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章 回首往事

  “吱”一声,车一下就停在了鬼子沟村的村口。车一停下,刘名率先打开车门走了下来。我一看赶紧也下车,然后一把就拽过刘名说:“我们就这么去见他?”

“是啊,到了我们该怎么说?”胖子和李方在旁边问道。

“我在十岁那年见过这个黄石,他当时还抱过我,我相信我给他看样东西他一定会认我们的!”刘名一语惊人!

“你……你和他见过面?”李方不敢相信刘名的话。

刘名点了点头,一语不发,拔腿就往村子里黄石住的那个地方走去。胖子赶紧追上刘名的步伐接着问:“你给他看什么东西?”

刘名边走边从脖子里扯下一个小吊坠递给胖子,我和李方一看也赶紧伸头过去看。

这个就是刘名脖子上一直带着的那个玉蝉。当时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玉蝉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这是个不俗的东西,整个玉蝉晶莹剔透,用手摸着那玉觉得油润无比,整个小蝉一点点大,可是雕刻手艺却是十分高超,就大指头那么大点的小玉蝉,你甚至能看到它的眼珠可以分为好几层。

“这……这好像是一块和田玉雕的?”胖子接过玉,用手一感觉,马上就说出了这玉的材质,胖子没别的本事,就是对名贵的东西有感觉。

“这……这是死人嘴里含的……东西?”李方一眼看过去马上也说出了这东西的出处。

“不错,这东西是死尸嘴里含的护体。”我赞赏地看着李方和胖子。

在中国古代的墓葬制度中,大多数有钱人的人家在自家的至亲去世后,都会在尸体的嘴里放上一小块玉雕或金雕,这种东西是人死后的护体,这样的风俗已经延续了好几千年。

往往这一小块玉雕或金雕,就是整座坟墓里最最有价值的东西了。而刘名脖子上的这块玉蝉,不管是从材质、工艺还是制式,全都能看出这是件汉朝初期的不凡之物。它的出处绝对不简单,不是王公就是贵族的墓里倒出来的。

“不错,这就是死人嘴里含的护体,这是我在十岁那年我父亲生日时黄石送我父亲的,后来父亲又把它送给我带了。这样贵重的一件东西我相信他一定能认得。”刘名看着我疑惑的眼神说着,然后一伸手就又把那只小玉蝉从胖子手里拿了过去戴在脖子上。从刘名的表情我能看出来,刘名对这个父亲送他的礼物很在意。

“你……你怎么把这死人的东西戴在自己的脖子上?”李方有点恐怖地看着刘名问。

“嗨,这个规矩你这个‘海龟’你这就不懂了吧?在中国这样的做法叫做增寿,同样黄石送这样的东西给程济做生日礼物,就是为了祝愿程济能长寿……”胖子的话还没说完,刘名的脸色就变了。我一看就知道刘名又想到自己的父亲,于是我赶紧制止了胖子的大嘴,然后赶紧也示意李方别问了。

李方一听胖子的话,再一看我和胖子的表情,不好意思地做了个鬼脸,就不再说话了。

我们一行人在我的带领下急匆匆地来到了黄石的住处,由于我来过一次,并且也见过他一面,知道黄石他现在已经被毁容了,样子让人不怎么容易接受,于是我在进院门之前,一再交代胖子和李方见了黄石后千万别做出什么出格的表情或动作。

对胖子和李方交代完了,我就直接就上前去敲门!

“进来……”院子里传出来了黄石冷冰冰的声音,对于这个声音我不陌生,都听了好几遍了。

我看到刘名稍微整了整自己的衣服,然后直冲到我面前,一下就推开了院里的门,率先走了进去,我紧接着也跟了进去。

在老黄头满是鸭子的院子里,突然来了我们这样四个不速之客,那群鸭子早就已经叫翻了天,鸭臭味很浓的院子又有这么大的噪音,更加让人难受。

“你们是……你怎么又来了?”黄石一看他的院子里进了这么多人,就打量着我们四人,刚想张嘴问我们是谁,然而他一眼就看到了四个人中的我,然后就十分不高兴地说道。

他刚看了我一眼,马上就盯着站在他面前的刘名使劲看。我知道此时他肯定从刘名的身上看出了程济的味道,因为刘名和他的父亲一样,长着一双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眼睛,这双眼睛好像总能把别人看穿一样。

