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十一、身后哀荣

  高力士于上元元年(760)7月28日被除名流放。从京城长安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境内),行程3100里,一路涉水渡河,爬山越岭,9月30日才到达,历时两月之久,可谓艰难劳顿。至巫州时,高力士身边从者不过10人,所带衣物粮食只够数月用度。

  在巫州首尾三年时间中,高力士忧惧度日,强打精神,期盼着赦令下达。早在官军收复长安之后,李辅国就已蒙蔽肃宗,专权胡为。凡是被李辅国一伙整治的人,先抄没其家财,不判死刑就被流放。五六年间,先后被流放到黔中道各州的人,上至郡王,下至州县官吏,多达两千余人。等到代宗即位后大赦放还的人,只剩下十分之二三了。古人有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信任并排斥前期旧官,是新老皇帝权力交替之际的一种普遍现象。高力士等人就是其中的牺牲者。

  高力士在巫州期间,与其他被流放的人同病相怜,来往颇多。时过境迁,高力士将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讲给大家。曾经在史馆供职的柳芳,将高力士所谈,编写成《问高力士》。太原人郭获赦后,在代宗朝任过大理寺直和户部员外郎,他将高力士叙述的旧事,撰成《高力士外传》一书,流传后世。

  话说到了宝应元年(762)3月28日,肃宗颁下一道诏令:所有贬官流放的一律放还。在驾崩的前两天,又因改年号(宝应)再次大赦天下。6月,皇帝的诏令传到巫州,高力士惊喜之后,立即起程北归。7月,当他行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市,距京城2000里)境内时,才得知二圣(玄宗、肃宗)已经相继驾崩的噩耗。

  高力士在流放期间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就是有朝一日赦归京城,再与他一生忠心侍奉的太上皇相见。现在,他日夜想念的太上皇仙逝而去。这对满怀希望和喜悦的高力士,实在是难以承受的迎头打击。他面向京城,号天哭地,悲痛异常,几次哭得气绝昏倒。

  既然不能活着相见,剩下的唯一心愿,就是早日回归京城,在太上皇的灵前哭祭亡魂。为此,高力士抱病赶路,日夜兼程。然而,他的垂暮之身和哽咽感伤的精神,却都难以再支持下去了。8月18日,高力士一行宿于朗州开元寺西院,他感觉大限已到,便强打精神对同路的郭等人说道:“我今年79岁,已算是长寿了;显达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也算是贵极人臣了。既显贵又长寿,死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唯一的抱憾就是不能亲临二圣灵前号哭祭拜。现在,我要成为这荒远僻地的野鬼游魂了,孤独无依,不知要飘泊到何时……”说着,高力士老泪长流,呼出了胸中最后一缕气息。

  高力士病死的消息,由当地官府奏报到京城。9月,他的灵柩从朗州起运。11月,到达襄州(今湖北襄阳)时,代宗特下的诏书传至:念高力士是先朝的耆宿忠臣,今恢复其生前官职爵位,并追赠扬州大都督;灵柩运回京城,陪葬于玄宗陵墓;丧事等一应费用由朝廷供给。

  广德元年(763)3月,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了。代宗为他的爷爷玄宗举行了安葬仪式。玄宗的泰陵在同州奉先县东北20里的金粟山(今陕西蒲城境内),冷清的墓地旁,陪葬着毕生忠诚的“老奴”高力士。

  大历十二年(777)5月时,代宗又命为高力士镌立墓碑,追功表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力士墓碑(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在蒲城被发现。全碑高约4米多,宽约1.4米,碑文共1600余字。碑上铭文最后写道:“惟公之葬,泰陵之下,存殁义同,忠贞无舍,书词刊世,永示来者。”

  §§第四章 鱼朝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