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土木之役

  明王朝统一全国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入大漠以北。洪武二十一年(1388),脱古思帖木儿(元顺帝之孙)在土刺河畔被部下杀死,北元陷入混乱,形成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股势力。明成祖时,先后几次出征漠北,打击鞑靼和瓦刺,巩固了北部边访。

  仁宗、宣宗时,利用鞑靼和瓦刺部势力削弱的时机,与鞑靼各部修好关系,对边疆地区采取了防御为主的策略,节制用兵,边境尚算宁静。由明初的主动进取转为保守边防,是一个明显的策略变化。

  瓦刺部最初居于贝加尔湖一带,成吉思汗统一大漠,瓦刺臣服于蒙古,其势力逐渐向南发展。明成祖至仁宗、宣宗时期,蒙古三部一方面受明朝的军事打击,一方面相互攻夺,力量几经消长盛衰。永乐末年之后,瓦刺部逐渐强大起来,宣德九年(1434),瓦刺首领脱欢吞并鞑靼,立元朝皇帝的后代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任丞相,掌握实权。正统四年(1439),脱欢死去,其子也先继位,自称太师淮王。也先比其父野心更大,极力扩张势力范围,向东打败兀良哈部,威逼朝鲜;向南屡屡骚扰明王朝的辽东、蓟州、宣府、大同等边镇,成为明朝严重的边患。

  而明朝廷中以王振为首的奸党,只知大逞私欲,置军国要务于儿戏。王振兴起麓川之役,浪费财力,北部边防受到严重削弱。自明初以来为加强边防而施行的军屯制度遭受破坏。分驻各边防要镇的亲王、太监和将官,侵夺军士的屯田为私田,役使兵士耕种。军士失去屯田后,照旧要纳粮税,以致逃亡现象日益严重。

  也先探知王振当朝擅权,便与其阴相结纳贿通。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奉王振之命,每年用箭簇数十瓮与也先交换良马,大肆走私,却不积极备边防御。瓦刺虎视眈眈,而明朝边防空虚,朝中有识之士建议大力整顿边防,增修城堡,以备瓦刺入侵。但王振与也先内外勾通,这些积极的主张自然得不到施行。

  王振以屈意讨好也先来粉饰太平,对瓦刺每年前来朝贡的使臣,给予优厚的赏赐。按照惯例,瓦刺每年的贡使人数不超过50名,而瓦刺为了贪领赏物,连年增加贡使人数,以至多达2000人,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以寻衅相要挟。结果,明朝赐给瓦刺的赏物连年递增。

  正统十四年(1449)春天,瓦刺派出2000贡使到明朝献马,为了多领赏物,竟谎报人数为3000.不料王振却一反常态,下令礼部按实有人数给其赏物,并将应付瓦刺贡马的价钱压低四成。瓦刺使团的图财目的落空,扫兴而归。也先闻报之后勃然发怒,借口明朝使臣到瓦刺时曾许诺以公主嫁给其子,这次所贡马匹即是定亲礼物,而明朝失信赖婚,又侮辱其使臣,于是纠集各部兵马,于7月大举南侵。

  瓦刺的2万铁骑,分四路进犯,也先亲率其主力进攻大同。大同外围的明军城堡,相继陷没。告急求援的文书接连传入京城,英宗皇帝不知如何对付,急忙召来他的“王先生”问其对策。

  对行军用兵一窍不通的王振,却异想天开地想以英宗御驾亲征的办法,吓唬也先退兵。他对英宗说道:“我朝太祖是以马上得天下,永乐帝也是久经战阵,武功远扬。陛下正当盛年,若能效法先祖,御驾亲征,也先小儿定会闻风溃逃。”头脑昏然的英宗,被王振怂恿蛊惑,便轻率地决定于7月15日亲征。

  王振心里有他的如意算盘。他的家乡蔚州靠近大同,若是遭受瓦刺铁骑践踏,那大片的庄园岂不是要受祸殃。如果皇上亲征成功了,他自己也能以武功名扬天下,让后世人们赞扬。

  英宗意欲亲征的诏书一下,满朝大臣无不震惊,纷纷上言劝阻。兵部尚书邝第一个出来进谏,结果被王振劈头责斥。接着,兵部右侍郎于谦、吏部尚书王直相继陈述利害,但都说不转一意孤行的英宗。为了阻止群臣上言,英宗下令再敢劝谏者“杀无赦”,并让王振派兵守住宫门,不许大臣入内。

  7月16日,英宗在王振的鼓动挟持下,亲统急促调发的50万大军出征上路。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阁臣曹鼐、张益等百余名朝臣奉诏随驾出征。由御弟王朱祁钰居守京师,以太监金英、代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辅佐王。

  19日,大军过居庸关,23日,到达宣府(今河北宣化)。由于仓促出兵,人心惶然,再加连日风雨,军需不备,将士饥寒交加,人心浮动。兵部尚书邝在行军中也被挤下马来跌伤。随驾大臣又劝阻英宗回京,王振大发脾气,罚大臣们在草地上跪了一天,才算罢休。

  这时,阳和(今山西高阳县)失守的急报传来。王振仍然不晓利害深浅,一面辱骂威逼劝驾的大臣,一面鼓动英宗继续向前进军。他的私党钦天监正彭德清以天象示警、征兆不祥大胆进谏,王振还是置若罔闻,以处死相威胁。在继续进军的路上,兵士因为缺乏粮食,竟有许多人活活饿死。