虽然在来之前我对胖子和李方都已经交代了,可是当胖子和李方第一次看到黄石的样子的时候,他们还是吓得捂住了自己的嘴。

“师……”刘名张口就说话,我一看赶紧使劲拽了把刘名,接着说:“是——这样的,上次在鬼子林承蒙老先生的救命之恩,所以这次晚辈是专门来登门拜谢的。”

黄石一听我的话,把眼神从刘名身上挪到我身上说道:“不必了。”说着他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拿起脚边的鸭食盆给鸭子喂食。

我知道他这是在掩饰他看到刘名后的恐慌。我一看时候差不多了,于是赶紧双手一抱作了个揖,大声说:“元量上,小挂倒盘无浅,实望元量释盘勾。”

我的话音刚落,老黄头手里的盆“哐啷”一下就掉在了地上,然后猛地抬头看着我,一愣。

刘名和胖子也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只有旁边的李方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显然她不明白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而胖子和刘名都是长时间在古玩界玩的人,对倒斗的黑话自然是清楚。

这样的倒斗黑话,在秦岭的古玩市场我曾和四爷说过一次,我知道如果眼前这个老头是黄石的话,那他肯定能听懂我的话。现在我已经完全肯定这老头就是黄石了,要不他不会听了这两句会有如此惊慌的表现。

刚才那句话的意思是:元量上(老前辈在上),小挂(小辈,盗墓界一种谦虚的自称)倒(倒斗)盘(你的地盘上)无浅(不知知道深浅),实望元量(实在希望老前辈)释盘勾(原谅我们在你的地盘上弄东西)。

那句连起来的话就是说:老前辈在上,请你原谅我不知深浅地来到你的地盘上,实在希望老前辈能够原谅我在你的地盘上弄东西。

“这……这位小兄弟说的是什么话,老头子我不懂,你们要没事就请离开,我这里不欢迎你们。”黄石赶紧又低头去拣那鸭食盆,然后就用此话来掩饰刚才自己的失态。

“元量与祖同一分山甲,甚同一拆丘门,山之南北各竖,何以海子无意,祖失元量盘,而元量竟无招子盘?”刘名接着我的话说道,话一说完眼泪就流下来了!

刘名的话音刚落,黄石猛地就抬起了头,然后一下就定在了那里。

刘名说的意思是:老前辈和我父亲一起倒斗,甚至连倒斗的手艺都同出一门,并且在各自在南北是独树一帜,为什么现在你竟然说你不明白?而现在我的父亲在你的地方上失手,你却留守在你的地方竟然视而不见。

“你……你是程名?”黄石颤抖着声调说出这样一句话,他的这话出口,我马上长舒了口气,因为我知道黄石他现在已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因为他不但表明了自己能听懂刚才我和刘名的话,甚至他连刘名的真实的名字都说了出来。

“黄伯伯,还记得这个吗?”刘名说着就把那个小玉蝉从脖子上摘下来递了过去。

“认……认得……”黄石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然后他一把就拽住了刘名的手,“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还活着!你知道十年前我和你父亲为了找你和你母亲都急死了吗?我和你父亲都以为你们被泥石流吞噬了……”黄石边说边把我们所有人往屋里拉!

“黄伯伯,我没死,我母亲当时也没死……”刘名流着泪简单地把他和他母亲的事情说了一遍。

“幸好啊!幸好程家还留了你这么个独苗啊!你父亲终于可以安心的上路了……”黄石听完刘名那简单的叙述就伤感地感慨道。

“黄伯伯,我已经和我父亲相认了。”刘名一听黄石说的话,就知道黄石肯定还不清楚自己已经和父亲相认的事情,所以就赶紧解释。

“你说什么,你说程济已经知道你……”黄石一下就怔住了。

“是的……可是现在谁知道他……”刘名看着黄石那狐疑的眼神说道。

“是啊,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你父亲还不死心,竟然还要进这虎穴……”黄石长叹一声就闭上了眼睛。

“黄老前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在旁边的我一听黄石的话,马上就感觉到了他话里有话。

“这位是……”黄石一听到我说话就看这刘名问我。

“哦,黄伯伯,忘了给你介绍,这位就是刚才说的和我一起去云南的孙志龙,他的爷爷就是洛阳古玩市场老前辈孙天行。”刘名看着我给黄石介绍道。

“孙……孙天行是……是你爷爷?”黄石一下就呆了。

“是的……”我黯然道,他一提到我爷爷我就感觉到心酸!

