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三下西洋

  明成祖永乐七年九月(公元1409年10月),郑和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三次下西洋的活动。这一次远航,也是紧接着第二次回来之后,一方面送有关国家使节回国,一方面顺便再作第三次访问,同时进行贸易活动。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有大宝船48艘,官兵27000余人,其中有王景弘、费信、李实、何义宗、彭以胜等人。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同年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第二年年初在福建五虎门开洋。经过10个昼夜的航行,船队到达占城国境内,停泊于新州港。郑和去王城拜见了占城国国王,并赏赐给国王大量礼物。占城国王也回赠给郑和当地一些特产。随后,双方又进行了友好的贸易活动。

  郑和在占城国停留了一段时间,对占城国的历史、风情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占城国,也叫占娑国,公元192年由区连建立。中国史籍最初称之为林邑,唐至德以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改称占城。自五代以后,中国正史和《诸蕃志》对占城国均有记载。占城国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例如,这里的国王在位满30年后,就要宣布退位,出家当和尚,到深山老林中吃素受戒,过独居生活,国家的事情则暂时由其兄弟或子侄来管理。过上一年,如果没被虎狼吃掉或者没有病死,回来仍继续当国王,而且倍受尊敬,人们称之为昔马哈刺扎(吉祥大王之意)。再如,普通老百姓的婚姻嫁娶也非常有趣。结婚时,男方先到女方家成亲,过上十天、半月之后,男方父母和亲友再用鼓乐迎接新婚夫妇回家,然后饮酒祝贺。他们的酒是将米饭拌上药,放在瓮中,封闭起来,熟后即可饮用。饮酒时,人们围坐在酒瓮的周围,开启酒瓮,根据人数的多少加水,然后用三、四尺长的竹筒插入瓮中,大家就轮流用竹筒吸酒喝。如果瓮中的酒吸干了,再加上一些水,直到没有酒味为止。

  郑和船队在占城国作短暂的停留之后,又相继到达爪哇、满剌加(今马六甲)、暹罗、阿鲁(今苏门答腊岛上)、苏门答剌、南渤里、锡兰、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小葛兰(今印度奎隆)、柯枝等地,最后抵达目的地古里。

  在古里国,郑和拜见了古里国国王,广泛了解了古里国的风土人情,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任务完成后,郑和率船队开始返航。明成祖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公元1411年7月6日),船队回到了国内。

  传技满剌加

  郑和率船队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经过占城国、爪哇国等地,来到了满剌加国。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剌率大臣亲自到港口迎接郑和船队。岸上,满剌加百姓成千上万地争着看中国使者,一时鼓乐齐鸣,号角振天。拜里迷苏剌用当地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中国客人。

  郑和向拜里迷苏剌宣读了大明皇帝朱棣的诏书。原来满剌加以前叫做王屿,本是隶属于暹罗的一个小国,每年要向暹罗国进贡大量礼品。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永乐元年,拜里迷苏剌派遣使者到中国去朝拜明朝皇帝朱棣,希望大明王朝能帮助他国独立。永乐元年十月,明成祖朱棣派中官(即太监)尹庆随使者前来视察,并赏赐给拜里迷苏剌织金文绮、销金帐幔等物品。拜里迷苏剌向尹庆提出,希望中国皇帝把半岛上的主峰,给以封赐。尹庆复命以后,朱棣皇帝非常高兴,赐其国名“满剌加”,并让工部制作了一方“满剌加国王”的金印,还有国王用的袭衣、黄盖等物,并题写了封赐的碑文,让石匠刻在大理石制成的碑上。这次郑和出使的时候,便让郑和一起带来。

  郑和宣读了朱棣皇帝册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的诏书,将皇帝赐给满剌加国王的金印和袭衣等物品交给拜里迷苏剌,岛上居民同声欢呼,载歌载舞,热闹非凡。随后,郑和又让人把船上的大理石碑抬下来,树立在半岛的主峰。那碑文写着朱棣皇帝册封拜里迷苏剌为满剌加国王的诏书。碑文的结尾还有一首诗:

