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五章 雁山人生

  作者简介:1987年7月毕业于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教于南华二中、五顶山中学、龙川中学,现任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怀着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带着对知识的殷切渴望,1984年9月,我考入雁山上的楚雄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成了雁山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以自己的执着,在奋斗的路上编织人生美丽的花环。

雁山上的楚雄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乃至今日彝州神奇土地上的唯一的高等学府。当时,那里不但聚集了许多饱学之士、教育界的前辈,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把知识一点一滴地奉献给正在扬帆起航的年轻人,而且校园百花竞秀,清香郁人,我也以一个知识渴求者的身份,徜徉在书香花香之中,与其他年轻人一起吮汲知识的乳汁,滋养自身,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报答三春之晖。

雁山的早晨,清洁美丽,在晨风中飘入耳际的是琅琅读书声,虽然未见其人,但书声却飞扬出年轻人的心,驰骋着他们用心编织的人生蓝图。苦练吧!家乡在等待着你们,等待着你们用知识哺育人们,改变人们,让愚昧、落后与我们说“再见”,让文明与我们并行,知识才是人生的精神乐园。

雁山的课堂,激越温馨。教师们雄辩陈词,真知灼见,润物无声;学生们深思醒悟,明辨事理,春风化雨,一说一思,一启一辩把课堂变成了知识的海洋,变成了年轻人描绘理想的大舞台。这样的情景,多么意味无穷,多么令人梦回萦绕。

雁山的傍晚,静谧和谐。三五成群的学生围成一堆,形成一片小天地,让思想飞越时空,各自畅谈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知识的理解,相互切磋,指点迷津,神采飞扬,欢声笑语,为校园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开启着奋斗者的智慧,奠定着前行者的基石。

雁山的风雨见证了学子的足迹,雁山悦耳的铃声目送了南来北往之客,但始终忘不了嘱托。三年的勤学苦练,我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领悟了做人的真谛,告别母校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把生命融入了自己的事业,也在事业中充实自己,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雁山的寄托,高远悠长。事业上的奋斗不息,迎来了人生的硕果,荣誉的光环在我的拼搏中一个一个降临,我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了初级中学的领导,再到南华职中的校长,除了我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外,都是雁山给的。雁山的博大胸怀,孕育了我的包容之心,使我以宽容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铸就他们成才;雁山的无私奉献,给我知识雨露,又让我把知识的甘露洒向下一代;雁山的崇高伟大,给我力量去面对事业中的挫折,坚守教育这片净土,使我的人生绚丽多彩。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离开雁山已有二十个年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自己每走一步,都深深烙上了雁山的印迹。雁山是我事业的起点,雁山是我成才的摇篮,不管人生多么变化无常,雁山的情与恩,将永远铭记心中。

山登绝顶,风光无限。雁山,在新世纪里,愿您展翅高飞,引领更多的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学有所成,为彝州的社会发展,经济的腾飞再创辉煌。

雁塔情(诗三首)苏义生

作者简介:2000年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29班。曾获楚雄州“先进教师”称号,并被评选为楚雄师院附中首批名师。现任楚雄师院附中高中年级主任。

(一)幽景

古柏疏桐傲骨梅,

碧草幽兰飘香桂。

蔓藤修竹凌秋菊,

金霜玉露蝉声脆。

(二)深恩

巍巍雁塔苍穹路,

浩浩师恩江河魂。

莘莘后学征程梦,

烂漫樱花满园春。

(三)漫路

光阴荏苒紫花黄,

囊中阑珊卷气残。

金沙逶迤腾细浪,

哀牢五岭笑沧桑。

雁塔情结 李洪旺

作者简介:1988年毕业于楚雄师专,曾任教于南华县马街中学、楚雄师院附中,现任南华县马街中心校校长。

“问天何时老,问地何时绝,我心深深处,终有千千结。”雁塔情结便是一结。

蓦然回首,跨出雁塔已十八载。十八年,春秋代序渐次更迭,然而,一切又觉得是那么短促,弹指一挥间,悠悠雁塔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清晰可见,犹如昨天。

