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力士显贵

  唐初太宗贞观年间定下制度:宦官机构内侍省不设三品官职。自武则天执政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宦官人数开始增加,二是超升七品以上官位的多达千余人。不过,这时宦官当中品级较高的仍很少,也没有染指朝政事务。

  从玄宗即位之后,宦官日益受到重用。只要有才能而得到玄宗信任的,便授予三品将军的职位,家门前可摆设油漆的木戟。这种木戟,在汉代原是官员出行时作为前导的仪仗用物。唐朝时规定,官阶勋位三品以上者,私宅前设立油戟,以表示主人身份的高贵。

  玄宗朝最为显贵的宦官人物,一是高力士,一是杨思勖。杨思勖从小就当宦官,参加过玄宗发动的宫廷事变,因功升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深受玄宗信任。这杨思勖为人勇武,而且生性凶猛残忍,杀人不眨眼,常年受命统军在外征讨,先后带兵平定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叛乱,战功显著。凭着这些武功,杨思勖后来升至辅国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所得赏赐无数,连他的私宅也有兵将防守。

  此外,显贵的宦官还有黎敬仁、林招隐负责出使传宣诏命;尹凤祥掌管书院;其余孙六、韩庄、牛仙童、李大宜、袁思艺等人,也都身受重任。他们出使监军,权力超过节度使,经过郡县,地方官战战兢兢,丝毫不敢得罪。

  上述这些显贵宦官,如杨思勖死于开元后期,其余也有因罪被罚而荣宠不过一时的。唯独高力士长期居于内宫,深得玄宗信任眷顾,而且对玄宗的影响也最大。

  高力士的显贵,大约从开元十年(722)前后开始。玄宗吸取祖母武则天代唐为周和韦皇后擅政的教训,于开元十二年(724)7月废掉他的皇后王氏之后,不再正式册封皇后,为的是不让皇后插手朝政。但是,把朝政大权完全交给外朝宰相吧,总觉得不能十分放心。于是,他便挑选身边的亲信宦官来协助处理军政事务。这就使得高力士适逢其会。史书上记载:全国各地呈上的奏章,都先经高力士审阅,再转呈玄宗批示,小事高力士便直接处理。因此,高力士经常住在宫内,玄宗本人常说:“有力士在这里值班,我才睡得安稳。”

  由宦官执掌中枢机要,就在皇帝身边形成了与外朝宰相相对抗衡牵制的“内朝”。原先内侍省长官“内侍”的官位是四品,这时也升为正三品级的“内侍监”,地位抬高到和外朝宰相相同的级别。

  为何在玄宗朝时开始出现宦官参预政务的现象?我们稍微回顾李唐开国以来的历史,便可明白。高祖李渊称帝后,身边有一批创业开国的元勋之臣,称作“太原元谋功臣”,无需另外再培植亲信。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身边是参与过“玄武门之变”,帮他夺取皇位的功臣,以及秦王府的旧人,也还轮不上宦官来参政效忠。但高宗李治即位后便有所不同了,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都是先帝的旧臣,不好使唤,为了从他们手中夺过权力,高宗只好依靠多智多计的武昭仪(即武则天),在自己身边形成与宰相抗衡的“内朝”。武则天当政的晚年,以自己的男宠为“内朝”。中宗复位,韦皇后擅权形成“内朝”。而玄宗称帝后的局势,又与以前各不相同,所以,充当内朝的角色也就不同了。高力士显贵的另一原因,就是受命控制禁军。这一点前文已经叙说,不再赘言。

  自从掌管内侍省事务后,高力士的地位日益显赫,以至于“势倾内外”。俗话说:“树大招风”,高力士权势令人侧目,前来巴结附会的人,也就多得不可胜计。他手下的那些宦官,受命出使监军、办理拜佛诵经及布施恩惠一类的功德事务,到各地去采买珍奇鸟兽等,都是可以借机招贿勒索钱财的差事。至于派谁去干这些“肥差”,全在高力士一句话。自然,高力士少不了从中“坐收渔利”。朝臣中那些希图早日升迁的,以及投机钻营的人物,如官至大将、宰相的宇文融、李林甫、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琪、杨国忠、安思顺、高仙芝、安禄山等人,虽然都是有才干而得到玄宗宠幸,被先后委以重任的,但他们都巴结讨好过高力士,请求高力士在皇帝面前为他们美言,扬功摆好。

  前文叙过高力士少年时因“家难”与生母别离。当高力士显贵后,岭南节度使派人寻访到麦氏,并送至京城。这时,母子别离已有三十余年,彼此都不相识了。麦氏问:“当年分别时,我说的话你还记得吗?”高力士回答:“你说过儿胸前有七个黑痣。”麦氏急问:“还在吗?”高力士连忙解开衣服,让母亲认看。这时,麦氏也拿出保存下来的一双金环,让儿子辨认。至此,母子二人方才相互确认,抱头痛哭,悲切流泪几天不止。

  玄宗听说此事后,立即传命召见麦氏,恩封她为“越国夫人”,并追赠高力士亡故多年的父亲为广州大都督。麦氏与儿子相认后,便住在儿子养父高延福家中。高延福也享受到和麦氏同样的侍候奉养。后来麦氏去世,宰相张悦(封燕国公)为麦氏所作墓志铭中有“验七黑于子心,辨双环于母臂”,说的便是这段故事。

  当麦氏来到长安备受奉养时,左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少府监冯绍正,同高力士结拜为兄弟。麦氏去世后,程、冯二人披麻戴孝,在麦氏灵前跪拜并接受宾客吊唁,二人悲哀号哭的模样,甚至超过送葬自己的双亲。尽管高力士势倾朝野,程、冯二人认干亲攀权贵的做法,仍然受到人们耻笑。

  虽然宦官会受到皇帝宠信,但也不免受到耿直人士的鄙视。而宦官以“刑余之身”还要结婚娶妾,就更是一件不伦不类的畸形事情。开元初年,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吕玄晤在京城当小官吏,他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被高力士聘娶为妻。因为这层裙带关系,吕玄晤后来官位升到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他的子弟中还有担任皇族宗室王傅的。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高力士的这位吕氏夫人去世时,朝廷上下争着赠送财礼和参加送葬的人,车马前后相续,从高力士的府宅排列到京城东面的墓地白鹿原,络绎不绝。

  还有一事可见高力士的地位之显要。他修建的宝寿寺大钟铸成后,设宴请客,朝廷大小官员都前往祝贺,规定凡敲钟一下,要捐献礼钱十万。有人为讨好巴结高力士,一气敲了二十几下,还感到不够;敲得少的也在十多下。

  高力士身居高位,享有优厚俸禄,更有玄宗给予的大量赏赐,再加上广纳贿赂礼物,他的家财十分殷厚,非王侯所能相比。高力士在京城的来庭坊修有佛祠,在兴宁坊建有道观,这两处的殿堂楼台,与官修的寺院道观不相上下。高力士还在京城西北的沣河上拦水筑坝,安装了五座水磨,每天可碾麦300斛(10斗为1斛),收取工钱。史书记载,由于玄宗宠信宦官,京城中最好的房宅,京畿一带最肥沃的田地、果园、池沼,有近一半是宦官所有。不用说,宦官中自然是高力士占得最多。

  平常日子里,高力士多是在宫中侍奉玄宗。在玄宗寝殿旁边有一座专为高力士修造的小院,房舍精致考究,其中还有专供念经拜佛的安静场所。高力士在宫中的地位也显得不同一般,玄宗称他“将军”而不呼名,皇太子称他为“二兄”,宗室诸王和公主称他为“阿翁”,驸马辈称呼他为“爷”。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