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势倾朝野

  王振怕的是太皇太后,而太皇太后信任的是“三杨”阁老。至于英宗皇帝的年幼和对外廷的顾虑,正是王振玩弄权术以售其奸的可乘之隙。正统五年(1440)的一天,王振对杨士奇和杨荣说:“二位元老为朝廷效力已久,如今年事已高,也该休息了。”杨士奇说:“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杨荣顺着王振的话意说:“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选择后生可任者报效圣恩。”王振听了后高兴地走了。

  杨士奇责怪杨荣失言。杨荣说:“他讨厌我们,一旦从内廷传出片纸,令某人入阁,我们也无可奈何。不如趁此机会,推荐一些贤良进阁,同心协力,还可有所作为。”杨士奇同意杨荣的想法,随后推荐曹鼐、陈循等人入阁。王振公然提出要杨士奇他们“退休”,是开始干涉阁臣的进退了。

  不久,王振抓住杨荣接受宗室靖江王朱敬贿赂的把柄,极力排挤,虽然杨士奇努力解救,杨荣终因年迈,受不住刺激,竟忧愤而卒。杨溥已是年高多病之身,对国事也无能为力了。这就使得杨士奇顿感孤掌难鸣。随后,杨士奇的儿子杨稷犯法论死,受到王振要挟,他忧心如焚,卧床不起。而新就任的阁臣马愉、陈循、曹鼐等人资历较浅,左右不了朝中局势。英宗虽然已到15岁,但无主见,诸事依赖王振处理。

  正统六年(1441)9月,在明成祖时因大火而烧毁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修完工,英宗在宫中大宴群臣,以示庆祝。这种外廷的宴会,宦官无论职位高低,按惯例是无资格参加的。宴会上臣子敬酒,气氛热闹。英宗却想念他的“王先生”,派人去看望。王振见了来人,大发牢骚说:“周公辅成王,我为什么就不能到宴会上坐坐?”英宗听了回报,传令打开东华门,让王振参加宴会。英宗不愿自己的先生受半点委屈,臣下敢有什么不同意见。王振刚来到门外,参加宴会的百官一齐向他罗拜。王振一下子变得高兴得意了。

  工部郎中王佑见王振权势上升,极尽谄媚以求赏识,王振便矫旨让他做了工部侍郎。有一天,王振问他:“你怎么没有胡子?”王佑竟无耻地回答说:“老爷你没有胡子,儿子我怎么敢有。”

  正统七年(1442),临朝理政的太皇太后张氏病故,王振想弄权的最大障碍去掉了。第二年,杨士奇也去世了。王振放胆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宫门口那块三尺高,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拆掉。

  王振独揽大权后,引导英宗皇帝以严刑对待臣下,以防大臣欺君。凡是不愿巴结屈从他的官吏,王振就指使他的同党诬构罪状,横施迫害打击。正统八年(1443)5月,天雷震奉天殿,英宗让大臣上书陈言时政。翰林侍讲刘球上疏劝谏英宗“勤圣学以正心德,亲政务以总乾纲,别贤否以清政事,选礼臣以隆祀典,严考核以笃吏治,慎刑罚以清宪典,罢营作以苏民劳,定守法以杜下移,息兵威以重民典,修武备以防外患。”钦天监正彭德清是刘球的同乡,却又是王振的心腹。他忌恨刘球不与他往来,便摘出刘球上疏中语刺王振揽权的话,向王振挑拨是非。早在几年前,刘球因反对兴师麓川已开罪于王振。王振的耿耿于怀,经彭德清火上浇油,羞恼发怒,下令将刘球逮捕入狱,而后指使锦衣卫指挥马顺在狱中残酷地杀害肢解了刘球。

  御史李俨碰见王振没有下跪行礼,王振便让手下爪牙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牢,然后贬官到辽东铁岭去服兵役。驸马都尉石在家中责斥太监员宝,王振知道后以石伤其同类,无中生有地将石逮捕入狱横加摧残。

  大理寺少卿薛与王振是同乡,但他恨王振之奸邪,不与其交往,见到王振也不俯首揖拜。王振因此忌恨薛。没过多久,有个武官病死,其妾岳氏相貌漂亮,王振的侄子王山想将岳氏占为己有,但武官的妻子不同意。王山遂与岳氏合谋诬告武官之妻投毒杀夫,将其交都察院审讯。都御史王文按王振之意,逼武官之妻招供。薛审理此案时,发现与事实不符,主持公道,驳回原判。王振让党羽指控薛受贿,将他问成死罪,投入大牢。薛临刑前,几个儿子争着要代父受死,侍郎王伟也为薛申辩鸣冤。王振这才免除薛死罪,将他罢官削职,赶回乡里。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曾上疏请改建国子监,但就因为没有给王振献媚送礼,王振便想方设法找借口予以报复。国子监门前有棵古树,枝叶繁盛,妨碍诸生班列,李时勉让人整削去一些枝杈。王振以此诬陷李时勉砍伐文庙古柏运回家中,把他和国子监其他几名官员抓进狱中。又特制百斤重的枷具,让李时勉等人带枷在国子监门前示众。烈日当顶,身负重枷的李时勉受辱三日,气息奄奄。3000名国子监诸生义愤难平,群集朝门喊冤,孙太后闻报,急忙传令开枷放人。李时勉获释回家,昏迷数日方醒。

  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没有在过节时给王振送上礼物,平时相见也不主动跪拜,被王振视为不恭,就罚他们在长安门前枷号示众半个月。陕西武功人中尉指挥使华嵩与王振侄儿王山为一妓女争风吃醋,被王振派打手将头发剃掉,涂漆在教坊门前枷号示众。

  王振奴假皇威,滥施淫凶,想使所有臣民听任摆布。有人将他的丑恶凶残行径写成匿名帖子,散在京城街头。王振闻报后责令手下党羽和厂卫特务一齐侦访,结果查出是太监张环和顾忠所为。王振命将二人磔刑处死,行刑时让所有宦官到刑场观看,以杀鸡儆猴。正统十年(1445),京师又贴出痛斥王振罪款的传单,锦衣卫特务又倾巢而出侦访,查明是锦衣卫卒王永所写。王振又下令将王永处死。

  在残酷打击迫害异己的同时,王振自然需要交结朋党,培植亲信,控制朝廷的要害机关。侍郎徐死心塌地附会投靠,王振提升其为兵部尚书,控制军政。他的两个侄儿王山、王林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控制特务机构。另有心腹骨干马顺、陈官、郭敬、唐通等人,甘为爪牙之用。

  王振势倾朝野,专横跋扈,擅断政事,懦弱昏庸的英宗皇帝不但不加制止,反而以其为忠诚。幼时如此,长大成人后依然迷而不悟,宠任不衰。英宗一直称王振为“先生”而不呼名。朝中公卿勋臣,尊称王振为“翁父”。正统十一年(1446),英宗厚赏王振,赐给他白金、宝楮、币等物,并特赐敕文一道,褒奖王振“性资忠孝,度量弘深”,日夜伺奉在皇帝身边,克尽职守,对国家贡献很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