  再说也先得知英宗亲征的消息,与其部下商量后,改变部署,采用诱引明军深入的策略,下令其军队后撤。8月1日,明军进至大同。未见瓦刺一兵一卒,王振以为敌军是望风逃走,便不与其他大臣商议,擅自派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带前军先行追击。邝、张辅、王佐等人预感情形不妙,又来劝谏英宗回銮。王振气恼逞凶,又罚王佐在草地长跪。

  8月2日,在阳和与瓦刺交战中侥幸逃生的太监郭敬来见王振,把明军惨败的实情报告给他。同时又有飞骑报告两位朱将军中途遇伏阵亡,全军覆灭。贪生怕死的王振这才大惊失色,急忙传令大军从大同撤退。于是,数十万明军争先恐后,致使道路拥塞,自相践踏。也先见明军不战而退,立刻传命部下紧追不放。

  从大同到京城有南北两条路线。明军来时走的是北路。大同副总兵郭登告诉学士曹鼐,大军应从南路过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可保无虞。走南路要经过王振的家乡蔚州。于是,王振又想借机邀请皇帝驾临他的家乡,炫耀一下自己的权势。大军向蔚州方面进发,三天之后离开山区,进入平原。8月份正是秋谷成熟时节,几十万明军漫野而过,凌乱不堪,将田里的庄稼都踏坏了。王振一看这种情形,又心疼起自己家田地的庄稼,便传命大军改道走北路,朝宣府方向行进。这样迂回绕道,耽搁了几天时间。

  也先率领瓦刺骑兵,跟踪着明军,日夜兼程。当明军于10日退至狼山时,被瓦刺的前锋追上。为了掩护英宗,殿后的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两兄弟率兵拒敌。前来增援的成国公朱勇在鹞儿岭中了瓦刺军的埋伏。激战之后,这两支明军全军覆没,大将全部阵亡,损失3万余人。明军以此惨重代价,迟滞了瓦刺前进的步伐,为英宗及大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3日,明军退到土木堡,距怀来城仅20余里远。此时的明军斗志已失,应当入城拒守,形势还可挽救。可是王振一看自己的上千辆辎重车还落在后面,没有赶上来。这些都是郭敬为主子搜刮来的钱财。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王振为保自己的私利,竟置英宗皇帝和几十万将士的安危于脑后,传命于土木堡宿营。兵部尚书邝见形势危急,奏请英宗“疾驱入城”,王振压下不报。邝又冒死闯进行殿,向英宗面奏乞请。王振破口大骂邝:“你这腐儒安知兵事?再敢妄言,就砍了你的头!”邝拿出拼命的劲头反驳道:“我为社稷生灵考虑,岂怕你用死来吓唬!”王振喝令卫士硬将邝架了出去。气得邝在外面和几个大臣抱头大哭。

  14日,英宗想起身再进时,已经晚了。也先指挥瓦刺大军已从四面包围了土木堡,扼住了交通孔道。土木堡位于高处,旁无井泉,几十万明军聚屯于此,饥渴难忍,再加上天气热,怨声连天。王振无奈,下令士兵就地掘井。可掘地数丈,滴水不见。两天里人马无水可饮,将士渴得咽喉冒火,叫骂之声不绝于耳。王振心怀鬼胎,害怕英宗知道实情,便严禁大臣接近,他与心腹党羽,日夜守在英宗身边。直到此时还被蒙在鼓里的英宗,望见士兵掘井,大感迷惑,询问王振,王振便扯谎胡说:“他们是在挖陷井。”

  也先包围土木堡之后,从麻谷口发起进攻。明将郭懋指挥部下拼死相拒,伤亡很大,但挡住了瓦刺骑兵。也先感到以自己的2万人马对付几十万明军,只靠猛冲是无法奏效的。15日凌晨,也先派人来与明军讲和,并假意让军队退却以麻痹明军。王振走投无路之际,一见瓦刺使者,喜出望外,立即派人到也先营中商议讲和条件。也先一面对明使者称言退兵,一面暗令自己的兵马准备突击明军。

  王振对也先的讲和退兵相信无疑,立即下令明军移营取水。张辅劝王振不可轻信妄动,但饥渴难耐的兵士已经蜂拥奔向土木堡南面十多里远的河流,全军阵脚大乱。奔向河流的明军散乱不堪。就在此时,胡笳声起,瓦刺骑兵突然齐出,如同虎入羊群。明军惊慌失措,争相奔命,人马践踏,死者满野。

  英宗在亲兵护卫下,左突右冲,无奈大势已去。英宗六神无主,索性下马盘膝而坐,听天由命。护卫将军樊忠眼见几十万大军溃散逃命,惨不忍睹,遂将满腔怒火泄向罪魁王振。他揪住王振,厉声怒骂道:“我为天下诛你这贼子!”手起锤落,把王振打得脑袋开花,一命呜呼。樊忠返身冲入敌阵,奋力拼杀,壮烈殉国。瓦刺将军伯颜帖木儿发现英宗,带着一队骑兵冲上来,杀死英宗身边的卫士,活捉了这个昏懦无能的大明皇帝。

  土木堡一战,明军几十万人马全部被歼,随驾的大臣张辅、邝、王佐、曹鼐、张益等百余人全部死于战场。瓦刺大军押着缴获的几十万匹骡马和无数的兵甲器械等军需辎重,以及英宗这个皇帝俘虏,退兵北去。明王朝开国以来积蓄起来的军事力量,于此一战受到严重的损失削弱。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