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敬佛锡兰

  明成祖永乐五年九月(公元1047年10月),郑和奉诏再次出使西洋。这一次远航,是紧接着第一次回来之后,可能是送那些外国来的使节回国,并顺便作第二次访问。同行的人有王景弘、侯显、马欢等。这次出访所到的国家有:占城、爪哇、暹罗(今泰国)、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南巫里(今印度半岛西岸的麻罗拔)、甘巴里(今印度半岛西岸的Cambay)等。

  在锡兰国,郑和等去一些寺院烧香拜佛,并向寺院布施钱物,受到寺院住持及众僧的热情接待。一天,郑和等来到一处寺院,寺院住持把郑和迎至寺内,但见寺院规模宏大,殿宇鳞次栉比,壮丽辉煌。寺内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郑和看了,心中暗暗称奇,遂向住持问道:

  “这座寺院叫什么名字?怎么这般辉煌热闹?”

  住持答道:

  “大人有所不知,这座寺院名叫立佛寺,是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处,故而这般热闹。”

  郑和听了,惊喜地说道:

  “真的吗?那我可要好好跪拜佛祖,求佛祖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这时,一名随从问道:

  “正使大人,什么是佛祖真身舍利,能给我们说说吗?”

  郑和看了看众人,点了点头,慢慢地说出了佛祖真身舍利的来历。

  佛祖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乃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幼年时的悉达多,天资聪慧,相貌端庄,净饭王对他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够继承自己的王位,做一个开明的君主。然而,悉达多却不愿意成为父亲所期望的“转轮王”(轮是古印度一种锐利无比的武器,形状像个轮子,转轮王就是统一天下的圣君)。当时,古印度社会分成四个等级。最高的为婆罗门,掌握祭祀文教大权;其次是刹帝利,把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再次是吠舍,是商人及自由职业者;最下等是首陀罗,为没有任何权利的仆役、奴隶。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悬殊,界限森严。悉达多自幼就喜欢沉思,世间很多现象无不引起他的感触和忧虑。面对人世间的种种不平和生老病死,他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解脱人间的苦痛呢?但是,思来想去,却怎么也想不出完美的答案,这使他感到无限的悲哀和苦恼。一天,悉达多独自来到迦毗罗卫城北门外花园,在一菩提树下端坐思索起来。这时,一个沙门(修道者)走过来对他说:

  “解脱之道,不在王宫,而在山林之中。”

  从沙门那里得知出家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后,悉达多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

  在悉达多刚满29岁的时候,一天夜里,他悄悄地离开了王宫,离开了迦毗罗卫城,来到了罗摩村,自己剃除了须发,披上袈裟,出家修行,追求解脱痛苦和人生的真理。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乔达摩·悉达多终于悟透了一切法(佛教指一切物质、精神现象的总和)无非是缘起(佛教谓宇宙一切事物皆待缘而起),缘起的一切法毕竟是无我的道理。人的生、老、病、死的痛苦来源于“无明”,即对物质的追求所产生的烦恼,如果能够抛弃“无明”,即抛弃对物质的追求,便可得到真正的解脱。这就是他所证得的“正觉”。从此,人们称他为无上的佛陀,或称作“佛”,意即真理的觉醒。因其是释迦族人,皈依他的信徒就尊称他为世尊或释迦牟尼(牟尼是“圣人”、“智者”的意思)。

  释迦牟尼成了伟大的佛陀后,就开始了说法济世的工作。他的足迹遍及恒河两岸,凡是听他说法的人无不深受感化而衷心信仰。

  经过45年的化度,80岁那年,佛陀自知其舍寿的时间快到了,但他仍要把握最后的时光。他把全体比丘们召集到毗舍离的大林精舍,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教诲,然后便从毗舍离城向拘尸那伽城步行而去。沿途每经过一个村落,他都要停下来,向村民说法,最后到了拘尸那伽城外的婆罗树林。释迦牟尼就选择了这样一处野外树林,作为他入灭的地方。

  释迦牟尼涅之后,弟子们悲痛万分。他们把释迦牟尼的遗体运到了拘尸那伽城。7天后,在古印度恒河流域拘尸那伽城郊外的草地上,弟子们点燃了一堆香木,佛祖身上顿时升起了缕缕轻烟,直上九天。待到焚烧遗体的大火熄灭,弟子们收拾灰烬时,却惊异地发现,伴随着未烧化的一节手指骨、四颗牙齿、一片头盖骨及数根头发,佛祖的真身遗物中,竟然还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圆珠状的结晶体,有白的、黑的、红的。再仔细一看,那白色的是骨质,黑色的是发质,红色的是肉质。众弟子俯首合掌,深深敬服佛祖的修行高深莫测。于是,弟子们便将这些奇异的骨烬颗粒和遗物称为“舍利”。他们将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骨灰装在一个金瓶里,安放在国君的大殿中,准备建塔安奉。

  释迦牟尼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古印度各地,七国国王分别派遣使者到拘尸那伽城,向当地的末罗族人要求分给佛舍利。最初末罗王不肯分给,各国一时争持不下,皆秣马厉兵,剑拔弩张,眼看一场战争就要爆发。后来经过调解协商,才将佛舍利平分给八王。各国分到佛舍利后,皆建塔安奉,并定期举行纪念会。最后迟到的孔雀王分不到佛舍利,只好将释迦牟尼留下的骨灰带回去,建塔安奉。原来装佛舍利的金瓶,也建塔安奉。至此,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共被分为10处。

  公元前261年,即释迦牟尼涅200多年后,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半岛的绝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古代印度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在这次统一战争中,有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俘。阿育王大概出于对残杀生灵的深刻追悔,在战后极力推崇佛教,广为传布佛法。相传阿育王为弘扬佛教,曾遣空中和地下40里之内的所有鬼神,取出所有安奉的佛舍利,分84000份,放置于84000个宝匣之内,外饰以彩绸,分葬于世界各地的84000个寺院之中。锡兰国是当时世界上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有众多的寺院藏有佛舍利,这座立佛寺就是其中之一。

  众人听了郑和的叙说,感叹不已。寺院住持说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人对我佛祖知道得如此详细,是佛门之大幸啊!”

  郑和说道:

  “今日能到贵寺,是我等的荣幸,烦请大师领路,我等要跪拜佛舍利。”

  郑和等在住持的引导下,来到珍藏佛舍利之处,磕头烧香,托请佛祖保佑他们一路平安。随后,郑和向寺院布施了多种物品。计有:金1000钱,银5000钱,各色丝50匹,各色绢50匹,织金丝宝幡4对,香油2500斤以及香炉、花瓶、烛台、灯盏、香盒、蜡烛、檀香、金莲花等。明成祖永乐七年二月初一(公元1409年2月15日),郑和立了石碑,记下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我国历史博物馆有其拓片,是用汉文、阿拉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文字刻写的。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夏,郑和率船队回到了国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