  西南巨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

  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世草木浓。

  金花宝钿生青红,有国于此民俗雍。

  王好善义思朝宗,愿比内郡依华风。

  出入导从张盖重,仪文裼袭礼虔恭。

  大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

  山君海伯翕扈从,皇考陟降在彼穹。

  后天监视久弥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过了几天,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剌带着给明朝皇帝的贡品,来到主船拜会郑和。拜里迷苏剌说道:

  “正使大人,满剌加居民平常以捕鱼为生,虽然所属各岛几乎都有可以种植的平地,但人们却不会耕种,只能用海产品去和暹罗交换粮食。现在满剌加独立了,我们也不再和暹罗交换粮食了,上国的船队里有粮船,能不能把你们的粮食卖些给我们呢?”

  郑和想了一会儿,说道:

  “把我们船队的粮食分出一些给你们是可以的,但贵国人口众多,长此下去,全靠买粮食度日,终是受制于人。为何不自力更生,开垦岛上的土地,自己生产粮食呢?”

  “我们祖祖辈辈只会打鱼捞鲜,不会耕种呀。”

  “在远古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也是靠渔猎为生的。后来出了农业,社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这样吧,我们的将士大多是农民出身,我挑选出一些人来教你们耕种土地,再从我们的粮食中,选出些好的作种子,船上又有木匠和铁匠,让他们再打些农具,你就把农业发展起来了,怎么样?”

  拜里迷苏剌听了,十分高兴,他连声说道:

  “多谢!多谢!我代表满剌加国全体人民,感谢正使大人。不过,我还有一事想向正使大人请教。”

  “请讲。”

  “正使大人带着庞大的船队去西洋各国,不是做生意吗?”

  郑和点了点头。

  “这就奇怪了,”拜里迷苏剌不解地说,“商人总是喜欢卖短缺的货物,那样才能卖出好价钱。比如说你卖粮食给我吧,还不是随你说价钱吗?可是你呢,不趁这个机会抬高粮价,反倒要帮助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生产粮食,那你还赚什么呢?”

  郑和听了,大声笑道:

  “我怎么能不赚呢?我赚的是双方的友谊,这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呀!至于说到做生意嘛,主要的是互通有无,大家都有利。乘人之危来抬高物价,那发的是不义之财,我们是绝对不会那样干的!”

  拜里迷苏剌听了,非常感动。双方当场商定,由船队挑选100名年纪较大或身体较差的出身农家的将士,留在满剌加,教给当地百姓耕种田地,种子由船队供给。再派10名铁匠和10名木工,抓紧时间,打造一批农具。

  满剌加国百姓听说要学种粮食,纷纷报名参加。船队选的人也派出来了,木工、铁匠先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农具,用来开垦田地。郑和又发动整个船队,除留少数人看守船只外,其余全部帮助满剌加国开荒三天。一时满剌加主岛和附近岛屿上,到处是热气腾腾、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郑和、王景弘等人也脱下官服、换上短衣,参加开荒。拜里迷苏剌感到非常惊奇,想不到地位这么高的船队首领、明朝政府的正使、副使,也会干农活儿!他也赶紧把王服脱下,拿了一把铁镐,站在郑和身边,学着郑和的样子,一下一下地刨起来。没有几天的功夫,满剌加国的荒地全被开垦出来了,一片一片平展展的农田出现在拜里迷苏剌的面前。他高兴极了,一再感谢郑和对他们的帮助,同时他也想着办法报答郑和。

  一天,郑和正在主船上休息,拜里迷苏剌前来拜见郑和。他向郑和问道:

  “正使大人,你的船队以后会经常到我们满剌加国来吗?”

  “当然,贵国是海上交通要道,我们到西洋各国去,都要经过这儿,以后会常常麻烦你的,希望你多帮助罗!”