“我当年和他见过面,他还帮我鉴定过古玩呢。”黄石再一次感慨道。

“你见过我爷爷?”我也呆住了,我没想到他竟然还和我爷爷见过面。

“是的,我记得是二十年,当时我就是去洛阳参加程济寿辰,然后去拜见他老人家的,我记得当时他还有两个很要好的兄弟,一个叫陈根业,一个叫王明,他们三个是当时洛阳古玩界乃至于全国古玩界都有名的老前辈,这三个人程济都带我去拜见过……”黄石说着说着好像就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一样。

“这个就是陈根业的孙子陈隆,这个是王明王教授的外孙女李方……”刘名一听黄石提到了胖子的爷爷和李方的外公,就赶紧介绍到他们俩。

“这……这……怎么……怎么……”黄石不敢相信似地看着我们三人,他实在不敢想象我们这几个人竟然会这样站在他面前。“他……他们几个老前辈都还好吗?”黄石愣了下,赶紧就向我们问道。

“我爷爷在五年前就去世了……”我黯然道!

“我爷爷……也……”胖子把头低了下去。

李方是什么话都没说,眼泪一下就全涌了出来……

黄石一看这样的情况,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也就不再问。

“黄伯伯,你现在也肯定知道我这次来这里是为了什么了吧?”刘名见气氛有点变了,就赶紧把话题转移到正事上。

“我知道,你是想调查你父亲的死因……”黄石欲言又止,不过听黄石说的这句话,看来黄石是知道程济死在鬼子林的。

“我们希望黄老前辈能把你所知道事情全部告诉我们,我的外公的死,以及陈隆爷爷的死都和这件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方见黄石好像不想提这事情就赶紧说道。

“什么?这事情怎么牵扯这么广?”黄石一下就惊得合不上嘴。

“是的老前辈,不相信你可以问刘名!”胖子在旁边赶紧解释。胖子的话音刚落,黄石就把目光投向了刘名,刘名迎着黄石的目光沉重地点了点头。

黄石一看刘名竟然点头,脸色马上就变了,然后赶紧说:“你……你把事情从头到尾的给我说一遍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完他就急切地看着刘名。

刘名在黄石那急切的目光里,一字一句地把这几个月里我们所经历的所有诡异的事情,以及云南之旅和三十年前的恩恩怨怨全都讲了一遍……

在旁边的黄石一听完刘名所有的描述,顿时惊得就合不上嘴。他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是从三十年前那个文物哄抢事件开始,因为一本《天方论》竟然会引发出这么多的事情,会牵涉到这么多大人物……

“这……这事情怎么还有这样的隐情,程济他……他为什么不给我说实话呢?”黄石一听完我们这几个人匪夷所思的经历后,痛心地说道。

“黄伯伯,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看黄石的表情,就知道黄石肯定知道很多这事情的隐情,于是赶紧追问。

“本来这事情我准备一辈子都烂在肚子里的,可是我实在没想到在我这件事情之后竟然会有这样的隐情,看来我师弟程济当年对我隐瞒了太多太多的实情……”黄石一听我们几个央求后仰头长叹。

“什么……程叔对对你隐藏了什么,当年又发生了什么?”我们一听黄石感慨的那几句话,吓得简直都要跳起来了。这个黄石肯定知道点关于这个事情的隐情,要不他不会发出这样话里有话的感慨,所以我们四人一听到黄石这样的话,就赶紧问其中的情由。

