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随主浮沉

  马嵬事变后,皇太子李亨与父皇分兵分途,会合从潼关败退下来的部分兵马,兼程北上,赶到朔方节度使的治所灵武(今宁夏灵武)。这里是唐朝精兵集中的地区之一。7月13日,李亨在灵武即位称帝(肃宗),改年号为“至德”,然后调集部署各路军队,一路进兵河北,一路收复长安。

  8月12日,灵武派来的使臣到达成都。玄宗得知太子即位,尊自己为太上皇,对高力士说:“吾儿继承大位,顺应天意民心,改年号为至德,是孝而又孝的意思。你和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高力士心情沉重地答道:“陛下亲理朝政四十多年,天下太平无事。突然之间两京失守,百姓流离,西蜀和朔方成为两个皇帝暂居之地,黄河南北直至汉水的大片河山变成战场,天下臣民,无不痛心疾首。而陛下却对臣说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臣实在不敢赞同。古人说过皇上忧愁是臣子的耻辱,皇上蒙受耻辱臣子就该身死。为皇上之忧而耻,为皇上之耻而死,是做臣子的本分。微臣不孝不忠,枉活到今天,听了陛下刚才的教诲,臣深感不安。”随驾在蜀避难期间,高力士被玄宗封为齐国公。返回长安后,又授开府仪同三司。

  至德二年(757)9月,肃宗指挥大军收复了长安,随即派人入蜀奉请太上皇返京。当高力士和陈玄礼护卫玄宗沿旧路于11月返至凤翔时,随驾禁军只剩下约600人。肃宗派亲信宦官李辅国带3000精骑迎驾。稍作休整后,玄宗在骑兵簇拥下,三天后进入长安。肃宗为太上皇组织了盛大热闹的迎接仪式,让他仍居住在兴庆宫。

  这时的太上皇,已是73岁的老翁了。宫殿依旧,人事已更,他真正成了“高居无为”之人,不再管理天下事务了。次年冬天,玄宗与高力士来到临潼华清宫重游,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变成满目凄清。对杨贵妃的思念,使玄宗的清静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愉快。

  这时,安禄山已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但叛乱并未平息。肃宗忙于军政,还不时前往兴庆宫看望太上皇。为了让太上皇过得快乐,肃宗命女道士玉真公主(玄宗之妹)、旧宫女如仙媛、内侍王承恩和魏悦,从前的一些梨园弟子,同高力士、陈玄礼一起陪伴侍奉在兴庆宫内。

  兴庆宫南面的长庆楼,下临大道。过往的百姓,看到太上皇在楼上时,总要参拜欢呼“万岁”。玄宗也常在楼下设宴招待这些臣民。有一次,遇到四川来京奏事的官员,就由玉真公主和仙媛作主接待,赏赐酒饭。

  在受到太上皇接待的人当中,有羽林大将军郭英。这件事引起了性情多疑的肃宗的敏感。特别是乾元二年(759),官军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吃了一个大败仗,叛军重占了洛阳,形势不容乐观。于是,太上皇的这些举动,使得肃宗心疑他与外人交往,将有所图。宦官李辅国也乘机进言道:“南内(兴庆宫)可能有别的图谋。陈玄礼和高力士会利用太上皇的威望,不利于陛下。”

  接着,李辅国又鼓动禁军将士叩头号哭,请将太上皇安置到西内(太极宫)。肃宗心中忧虑而伤感,沉默无言。

  上元元年(760)7月18日,李辅国以肃宗的名义,将兴庆宫中的300匹御马撤得只剩下10匹。太上皇无可奈何,对高力士说:“吾儿被李辅国所迷惑,不能尽孝至终了。明早你与我一起到北内(大明宫)去。”

  次日一早,高力士陪着太上皇来到大明宫。肃宗派人传话:“近几天患疹病,不能亲起拜迎。请太上皇在这里吃早饭。”饭毕,肃宗又传话:“请太上皇先回兴庆宫。”

  太上皇一行出了大明宫,没走多远,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回头一看,只见李辅国带着几百名铁甲骑兵,手持白刃,冲过来将他们四面围住。李辅国大声喊道:“皇上觉得兴庆宫地势低下狭窄,让我迎太上皇迁到西内去。”说着上前来抓太上皇的座马。事态突然,太上皇惊得差点跌下马来。高力士急忙喝道:“李辅国不得无礼!”

