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媪相”权势

  北宋末年,政治十分黑暗。宋徽宗在位20来年,最宠信的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李彦一伙,这些人权势熏天,当时人称之为“六贼”。当然,除了这六名超级大贼之外,北宋朝廷还造就了如杨戬、高俅等这一类的次一流大贼,至于中等奸贼和小蟊贼那更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徽宗一朝,可以说是一个豺狼当道、群贼肆虐的时期。

  “六贼”之首蔡京,前文我们已经约略作过介绍。通过童贯的中介,他爬上了宰相的高位,立即重用其党徒吴居厚、王汉之等十余人为僚属,变更法度,打击政敌。在蔡京的眼里,权力就是一切,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为了巩固自己已获得的权力,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友谊、亲情都可以抛之九霄云外。在他三次任相期间,箝制朝臣和排斥异己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为了权力引发的冲突,竟会使他视亲人如寇仇。早在神宗时,蔡京与他弟弟蔡卞同在朝廷任中书舍人,满朝大臣为之羡慕不已。蔡卞还乞请皇帝,允许他上朝时站班在其兄长之下,颇有敬上礼让之心(宋朝入官以先后为序,蔡卞任中书舍人要早于其兄,按规定站班应在蔡京之上)。等到徽宗拜蔡京为相后,这亲兄弟却渐渐反目成仇。原来,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一直认为他丈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绝对正确的。而这时,他哥哥打着绍述的旗号,所行与王安石变法大异其趣,已使他有些看不惯。加上他哥任京官比他迟,地位却在他之上,老是压他一头,使他不能当上宰相,心里就更不满了。因此,朝中商议大事,他时时故意跟哥哥唱反调。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正月,宋徽宗想任命童贯担任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蔡京一心迎合徽宗旨意,全力支持。蔡卞身为枢密院长官,却坚决反对,认为用宦官主持一方面的军事,肯定会误事。右丞张康国就以神宗用李宪的旧例为证,说明任用童贯也不为过。蔡卞却说:“神宗重用李宪,已经不是什么美事。好歹李宪还懂一点军事,童贯却对将略一窍不通,毫无所长。将来一旦用他,必会败坏边疆军事。”蔡京就在徽宗面前,马止反驳蔡卞观点,两兄弟唇枪舌剑,争得面红耳赤。蔡京言辞锋利,不时还夹杂些冷嘲热讽,这使蔡卞实在难以忍受,便愤而提出要辞官回乡。最后,宋徽宗仍按自己的想法任命了童贯,把蔡卞降职,以资政殿大学士身份出知河南府。

  蔡氏兄弟争权,很快就在朝野传为笑谈。但蔡京却不知羞耻,为了贪恋权位,进一步又上演了父子倾轧的丑剧。蔡京的长子叫蔡攸,字居安。他早年对端王恭敬异常,获得了端王的好感。赵佶即位后,他迅速受到宠用。蔡京首次罢相前,宋徽宗先把蔡京的死党刘、刘焕等贬出京城,并暗中授意御史中丞王安中上章弹劾蔡京,为罢免他作准备。蔡攸这时在宫中管奏章文籍,因而提前获知此事。他马上跑到徽宗跟前,磕头如小鸡啄米一般,替他父亲苦苦哀求,缓解了徽宗的不满情绪。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蔡京的三个儿子蔡、蔡攸和蔡及蔡攸的儿子蔡行都在朝廷任大学士。蔡攸更加衔开府仪同三司,他妻子宋氏时常出入后宫,如走平地;他儿子蔡行领殿中监,宠信的程度不亚于其父。随着蔡攸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与其父的权力冲突也越来越明显。一些奸诈浮薄小人,见有机可乘,便从中故意离间。因而,父子之间权势冲突加剧,相互倾轧之事不时发生。他们各立门户,在朝廷内外拉帮结派,相互攻击,亲父子逐渐变成了仇人。宋徽宗曾给蔡攸赏赐了一座宅院,平常也没啥用场。到这时,蔡攸就干脆搬出去,与父亲分居另住。有一天,蔡京正在家里跟客人谈话,蔡攸突然前来拜谒父亲。蔡京就让客人暂时在侧房避一会儿。蔡攸一进屋,就拿起父亲的手,装作诊脉的样子,然后说:“父亲大人脉势舒缓,是不是身体不适啊?”蔡京说:“没有啊!”蔡攸立即接上去,说:“没有就好!宫里现在正有公事,儿子告辞!”说完,转身扬长而去。