黄石稳定了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就在我们所有人急切的目光中开始叙说:“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十年前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退出了盗墓界,正在准备金盆洗手,从而结束那种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定居山东。”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师弟程济却突然找到了我,说是有一大桩‘买卖’想和我一起合伙做。本来,说实话,当时我是真的不想再继续过那样的生活,于是就告诉程济说自己已经萌生了退意,不想再去倒什么斗了,因为自己在盗墓界如日中天了将近二十年,可是在这二十年里,没有一天觉得自己过的像个人样,总是在黑暗里和古尸为伍,穿梭忙碌着,可是忙碌了一辈子却落了个妻死子亡的悲剧下场。”

“我在跟程济讲完我萌生退意的想法后,就也劝程济别在盗墓界混了,还是老老实实做人积点阴德好。当时程济听完我规劝他的话,一句话都没说,直接就拿出了一张他画的风水图给我看,然后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买卖’了,想以倒这个斗作为自己盗墓生涯的一个完美结局,我一听程济的话就感到有点奇怪,我不知道到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水穴会让我的师弟如此执着,于是就接过了程济递给我的风水图……”

“刚第一眼看到那个风水图的时候,我一下就惊呆了,我实在没想到那风水图上画的竟然是一个——龙穴!”

“一看到这个龙穴的风水图,我一下就明白了程济为什么要说把这次‘买卖’作为自己金盆洗手前最后一次的倒斗,还要用这个风水穴来作为自己盗墓生涯一个完美的结局。”

“因为,能倒上一个龙穴是每个盗墓者毕生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每个盗墓者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像龙穴这样的风水宝地在中国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是极其罕见的,如果能在这样的风水宝地上建造陵墓的话,那此人生前绝对是不简单的人物,并且其陵墓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绝世少有,所以每个盗墓者都渴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这种达到中国风水顶峰的陵墓上留下自己的足迹,那将是一辈子所渴求的荣誉……”

“程济当时见我拿着风水地图呆在那里,就知道当时我已经动心了。所以他就劝我和他一起去把这个斗给倒了,然后我俩一起退出盗墓界,而这个最后我们倒的斗就是我们完美的盗墓生涯结局!”

“我颤抖着声音问他风水图上画的地图的准确位置是哪里,而他又是从哪里得到这个地图的……”

“程济当时告诉我说,他曾经从一个古墓中倒出来一本古书,然后根据古书上的记载得知了在秦岭附近有个龙穴,但是具体的位置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大概的方位是在秦岭的西北方。于是他经过几年间间断断的考察,终于把这个风水龙穴的位置确定在了秦岭的原始森林鬼子林中。”

“当程济他得到龙穴的大致方位后,本来是决定像以前那样单独行动的,可是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和我联手,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对鬼子林考察的时候觉得这个鬼子林有些怪异,自己一个人去就太冒险了;二是他知道他单靠一个人去倒这样一个龙穴他实在是没把握,因为龙穴从他出道以来只是听前辈说过,自己从没盗过,所以出于种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后,他就决定和我一起联手……”

“当时我听了程济的话,我是真的相信了,并且也真的心动了。说实话我在盗墓界混了几十年,也一直想碰上个龙穴去见识见识。因为听祖辈的人说,建造在龙穴上的陵墓读几乎是可以和皇陵相媲美的,甚至他比皇陵还要高上一个等级,因为它是把中国最精粹的风水、建筑、古玩、艺术等等知识全都集合在一起的一个极品,当然这样一个龙穴也是危险重重……”

“我再三思虑后,决定就和程济一起去做我盗墓生涯中最后一次的‘买卖’。当然,它也是我整个盗墓生涯中最大的一次‘买卖’。我和程济的想法一样,如果顺利倒了这个龙穴,那这辈子作为一个真正的盗墓者来说,那就是真的无憾了,我和程济整个盗墓生涯上也会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我程济达成了共同做最后一次‘买卖’的共识后,我们就开始商量具体的行动计划,首先是由我用钱买通一个鬼子沟的农民,以这个农民的远房亲戚的身份为掩饰,和程济里应外合一起对鬼子林进行一点一点的探索。我们要彻底了解鬼子林。”