  李辅国对他从前的首领叫骂道:“你这老家伙还不知趣,给我闪开!”说着手起刀落,砍了高力士身边的一个随从。而高力士毕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物,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抓住太上皇的马缰绳,大声争执道:“李辅国,你怎么可以如此惊吓太上皇!不管有什么意外变化,也不能不讲朝廷礼仪。你赶快下马,再对太上皇说话。”李辅国本是出身低贱的飞龙小儿,在老皇帝和老上司面前,还未曾敢有半点张狂,只好下马行礼。

  高力士又转身对骑士们说道:“太上皇让我向大家问好!”骑士们一齐收起刀剑,下马拜伏,高呼“万岁”。接着,高力士又叫李辅国和他一起为太上皇牵马,来到太极宫。

  李辅国走后,太上皇老泪纵横,对高力士说:“今日要是没有你,我就成了刀下鬼啊!”直到天快黑时,才有十几名老宫女带着太上皇的日用起居衣物到来,其他的随从一见,都哭了起来。

  当晚,太上皇就在甘露殿安歇。他睡不着,叹息了几声,对高力士唠叨:“兴庆宫是我做藩王时住的地方,我几次让皇儿去住,他仁义孝顺,不肯接受。今天虽说是被李辅国逼着离开了,也正合我的本意。力士,你吩咐管膳食的,从明天起,不要再做肉食荤菜,斟酌做些清素饭菜就行了。”

  第二天起来后,高力士让宫女们打扫殿庭,清除杂草,收拾清洁之后,陪着太上皇谈论佛教与道教的经义,免得他感到太寂寞。高力士想法子找些杂七杂八的话题,希望太上皇能够高兴,不去多想迁居这场不愉快的事。

  又过了几日,高力士患上疟疾,搬到不远的功臣阁去养息。有天傍晚,门外传来人声,高力士隔门一问,才知是宦官啖庭瑶,声称是皇帝传唤力士。高力士忙问:“你见过太上皇了吗?”啖庭瑶回答说:“刚见过了。”

  高力士不敢怠慢,跟着啖庭瑶来到宫门外,等了一会,只见一名宦官拿出一卷文书递给他。高力士一看,上面写的是应该免职的文字,不等他看完,文书就被要了回去。高力士心中早就有所预料,就求那个宦官传话给肃宗说:“臣早就罪该万死了,只因皇恩浩荡,才活到今天。不过文书上所列罪状,我实在不知道。臣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能亲自向太上皇告别,然后受刑,死而无怨。”

  第二天,肃宗颁下诏书,严词斥责高力士:“私通逆党,暗助凶徒,怀无君无父之心,应处杀头之刑。姑念其长期在宫中侍奉,效有勤劳,且免死罪,削去官爵,流放巫州。”

  与此同时,俭朴忠厚的禁军老将陈玄礼被迫退休回家。原来在兴庆宫侍奉太上皇的宦官王承恩被流放播州(今贵州遵义),魏悦被流放溱州(今四川綦江),如仙媛被流放归州(今湖北秭归),玉真公主被令重返道观。可怜垂暮老弱的太上皇身边,连一个相伴的旧臣也没有留下。随后,肃宗另派了百余名老弱宫女,担任太极宫的洒扫杂役;让两个妹妹(太上皇的女儿)万安公主和咸宜公主,负责照料太上皇的饮食起居。

  太上皇被迁居西内,实际上是被软禁起来。高力士等人被贬逐之后,太上皇的精神也垮了下来,他的心情抑郁,自然积成疾病。在太极宫住了一年又八个月后,太上皇于宝应元年(762)4月5日,病逝于神龙殿,享寿78岁。过了十三天后,4月18日,长期染病的肃宗皇帝也追随其父之后驾崩,亨年52岁。两天之后,新皇帝即位,史称代宗。这些都是后话。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