐刷刷地跪了一大片。谷大用面对着长跪在砖地上的文武大臣,没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是用慢条斯理的语调,带着讽刺挖苦的口吻说:

  “下面跪着的都是榜上有名的罪臣。想当年,你们也曾上过黄榜,那是乡试、府试、京试、殿试的黄榜。那时候,尔等头戴金花、身披彩红,在京城里游街夸官,是何等的威风!今天,你们是诽谤朝廷,亵渎内臣,聚众闹事,目无朝纲的罪臣。也该京城的百姓看看你们今天是何等的模样!听咱家号令,向皇上请罪吧!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如此这般,不知折腾了多少次,又听见变换了腔调:“罪臣们听着,皇上让你们在这里长跪思过,静待处分。不奉特旨,不准起身。如有交头接耳者、右顾右盼者、跪立不直者、心怀不满者,一律当众乱棍打死。”

  就这样,从朝霞东升,到红日西沉,这场奚落百官的恶作剧才终于收场。这班曾经苦读十年寒窗,为国家社稷拼死效力的朝臣,在光天化日之下,巍巍皇宫之前,被阉奴百般戏弄,斯文丧尽,一方面说明武宗皇帝昏愦无道,一方面是宦官专权已成气候。

  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罢休。凡是在言行中反对或流露对刘瑾不满者,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赶走了大学士、顾命大臣刘健、谢迁,撤了尚书韩文、杨宁随等人的职。因戴铣一案,杖责了御史薄彦徽等15人;迫使应天府尹陆珩、南京兵部尚书林瀚退职还乡;对敢于营救戴铣等人的各部司员如李梦阳、王守仁等50余名官员也都分别给予杖责、革职、降职或勒令辞职回乡的处分。

  刘瑾恨锦衣佥事牟斌在狱中对戴铣等人的宽大,而且在狱词中直写了“权阉”二字不涂改,便假传圣旨,“廷杖”牟斌,然后关入大牢。同时,还有顺天府丞周玺,五官侯杨源亦因此案被“廷杖”致死。

  正德三年(1508年)夏天,在宫内大道上发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揭发刘瑾的丑恶行径。刘瑾得知后大怒,竟假传圣旨,令文武百官长跪在奉天门外的烈日炎炎之下受罚,并接受他的训斥。他一口咬定,这封匿名信就是百官所为。直到傍晚,又把五品以下官员300多人投入监狱。“一时惧祸者往往自尽,以求免下狱、廷杖之辱。”京城百姓听到消息,纷纷罢市。大学士、顾命大臣李东阳也为被捕官申诉。第二天,刘瑾听到这些风声后,才松口说匿名信可能是宦官干的,下令将入狱的官员释放。但主事何钱、顺天推周臣、进士陆申已经中暑死了。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百官长跪在奉天门外,个个汗流浃背,喘息不止,引起了老太监李荣的同情,他让小太监从冰窑里搬来西瓜给百官解渴;另一位太监黄伟也实在看不下去百官受辱,就愤怒地对他们说:“匿名信里写的都是为国为民的事,谁写的就站出来,虽然死了也算得上是男子汉大丈夫,何必要连累无辜呢?”刘瑾知道此事后,当天强迫李荣离职,把黄伟也放逐到南京去了。

  刘瑾对官吏还施以带枷的刑法,给事中吉时,御史王时中,郎中刘绎、张纬,尚宝卿顾,副使姚祥,参议吴廷举等,分别因曾上书揭发刘瑾,都被施用枷刑;两广总镇太监潘忠,因小过失被枷得奄奄一息,才发配充军。其他被枷刑致死者很多。

  受到刘瑾祸害的大臣不计其数,有死者,有受刑者,有贬官、罢官者,也有隐名埋姓避祸他乡者。刘瑾的权势越来越大,以致公侯勋贵、皇亲国戚都没有人敢和他平起平坐,尊之为长上,私下见面都要叩头、作揖。文武百官见他都要跪拜,稍有不敬就会大祸临头。有个叫邵二泉的无锡人,和同官一起因公去见刘瑾,刘瑾怒斥同官,邵二泉站在一旁竟吓得两腿发软,站立不住,连尿都撒到裤子上了。

  当时大臣给皇帝上奏折,先要用红色帖子抄送刘瑾,称为“红本”,然后用白色帖子抄报通政司,称为“白本”。奏疏中对刘瑾要一律称“刘太监”,避讳其名。一次都察院在审判重案时,不慎在奏疏中写上了“刘瑾传奉”字样,刘瑾看到后破口大骂,吓得都御史屠派人重抄奏疏不算,还亲自带领部属到刘瑾门前下跪认错,又被他痛骂了一顿才算了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