  “既然如此,正使大人,我现在就想帮助你。”

  “噢,你现在如何帮助我们?说说你的想法。”

  “正使大人,既然船队要经常到我国来,你们把货物装在船上,带来带去很不方便。因此,我想拨一个岛屿给你,你在岛上修个仓库,买来的或准备卖出的货物可以临时存放在仓库里,省得船队重载跑来跑去了,你看如何?”

  “你想得非常周到,国王陛下!”郑和高兴地说,“你拨一个岛屿给我,我可以付租金。就让教你们耕种的那些人来看仓库,也是一举两得。我多谢你啦。”

  “正使大人,”拜里迷苏剌说道,“你可太见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明朝皇帝帮助我国独立,赏赐给我们许多礼品,你又帮助我们学习耕种田地,使我国人民有粮食吃,这些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才好,区区一个小岛,何足挂齿。”

  说完,两个人亲热地拉着手大笑起来。

  没用多长时间,仓库就修好。当中是木板搭起的一座座仓房,四周又用圆木修成排栅城垣,每个角上搭一座望楼,昼夜有哨兵值勤,以防海盗骚扰。船队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去各国的船只,回航时都在这里聚齐,装点货物,开航回国。这里成为郑和下西洋的一个中间转运站。

  转眼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船队大小船只悬灯结彩,装扮一新。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剌带着大臣们到船上拜年,许多老百姓也上船来参观。郑和吩咐数十艘大宝船上大摆宴席,款待大家。人们开怀痛饮,船队将士和水手们的思乡情绪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郑和离开满剌加国后,船队继续西行。一天,船队来到锡兰山海域,锡兰王亚烈苦奈儿派大臣在岸边迎接郑和。这个亚烈苦奈儿,是位残暴贪婪的家伙,不但跟邻邦不睦,而且还常常抢劫往来的使臣和客商,是这一带海域的地头蛇。当他得知郑和去西洋各国、船上载有许多宝物后,就想把郑和骗至王城,以便找机会杀掉郑和,抢劫宝船。但是,郑和对亚烈苦奈儿的横暴早有了解,所以郑和并没有上岸去见亚烈苦奈儿,而是命令船队加快速度,迅速离开了锡兰山海域,亚烈苦奈儿的阴谋落了空。然而,他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在等待着机会。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郑和率船队返回时,又来到了锡兰山海域。这一次,锡兰王亚烈苦奈儿为了实现他的阴谋,亲自到岸边迎接郑和。船队停航后,亚烈苦奈儿登上主船,向郑和说道:

  “敝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拜上天朝正使大人。听说大人率领船队来与我西洋各国友好通商,我及国中百姓十分盼望。不料正使大人瞧不起敝邦小国,不愿上岸与敝国通商,不知是什么缘故?”

  这下子倒把郑和给问住了,他沉吟了一下,说道:

  “只因船队行程紧促,故没敢打扰贵国。这样吧,我即刻随你上岸,怎么样?”

  “那太好了,我给正使大人带路。”亚烈苦奈儿高兴地说道。他心里想:郑和已经上当了,我的计划实现了一半了。”

  当天,亚烈苦奈儿大摆宴席,招待郑和等人。席间,亚烈苦奈儿告诉郑和,他已经在翠蓝屿开设了市场,中国船队可在那儿进行贸易,郑和随口答应了。这一顿饭,双方一直吃到深夜才结束。

  郑和回到主船后,对都指挥丁峰说道:

  “亚烈苦奈儿为人狡诈,我们不可不防。这样吧,你明天带领一部分将士,扮作脚夫,保护贸易安全进行。如果亚烈苦奈儿前来骚扰,抢劫货物,你就布成车阵抵抗,我率大队人马,去抄他的后路。”

  丁峰说道:

  “请正使大人放心,卑职一切听从大人的吩咐。”