  那位客人透过门缝,看见了这一切,就问蔡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令郎那是什么意思?”蔡京回答说:“先生真的看不出来吗?这小子是盼我有病好罢我的官啊!”过了几天,宋徽宗果然令蔡京致仕(退休)了。

  后来,北宋联金攻辽,企图收复燕云旧地。大军出发时,蔡京给蔡攸写诗饯行,字里行间,故意暗暗流露出不赞成此举的意思,目的就是预作后路,万一北伐失败,他便可以用此诗为证替自己开脱,却全然不顾这首诗对他儿子的前程会有什么影响。因此,旧史对蔡京就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说他“天资凶谲,舞智御人”。为了权力,在皇帝面前专门找别人的过错,加以攻击,借此来显示自己的正确。只要一听说皇上要罢免他,他就急匆匆入宫见皇上,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万般哀求,根本就不知道世上还有廉耻二字。他的亲人之间,相互见利忘义,为了争权夺利,竟弄得兄弟、父子反目成仇。

  就是这样一个无耻小人,却长期控制着北宋的朝廷大权,他的六个儿子、四个孙子同时担任执政和从官,至于其亲朋好友、徒子徒孙也是个个声势煊赫,享尽了荣华富贵。最令人奇怪的是,蔡京在徽宗一朝,竟然成了官场上的不倒翁。崇宁元年七月,蔡京初次任相,胡作非为了一番后,至五年(公元1106年)二月罢相,免为中太一宫使,仍留住京城。到次年正月,蔡京在幕后稍作活动,便二次任相,到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六月又罢相,仍为太一宫使。太学生陈朝老、大臣石公弼、洪彦升、毛注等纷纷上书,指陈蔡京种种罪状,要求徽宗予以严惩,并逐其离京,但徽宗却不加理睬。后来,实在由于上书攻击蔡京的人太多,徽宗为了平息众愤,只好将蔡京贬至杭州,但过了一年多一点,蔡京就又被任命为太子太师,从杭州召到京城,徽宗亲自在内苑太清楼设宴款待。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五月,令蔡京三日一次,到都堂议事;直至六年四月,仍令蔡京三天朝见一次,正公相位,总治三省之事。后来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六月,徽宗下诏令蔡京致仕,但朝朔望。这中间,王曾任相数年,到六年(公元1124年)底,徽宗又令蔡京领三省事。这时的蔡京已四次柄政,年老昏花,不能实际理事,一切全由儿子蔡代为处理。整个徽宗时期,蔡京屡罢屡起,“权势震赫,举朝结舌”,从而成为“六贼”中的头号大贼。

  王字将明,是开封祥符人。虽然他长得风姿卓美,目睛如金,又能言善辩,但却以善佞而著称。蔡京致仕后,他曾继任宰相。徽宗由于宠信他,便在昭德坊赐他房宅,左邻就是已故门下侍郎许将的家院。王曾象孝敬老子一样地服侍宦官梁师成,称梁为恩府先生,便仗着梁师成的势焰,逼夺许家的房产,大白天就派了一帮恶奴,把许家的人全都赶出了家门,满京城的人都为之愤愤不平,却又奈何他不得。宦官梁师成更是权势熏天,他掌管御书号令,徽宗喜欢用“御笔”发布命令,梁师成便专门收买了一批擅长书法的小官吏,让他们模仿宋徽宗的字体,借以假传诏旨,反正朝廷衙门中也分辨不出真伪来。由于他有这样的本领,王便父事他,蔡京父子也要处处讨好他,京城里人人都称他是“隐相”,执朝、侍从等高官,出于他门下的多得不可胜记。朱因他父亲朱冲的缘故,得到蔡京的特殊照顾。童贯收复湟、鄯、廓诸州时,蔡京关照童贯,让把朱氏父子的姓名也写在军籍中,作为有功人员上报朝廷,从而得到美官。嗣后,朱一心一意主持苏杭应奉局,竭力为宋徽宗搜罗奇花异石,特别受到徽宗的宠爱。凡对朱奉承的人,想做什么高官都能如愿,不讨好他的人,很快就会被罢官,因此,东南一带刺史、郡守,十有八九都出自他门下,被当时人称为“东南小朝廷”。另一位宦官李彦也不甘落后,他在北方的汝州设局,大肆敲诈勒索,搜括民田,人称他为朝廷“结怨于西北”。