还记得曾经,在那白云飘飞的九月,怀揣奋斗十年之见证——录取通知书,我款款而行,向你走来。是你,用宽阔的胸怀悦纳了万千学子中不起眼的我。你虽然没有未名湖畔的佳偶相伴、荷塘月色的幽远浪漫,但是我深信,我腾飞的希望将会在这里孕育。从此,我爱上你——雁塔,爱上你这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从此,我恋上你——母校,恋上你这儿的一言一语,还有那浩如烟海的书库。

其实,无论是繁华都市的时尚孩,还是大山深处的求学娃,人,都有腾飞的梦想与冲动,只是这种梦想与冲动是否得到点燃。在雁山的怀抱里,我忘却了同窗室友在霓虹灯的闪耀下觥筹交错、猜拳行令的情景,稳坐“春风化雨亭”,沐浴着知识的甘露,磨砺着腾飞的翅膀。雁山,是你,点燃了我腾飞的梦想。

雁山,你绯红的樱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在这里,我聆听着尊师的谆谆教诲,和学友们一起吟诗作赋、激扬文字、共享快乐、分担忧伤。雁山,我人生的驿站,在你的怀抱里,栖息三载,我洗刷着疲惫的身躯,涤荡着不洁的心灵,丰满着未丰满的翼翅,在这里,我备好“粮草”,整装待发。

还记得曾经,在那个多雨的七月,我们挥泪而别。三年时光匆匆,转眼,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载着雁山的希望,负着母校的重托,我踏进了等待我到来的大山,去播撒希望的种子、传递知识的圣火。

今天,一路走来,自强不息,奋斗不已,亲手点燃的圣火愈燃愈亮。饮水思源——假如没有雁山的春风化雨、尊师的指引、学友的勉励,今天的这把圣火能燃烧得这样明亮吗?显然不能。今天,每取得的一点进步,雁山的情思始终缭绕在心头,割舍不尽。

雁塔情牵学子心 杨桂梅

作者简介:2000年毕业于楚雄师专地理系。现任临沧市广播电视局主持人,国家二级播音员。曾多次为市级电视新闻类、电视社教类、电视专题类作品播音、解说,并获一、二等奖,为电视社教类作品《特殊的星期天》解说获省级三等奖。

曾几何时,在梦中回到雁塔,回到母校——楚雄师院的怀抱,那感觉犹如孩子找回久违的母亲,依恋之情强烈之致,是一段浓烈的情愫,一种割舍不断的牵挂,抑或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声音。

离开母校整整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里,对于母校——我除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感恩——来自于母校的呵护和栽培。如今,我已在播音主持岗位上工作六年了,每每朋友诧异于我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大相径庭时,我都会与朋友聊起母校的老师、母校的每一番景致、乃至每一寸曾留下学子足迹的青青芳草……

刚进楚雄师专读书时,作为地理教育专业的我就一直向往自己的声音能从“校园之声”广播站传出。那会儿,学校开了《教师口语》课,让我的普通话有了一个规范的学习平台,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一年后,我终于被“校园之声”广播站录取,成为广播站的一名主持人。从此,我对“主持人”这份职业的热爱就没有消停过,甚至愈加强烈。那时因为在学生处和团委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小到对每一个字的发音进行纠正,大到主持技巧的熔炼,都有了提高,自然信心也就倍增。当然,除了在广播站以外,学校还为我们搭建了很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校园节目主持张扬个性、诗歌朗诵释放激情、辩论会上青春飞扬、学生会组织熔炼团体协作。正是那一个个平台、一次次机会,让我们得到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可以说,母校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潜能的挖掘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说到这儿,有一位母校的老师我不得不提,那就是我的班主任——彭燕梅老师。从我入校到如今走入社会,彭老师留给我的印象一直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却又视学生为朋友。那时,学校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彭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发挥特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所以,无论是晚会、比赛还是学生会组织都能见到我们的身影。当然,作为彭老师的学生,要参加这些活动,专业课必须是过关的,在这一点上,彭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小到绘一张图,做一个土壤测试的实验都不能有半点误差,大到对某一课题的探讨,要求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正是这样的要求,才使得将来作“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范学子拥有扎实的专业课功底。