“当时我们准备进鬼子林的时候,也听说了太多太多关于鬼子林的诡异传说,并且当时我和程济所拥有的只有那个风水图,要想从偌大的鬼子林中找出具体位置实在是太难。并且我们在鬼子林边缘就发现,进了林子后,所有的指南针都会因为山里大量的磁矿而失灵。当时我和程济为了解决这个方向问题,简直都快疯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鬼子林发现一个可以辨别方向的办法——那就是把我们所熟悉的指南针里面的磁针给换成铁针。因为磁铁之间有相互的作用力,所以指南针在林子林不能用,而铁针在鬼子林大量磁矿的作用力下只有受力的作用,所以我们马上就解决了鬼子林力辨别方向的问题。”

“当这特殊的指南针做出来以后,我和程济开始准备行动了,程济甚至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带了身边,让他们在鬼子林附近的山村等着。当时他打算得很好,就是等龙穴一倒,自己就和妻子儿子马上团聚,然后就在秦岭附近隐居过平民生活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我们两个最后还是失败了,我们靠着那特殊的指南针在林子历经千辛万苦,甚至还没到龙穴就差点丧命。等我们找到龙穴的时候,我们简直都惊呆了,我们实在没想到,那龙穴竟然是建造在一座巨大的磁矿山底下的,规模之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实在不能想象,是谁会在这里找到这样一个龙穴,并且还是有磁铁山做掩护,规模还如此之大……”

“带着众多的疑问和激动无比的心情,我和师弟程济就开始行动了,当时我们一看坚硬无比的磁矿山,就知道要想进陵墓的话,只有找当时运送建造陵墓材料的通道才能进去。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了,当然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在磁矿山附近考察了一整天,我们才找到了运送通道,那是一个幽深不见底的山洞。当时我和程济一看那山洞开凿的具体情况,就知道这个山洞里定是凶险无比。因为这样大的一个运送山洞,在陵墓完成之后竟然没做任何的掩饰,就那样直接赤裸裸地在那里。我想那建造陵墓的人也知道要进这样的陵墓只有走运送通道,否则别无他法,那他既然敢这样把唯一进陵墓的山洞这样放在我们面前,那里面定有防止我们进去的办法了。”

“当时我和程济仗着艺高人胆大,直接举着火把就进去了。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我们刚走进去不到一百米,就感觉头顶吹来一阵腥风,接着听到了就是“吱吱”的老鼠叫。我们一抬头,就看到了有无数只硕大无比的食肉蝙蝠朝我们飞来,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大的蝙蝠,他们是普通蝙蝠的整整三倍那么大,那些大蝙蝠一飞到我跟前,张嘴就咬,当时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被咬得面目全非了……”

“在慌乱中是我的师弟冲过来救了我。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的身上竟然一只蝙蝠都没有,所有的蝙蝠只要一飞到他面前就赶紧躲开,好像他身上有专门恐吓蝙蝠的东西一样,而全部的蝙蝠就只咬我一个人……”

“程济拼着命把全身早已经血肉模糊的我抱了出来,等我出来后我简直都不成人样了,全身被咬得没一块好地方,而程济却没有任何事情。程济当时一看我的情况,就知道如果不赶快救治的话,弄不好我的小命就交代在那里了。”

“所以当时程济也顾不上什么龙穴了,赶紧帮我随便=处理了下伤口,然后背着我就朝林子外面跑……”

“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当时的县城医院接受治疗了。而程济却不知所踪,他只给我留下了一封信,他告诉我是他害了我,也害了自己唯一的妻子和儿子,他现在也不想去倒什么鬼龙穴了,从此也不会再踏足盗墓界,他说他无颜见我,所以才不辞而别。”

“后来我才知道,当程济把我从鬼子林送出来后,就听村里的人说当时附近发生了小地震,而程济的妻子和儿子担心程济在林子里遇难,而跑到林子里找程济,自此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程济一听就吓坏了,赶紧就进林子找,可好他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于是万念俱灰,觉得自己为了一个什么破龙穴而弄得自己妻离子散,并且连我这个大师兄也给害了。于是一死心就离开了秦岭,自此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在程济走后,我也差不多伤全好了。此时我也知道了自己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因为自己被毁容了,全身没有一个地方是好的,我觉得自己这副尊容这辈子是不能再见人了,于是也就在鬼子林隐居了起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