  “六贼”当中,仅宦官就占了一半,童贯厕身其间,又成为“六贼”中的宦官之首。这帮奸臣,相互勾结,势力在朝廷内外盘根错节,一般正直的官员几乎就无法扳倒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这伙人又竭力在各个方面投徽宗之所好,助纣为虐。宋徽宗对道教神仙方术感兴趣,蔡京就为他到处引荐方士。有一次祭天时,宋徽宗突然装神弄鬼,说他好象看到了天上有楼台殿阁。蔡攸正在旁边,就煞有介事地说他也看到离地几十丈的云端确实有楼台殿阁,而且还有道流童子隐约出现。徽宗好道教,便讽劝道院上章册奉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蔡攸就说有什么珠星、璧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之符,大肆奉迎。为了讨好徽宗,他们一个个丑态百出。王、蔡攸等人,在陪伴徽宗赴宴时,自己却身着短衫窄,脸上涂脂抹彩,弄得花花绿绿的,就好象市井娼妓和唱戏耍杂的一样,口里也说的是粗俗不堪入耳的淫词浪语,徽宗却听得津津有味。

  宋徽宗和“六贼”为了粉饰太平,以掩盖他们那种骄奢淫逸、腐朽糜烂的生活,便挖空了心思,引经据典为自己的无耻行径寻找美丽的借口。蔡京把《易经》上“丰亨,王假之”和“有大而能谦必豫”两句话加以发挥,提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的口号,宣称宋朝的礼乐制度和宫室规模,都与宋徽宗君德之隆盛及国家之富强不相匹配,必须广建宫室,重修礼乐。蔡京又鼓动徽宗说:“陛下当享天下之奉。”蔡攸也劝说皇上:“人主应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有多少,岂能让它白白流逝?陛下又何必徒自劳苦呢?”宋徽宗本来就是个贪玩的昏君,对此当然乐于接受。从此,宋王朝便大兴土木,制礼作乐。首先仿照夏周制度,用22万斤铜,铸造了显示皇权浩大的九鼎,又兴建有九座大殿的九成宫,用来安放九鼎。接着下令从各地搜刮大木料,每天役使万余名工匠,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凡是能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事,无不一一兴办。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蔡京怂勇徽宗修建延福宫。为了完成此事,蔡京就把童贯、杨戬、贾详、何、蓝从熙五个大宦官召集起来,暗示他们大内宫殿窄小。这五人一点就通,联袂入宫请求皇上用延福旧名重建新宫。自从童贯当年南下苏杭置局以来,江南的牙、角、犀、玉、金、银、竹、藤等就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京城。崇宁四年(1105年)十一月,朱开始主管苏、杭应奉局,大肆搜刮东南奇花异石,通过运河和汴河,用船送入京城,称为“花石纲”。经过十年的榨取,首都的大宦官们已是个个富埒王侯,因而,童贯等五人便自请分任工役。他们在大内北拱宸门外拉开架势,互相竞争着显示自己的侈丽高广,又各为制度,互不重复。到八月,新延福宫修成,号称“延福五位”。新延福宫东西配大内,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其间殿阁亭台相望。又凿池为海,疏泉为湖,还修筑了许多鹤庄、鹿砦、文禽、奇兽、孔翠诸栅,豢养着各种珍禽奇兽。名木嘉花及怪石堆砌而成的假山,更是不计其数,其幽胜宛若天成,不象是人间尘境。不久,又在京城东北部兴建更大更奢华的“艮岳”,直至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二月方成。