  第二天早晨,户部郎中指挥买办和办事,把船上装着货物的二百多辆小木车,顺着跳板推上岸去,直奔锡兰王亚烈苦奈儿指定的贸易地点翠蓝屿。这儿是一大片平坦的草地。小货车到来后,那穿上商员服装的都指挥丁峰,吩咐那些扮作脚夫的将士,将小货车团团地围成一个大圆圈儿。小货车是独轮的,铺着厚厚的木板,出售的商品摆在木板上面。不一会儿,锡兰国的百姓陆陆续续地赶来作买卖了。他们带来的多是珍珠和宝石。这儿盛产宝石,有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昔剌泥、窟没蓝等品种,价值连城,十分名贵。当地百姓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丝织品。因为锡兰国不产布帛,许多人常年裸体,以树叶遮住下身,所以古代又把此地称为“裸形国”。

  贸易平平静静地进行着,一上午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中午时分,船上派人送来午饭,大伙就地聚餐,当地百姓也大都回去吃饭去了。饭后,丁峰对大家说:

  “各位听着,现在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

  话还没有说完,忽然远处传来“呜呜呜”的号角声,接着就见许多身上没有寸纱、只用树叶遮着腰部前后的裸形大汉,头上插着各种颜色的羽毛,脸上涂着五颜六色,舞着弯刀、弓箭和梭镖,一边“嗷嗷嗷”地吼叫着,一边跳跃而来。

  丁峰一看,心中冷笑一声,马上命令将士们把小货车上的商品摆到地上,然后把小货车一竖,一辆紧接一辆,车面向外,组成一道圆形的木城。将士们弯身藏在车后,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来的正是锡兰王亚烈苦奈儿。他把郑和船队骗上岸后,又假惺惺地宴请郑和,指定地点进行贸易,目的是拖延时间,一方面麻痹郑和,一面调集兵士,准备抢劫宝船。等他把一切准备停当后,即率五万部众,来到翠蓝屿贸易地点,企图夺走货物。

  亚烈苦奈儿带领士兵赶到翠蓝屿后,把木城团团围住,竹箭“砰砰啪啪”地射了过去,但明军隐蔽在小车后面,丝毫没有受到损伤。亚烈苦奈儿心中着急,命令部下停止射箭,舞着弯刀和梭镖,直向木城冲去。看到这群半裸着身体的土人直朝木城冲来,丁峰马上命令将士们把藏在小货车里的火铳拿出来,从木城的缝隙伸了出去。土人越来越近了,丁峰大喊一声“打!”四面的火铳一齐开火。霎时间木城周围冒起一股股烟雾,火焰喷射而出,声音宛如雷鸣。火铳里装的是粗粗的铁砂,虽然一下子不能把对方置于死地,但击在脸上和裸着的身上,那炽热的铁砂便会“嗤溜”一声钻进皮肤里去,身上也是火辣辣地痛。

  为了使射击不留一点间隙,丁峰把将士们分成三批。第一批射击过后,退了下来,重新装填火药和铁砂,第二批这时便替补上去,等候命令。又一声“打!”“砰砰啪啪”,排铳又响了。第二批打过退下,第三批又换了上来。等到第三批打过,第一批已准备好,便再次换了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任凭敌人有多少,也不能靠近木城半步。

  一阵火铳打过之后,不少锡兰土人受了伤,他们痛得“哇哇”直叫,打得重的连眼珠也崩出来了。但亚烈苦奈儿倚仗人多,仍旧挥舞着弯刀,命令部下拼命往木城冲去。

  然而,土人们尝到了火铳的利害,学得乖了,他们看火铳射程不远,便在铁砂打不着的地方,一面叫喊,一面射箭,引诱明军射击。他们可能认为,明军的枪药有限,不会坚持太久吧。

  丁峰看到土人不来进攻,便下令停止射击,两方僵持起来。

  这时,亚烈苦奈儿走出人群,对着明军喊道:

  “中国人,你们被包围了,赶紧把货物交出来,就放你们回去。”

  丁峰说道:

  “亚烈苦奈儿,你这个贪婪无耻的家伙,休想抢走我们的东西,有本事你就上来吧!”