其实,与其说是对彭老师的感激,不如说是对母校每一位老师的感激,因为他们都与我的彭老师一样优秀,同样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要求自己。可以说,是母校的每一位老师点燃了我人生的航标灯,照亮我的人生道路。

虽然,现在离开雁塔、离开母校已六年的时光了,但那儿的一草一木仍历历在目:见证学子成长的片片梧桐、朵朵马樱花,窗明几净、永远都奏响青春交响曲的学生宿舍,承载活力的运动场,激荡学子心海的叮当铃声,仍是我心底那段最曼妙的舞曲。

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母校。

雁塔情深 韩天云

作者简介:

1981年7月毕业于楚雄师专中文系。现任教于元谋一中。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楚雄州“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79年的秋天,我背着行囊,乘火车,再转乘公共汽车,从元谋来到了位于雁塔山的楚雄师专班语文一班报到。岁月蹉跎,转眼27年已过去。回首往事,当年在楚雄师专班学习、生活时的那人、那景、那情,还历历在目。

记得初到学校,我带着入学通知书到学校教务处签上自己的名字,报名手续就算完成。再顺着通往山顶的石阶路往上走100余米便来到了位于半山腰的一间略显陈旧的砖瓦结构的“大宿舍”,我安排好自己的床铺,走到宿舍外的平台上放眼望去,整个校园的景色尽收眼底。从此,我迈出人生转折的第一步,走上了从师执教的征途。

到校后的第一次校会是在学校礼堂兼饭厅的地方召开的,龙吟校长主持会议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开学典礼讲话。现在他讲话的内容已记不清楚了,但他那洪亮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萦绕。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见到了一位50出头,身材高大,脸色红润,身穿一套灰色中山装的老教师,只见他右手拿着一个一尺长的长烟斗,左手提着一条小方凳,他来到我们座位旁边,放下方凳坐下,他就是我们语文一班的班主任李中健老师。后来我在课堂上认识了教汉语言文学的刘文彬老师,教文学理论的夏扬老师,教写作的陶冶老师,教现代文学的熊蕴清、韦绍翔老师……上过我们课的恩师有的已不在人世,但是他们的容貌却永远保存在我的心里,他们的谆谆教诲为我走上从师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宿舍的后面有一条制药厂排放污水的水沟(不经常用),隆冬时节的清晨,沟埂上挂满白霜,同学们拿着老师发给我们的讲义(当时还没有课本),沿着水沟埂,踏着白霜,从这头走到那头,边走边读讲义。因此,这条水沟埂便成了同学们早读的好场所。傍晚,当夕阳的余晖撒满雁塔山,同学们常常聚在雁塔周围,畅谈学习的心得,畅谈自己的理想,畅谈自己的人生……在其中我结识了同班的戴志洪、熊枫梧、蒋斗贵、合开寿、赵建丽、李群针……现在,大家都已人到中年,祝愿他们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水沟往上至雁塔山顶是一片荒坡。记得是在校的第二学期,学校引进了一批油橄榄树苗(据说是从国外进口的)。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号召下,我组织我们班的学生(当时我是劳动委员)在荒坡上种植了50余棵油橄榄树。如果这些油橄榄树还“健在”的话,它们也该“成才”了。这是我们语文一班学生留给母校唯一的纪念。它寄寓着首届语文班师生对雁塔山的爱,对母校深深的爱。

现在,母校已由原来的几个专科班发展成为一所多门类、多学科的本科院校,校园面貌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里我衷心地祝愿在校的莘莘学子学业有成,祝愿母校蒸蒸日上,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