  艮岳又名万岁山,周围十几里,最高一峰90步,峰顶有凉亭,称为介亭。然后分东、南二岭,直接南山。在峰峦起伏间,亭台楼榭比比皆是,下设平地,池沼洲渚遍布,堂阁轩馆星罗棋布,花石竹木,鸟虫鱼兽随处可见。修成后,宋徽宗专门写了篇《艮岳记》以记其胜。随后,童贯等群阉兴筑不已,山林岩壑日益高深,亭台楼观不可称纪。“六贼”们仍觉意犹未足,最让他们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士木虽极宏丽,但各地上贡的珍禽却不能驯化。恰好,这时开封城内有一个姓薛的老头,平常以养犬弄鸟耍猴为生。他听到一点风声后,便到童贯府上毛遂自荐,愿在艮岳林泉圃间驯鸟。童贯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位薛翁就天天让人集舆卫鸣跸,顶张黄盖,模仿天子巡游其间。然后用大盆盛上肉炙粱米,散放地上,自己学鸟叫招引百鸟来集。过了一个多月后,艮岳一带珍禽四集,不用薛翁假装鸟鸣也能自由飞翔,立在鞭梢扇子上也不怕人。于是,薛翁自己命名其住所为来仪所,招致四方养鸟驯犬之徒来协助自己,并让朝廷设官员专门管理。有一天,徽宗游艮岳,突然听到百禽聚鸣,声音清脆悦耳,抬头一看,见几万只飞禽上下翱翔。薛翁这时跪在道边,高声奏道:“陛下,万岁山瑞禽迎驾!”徽宗大喜,立即赏给薛翁官做,又赐给他大批金银财物。在朝廷大兴土木的同时,朱、李彦等人千方百计搜刮到的花石竹木,也有不少落在“六贼”及其党羽手中,他们无不在京城为自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宅院,所用材料当然绝不是他们自己掏腰包买的。

  童贯握兵权20年,权倾一时,其家门前天天车水马龙,奔走谋求一官半职者辐辏成市。一时间,其狐群狗党“趋附成市,侯王柄臣,多出其门”,他的仆役几百人都一个个成了高官显宦,甚至于胥吏、门客中都有升任节度使的。他与蔡京等人紧紧勾结在一起,公然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当时民谣讽刺说:“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童贯由于权势太大,便常常狂妄自为,不遵朝廷法度。宋夏议和后,西夏使臣上表归顺,临走时,童贯给他送了一份北宋的誓诏,夏使坚不接受,童贯就强迫他带上,夏使不敢硬顶到底,只好带到边境线上,扔到路上完事。此举使北宋国体受辱,却完全是由童贯的骄横态度一手造成的。按照北宋的制度规定,近边生产、生活水平较高的熟羌不能授任为汉官,但对童贯来说却是一纸空文,他想提拔谁就提拔谁,哪个也阻止不了。因此,他喜欢的熟羌往往被授予汉官,甚至有的都当上了节度使。

  “六贼”一伙无法无天,并不是没有人反对他们,只是他们一手遮天,反抗者往往被碰得头破血流。童贯位极人臣,权高震主,便有人上书弹劾其罪过,朝廷为此曾派方劭专门前去调查。不料,方劭一出国门,童贯就得到了消息。他先派人把方劭的一言一行都侦察得清清楚楚,然后恶人先告状,秘密上奏徽宗,反而给方劭罗织了一大堆罪名。结果,方劭反被治罪,流放到外地病死,由此可见童贯打击政敌手段之狡猾。童贯在打击政敌方面有许多惯用伎俩,在同伙相互倾轧时也有许多诡秘的招术。童贯后来镇压方腊起义时,曾取消了苏杭应奉局,为此而得罪了宰相王。王就在皇上跟前说:“方腊作乱是由于茶盐法逼使的缘故,而童贯却听信奸人之言,把过错都归到陛下身上。”徽宗一听大怒,便对童贯顿生不满。宫内太监把这一事告诉童贯后,童贯决定治治王,便展开活动,设法让徽宗再次起用蔡京为相,以此剥夺王的权力。王一见童贯动了真格的,也非常惧怕,就又折简通诚于童贯。这时徽宗令童贯领兵伐辽,王就极力促成其事,童贯出发前,王更当面讨好童贯说:“太师如果北行,王愿尽死力以效犬马之劳!”连当朝宰相都如此怕童贯,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出,这位“媪相”的权势到底有多大了!

  宋徽宗和“六贼”一伙的腐朽统治,把广大人民推了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这时,民间广泛流传着的歌谣说:“打破筒(筒指童贯),泼了菜(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这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反抗烈火就要点燃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