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少出宪门

  童贯少年时,净身入宫当了一名小太监。由于他生性乖巧,善于谀媚,尤其在察言观色方面颇有过人之处,再经过皇宫禁苑的几年摸打滚爬,使他练就了一身奉迎君王的超人本领。这位年轻的小内侍。很快就成了皇上肚里的蛔虫,每当皇上有了什么想法,言谈中稍有流露,他便能马上举一反三,仔细地加以揣摩体会,提前作好准备。因此,在皇宫里,上起皇帝,后妃,下至宫娥、太监,竟然都很喜欢他。

  更有意思的是,童贯虽说已经成了中性人,却长得身材高大,健壮魁梧,看起来相当威猛,皮骨也是坚劲如铁;而且下巴上不知怎么地,还稀稀拉拉地长出了十几根胡须,这简直就不像个太监,但这副长相,却特别能得到妃嫔、宫女的欢心。长期在天子身边行走,看惯了皇家庄严气派背后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使他早早地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史书上说童贯“有度量”,遇事不计较小得小失;又豁达“豪爽”,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因而,后宫妃嫔竞相在皇帝耳边替他说好话,这就使他获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在众多宦官中他的地位也不断上升。

  童贯早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宋史·童贯传》只有一句“少出李宪之门”,颇为耐人寻味。李宪字子范,是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比童贯大八岁,也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声名显赫的大宦官。宋神宗熙宁初年,为了彻底制服西夏,北宋朝廷采纳了王韶提出的招抚蕃族、进图西夏的建议。随后,王韶到了西北,在李宪的协助下,努力经营洮湟地区,三年之间,就收复了熙(今甘肃临洮县)、河(今甘肃临夏市)、洮(今甘肃临潭县)、岷(今甘肃岷县)、叠(今甘肃临潭县南的迭部)、宕(今甘肃宕昌县)等州,拓地两千里,招抚吐蕃部族30余万帐。宋王朝为此设置了熙河路,对准西夏右厢地区建立起了一道可以进攻退守的据有优势地利的战线。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四月,西夏皇宫里发生了一场政变,国王秉常失位被囚禁。宋神宗见有机可乘,决定调集大军,分五路出兵,存心要把西夏一举荡平。这场规模空前的大出师,宋军的总统帅就是李宪。李宪从熙河路出发,种谔出延路,高遵裕出环庆路,刘昌祚出泾原路,另一位宦官王中正出河东路,五路分道进军,最终会攻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五路宋军数十万人出发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按期抵达目的地,沿途又一再受到西夏军的袭扰侧击,最终损失惨重,无功而返。战后,李宪上奏宋神宗,主张把主力集中在泾原一路,向前进筑堡寨,直抵鸣沙城(今宁夏中卫县境),作为将来大军出发的基地。在这同时,种谔、沈括等人则要求朝廷大力经营横山,巩固和扩大对这一山区地带的占领。宋神宗采纳了后一项建议,派徐禧视察边防,在银、夏、宥三州交界处修筑了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城刚修好,西夏发倾国之兵前来围攻,其精锐骑兵“铁鹞子”抢先渡过无定河,震荡冲突,锐不可当;主力步兵漫山遍野,蜂拥而至。守城宋军因水源被断,渴死大半,士兵绞马粪汁当饮料,竭力支撑。沈括、李宪闻讯,调军队前去增援,中途又遭到西夏军队的阻击,无法到达城下。最后,天降大雨,夏兵连夜急攻,永乐城宣告陷落,徐禧与守城蕃、汉官兵12000多人全部阵亡。从此,李宪不再实际领兵。

  李宪以中人为将,颇能“拓地降敌”。后来,童贯长期统兵,主持西北军事,掌握北宋兵权长达20余年,似乎有出其门而后来居上之势。童贯之所以能在徽宗一朝独揽军权,与他早年追随李宪,曾经“十使陕右”确实不无关系。童贯在控制兵权方面,有没有受到李宪言传身教的影响,我们虽然不敢妄加猜测,但他二人在这一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这却是不庸置疑的事实。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