  亚烈苦奈儿气极了,他挥舞着弯刀,大声命令部下向明军进攻,丁峰一声喊“打!”火铳一齐开火,打退了锡兰人的又一次进攻。

  时间一点点过去,双方也打打停停,一时难分胜负。

  当郑和得知锡兰王亚烈苦奈儿带领精兵强将去翠蓝屿抢夺货物的消息后,迅速率500名骑兵,1500名步兵,抄近道直袭锡兰王城。土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中国人还有这一招,猝不及防,纷纷溃败。明军将士一直冲进王宫,把亚烈苦奈儿的妻子、儿女和大臣生擒活捉。接着,郑和一方面命令步兵押着俘虏回船,一方面亲自率领骑兵,抄袭亚烈苦奈儿的后路。

  锡兰土人们以为来的是天兵天将,哪里还敢抵抗,便一哄而散,四处逃命。亚烈苦奈儿一看形势不妙,拔腿想跑,郑和拍马赶过去,不出两个回合便把其活捉。郑和吩咐拆了车阵,运货物回船,亚烈苦奈儿及俘虏们也被押上船。随后,船队驶出锡兰山海域,循原路回国。

  郑和回国后,把亚烈苦奈儿和他的两个妻子,三个儿女以及十几位大臣,一齐押跪在朱棣皇帝面前。郑和向皇上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亚烈苦奈儿也承认不讳。朱棣皇帝想了一会儿,让通事费信问那些大臣:

  “你们锡兰国中,谁最贤良?”

  大臣们一致推荐邪把乃那。原来这邪把乃那是亚烈苦奈儿的叔叔,为人心地善良,勤劳能干,一直反对亚烈苦奈儿抢劫客船货物。朱棣皇帝见锡兰国大臣们一齐称赞邪把乃那贤良,便对他们说道:

  “朕现在想册封邪把乃那为新的锡兰王,你们意下如何?”

  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我们同意,我们同意,天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皇帝遂诏命礼部铸造锡兰国王金印,册封邪把乃那为锡兰王,并让郑和派一艘大船把邪把乃那及大臣们送回锡兰国,亚烈苦奈儿一家则被留在了中国。若干年后,朱棣皇帝才命郑和把亚烈苦奈儿一家送回锡兰国。

  忽鲁谟斯之行

  郑和在完成了第三次出使任务后,休整了一年多,准备更大规模的远航。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朝廷命令郑和进行第四次远航。为了完成新的出使任务,郑和到处寻求人材。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真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这次充任翻译的除了哈三外,还有马欢和郭崇礼。费信因于1412年至1414年随奉使少监杨敕往榜葛剌等国,所以未能同往。随同出使的军人有王衡、林子宣、胡复、陆通、马贵等。

  船队这次出使西洋,还是首先抵达占城。在那里作短暂的停留后,郑和派出一支船队到彭亨和急兰丹,自己则率领主船队驶往爪哇国。此次随郑和出使的马欢,在他所著《瀛涯胜览》一书中,对爪哇国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爪哇,原称婆,为南洋大国,东汉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2年),即已和中国有了外交关系。“爪哇”一名,始见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中。其国内有四大城镇:杜板、新村、苏鲁马盖、满者伯夷。满者伯夷为王城,是国王所在地。爪哇各地均有中国人居住。特别是新村,原来本是一片沙滩荒凉之地,由于中国人到此定居,才逐渐得到了开拓。到明朝初年,新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爪哇国内通用的货币是中国的铜钱。

  郑和船队从爪哇起航后,相继经过旧港、满剌加、阿鲁、苏门答剌、南渤里、锡兰、柯枝、古里等地,最终到达目的地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南的岛上)。

  忽鲁谟斯国依山傍海,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场所。不仅非洲的米息儿(今埃及)、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今佐法尔)、阿丹(今亚丁)、印度半岛的古里、柯枝以及再往东的一些国家从海上来此进行贸易,而且中东及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也从陆路来此做买卖。这里汇集了宝石、金刚石、珍珠、琥珀、珊瑚、玉器、各种毛织品等商品,五光十色,应有尽有。

  郑和船队到达忽鲁谟斯国后,国王率文武大臣亲自将郑和等迎至王宫。郑和宣读了明朝皇帝的诏谕,并赠送给国王许多礼物。国王感谢明朝皇帝的恩德,大宴三日,款待郑和等人。接着,郑和船队在贸易市场上购买了各种珠宝异物,事毕启船回国。这时,忽鲁谟斯国王也差遣使臣,驾驶船舶,载着狮子、麒麟、名马、斗羊、驼鸡、珍珠、宝石等,备好金叶表文,随郑和船队来中国朝贡。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七月(公元1415年8月),郑和率船队回到了国内。这次航行,郑和越过了印度以西,到达了波斯湾。

  生俘苏干剌

  话说公元1413年,郑和率船队开始了第四次远航。一天,船队来到了苏门答剌国境内,前哨船一位指挥来到主船,对郑和说道:

  “正使大人,我船队已来到苏门答剌国,只是目前这国王正处于危难之际,您看如何办?”

  “这国王有什么困难,你详细讲来。”郑和说道。

  “苏门答剌国先前的国王,名字叫作行勒,因姑儿国国王(又号花面王)率兵来侵,行勒顽强抵抗,身中药箭而死,花面王占领了苏门答剌国。因行勒国王之子年幼,不能为父亲报仇,其妻遂出下一道榜文,招贤纳士,言如果谁能替她的丈夫报仇雪恨,收复国土,情愿以身事之,以国与之。三天之后,有一个撒网的渔翁揭了招贤榜文,高喊他能为死去的国王报仇,收复国土。国王之妻给与他鞍马、披挂、兵器等项,又交给他一支军马。果然是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声,那渔翁打败了花面王,赶走了姑儿国军队,收复了国土。国王的妻子不负前约,与渔翁结为夫妇,尊敬他做个老王,国中一切大事,全由他掌管。若干年后,那行勒国王的儿子宰奴里阿必丁长大成人,带兵杀死了渔翁,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掌管了苏门答剌国。不料渔翁的儿子苏干剌,扬言要替父王报仇,每天与宰奴里阿必丁厮杀不已。”

  “双方胜负如何?”

  “苏干剌常胜,宰奴里阿必丁常输。”

  “济弱扶危,维护和平,我们不能不管。”郑和迅速命令马贵、张通率军前去增援宰奴里阿必丁。

  马贵、张通率明军来到厮杀的战场,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只听三通鼓响,呐喊一声,宰奴里阿必丁阵上涌出一支军队,为首的马贵、张通骑着战马,高叫道:

  “哪个是苏干剌,还不早早下马受降!”

  苏干剌听了,心里吃了一惊,想道:这些威武的将士不是本国的,也不是西洋诸国的,是哪里来的生主儿,怎么就叫我的名字呢?”

  宰奴里阿必丁也被弄糊涂了,他连忙问左右道:

  “这些天兵天将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这是大明天朝正使大人派来的。”

  “难怪这么威武,真是天助我也!”宰奴里阿必丁一边说着,一边抖擞精神,率军杀敌。

  常言道:寡不敌众,弱不敌强。苏干剌遇到明朝将士,哪里有还手之力,遂一败涂地,弃甲曳兵,大败而逃。马贵、张通率军追赶。不出两个回合,便将苏干剌活捉。剩余兵卒看到首领被捉,吓破了胆,举起双手,缴械投降。马贵令军士将他们一一捆绑结实。这时,宰奴里阿必丁也赶来了,他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对马贵、张通说道:

  “多谢二位将军助我苏门答剌国。”

  “国王不必多礼,这都是我们大人安排的。”马贵道。

  随后,宰奴里阿必丁跟着马贵、张通,来到主船,拜见了郑和。郑和对宰奴里阿必丁说:

  “苏门答剌国现已和平,身为国王,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发展生产,做到国富民强。至于苏干剌等人,就关押在此,由你处置。”宰奴里阿必丁连连点头,唯唯奉承。

  第二天,郑和率船队离开苏门答剌国,继续西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